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愛讀不
人為什麼要活著?這可能是每個人疑惑的地方,活著是為了享受,還是為了飽經生活的折磨,可能每個人的答案都不一樣。
餘華一部《活著》寫出了那一代人的滄桑歲月,可是依舊有人疑惑主人公福貴的一生,究竟是不幸還是不幸中的萬幸。沒有人能給出明確的回答,因為人生本來就沒有答案。
爺爺說,人活究竟是為了什麼呀?還是不是為了一張嘴,四五十年代的時候活著就是為了溫飽,每天為了掙口糧而勞作,什麼都不想,也不覺得有什麼遠大追求。現在,活著就是能吃好,開開心心,便是無欲無求。
對於現在大多數的年輕人來說,活著就是能夠有一天買車買房,做到不羨慕別人。是呀,活著本身就是一種追求,需要一種勇氣。
可是《人間失格》的主人公,對於他來說,活著太難,一句「生而為人,我很抱歉」該是怎樣的辛酸和痛苦。主人公葉藏幾次選擇自殺,但是都沒有成功,這對他來說,反而更是一種殘忍。
如果說僅僅是小說我們倒還可以從悲傷情緒中釋懷,可是他卻是作者太宰治的某種自傳,太宰治一生當中有五次自殺,終於在第五次,他如願以償,但是小說裡的葉藏沒有,他還活著,以什麼樣的結局活著呢?
小說的主人公葉藏,從小就極其敏感,對人類感到疏離,甚至在對待人際關係上也感到虛偽、厭惡。可是他一直在偽裝,偽裝自己很開心,偽裝去滿足他人,但是只有自己知道那不是真實的他。
正如他所展現出來的,他的整個人生都是失敗的:毫無成就,酗酒,寄人籬下,沉迷藥物。
葉藏是個與眾不同的人,自幼天資聰慧,卻看到的淨是人間的醜惡:父親的嚴厲、傭人的冒犯、世人的虛偽……不知如何處世的他開始恐懼和迷失,故作滑稽來取悅他人,渴望合群來掩蓋孤獨。葉藏自視清高,卻不得不與他厭惡和恐懼的世人相處,矛盾和慚愧讓他對世界失去希望,一次次的絕望,讓他失去了做人的資格。
有人說:如果你沒讀懂這本書,那麼恭喜你不是一個孤獨的人。但我覺得,或許我們只是能夠看懂面具下的事實。葉藏一生都在帶著面具生活。他只把真實的自己展現給內心的那個自己,而不是外界他周圍的人,以至於周圍的人都不了解他,也是他漸漸疏遠的根本原因。
像大多數的喪文化一樣,讀這本書的時候,可能很多人感覺猶如迷霧中的自己,怎麼也找不到出口。我們一味掙扎想要突破層層迷障,卻忘記了解決問題根本方法——自己
正如沒人懂真正的葉藏,別人看到的都是他精湛演技下呈現的自己。天生敏感的葉藏,別人不經意間的話語可能都會把他傷害得體無完膚,讓他覺得這個世界充滿惡意和排斥。
文章結尾處酒吧老闆對葉藏的好評,讓我感受到世人對葉藏的評價並非那麼不堪,更多的懷疑和排斥來自葉藏的內心,還有什麼打擊比自己否定自己更可怕?
他在結尾說「一切都會過去」。葉藏恐懼了那麼久、孤獨了那麼久、迷失了那麼久,他是想開了嗎?會找到生活的方向嗎?但願如此。
或者對於那些對生活感到絕望的人,死亡才是唯一的自救。或許經歷過了絕望,人生才能活得更加透徹,因為早已看透人生。
活著說容易也容易,說難也難,關鍵要看我們怎麼活。不要隱藏委屈自己才是王道。
人生的出口並沒有那麼隱蔽,可哪怕只有一步之遙,你不願邁出也無濟於事。
人活在這世上,本就是件不容易的事,到處都有枷鎖來束縛住你,哪怕是稍微用力一下,也會冒出血來。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好好保護好自己,好好活著,別委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