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流的羅大佑,讓張艾嘉婚內出軌,耽誤李烈12年,再娶小13歲嬌妻

2021-12-31 名人生活圈

點擊上方「名人生活圈」看勁爆內容

引言

羅大佑一曲《光陰的故事》,傳唱了40年。

同一首歌,不同的人聽來,就有不同的感受。

於青年,是青春的悸動,是校園裡的明戀暗戀。

於中年,是殘存的純真,是社會打磨下的變與不變。

於長者,是陳年的舊夢,是一瞬間的返璞歸真。

而羅大佑的光陰故事,則不僅有音樂,有《鹿港小鎮》,有《童年》,有《戀曲》,還有《滾滾紅塵》,紅塵裡還有4個女人。

羅大佑祖籍廣東梅縣,1954年生於臺北一個名醫世家。

自小在「竹風蘭雨」的宜蘭長大,田野、海風、鳥林給了他一個五彩斑斕的童年。

嚴厲而又不失溫情的父母,讓他這一生對家都有著別樣的深情。

5歲那年,父親給他買了一架鋼琴,自此以後,他每天都要練琴30分鐘。

幼年時期的羅大佑,玩心很重,每次被父親揪回去練琴,他都滿肚子委屈。

而父親呢,又覺得一個人不管做什麼事,都要持之以恆。

在父子二人日復一日的角力之下,練琴成了羅大佑童年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他也由剛開始的不情願,漸漸的變成了接受和喜歡。

不自覺間,便在心裡種下了一顆音樂的種子。

小學三年級,羅大佑就懂得去抓歌曲的和弦,到了高中,他就開始嘗試編曲。

但在父親看來,音樂不過是課業之外的一個調劑品,兒子始終要循著父母的足跡,去行醫救人。

高中畢業,羅大佑依照父親的意志,進入了臺中的中國醫藥學院學醫。

那時候的羅大佑,和所有的年輕人一樣,既血氣方剛,又多愁善感,關心這個世界,也關心自己。

而音樂則成了他最重要的表達方式。

入學不久,他便給余光中的《鄉愁四韻》譜了曲。

1976年,羅大佑接到了他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電話。

打電話的是電影《閃亮的日子》的副導演,讓他幫忙寫電影插曲,但用與不用,還要日後再說。

儘管這只是一個不確定的邀約,但羅大佑還是投入全部精力,用了三個月的時間,精心的把詞曲打磨好。

當羅大佑戰戰兢兢的「交作業」時,導演「咦」了一聲說,「比我想像中的好耶!」

最終,他的《閃亮的日子》、《神話》、《歌》全被選中。

這次的經歷不僅讓羅大佑一隻腳跨入了音樂圈,還讓他認識了影片的女主角——張艾嘉。

當時的二人,一個是在醫學院讀書的學生,一個是19歲就開始在娛樂圈摸爬滾打的女明星,縱然有緣相遇,也無心相守。

羅大佑繼續著他的校園愛情,張艾嘉則在不久後,認識了一個大她16歲的二婚男人,並不顧父母反對,和他結了婚。

羅大佑生命中的第一個女人,是和他同校讀書的護理系女生夏志仁。

由青澀懵懂,到初嘗愛果,再到風輕雲淡,一別兩寬。

兩個人一起走過了七年的校園時光,到最後只留下《光陰的故事》。

時間改變了一個人,拆散了兩個人,曾經的我們變成你是你,我是我。

最終,羅大佑以一曲《戀曲1980》向初戀作別。

你曾經對我說/你永遠愛著我

愛情這東西我明白/但永遠是什麼

                              

                                    02

1980年,羅大佑大學畢業,按照父母的規劃,穿上白大褂,在臺北一家醫院的放射科,當起了實習醫生。

雖然他的工作定了下來,但他的心卻一直在「當醫生」還是「做音樂」之間糾結。

糾結了一陣子之後,羅大佑終於下定決心,辭職做音樂。

隨後,他便當起了音樂製作人,為張艾嘉打造了專輯《童年》。

幾經接觸,張艾嘉為羅大佑的音樂才華深深折服。

儘管自己已為人妻,卻依舊無可救藥的愛上了他。

羅大佑對張艾嘉,亦是同樣的動心。

不僅把自己創作多年、精心打造的《童年》送給她,還專門為她創作了《是否》、《小妹》(羅大佑對張艾嘉的暱稱即是「小妹」)。

他疼惜她幼年喪父,想為她抹去眼中的灰塵。

他亦不顧她已經結婚,想拋開流言,擁著她笑看人間的無聊是非。

只可惜,到頭來卻是「情到深處人孤獨」。

他愛張艾嘉,但卻痴迷音樂。

當張艾嘉發現自己在羅大佑那裡遠沒有音樂重要時,於是這個「半點都不肯將就」的女人,果斷的選擇了放手。

多年後,兩個人都功成名就。

人們紛紛好奇,為什麼最早發現「金子」的張艾嘉,卻把他扔了。

張艾嘉是這樣回答的:

我們一起經歷了轟轟烈烈的愛情,可到了一定時間,他的思維就開始轉移到別的地方。

事實上,羅大佑不僅對女人如此,對這世間除了音樂以外的其他事物,亦是如此。

他是個多情的人,但絕不是個專情的人。

                                

                                03

羅大佑與張艾嘉之間的感情雖然短命,但卻給羅大佑的音樂創作,帶來了不少靈感。

兩個人在一起的日子,是羅大佑創作熱情最高的一段時間。

他不僅幫張艾嘉製作了音樂專輯《童年》,還創作了個人首張音樂專輯《之乎者也》。

因為當時臺灣的唱片技術達不到羅大佑想要的音色和質感。

於是,他便委託日籍好友,將自己的作品連同曲譜帶到大阪,由當地的樂手編曲演奏之後,再寄回臺灣配唱。

由於沒有經紀公司捧,羅大佑整張唱片的製作費用,全是自掏腰包。

一向主張他學醫的父親,為了兒子夢想,慷慨的拿出了自己的積蓄,贊助了兒子大部分費用。

儘管這張專輯凝粹了羅大佑青年時期所有的悸動與才思,但當他捧著母帶去找唱片公司發行的時候,卻碰了不少釘子。

沒有人願意為這個長得不帥、沒有名氣、聲音又粗又啞,咬字還不清楚的男人發唱片。

多次碰壁之後,羅大佑終於遇到了「伯樂」。

當時剛剛成立不久的滾石唱片,聽過他的母帶後,決定冒險一試。

結果,唱片一經發行,便轟動臺灣樂壇。

人們第一次發現,流行音樂還可以這樣做。

不局限於個人的小情小愛,而是上升到社會問題,家國變遷。

歌詞裡強烈的人文關懷,瞬間就引起了臺灣同胞的深度共鳴,人們甚至視羅大佑為社會的良心。

隨後他又先後發行了《未來的主人翁》、《家》兩張專輯。

就臺灣的時局而言,他創作的音樂太過「敏感」,因此,有一半以上的歌被禁止發行。

結果卻適得其反,激起了民眾的購買慾,讓羅大佑成了「音樂英雄」。

然而,胳膊終究拗不過大腿。

1984年歲末,羅大佑舉辦了《最後一個與你相互取暖的夜晚》演唱會,與歌迷作別。

隨後,他便飛去紐約。

1985年,羅大佑應張艾嘉的邀請,創作了《明天會更好》。

最終,這首歌由臺灣60位藝人共同演唱,呼喚臺灣更好的未來。

正是在這場大合唱中,張艾嘉結識了李宗盛。

當時的李宗盛初出茅廬,還是樂壇的「小李」。

發現他的才華後,張艾嘉對他大力攜,並邀請他為自己打造了專輯《忙與盲》。

而且,兩個人還發展出一段亦師亦友的曖昧關係。

總而言之,她又為樂壇發現了一位名震四海的音樂才子。

                          05

 

創作完《明天會更好》,羅大佑就將事業重心轉移到香港,並創作了《東方之珠》、《海上花》等歌曲。

幾年後,羅大佑飛往香港定居。

在那裡,他組建了自己的錄音製作公司,主要創作電影音樂。

後來他還創建了「音樂工廠」,全心全力打造自己的音樂天堂。

按他的話說,是「做著一宗歷史與未來之間的最大買賣」。

在香港,羅大佑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三個女人,李烈。

事實上,兩個人20歲左右就已經相識。

闊別十餘年,又在香港重逢,這對老朋友,很快就發展成新情人。

以此為靈感,羅大佑創作了《戀曲1990》:

烏溜溜的黑眼珠和你的笑臉

怎麼也難忘記你容顏的轉變

輕飄飄的舊時光就這麼溜走

轉頭回去看看時已匆匆數年

……

後來,這首《戀曲1990》被用作電影《阿郎的故事》國語版的主題曲,風靡大陸。

羅大佑迎來了個人音樂事業的巔峰時期!

電影《阿郎的故事》劇照

而此時的李烈,卻處於人生的低谷。

她大學時修的是新聞專業,想成為一名記者。

誰料,因緣際會之下,她參演了電影《小城故事》,踏進影視圈。

此後,她參演了《天長地久》、《上錯天堂投錯胎》、《一剪梅》等影視劇,成了一代「玉女」。

23歲那年,李烈在拍攝電影《海灘的一天》時,遇見了一個跟她父親很像的男人——毛學維。

兩個人很快就墜入愛河,最終她不顧母親反對,舍下「玉女」頭銜,嫁給這個剛從國外返臺,沒有穩定收入的男人。

婚後,他們在臺北租了間房子,日常開銷全靠李烈的積蓄。

很快,這段感情就由剛開始的「有情飲水飽」,變成了「貧賤夫妻百事哀」。

兩年後,二人正式離婚。

離婚後,李烈復出。

拍戲、接廣告賺了錢,大半都交由母親,去投資房地產。

31歲那年,李烈突然想要創業,於是和朋友投資1000多萬,在大連開了家成衣工廠,還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開了分店。

服裝生意一做,就是6年。

這6年裡,她經常坐飛機到處跑,過著「一口皮箱、一個家」 的飄泊生活。

然而,有些時候,付出與收穫並不成正比。

儘管李烈投入了很多的時間和心血,到頭來生意還是垮了。

於是,她投奔戀人羅大佑,搬進了他的花園洋房,開始了同居生活。

                                      06

一直以來,李烈都期望找一個如父親般愛她、疼惜她的男人。

戀愛的前幾年,她和羅大佑各忙各的,難得見面,愛都來不及,根本無暇顧及對方的缺點。

可同居以後,李烈便發現,羅大佑不像父親,反倒像是個孩子,需要她處處遷就他、照顧他。

羅大佑這種才子型的男人,多少都有些常人難以理解的「痴」與「癲」。

兩個人生活在香港時,羅大佑曾一度痴迷於水族,於是他便整天泡在水族館裡。

後來,他又在家裡養魚,養水草。

最高紀錄,家裡有九個水族箱,而且還有兩個是超大型的。

可羅大佑的狂熱就像是疾風驟雨,來得快,去得也快。

沒了興趣,他就棄之腦後,留給李烈來善後。

不僅如此,羅大佑還有很多的原則,而且還會清清楚楚的告訴身邊人。

如果你明知故犯,那就是不可饒恕的「罪行」。

此外,羅大佑還有聽音樂入睡的習慣。

睡前,他總是把《歌劇魅影》開到最大聲。

李烈提出抗議時,他就會生氣地回答說:「如果我一個人生活,就沒人管我了」。

羅大佑不能遷就,她只好自己遷就。

後來,竟被訓練到音樂再大聲,她都可以安然入睡。

幾年的同居生活過後,李烈發現,她並不想和這個男人相伴一生。

正當她心生離意之際,羅大佑父親病重,李烈不忍心此時棄他而去。

於是她選擇留在羅大佑身旁,陪他一起度過這段難熬的時光。

她安慰他,照顧他,分擔他孝順父親的看護工作,一直到羅父去世。

羅大佑自小與父親感情甚篤,父親的離世讓他備受打擊。

一時間,身邊特別需要一個親人。

於是,羅大佑就向相戀11年的李烈,提出了結婚。

儘管婚前李烈就覺得「有問題,很多感覺都磨損掉了」。

但回想起曾經幸福的點點滴滴,她依然決定一試。

結果,這段婚姻只維持了一年零9個月,兩個人就走到了非散不可的境地。

至於兩人離婚的原因,李烈含淚說出了這樣一段話:

從情人、夫妻到發現他像我的孩子,我們一起走過了12年。

到後來,住在同一個屋簷下的兩個人,幾乎不再說話。

我知道自己再也待不下去了。

                    

                       07

和羅大佑在一起的這12年,李烈在物質上,從未向羅大佑要求過什麼。

沒有要過生活費,也沒有買過珠寶、首飾。

一日三餐,羅大佑吃什麼,她就跟著吃什麼。

因此,當她搬離那個「家」時,身邊根本就沒有值錢的家當。

連租房子都要硬著頭皮,向朋友借錢。

還好,李烈人如其名,堅毅、剛烈,從不肯向命運低頭。

42歲的她從負資產起步,再度創業,和朋友開了一家製作公司,當起了製作人。

二十多年的坎坎坷坷,雖然沒給她留下多少實質的財富,但卻豐富了她的閱歷、沉澱了她的思想。

擔任製片人後,她第一部電視劇《Mr.com之死》,便一舉入圍九項金鐘獎。

後來,她又製作了《摘星》、《花車假期之戀》、《臺灣靈異事件》等多部作品。

2010年,她製作的電影《艋舺》還讓她拿到了臺灣金像獎「傑出電影工作者獎」。

此外,由她參與製片的電影《翻滾吧!阿信》、《總鋪師》、《健忘村》等,亦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如今的李烈,特別享受現在的狀態,用她的話說,就是「愛死現在的自己了!」。

至於自己的兩次婚姻,她是這樣總結的:第一段是「兒戲」,第二段則是一出「荒謬劇」。

那兩個錯的人,讓她明白了一件事,自己愛自己比任何人愛自己都重要。

                         08

婚變後,羅大佑去了北京,創立了個人音樂工作室。

彼時,羅大佑把北京視作他音樂之旅的終點,新時代的起點。

在這裡,他創下了臺灣音樂人在中國大陸發展的新高峰。

此時的羅大佑,在事業上春風得意,但在情感上,卻是心灰意冷。

他還曾公開表示,這輩子不會再結婚。

誰料,不久後羅大佑又遇到了一個小他13歲的圈外人Elaine。

這個女人與張艾嘉、李烈相比,可以說是平平無奇。

但在羅大佑的口中,她卻好的恰到好處。

她對自己十分欣賞,卻不盲目崇拜。

照顧好他日常起居的同時,還有自己的生活,讓他找到了久違的心安。

正是這份心安,讓他再次想要定下來,並於2010年,與她在峇里島註冊結婚。

婚後,Elaine說想要一個孩子,沒想到,一向主張「丁克」的羅大佑竟鬆口同意。

最終,通過人工受孕,羅大佑在58歲那年,迎來了一個女兒。

自此,他生命中所有的女人都黯然失色,他無數的原則,也都被打破。

一向都需要別人遷就照顧的羅大佑,學會了如何遷就人、照顧人。

曾經桀驁不馴的「老小孩」,變成了一個拿著書包,溫情地注視著孩子的「女兒奴」。

女兒的到來,給羅大佑的人生來了一次徹底的顛覆。

甚至讓他覺得自己再次新生,又迎來了生命中的清晨。

他還曾在採訪中表示:「女兒Gemma出生的這幾年,他笑的次數遠遠超過了生命的前58年」。

高爾基曾寫過這樣一句話,「給,永遠比拿快樂」 。

羅大佑一生恣意而為,一味的向身邊的人索取愛,到老來,終於有了讓他不顧一切去愛的人。

其實,真正的快樂不是付出,而是生命中,有一個讓你心甘情願,為之付出的人。

聲明:文章來源網絡,不代表本平臺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多情羅大佑,讓張艾嘉婚內出軌,耽誤李烈12年,最後娶小13歲嬌妻
    儘管張艾嘉已經是有家庭的人,她明知道婚內出軌不對,她還是愛上了羅大佑。羅大佑對演技出色,唱歌也不錯的張艾嘉又何嘗沒有動心。兩人不顧外界所有流言還是在一起了。但是羅大佑對張艾嘉的愛,顯然不及對音樂的愛。李烈乾脆做起了小女人,搬去和男友羅大佑同居了。不過同居後,李烈才發現自己之前對戀人了解太少了。之前兩人都太忙,她不知道羅大佑在生活方面居然是個「幼兒」。
  • 讓張艾嘉婚內出軌,耽誤李烈12年,羅大佑娶小13歲嬌妻成贏家
    張艾嘉婚內出軌很多人都不知道,羅大佑從小出生在一個名醫世家那個時候羅大佑還在經營著自己的校園愛情,而張艾嘉則認識了一個比自己大16歲的二婚男人。耽誤李烈12年事實上羅大佑對事業非常的專一在這個時候羅大佑也約到了生命中的第三個女人李烈。兩個人從好友的位置,晉升到了情人,十餘年的闊別讓羅大佑創作了《戀曲1990》,也是因為這部作品他的事業走上了巔峰。
  • 風流的羅大佑,與張艾嘉分手後,耽誤李烈12年青春,娶小13歲嬌妻
    在羅大佑5歲的時候,父親就送給了羅大佑一架鋼琴,並且每天要求羅大佑必須都要練琴,在剛開始的時候,羅大佑的那些是十分抗拒的,因為這個時候正是小孩最愛玩的時候,但是礙於父親的威嚴,羅大佑不得不每天都在家練習鋼琴。
  • 讓有夫之婦動心的羅大佑,耽誤李烈12年,轉身卻抱小13歲嬌妻回家
    01羅大佑自小在風景十分美麗的宜蘭長大,父母雖嚴厲但又很通情達理,也因此他的童年十分快樂,也和父母感情十分深厚。為了讓他能多會一門才藝,且能修身養性,父親在他5歲的時候給她買了一架鋼琴,且要求他每天都要練習半個小時以上。但那時候的羅大佑對音樂和鋼琴並沒什麼鋼琴,加上又是父母的要求,難免會心生叛逆的心理。
  • 他是樂壇教父,張艾嘉為他婚內出軌,耽誤前妻,今娶小13歲嬌妻
    在心裡有了音樂種子的羅大佑自然希望成為了音樂家,但是也完成了父親的期望,高中畢業後,羅大佑考進了醫藥大學,考進大學的羅大佑開始了音樂之旅。02在1974年,20歲的羅大佑給余光中的《鄉愁四韻》創作了曲子,這是羅大佑的第一首曲子,而這個曲子也是讓羅大佑成為了學校的名人。
  • 瘋狂羅大佑愛上已婚張艾嘉使其出軌,和李烈同居12年,轉身娶嬌妻
    這是羅大佑還認識了電影《閃亮的日子》中的女主角,張艾嘉。當兩人第一次相見時,雖然有意相戀,但是一個是在娛樂圈風生水起女明星,一個是大學的學生,有心無力,兩人還是不能在一起。羅大佑在學校繼續著他的校園愛情,張艾嘉也嫁給了大她16歲的男人。
  • 讓張艾嘉婚內出軌,耽誤李烈12年的羅大佑,58歲結婚60歲生子
    羅大佑與張艾嘉的感情經歷他是一個臺灣人,從小家裡的條件就是不錯,家人都是從事與醫學相關的事業,比如說爸爸和哥哥是醫生,母親則是一個護士,而姐姐是一個藥劑師。受到這樣的家庭影響,所以他後來也是學習了醫學的專業,並且是在大學裡遇到了自己的初戀張艾嘉。
  • 1980年,羅大佑將為張艾嘉創作的《童年》送給她,令其婚內出軌
    張艾嘉不久後認識了一個二婚男人,並義無反顧踏入了婚姻的殿堂,這個男人比她大16歲,當時儘管家人都強烈反對,但張艾嘉執意跟他結了婚,那羅大佑就只好繼續著他的美好愛情。後來,羅大佑還專門為她量身打造了《小妹》(小妹是羅大佑對張艾嘉的愛稱),羅大佑心疼張艾嘉,因為她幼年喪父,他想用他的愛來撫慰她受傷的心靈,張艾嘉也不懼流言蜚語,也不顧自己已婚的身份,婚內出軌,跟他相知相愛,但即便是這樣,他們最終還是沒有走到一起。
  • 羅大佑宣揚丁克,與李烈相處12年分手,57歲娶嬌妻生女兒,近況?
    如今,66歲的羅大佑狀態特別好!總是在陽光明媚的日子,放下吉他帶著妻女去戶外吸收新鮮空氣。看著8歲的女兒開心的歡呼雀躍,羅大佑才真正體會到《童年》的樂趣!提起羅大佑,大家一定不僅記得這些年他那一首首膾炙人口的情歌,更記得他不畏世俗的悲壯愛情吧。
  • 與李烈同居10年堅持丁克的羅大佑,為何轉身娶小13歲嬌妻試管生女?
    那時的李烈剛剛23歲,出演了《天長地久》、《一剪梅》等多部膾炙人口的作品。她不顧母親的反對,舍下自己的「玉女」頭銜,和因戲生情的毛學維結了婚。那時的毛學維剛剛回國發展,李烈拿出了自己的積蓄在中國臺北租下一間房子。兩人看似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可這樣和諧甜蜜的生活並沒有堅持多久。短短兩年後,這段婚姻就悄悄告終。
  • 與張艾嘉相戀,娶她好友,堅持「丁克」又生子,羅大佑:我不能信
    羅大佑一婚娶張艾嘉好友,離婚後表示:再不結婚。8年後娶小13歲嬌妻,堅持「丁克」半生,卻說服對方生子。本人自嘲:我這個男人不能相信。但自古才子多風流,在藝術上頗有建樹的羅大佑,感情生活可沒有那麼一帆風順。
  • 曾愛張艾嘉同李烈相戀12年!羅大佑一生三段情終獲幸福
    但是5歲的時候,羅大佑的父親買回來了一架鋼琴,而這架鋼琴成為了羅大佑的音樂啟蒙。隨著年歲的增長,羅大佑對音樂的喜愛日益高漲。1972年,羅大佑在學生樂隊中擔任鍵盤手。兩年後,羅大佑的第一首歌曲《歌》橫空出世。
  • 李烈:為羅大佑丁克12年被棄,61歲未婚
    羅大佑有忙不完的工作,李烈就端一杯熱水在旁邊靜靜的等待。有時間,三四個小時他們一對戀人說不了兩三句話。李烈也會失落,但聽到她心目中的音樂才子一首膾炙人口的《光陰的故事》,一切不快就煙消雲散了。為了激發創作靈感,羅大佑睡前要放大聲的搖滾樂,李烈起初特別頭疼,後來竟成了一種習慣。
  • 羅大佑:與已婚張艾嘉戀愛,和張艾嘉好友結婚,58歲娶圈外女友
    被羅大佑的才華折服,張艾嘉不惜婚外戀1953出生的張艾嘉如今已經67歲了,但其實她還有著一顆20歲少女的心,光是看外表,絕對沒有人看得出來她的年齡。沒錯,張艾嘉13歲就去了美國念書,在西方文化的影響下,她非常的開放,無拘無束,青少年時期養成的心性影響了她一輩子。聽說她有一個愛情宣言:不談戀愛寧可撞牆去死。十九歲的張艾嘉本著對電影的熱愛誤打誤撞進入了娛樂圈,做了一名演員。
  • 李烈:為羅大佑丁克12年,是彭于晏忘年交,61歲獨善其身
    以至於她和羅大佑離婚多年,還會聽著音樂睡去,否則就不夠安心。沒有一個女人不嚮往踏實穩妥的婚姻,李烈和羅大佑相戀的第11年,終於等到了羅大佑的一紙婚書。可是雖然有了名正言順的羅太太身份,羅大佑卻依然堅持丁克。這一點李烈也不強求,只要和相愛的人在一起就夠了。一味的包容和順從並不能留住愛情,最終一年零九個月後兩個人還是離婚了。為了讓羅大佑以後的日子好過點,李烈一份家產都沒有要。02再次離婚後的李烈,已經42歲卻成了一無所有的女人。和她要好的初中同學都做了奶奶,她卻成了孤家寡人。
  • 李烈:為羅大佑「丁克」12年,是彭于晏「忘年交」,61歲獨善其身
    如今的李烈已經成了知名的製片人。被她一手捧紅的阮經天和彭于晏也深受觀眾喜愛了多年。 可成名後的李烈依舊是當初和羅大佑在一起時,那副樸實隨性的衣著打扮。61歲的她不婚不嫁,對待大人小孩卻都是滿滿的熱情。
  • 李烈為羅大佑丁克12年被棄,61歲未婚
    羅大佑有忙不完的工作,李烈就端一杯熱水在旁邊靜靜的等待。有時間,三四個小時他們一對戀人說不了兩三句話。李烈也會失落,但聽到她心目中的音樂才子一首膾炙人口的《光陰的故事》,一切不快就煙消雲散了。為了激發創作靈感,羅大佑睡前要放大聲的搖滾樂,李烈起初特別頭疼,後來竟成了一種習慣。
  • 羅大佑堅持「丁克」,離婚後表示:再不結婚,63歲自嘲:我不能信
    羅大佑一婚娶張艾嘉好友,離婚後表示:再不結婚。8年後娶小13歲嬌妻,堅持「丁克」半生,卻說服對方生子。本人自嘲:我這個男人不能相信。說到華語樂壇教父級別的人物,那絕對有羅大佑的名字。他創作的歌曲《光陰的故事》、《童年》、《戀曲1990》等,直到如今還常常被人提及與演唱。
  • 羅大佑、張艾嘉和李宗盛之間的那些事
    或許是對音樂的痴迷,或許是音樂編曲與女主角沒有一起工作的機會,又或許是年少時的羞澀,羅大佑與張艾嘉的關係,也僅僅停留在相識層面,並沒有男女之間那種心動的感覺。距離他們相愛,得慢慢等著幾年,因為那時候的女神,還在跟別的小夥子談戀愛呢!
  • 《含羞草》消失的女主李烈,拒談前夫羅大佑,餘生只做精彩自己
    ,閃婚又閃離李烈生於1958年,20歲的時候機緣巧合獲得出演《小城故事》的機會,片中飾演鍾鎮濤的前女友。李烈把這五年稱為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五年。生意失敗回到臺北後,心情低落的李烈和舊友羅大佑偶然重逢。兩人其實很早就認識,但當時羅大佑有女友張艾嘉,李烈在與毛學維糾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