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豬黃痢又叫早發性大腸桿菌病,是由一定血清型的大腸桿菌引起的初生仔豬的一種急性、致死性傳染病。主要症狀以排出黃色稀糞和急性死亡為特徵。剖檢有腸炎和敗血症變化,有的無明顯病變。
本病在我國較多的地區和豬場都有發生,常見的有:O8:K88,K99,O60:K88,O138:K81,O139:K82,O141:K88,K85,O45,O115,O147,O101,O149等血清型,這些菌株大多數能形成腸毒素,可以引起仔豬發病和死亡。
診斷要點
1、流行特點 主要在生後數小時至5日齡以內仔豬發病,以1-3日齡最為多見,一周以上的仔豬很少發病。育肥豬、肥豬、成年公母豬不見發病;在產仔季節常常可使很多窩仔豬發病,每窩仔豬發明最高可達100%;以第一胎母豬所產仔豬發病率最高,死亡率也高。
2、臨診症狀 仔豬出生時還健康,快者數小時後突然發病和死亡。病豬主要症狀是拉黃痢,糞大多呈黃色水樣,內含凝乳小片,順肛門流下,其周圍多不留糞跡,易被忽視。下痢重時,小母豬陰戶尖端可出現紅色,後肢被糞液沾汙;病仔豬精神沉鬱,不吃奶、脫水、昏迷而死。急者不見下痢,身體軟弱,倒地昏迷死亡。
3、剖檢變化 主要病變是胃腸卡他性炎症。表現為腸黏膜腫脹、充血或出血;胃黏膜紅腫;腸膜淋巴結充血腫大,切面多汁;心、肝、腎有變性,重者有出血點。
4、細菌分離與鑑定 取新鮮死豬小腸前段內容物,接種於麥康培養基上,挑取紅色菌落作溶血試驗和生化試驗,或用大腸桿菌因子血清鑑定血清型。
防治方法
治防原則:發現一頭乳仔豬患有仔豬黃痢病,就應對全窩乳仔豬進行藥物的預防性治療引用藥物有:肌注恩諾沙星、乙基環丙沙星、慶大黴素(選一),加注複合維生素注射液1ml/頭。口服磺胺脒O.5克加甲氧苄氨嘧啶0.1克,每次每千克體重5—10毫克,一日2次;慶增安注射液每次每千克體重O.2毫升,一日2次,或口服。
微生態製劑療法:目前,我國有促菌生、乳康生等製劑,有調整胃腸道內菌群平衡,予防和治療仔豬黃痢的作用。促菌生於仔豬吃奶前2—3小時,餵3億活菌,以後每日1次,連服3次;與藥用酵母同時餵服,可提高療效。乳康生於仔豬出生後每天早晚各服1次,連服2天,以後每隔1周服1次,每頭仔豬每次服0.5克(1片)。調痢生每千克體重0.10—0.15克。每日1次,連用3天。在服用微生態製劑期間禁止服用抗菌藥物。
預防措施:
消毒:
1、要做好豬舍的環境衛生和消毒工作。產房應保持清潔乾燥、不蓄積汙水和糞尿,注意通風換氣,和保暖工作。
2、臨產進產房前一天,對產房進行徹底清掃、衝洗、消毒。
3、母豬臨產前要做好豬體、乳房、陰戶的常規消毒(用0.1%高錳酸鉀水溶液),擦洗乾淨後,逐個乳頭擠掉幾滴奶水後再讓新生兒哺乳。
管理: 接種: 1、平時母豬餵食要做好分段飼養。是要做好對母豬的接種免疫工作,提高保護率。 2、是要做好對初生仔豬「開奶」前的用藥工作。就是在仔豬初生後,未讓仔豬吃初乳之前,全窩逐頭用抗菌素藥(慶大黴素、鏈黴素等)口服。以後每天服1次,連服3天。防止病從口入。 3、我國已製成大腸桿菌K88ac—LTB雙價基因工程菌苗、大腸桿菌K88、K99雙價基因工程菌苗和大腸桿菌K88、K99、987P三價滅活菌苗,前兩種採用口服免疫,後一種用注射法免疫。均於產前15—30天免疫(具體用法參見說明書)。母豬免疫後,其血清和初乳中有較高水平的抗大腸桿菌的抗體,能使仔豬獲得很高的被動免疫的保護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