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每年體檢的時候,會將腫瘤標誌物篩查列入項目名單中。
不過,有些人說腫瘤標誌物不準,不用查;有些人說腫瘤標誌物對於反映是否患癌很有用,一定要查一下才放心。作為檢測癌症的一項重要指標,腫瘤標誌物到底該不該檢查?
腫瘤標誌物結果一般不會是「零」
編輯
其實,每個人的體內都有「癌細胞」的存在,生長出100多億個新細胞的同時,也會有突變的細胞,如體內常會有幾個甚至幾百個「突變的異形細胞」,都是正常情況,變異細胞會被機體的淋巴細胞「識別」並「清除」、「消滅」。
腫瘤標誌物在體檢中可以當作參考值,對腫瘤進行判斷和鑑別,尋找轉移腫瘤的原發腫瘤,但它並不能夠100%準確查出腫瘤。有些患者屬於腫瘤標誌物不敏感人群,這項檢測就沒法反映出體內的腫瘤情況。
大家看到體檢時的腫瘤標誌物值升高了不要太過驚慌,有可能就是一過性升高而已。
導致腫瘤標誌物值升高的原因主要有五種:
1惡性腫瘤患者
一般腫瘤標誌物的含量會有顯著增高。但是不是所有的惡性腫瘤都會引起腫瘤標誌物的升高。例如同樣是原發性肝癌,原發性肝細胞型肝癌患者檢測甲胎蛋白(AFP)絕大多數會有顯著增高,但是原發性膽管細胞型肝癌患者的AFP含量卻很少有升高的。這要根據腫瘤標誌物的特異性與靈敏度來決定。
2正常人群
雖然腫瘤標誌物是由腫瘤產生的物質,但腫瘤標誌物在正常組織或良性病變中同樣可以產生,但這類人群所佔的比例是較低且存在個體差異。這類人群同樣要重視腫瘤標誌物,其數值的增加可能是炎症或者是癌細胞的輕度增加。
3樣品存儲問題
在血液標本儲存不當也會導致腫瘤標誌物的指標升高。如容器、抗凝劑、保存液及冷鏈儲藏等出現問題,會導致樣品不能準確反映檢測者的實際情況,有可能會是腫瘤標誌物的值升高。
4藥物使用
如胸腺肽、狂犬疫苗等生物製劑的使用後,有可能引起某些腫瘤標誌物指標的升高。
5特殊情況
例如喝酒、睡眠不好,還有就是過頻進食補品。對於女性來說,處於懷孕期或月經期時前後抽血,都會因個人身體差異產生波動。
腫瘤標誌物異常
需做進一步影像學檢查
「腫瘤標誌物」數值的高低與腫瘤相關,卻不等於診斷為腫瘤,腫瘤的診斷必須要由病理檢查來確立。
一般來說,體檢報告主要是將腫瘤標誌物檢測值和正常參考值做對比,如果有非常明顯的增高,當然癌症的可疑度也會相應增大,對於出現這類狀況的患者來說,建議做下一步的全面檢查,包括CT、B超等。即使是輕微的超標,也不能置之不理。
為了徹底的排除癌變早期的可能,還需要隔一兩個月再去醫院進行復檢,如果持續升高,就要懷疑癌變在發展,如果一直沒有明顯的升高,一般是良性病變,可能是器官炎症。
對於癌症手術後發現腫瘤標誌物較手術前明顯增高,就要考慮復發的可能性,做進一步檢查以確定是否復發。
「腫瘤標誌物」更適合高危人群的預防及篩查:
✪ 身體已出現「腫瘤信號」的人,已確診為惡性腫瘤的患者;
✪ 癌症高發區或有腫瘤家族史等高危人群;
✪ 嚴重汙染廠礦企業的從業者;
✪ 長期接觸致癌物質等高危人群;
✪ 近三個月體重減輕明顯,超過5%-10%以上;
✪ 對於手術後的腫瘤病人更具參考價值;
腫瘤標誌物檢測
可能會出現「假陰性」
由於某些腫瘤並不分泌相關蛋白,或由於某些腫瘤組織血液循環差等因素,其所產生腫瘤標誌物不能分泌到外周血中等情況,也會導致腫瘤標誌物檢測出現「假陰性」。
目前發現的腫瘤標誌物對應的相關腫瘤其特異性和敏感性均無法達到100%。比如,AFP主要是用於發現肝癌,但不是所有的肝癌患者AFP都呈陽性,早期肝細胞肝癌,AFP的陰性率可達40%,一些高分化的小肝細胞肝癌,AFP陰性的可能性比較大。
當腫瘤標誌物檢查正常時,首先說明患相關惡性腫瘤的概率相對較低。腫瘤標誌物單次檢測結果升高不能認為腫瘤復發,應動態觀察它的變化,連續升高比一次高值的意義更重要,可提前 1~6個月發現癌症轉移和復發。但如有家族史、癌前病變或有症狀,建議需定期複查,並結合其他檢查進行診斷。
目前,國內專家學者認為,腫瘤標誌物檢測對健康人群篩查所起的作用有限,且檢測成本高,檢測結果對臨床導向性和對體檢者心理影響大,故還是不推薦作為健康人群的廣泛篩查。
本文由妙悅iMDT提供,轉載請申請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