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投資就像盲人摸象,那我一定要去摸不同的位置,摸得越多,才能知道大象長什麼樣子。」廣發新經濟基金經理邱璟旻是一位成長型投資選手。入行11年、管理公募基金5年以來,他通過不斷的探索和實踐,構建了一套系統的投研方法,以更真實地把握「大象」的真相和本質。
在邱璟旻的投資框架中,先有產業邏輯,才有個股邏輯,為此,他不斷解構和深入分析細分產業,在守住自己能力圈的前提下,努力擴大自己的產業覆蓋範圍。正如他崇敬的投資大師彼得·林奇、安東尼·波頓一樣,他把大部分時間用在研究企業基本面,耐心打磨自己的投資內功。
邱璟旻認為,優秀的公司能夠分享到更大的產業紅利,研究的價值就在於找出行業中優秀的公司,因此,他聚焦在醫藥、消費、科技等成長空間廣闊的賽道中,將「股東視角」和「大眾視角」相結合,配合定量分析,挖掘持續快速成長的公司,分享企業業績驅動帶來的長期回報。
銀河證券統計顯示,2020年,邱璟旻管理的廣發新經濟回報為104.98%,在偏股型基金(股票上下限60%-95%的偏股混合型基金)中排名第9/486位。過去兩年、過去三年累計回報則達到181.25%和115.03%,均名列同類前1/5。
擬由邱璟旻擔任基金經理的新產品——廣發成長精選(010595)將自1月18日至22日在建設銀行、廣發基金直銷等渠道發行。邱璟旻表示,該基金將通過對上市公司及行業所處的基本面進行深入分析和把握,精選具有成長優勢的個股,力爭為投資者帶來長期穩健的回報。
以能力圈為中心擴大產業覆蓋
記者:你把自己定義為成長型投資選手,在世界級的成長投資大師中,你比較欣賞哪位?
邱璟旻:像彼得·林奇、費雪等投資大師的書我都反覆看過,我比較欣賞林奇的工作方法和勤奮度,他一年調研兩千家公司。和他一樣,我的大部分時間也都給了工作。
但我更趨向於像安東尼·波頓一樣去做事。他做了一些跟大多數人不太一樣的工作,但取得了非常好的結果。在《安東尼·波頓的成功投資》一書中,波頓在估值時採用的方法獨具一格,他決定買進或賣出的標準不是數字,而是自己對公司基本面的信心程度。
記者:你向波頓學習或者借鑑的有什麼?在投資中做了哪些跟別人不太一樣的工作?
邱璟旻:或許確實有一些和別人不太一樣的地方。我做成長股投資,選股的策略是先選賽道,然後再挑個股。
A股有28個一級行業,在此基礎上我把它細分為一百多個二級、三級行業。過去五年多的時間,我逐個研究和覆蓋這些細分行業的公司,只要行業中有可跟蹤、可追溯的行業經營數據,有龍頭企業或可能成為龍頭的企業,就會納入我的研究範圍。目前,我覆蓋了七十多個細分的二三級行業,在這些行業選擇公司構建基礎股票池,重點關注,找合適機會買入。
記者:這個工作量非常大,確實少有人做,你為什麼這麼做?
邱璟旻:如果將投資比喻為盲人摸象,基本面研究工作就好比是摸大象,摸得越多才知道大象長什麼樣子。所以,我對一個事物、一個產業,必須得了解足夠多、足夠全面,才能判斷出此時此刻什麼是主要矛盾,未來什麼契機會導致主次矛盾發生轉化,才能對一個行業的發展趨勢做出預判,從而優選賽道。當我覺得一個賽道發展前景不錯,我就會在產業鏈上下遊中找一批好企業,因為研究具有復用性。
記者:現在投資圈經常強調基金經理的能力圈,你怎麼看?
邱璟旻:巴菲特說,投資成功最重要的是能力圈原則。我很贊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圈,做投資、研究更是如此,清楚地認識到自身能力圈範圍,不去越界做判斷和決策,才能將損失減少到最低。
我會將很多行業進行細分來研究,這和聚焦能力圈並不矛盾。想要對抗波動性,分散風險,提高收益,這就必然要擴大投資組合,也就意味著要逐步跨出自己的能力圈,擴大自己的視野。但我不會盲目出圈,而是先聚焦在能力圈範圍內,利用可追溯的行業或公司的客觀數據,進行合理拆分組合,加上自己的常識與知識,來深入分析。
目前我主要聚焦在醫藥、消費、科技相關的企業進行選股,這些行業長期成長空間廣闊,商業模式比較好、行業景氣度比較高、增長的確定性比較強、受宏觀經濟等外部因素的影響較小,符合好賽道競爭力突出的特徵。
挖掘能分享產業紅利的成長股
記者:在你聚焦的賽道裡,你會選擇什麼樣的成長股?
邱璟旻:我會選擇具備優勢且業績持續增長的、確定性強的公司,買入並持有,分享公司由業績驅動帶來的市值增長的果實。我通常是從產業的角度,尋找細分行業裡一線經營的、有產業地位的企業。優秀的公司往往更能分享到較大的產業紅利。
記者:你具體是如何選好公司?
邱璟旻:主要是定性和定量分析。定性方面,我的方法是「股東視角」和「大眾視角」相結合。既把自己看作是上市公司的股東,注重企業所處的生命周期及發展情況;也會將基於大眾視角觀察和思考,用常識判斷,看客觀數據,以及由此所形成的邏輯推理,作為決策的主要依據。
定量主要是判斷公司的盈利能力、盈利質量和盈利速度。盈利能力研究公司的毛利率、ROE、人均創收等;盈利質量主要對企業現金流、研發支出、應收/預收帳款等進行分析,判斷公司的商業模式、競爭壁壘以及經營的可持續性。盈利速度主要關注收入/利潤YOY、商譽等,評估要研究公司的收入和利潤複合增速。
總體來說,我比較偏向於選擇收入穩定增長,盈利能力快速提升的快速成長股,而不是白馬股。
記者:你很注重擴大能力圈,所以你的投資組合會比較注意行業分散?
邱璟旻:對,我只買行業最優秀的企業,所以個股相對集中,但會儘量做到行業分布比較廣泛,大概10個行業,相比滬深300指數,長期超配醫藥生物、食品飲料、計算機等行業。我持倉的一級行業佔比一般不超過40%,均衡配置,分散風險。
記者:個股的買入和賣出有沒有標準?
邱璟旻:買入條件是在中性假設的前提下,用「現金流折現法」評估一家企業的中長期發展狀態下對應當前的估值水平,如果折價較大,就買入,接近或大於的話,就再等等。
除申贖外,兩種情況會賣出,第一是找到了性價比更高的公司。另一種賣出的情況是前期判斷失誤,企業的長期基本面出現問題。總結來說,我會通過研究來判斷它是不是符合標準,儘量減少股價波動帶來對基本面判斷的誤差。
記者:1月18日至1月22日,你的新基金——廣發成長精選發行,你的管理思路是怎樣的?
邱璟旻:廣發成長精選的投資策略與現有的老產品管理思路比較一致,仍然以自上而下精選個股為主,行業配置方面堅持能力圈原則,重點關注醫藥、消費和TMT行業的機會。在建倉初期會採取穩健的策略,努力為持有人取得較好的投資回報。
基金經理簡介:
邱璟旻,北大化學系本科,中國科學院理學碩士,曾就讀於協和醫大、北大、中科院、清華四大名校。11年證券從業經驗,近5年公募基金管理經驗,第七屆中國基金業英華獎「三年期股票投資最佳基金經理」得主。現任廣發基金成長投資部基金經理,擔任廣發新經濟混合、廣發聚豐混合、廣發優勢增長股票等基金經理。
廣發新經濟基金經理邱璟旻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