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2029年5月19日北京工體(鳥巢)
個人演唱會還有
今日送出:【1部】iPhone 12 Pro Max
海藍色、128GB
[4.90],[4.90],感謝老闆支持!
知識就是力量,歡迎回到2049。本節目音頻由喜馬拉雅獨家播出。今天再送一部iPhone12 Pro Max,魅惑的海藍色,128GB,詳情請查看公眾號首頁下方那個特別的按鈕,還是4.9感謝老闆支持,祝您好運。
昨天說到,印巴分治的根源並不在於英國人的有意為之,事實上,這種局面的產生,其實也是英國人順應了當地民族與宗教的天然隔閡,至於這種隔閡為什麼會產生,請看昨天的節目。但是在劃分印巴領地的時候,英國人卻留下了一個足以製造紛爭的小尾巴,此處便是印度河上遊的富饒地帶——旁遮普,旁遮普被一分為二,西部成為了巴基斯坦的旁遮普省,而東部則成為了印度的旁遮普邦。妥了如此一來,英國人人為地製造分裂與爭端,看來也就此坐實了,它是百口莫辯,萬惡的帝國主義終將受到正義的審判。
印度河上遊的富饒地帶——旁遮普
但是如果你拿著地圖冷靜分析一番,或許事情也還是沒有這麼簡單,為什麼這麼說,還和昨天一樣,我給你編一下,千萬不要過於相信。
印度為什麼會得到旁遮普地區的部分領土,首要原因就是,此處生活著一個介於印度教和伊斯蘭教之間的民族,這就是錫克族,錫克族信奉的便是錫克教。而錫克教的產生,正是印度教與南下的伊斯蘭教相互的碰撞的結果。當時面對著兩大宗教的夾擊,旁遮普東部的原住民,要麼選擇堅守印度教信仰,要麼就或主動或被動地歸化於伊斯蘭教,但還有一部分人鐵骨錚錚,這群哥們是既對印度教的種姓制度十分反感,同時也對伊斯蘭教缺乏包容性的思維方式很不滿意,於是他們便創立出了一種兼具兩者優點的宗教,這就是錫克教,而信仰錫克教的人便是錫克人。
錫克人
當然了,錫克人要想在兩大宗教之間自立門戶生存下來,並堅守自己的信仰,就必須對自己實行軍事化,所以今天的錫克教地區,雖然屬於印度,但與印度其他地區所不同的是,錫克人非常尚武,就是幹,如果惹著錫克人了,那就只能耗子尾汁。其實對於這一點,英國人也充分意識到了,所以當年的英國殖民者,就把錫克人派到了它遍布全球的殖民地,用以維護當地的治安。比如說在上海的英租界中,就存在著大量的錫克警察,這也讓當年的中國人認為,印度人都長得很高大、蓄著大鬍子、包裹著紅色的頭巾,所以將其稱為紅頭阿三。
錫克警察
毫無疑問,從地緣結構上看,錫克人在印度河平原東部的強勢存在,就在客觀上成為了印度教與伊斯蘭教的緩衝地帶,不過由於它並不理想的地緣位置以及有限的人口數量,所以獨立建立政權的可能性非常小,就算英國給它單獨劃成一個國家,恐怕也難以自保。那麼到底劃給誰好呢?其實英國雖然打算在印巴之間製造矛盾,但它也不想給自己惹太多麻煩,於是英國人便將錫克族聚居的印度河平原東部劃給印度,這就是今天的旁遮普邦,因為相比於伊斯蘭教,印度教要包容得多,錫克人雖然看不慣印度教,但至少二者可以和平相處,如果劃給巴基斯坦,你就等著吧。就這樣藉由錫克人,印度得以將自己的觸角伸入富庶的印度河上遊平原。
當然了可以發現,這種劃分其實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你不妨想像一下,如果把富饒的印度河上遊平原全部劃給印度,那還讓不讓巴基斯坦活了,而如果全部劃給巴基斯坦,強悍的錫克人也必然要和巴基斯坦人打翻天。而且即便沒有錫克人這一存在,印度教徒與穆斯林在這一區域,也同樣會呈現犬牙交錯的狀態,所以在印巴之間的北部區域,畫出一條合乎地理和社會邏輯的國境線來,難度非常之大,甚至是不可能做到的。
反正不論如何,英國人算是盡了最大的努力,劃定了印巴之間在印度河上遊平原的邊界,那麼南部的印度河下遊平原又該如何處理呢?這就好辦多了。因為這片地勢平坦的地方,並非全部都是富庶的衝積平原,事實上,那些從北部山地匯流而下的河水,到了下遊地區的時候已經是強弩之末,所以在整體乾旱少雨的環境下,再加上上遊大量人口對水資源的佔用,此處就極有可能發生荒漠化。而最有可能發生荒漠化的,就是印度河下遊的左岸地區,也就是我們在地圖上看到的印度河東側。原因是因為,在印度河下遊的右岸地區,還存在基爾塔爾山脈,這哥們同樣可以為印度河下遊平原提供水源補給,但左岸可就沒有這麼幸運了。事實證明,在印度河下遊的左岸,也確實生成了一片將近60萬平方公裡的大荒漠,這就是印度大沙漠,也被稱為塔爾沙漠。現在我們已經無法考證塔爾沙漠到底是在什麼時候形成的,但可以肯定的是,隨著人類對印度河流域的開發,能夠滋養這片低地的水資源在逐漸減少,也就是說,如今的塔爾沙漠,要比過去的時候更大、環境也更加惡劣。
塔爾沙漠
誠然,塔爾沙漠的存在,使得南亞次大陸少了一塊面積不小的產糧區,但它也天然地成為了印巴兩國的分界線,以及印度教和伊斯蘭教兩教之間的緩衝帶。所以在這樣一片荒漠之中,如果沒有石油天然氣等可以為現代社會所利用的資源,那麼就算是隨手畫一條直線,大致把塔爾沙漠一分為二,印巴雙方也都不會有什麼意見。
以上加上昨天,便是英國劃定印巴分治的依據所在。我們再來回顧一下,昨天說到,將英屬印度分裂成印度和巴基斯坦,並非英國殖民者有意為之,而是順應了印度與巴基斯坦在民族構成和宗教構成上的現狀。而今天說到,為了劃定這兩個國家間的分界線,對於北部的富饒地區,英國儘可能地減少了兩國之間可能出現的紛爭和麻煩,雖然印巴雙方都沒有完全擁有印度河上遊平原,但至少也算是各得其所,爭端肯定會有,但也不至於撕破臉就是要幹到底。而至於南部比較荒涼的地帶,英國人做的也比較公平,印巴之間的分歧不大。妥了如此說來,我們是不是就可以下結論,說英國將印巴分治,不但不是印巴問題產生的根源,恰恰相反,印巴兩國人民還得謝謝英國呢?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因為對於印巴兩國來說,富饒的印度河上遊平原固然重要,但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地方,這就是印度河上遊的集水高地,由於印巴兩國共享著印度河上遊平原,所以任何一方都不希望上遊的集水高地落入他人之手,而是希望完全被自己控制,這片地方便是克什米爾高原。但是在1947年,英國殖民者退出南亞的時候,卻沒有對克什米爾地區的歸屬問題加以解決,於是克什米爾便成為了英國埋在印巴兩國之間的定時炸彈。
克什米爾
而且,克什米爾高原不僅是印度河平原的集水區,同時也是印度半島連接青藏高原、塔裡木盆地和帕米爾高原的樞紐板塊,是中國與印度之間的戰略通道。在和平時期,此處是中印之間互相溝通、互通有無的平臺,比如說古代絲綢之路的一部分,就要途徑克什米爾,唐僧從印度返回中國的時候,就是通過克什米爾高原進入了塔裡木盆地。但在中印或印巴處於對抗時期,克什米爾便成為了兵家必爭之地。
對於印度來說,如果不能將國防線推進到克什米爾,那麼它處於恆河平原的政治中心,將會受到來自西北方向的強大的地緣壓力。同樣的對於巴基斯坦來說,如果讓印度完全佔據了克什米爾,它在印度河平原上的政治中心,也一樣會強烈地感受到來自北方的地緣壓力,特別是作為印度河的水源地,克什米爾地區對巴基斯坦尤為重要。另外,同樣可以感受到壓力的,還有我國的西部地區,你想想唐僧都能走過去,要是印度在此處陳兵百萬,無疑會對我國西部的安全,構成重大的地緣挑戰。所以巴鐵為什麼會成為巴鐵,這個問題就不難理解了。
新德裡(來源百度地圖)
既然印巴雙方都有充分的理由和動機去佔據克什米爾,那麼此處的國境線懸而未決,時不時地爆發一點衝突,影響南亞次大陸的和平進程,也就在所難免了。而這便是英國人給南亞次大陸製造紛爭的真正手段,同時藉由印度對克什米爾的壓力,或許也會影響我國的地緣安全,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我國走向印度洋的進程,以此來保證西方勢力在印度洋上的利益最大化。不得不說,英國人的算盤打得還是非常明白的,人家要抓就抓主要矛盾,看來馬克思沒有白白在英國生活了三十多年。
果不其然,英國殖民者撤出後不久,1947年10月,印巴便在克什米爾地區發生了武裝衝突,直到今天,雙方仍舊在此處尖銳對立,這也使得克什米爾的軍事分界線,成為了世界上最危險的邊境地帶,稍有不慎,兩個有核國家便有可能爆發大規模衝突,以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性格,互相扔倆原子彈也不是不可能,所以英國留下的克什米爾已經不是簡單的定時炸彈了,而是不定時的核彈,有人甚至認為,克什米爾地區將有可能把全人類,拖進核戰爭的泥沼,最終毀滅人類文明。這種說法固然是言過其實,但歷史進程波詭雲譎,必然性與偶然性的相互交織,輔之以無法預測、無法控制的蝴蝶效應,最終的結局誰又能拿得準的呢?那麼對於克什米爾問題,到底又該如何解決呢?我是一名國際政治問題專家,但我不知道。
印巴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