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一部關於文化創意時尚工業領域藝術紀錄片《抽象:設計的藝術》,豆瓣評分9.4,國外爛番茄網評分高達92%的神級紀錄片。
2019年9月25日,奧斯卡金像獎得主Morgan Neville的《抽象·設計的藝術 2》系列紀錄片終於亮相!作為設計迷,如果你看過第一季,你就會激動不已!如果你剛剛了解它,那就絕對不要錯過!
第二季將繼續帶領我們感受這些頂尖設計師對設計的熱情,而與第一季不同之處是,該季更側重於創造力本質的產生,從想法到行動的轉化;這些超出了個人的成就,在創作時停下來的那些「抽象」的時間裡,產生了自我反省。這些帶給我們更多的啟發,除了設計上,還有對自己精神世界的影響。
這一季由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導演伊莉莎白·柴·瓦沙瑞莉執導,共探訪了6位設計師。他們包括
玩材料的麻省理工美女博士
instagram前設計主管
漫威《黑豹》的服裝設計師
腦洞大開的玩具設計師
《時尚芭莎》、《紐約時報》等原版雜誌字體開創者
還有打造沉浸式體驗鼻祖
與第一季不同的是,內容上更多的是介紹他們對設計的思考理解,從而讓我們更好地理解什麼是設計,以及創新設計真正的意義和價值。
「麻省理工的「瘋子教授」」
Neri Oxman / 生物建築
皮特的「緋聞女友」讓很多人注意到了這位MIT的美女博士,但認識她的人,早已知道Neri Oxman 這個名字已經成為傳奇。
建築師、設計師、發明者三個身份集於一身,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女學霸。作為世界建築界的五位頂尖女設計師之一,連紐約現代博物館、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等全球頂級博物館收藏著她的作品。
她尊重生命,在他的跨學科實驗室中,致力於材料生態學,其中將生命元素插入製造過程中。
▲貴妃椅:採用44種不同的複合材料,由木質外殼和3D列印的細胞形狀的表皮結合而成的躺椅
我們不僅僅將自然作為一種地質資源,還應該對其進行修改(就像縫製一種生物材料一樣),並想像將數位技術,工程,設計和建築技術結合在一起的全新製造方法。
Neri Oxman
她創造並實踐著一個新的詞語「材料生態學(Material Ecology)」。試圖通過「大自然啟發設計」原則來增強建築、自然和生物環境之間的關係。
希望在未來有更加新穎的技術發明,能廣泛的應用於建築、服裝、產品等設計行業。融科技與設計為一體,理念前衛,造型獨特是她作品的一慣風格。有精密生長的生物感,又有新材料帶來的新鮮感,讓人感覺空靈而神秘。
項目
第一眼看到奈利的作品是驚呼美,當了解其中大致的科學原理,就會更崇拜她的創造力。因為這些非凡作品的背後,討論的是改變人物未來的偉大決心和持之以恆的實踐。
▲3D列印的生物可穿戴設備,其特點是可作為微生物的棲息地,在惡劣環境下能產生糖或生物燃料,維持使用者的生存
而讓她實現自己成就的重要因素就是——絕對的自信,她的父親說,是自信給了Neri翅膀,讓她徹底的飛翔。她相信奇蹟,相信一些都有可能發生,不管外界的嘲笑和質疑,她總用堅定的信念進行自己認為是對的創造,最後才能取得破繭般的創造。
這也是她想要告訴我們的,相信這個世界存在奇蹟,保持自己的好奇心,並且極力的保護我們的這種來源於想像力的創造與實踐,至此,我們才能明白為什麼人們用「瘋子」來描述她。
「漫威電影《黑豹》的服裝設計師」
Ruth Carter / 服裝設計
她是一名美國電影服裝設計師。2019年,漫威大片《黑豹》斬獲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獎,露絲也成為首位獲得奧斯卡服裝設計獎的非洲裔美國婦女。
在獲獎之前,露絲幾乎名不見經傳,儘管她已經為40多部電影或電視劇設計服飾,也曾因為兩部電影獲得過提名。
對她而言,她覺得縫衣服這件事,就像是在講故事。她給電影和戲劇的演員們設計服裝,也是在為作品構建一個鮮活真實的世界。
她喜歡在大街上駐足去觀察行人,從人們的服裝中了解他們的性格,狀態,年齡,經歷包括經濟,服裝直觀的表達了人們的生活,通過這些了理解,她才能做到理解每一個電影中的人物,將人性與情感融入服裝。影星們說——她的神奇力量之處在於,一旦我們穿上她設計的戲服,我們便立刻入戲,馬上就成為了電影中的角色。
而這位經歷了失去摯愛愛人的設計師,在經歷崩潰之後反思到,藝術就是祈禱。上帝通過設計師們說話,設計是具有有創造力,想像力,有恢復力的。最後不斷重複想要告訴我們的是:認真對待自己,認真對待一切,好好生活。
「Instagram 前設計負責人」
Ian Spalter / 產品設計
頂著一個爆炸頭的潮酷伊恩,曾在Instagram、YouTube、Foursquare、R / GA 、Nike多家公司任職。在他看來,數字產品設計,不僅僅是用戶體驗設計,也關於整體產品策略,需要研究和考慮用戶的使用需求。
2016年,Ins從相機logo換成現在的彩虹logo時,引起全球一片譁然,各種新聞媒體、社交媒體毫不留情的批評聲此起彼伏。那是伊恩加入Instagram的第一個傑作。
▲目前擁有超10億用戶的社交應用軟體Instagram
他由於自己的混血身份,在競爭中承受巨大的壓力,他用此作為動力,超越過去,從而他建立同情心,真正的關注人們的想法,在乎人們的需求,不斷思索把人們如何接近彼此,如何接近抽象概念。
在此基礎上,他通過互動設計和界面設計來有效的驅動用戶的行為,在數字產品領域,科技的發展給予他巨大的視角,他認為因此設計不會停止,它會不斷的發展。
新logo採用扁平化、漸變色、非襯線體、動態化,外觀更簡潔直觀,已經成為當下最流行的圖標設計趨勢。
片中伊恩從人機互動界面的歷史談起,界面作為人與機器之間交流的平臺,在生活中如何被開發。
用戶體驗設計(UX)和交互界面設計(UI)的如何更加操作簡化,方便用戶的理解,通過更直觀的感受,不需要經過學習直接就能使用。
「沉浸式體驗鼻祖」
Olafur Eliasson / 藝術設計
奧拉維爾以雕塑和大型裝置藝術而聞名,是目前最受青睞的十大國際藝術家之一,可以說世間萬物都能被他玩轉到一起,大到自然氣象,小到各類金屬。
Olafur Eliasson,他的工作室位於柏林,他及其關注自然,因為在冰島生活的經歷,總是試圖將自然界中的美帶到人們的生活中。
自然、光、色彩和幾何構成是他作品中不斷出現的主題。使用人造裝置來重現自然景觀,把美感表達到極致,所以說他是沉浸式體驗鼻祖。
他在巴黎的凡爾賽宮「掛瀑布」,在倫敦泰特博物館「種太陽」,吸引數百萬觀眾前去觀賞奇觀。
▲小太陽計劃:幫助全球11億仍生活在無電網覆蓋地區的人們,能夠看到光亮
利用錯覺觸動觀眾的官能感知,參與者在其中失去空間感和視角,完全被強光所包含,被色彩、被幾何的魅力所吸引。
他說得最多的話是把想法變成行動,這也是他的設計理念和工作模式,讓觀眾去親身感受、親自參與,而不僅僅把作品停留在簡單的看與思考的層面。
「兒童玩具設計得最好的廚師」
Cas Holman / 玩具設計
卡斯是玩具設計界的多領域大神,但他是從廚師跳入家具製造,然後涉足生物多樣性研究,參與幼兒教育,又攻讀了3D設計,所以說不想做玩具的設計師不是個好廚子。
Cas Holman是一名美國創意設計師,擁有近20年的玩具設計經驗,擅長製作專注於學習和發展想像力的玩物。他的經歷十分豐富,而他從事過廚師,家具設計,到後來研究生物,少兒教育,3D技術,正是一步一步的轉換推動他獲得今天的成功。
在設計玩具時,他重視孩子的創造力,鼓勵孩子們開放地、創造性地、類比地玩耍和學習。打破傳統給予固定意識的玩具,他致力於讓孩子進行創造,讓他們自己決定玩具,利用各種部件自由的創造物體,同時建立人與人之間的合作互動,這一些對於玩具設計都是建設性的。
她質疑傳統玩具的形式,那種被符號化的風格在她看來並不是真正為孩子設計的產品。作為一名設計師,她要做能讓兒童自由想像、探索想法和發明新事物的玩具。
「《滾石》《時尚芭莎》雜誌字體開創者」
Jonathan Hoefler / 字體設計
生活在紐約的字體設計師喬納森·霍夫勒,向觀眾們講述了字體設計背後的故事。作為當今美國最知名的字體設計師之一。
曾為各個時期最有影響力的雜誌設計過封面字體——《滾石》《體育畫報》《時尚芭莎》《時尚先生》等,用於珠寶品牌 Tiffany & Co.品牌形象更新。
圈外人可能不熟悉他本人,但是他創建的Macintosh計算機字體和Gotham字體,隨處可見,從蘋果字體到歐巴馬2018年總統大選海報設計。
霍夫勒分享說,人類的在觀看圖案時會產生的視錯覺現象 ,因此,為了讓字體在視覺的呈現上更加和諧,設計師需要做一些調整,即使它暫時看起來不太合理。
字體作為承載人們信息交流的介質,必須滿足功能需求,且具有可讀性。從而構建出一套可被複製的標準,適用於不同場景的體系。
掃碼關注我們哦~
微信公眾號 : 小Y給你來分享
新浪微博:@每日靈感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