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媽被雪諾殺死,雪諾再次成為「守夜人」,卓耿融了鐵王座,布蘭成了國王,北境獨立後珊莎稱王,二丫獨自遠航,小惡魔、布蕾妮、洋蔥騎士、波隆和山姆組成了新的議會。
5月20日,《權力的遊戲》就這麼迎來了每個人倉促的結局。據港媒報導,民意調查估計,為了看最後一集,有1070萬美國人在周一「翹班」,造成企業33億美元的損失。心心念念的粉絲們或許不會想到,自己「翹班」等來的,竟然是崩塌式的大結局。
截至5月21日13點,在IMDb上,《權力的遊戲8》最後一集的評分已經跌到了4.6(10分制)。在豆瓣上,超過14萬人給最終季打出了7.4分(10分制)。最終季剛開播時,豆瓣評分為9.8,是《權遊》系列最高的評分記錄。截至目前,除了最終季,《權遊》系列的豆瓣評分均在9.3分以上。
九年口碑,一朝崩塌,有網友借用《甄嬛傳》的臺詞吐槽道:「這幾年的情愛與時光,終究是錯付了……」
《權力的遊戲》劇照。圖片來自網絡
130萬人聯名要求重拍最終季
對《權遊》最終季不滿的,不止是中國影迷。在Change.org上,甚至有網友發起了聯名投票,要求HBO重拍最終季。
投票發起者迪倫(Dylan D. )表示,沒有原著可以依靠時,大衛·貝尼奧夫(David Benioff)和D·B·威斯(DB Weiss)證明了他們是糟糕、拙劣的編劇。「這個系列值得一個有意義的最後一季。HBO,顛覆我的期望並實現它!」
迪倫介紹道,《權力的遊戲8》第4集「最後的史塔克」播出後,自己就把希望重拍最終季的請願書發到了網上。自此之後,自己完全忘了這件事情,中間也都沒有關注過相關內容。一周後,令人意外的事情發生了。同事告訴迪倫,至少有50萬人在請願書上簽了名,支持他的想法。隨後,該項活動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
在對發布請願書的動機的解釋中,迪倫表示,大部分請願者都明白,想要HBO重拍整個最終季是不太現實的:這需要花費大量的金錢,他們更希望通過請願書讓HBO了解到觀眾對最終季的沮喪和失望。
「世界上發生了太多糟糕的事情,像我這樣的人需要逃到《星球大戰》和《權力的遊戲》中去。」迪倫寫道,「從第二季開始,我就在一直認真地追這部劇。同時,我還讀完了原著,並熱切地期待著接下來的內容。和大多數人一樣,看到第七季的時候,我感到很沮喪,但我依然喜歡這個故事。」
「大衛·貝尼奧夫和威斯從一開始就改編了這些書,並把它變成了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電視劇之一。沒有人懷疑他們的才能,但他們似乎厭倦了這部劇,非常匆忙地給了一個結局。對劇集本身和粉絲而言,這都是非常嚴重的傷害。」
截至5月21日上午11點,超過130萬名網友參與了投票,但HBO對此尚無回應。
網友要求重拍最終季的投票。圖片來源:change..org網頁截圖
幫劇迷減輕痛苦,每小時350元
迪倫的投票還在如火如荼地進行,《權力的遊戲》官方也沒閒著。據《太陽報》報導,近日在英國,《權力的遊戲》官方開通了一個求助熱線,以幫助粉絲們應對該劇謎一樣的結局。
諮詢服務由Bark.com提供。Bark.com是一家總部位於倫敦的網絡服務公司,在全球擁有超過2000萬的用戶。Bark.com稱,《權力的遊戲》的結局讓粉絲心煩意亂,因此網站特意推出了專門的諮詢服務。粉絲可以和熟悉劇情的顧問聊天或者討論故事情節,顧問會對劇情做出進一步的解釋。通過這種方式,有望消除粉絲心目中的困惑和憤怒。Bark.com表示,更重要的是,在長達10年的追劇歷程之後,顧問可以指導粉絲如何走出劇集的影響,開始新的生活。
Bark.com的顧問蘭尼特(Lynette)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人們很容易被電視劇和電影中的故事和人物吸引。很多人通過追劇來逃離日常生活,讓自己沉浸在「未知」之中。「劇中的故事會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因此,當劇集完結之後,那些通過它逃避現實的人會感到迷茫。」
「事實上,你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思考你與你沉浸的媒體之間的關係。這樣,不論它是否繼續播出,它都會對你的生活產生積極的影響。」蘭尼特解釋道。
「《權力的遊戲》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受歡迎的電視節目之一,我並不意外人們會對它的結局感到驚訝。」Bark.com的創始人凱·費勒(Kai Feller)補充道:「我們希望為客戶提供有價值的服務,在劇集結束時,肯定會有很多粉絲需要和專業人士聊聊。」
按照《權力的遊戲》官方的說法,大結局具有非常深刻的、隱藏的含義。或許是官方把想表達的觀點隱藏得太深,也有可能是「這屆觀眾不太行」,至少從網友的討論上看,大部分人都沒有理解到所謂的「深刻的、隱藏的含義」。如果真的能幫助理解劇情,求助熱線或許真的是一個不錯的主意。部分中國網友也表示,希望《權力的遊戲》也能開通中文服務熱線,「畢竟來自中國的觀眾數量龐大,大家也都理解不了『大結局』。」
按照Bark.com官網的介紹,諮詢可以通過電話或者面談的方式進行,每30分鐘收費20英鎊(約人民幣175元)。對此,有網友吐槽道:「掏空了我的心,又想來掏空我的腰包?」「吐槽完了一看扣了上萬塊錢,可能哭到天亮都沒哭完。」
在國內,也有人做起了對《權力的遊戲》劇情不滿的粉絲的生意。在某二手交易網站上,有網友發布了「罵人服務」,只需要2塊錢,就可以「罵編劇」。「代替編劇承認所有錯誤,不要太過分就行。」在商品詳情頁,該網友如此寫道。該網友表示,商品上線了4個小時,只有兩個人購買。
此前,電視劇《都挺好》熱播,劇中「蘇家三父子」成了許多人的「心頭恨」。有網友趁勢在淘寶開了一家「怒罵蘇家三父子」的店鋪,向網友出售「怒罵蘇家三父子」的服務,一次0.5元。
Bark.com提供了劇情諮詢服務。圖片來源:Bark.com網頁截圖
HBO:Winter is coming?
《權力的遊戲》播完了,對HBO而言,危機或許才剛剛開始。
自2011年《權力的遊戲》開播以來,HBO在全球範圍的訂閱用戶達到1.42億,每年淨收入超過20億美元。HBO的營收主要依靠訂閱用戶、而非廣告,很多用戶多是為作品而訂,作品完結對用戶的流失有很大的影響,「爛尾」的結局也讓訂戶不得不對HBO持續優質內容的能力產生質疑。
據SecondMeasure的報告顯示,因《權力的遊戲》第六季播出而增加的HBONow用戶中,約有一半在劇集播出後的三個月內流失了;在第七季播出期間註冊HBONow的用戶中,只有26%的用戶在六個月後仍然還在訂閱HBONow。
《權力的遊戲》完結之後,HBO迫切需要與之媲美的現象級美劇頂上它的位置。一度,《西部世界》被視為最有希望代替《權遊》在HBO地位的電視劇。但從目前來看,無論是IP知名度、口碑,還是衍生系列開發,《西部世界》都難以和《權力的遊戲》相提並論。一個簡單的例子就可以說明這個問題:《西部世界》單集最高收視僅為375萬,遠遠低於《權力的遊戲》單集最高收視1930萬的紀錄。
與此同時,在付費訂閱的市場上,HBO還面臨著諸多虎視眈眈的流媒體平臺,如Netflix、AmazonPrimeVideo、Hulu等。
作為HBO目前最重要的競爭對手,Netflix成立於1997年,以在線訂閱模式開展電影DVD租賃業務起家,於2002年上市。2006年,Netflix推出了自己的視頻點播服務,以會員付費的方式向用戶提供各類電影、電視劇、綜藝節目等內容產品,成為了一家數字影視內容的分發渠道商。
2013年,Netflix憑著《紙牌屋》一炮而紅。此後,Netflix和HBO便開始在艾美獎上展開了漫長的拉鋸戰。2018年,Netflix拿下了《權力的遊戲》原著作者喬治·馬丁的小說系列《百變王牌》的改編權利,希望能夠再出爆款。對熟悉美劇的觀眾而言,這也不見得是個好消息,畢竟Netflix的「招牌」《紙牌屋》的結局依然廣受吐槽。
事到如今,用《權力的遊戲》中最知名的那句臺詞來形容HBO的處境似乎也不為過:Winter is coming。但無論如何,對粉絲而言,隨著最終季的完結,這個冬天已經過去了。
(校對:張國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