5.5日,廣東交警15點32分,發布微博消息,對虎門大橋進行交通管制,請途徑車輛繞道行駛。
消息雖然沒有給出交通管制的原因,但從微信群瘋轉的視頻中,可以明顯地看出虎門大橋的橋身明顯的呈波浪狀起伏。
虎門大橋是廣東境內一座連接廣州市南沙區與東莞市虎門鎮的跨海大橋,位於珠江獅子洋之上,為珠江三角洲地區環線高速公路南部聯絡線(原莞佛高速公路)的組成部分。
大橋於1992年10月28日動工建設;於1997年6月9日建成通車;於1999年4月20日通過竣工驗收。
大橋的構造特點由虎門大橋太平高架橋、 大石嚇高架橋、威遠高架橋、 深灣高架橋、東引橋、中引橋以及西引橋均為連續剛構梁式橋;主航道橋為單跨雙鉸簡支鋼箱梁懸索橋,由東西索塔、東西錨碇、主纜、吊索和加勁梁等五大結構部分組成。
虎門大橋日車流量上10萬,不僅是廣東省的地標建築和旅遊景點,也是當年獻給香港回歸的禮物。
虎門大橋的也體現了中國橋梁建設者們「敢為天下先」和「苦幹巧幹」的自強精神。
作為首座跨越珠江口東西兩岸的大型橋梁,虎門大橋不僅支撐了珠三角經濟快速發展、改寫了粵港澳三地「一水隔天涯」的格局,還引領了中國橋梁建造史上的技術創新。
擁有18項中國國內或國際先進水平工程技術和工藝的虎門大橋,標誌著二十世紀中國橋梁建設的最高成就。並榮獲第二屆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
虎門大橋的建設,為後來建造廈門海滄大橋、江蘇江陰大橋、潤揚大橋等大跨徑懸索橋,提供了許多技術經驗。
廣東也因此成為中國橋梁工程師取經學習的「聖地」,「廣東的橋、山東的路」這句話逐漸在中國各地傳開。
值得一提的是,4月26日下午14時許,位於鸚鵡洲的長江大橋雙向橋面,也出現可感知的上下波形晃動。
武漢市橋梁維修管理處回應稱,目前專家研判認為,此次橋梁異常振動系特定風況引起,振幅在設計允許範圍內,橋梁結構運行正常,安全有保障。
目前虎門大橋晃動不明,按網友的留言,頗是劇烈。
安全第一,需要過往的朋友,還請繞道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