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澍先生曾批評何新說:「你有什麼資格狂?你通讀過二十四史嗎?你通讀過十三經嗎?」
說明黎先生認為通讀過二十四史和十三經就有一定「狂」的資格了,足見其難。
3213卷,4000萬字的《二十四史》濃縮成最經典的10句,發人深省
為什麼?
二十四史共計3213卷,約4000萬字。
四千萬字要讀多久才能讀完?如果一個人每天拿出時間來讀一萬字,一年也才只能讀三百六十五萬字,而讀完一部《二十四史》,需要十一年的時間才能讀完!
可不要以為一天讀一萬字很輕鬆。二十四史不是現代文小說,你若是能讀下來,必須了解古代地名、古代人名、古代物品名、古籍......
所以說,如果您真的讀通了二十四史,即使您不是通博古今的大師,那也一定是文化底蘊十分深厚的人了。
雖然二十四史很難讀完,但是我們中國不乏大毅力者,把二十四史的內容概括整理下來,下面給大家分享二十四史中最經典的十句:
1、義感君子,利動小人。——《晉書·符登傳》
用大義可以打動君子,而利益可以打動小人。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這不是沒有道理的,面對不同的人,就要用不同的方法去對待。
2、太剛則折,至察無徒。——《晉書·周豈頁》
過於剛正不阿就容易折斷,而過於明察則就沒有朋友。有時候過於的認真並不是好事,有的時候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才是處事的最好方法。
3、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漢書·董仲舒傳》
站在岸邊去想得到魚,不如轉過身子去回家結網。也就是說,你的願望、想法再好,但是不去行動的話,那就是一場空。
4、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史記·淮陰侯列傳》
再聰明的人,也會有失策的時候,再愚笨的人,也會有成功的時候。意思是世界上的東西都有兩面,我們不需要
5、明者見危於無形,智者見禍於未萌。——《三國志·魏書二十八·鍾會傳》
聰明的人可以在危險還沒有形成的時候就能發現,而有大智慧的人,在危險還沒有生出來的時候就能遇見了。
做到這個地步,還有什麼能夠阻攔你成功了呢?
6、君子立身,雖雲百行,唯誠與孝,最為其首。——《隋書·文帝紀》
一個人想要在社會上立足,雖然需要的品性、道德有很多,但是最重要的,還是誠信與孝心。
這句話用在現在照樣好用。如果你遇見一個人不講誠信、沒有孝心,那他對你一定也不是真心的。這樣的人不早點與其斷絕往來,總有一天你要在他的身上吃虧。
7、居高而必危,每處滿而防溢。 ——《北史·后妃列傳》
一個人身居高位,必定會有危險,每當東西滿了的時候,就要防止他溢出來,樹大招風,槍打枝頭鳥就是這個道理。
8、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也。——《史記 秦始皇本紀》。
之前發生的事兒不能忘,因為以後再遇到這樣的事兒是可以當做經驗教訓的。
9、智者棄短取長,以致其功。——《後漢書·王符傳》
聰明的人,捨棄自己的短處,發揮自己的長處,這才會成功。一個人想要發展,就一定要了解自己的長處、短處。儘可能的揚長避短。
10、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史記·貨殖列傳》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對大多數人來言,曉之以情動之以理也許不能打動他,但你跟他談利益,沒準會成功。
讀書吧!多讀點書,總歸是沒有壞處的。
二十四史四千萬字,可以說是中國古人智慧的結晶了,其中的大智慧,絕對是值得人一生去揣摩。
不同於資治通鑑這本帝王書,二十四史講述的不僅僅是帝王之術,還有更多的是做人的智慧、道理。
這本《二十四史》,是將二十四史裡面精選的文章分類、翻譯、注釋下來的,很適合做睡前讀物,讀完之後關上燈,感悟一下,未嘗不是一雅事!
這本書厚厚一摞,全六冊才79塊錢,一兩包煙就能買到的智慧,擺在家裡也好,閒暇時候看也好,自己看、孩子看,都是非常有益!
點擊下面的商品卡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