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優秀的電視劇應該具備什麼樣的條件?
1.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個好故事。故事之於電視劇就像刀刃之於刀。有了好的故事,刀就有了利刃,不管刀鞘如何,刀柄如何,總之,這是把寶刀了。
2.邏輯嚴謹,大處飽滿,小處細膩,張弛有度。如果更進一步有草灰蛇線,伏脈千裡,那就是神劇了。
3.出彩的主配角。我們看的大部分小說電影電視劇都是故事情節給主角服務,只有極少部分的故事裡,人物角色為情節發展鋪路。後一種處理不好極容易攪成一鍋爛粥,處理好了參見《權力的遊戲》,這就是神作了。如果從演員方面來講,東邊亮西邊也要亮,不能是西方壓倒東風,配角個個出彩,主角卻平庸普通,這樣是不可取的。(參見《地下交通站》和近來大火的《人民的名義》,都是配角處處出彩,主角平平無奇)
4.不挖無意義的坑,不挖不填的坑,不挖爛坑。
5.合適的選角,符合劇情設定的服化道,出色的臺詞,優秀的配樂。
先說故事背景:
17世紀末18世紀初歷史上被稱作海盜黃金時代。那三十年中,美洲經過英國荷蘭西班牙葡萄牙等殖民國家一百多年的開發,貿易量大大增加,把奴隸從非洲運往美洲,又把蔗糖、朗姆酒和其他貨物從美洲運往歐洲的海船在大海上絡繹不絕,此外還有大量的殖民國家開往歐洲本土的運金船。這給海上搶劫提供了絕佳的土壤,滋養了成千上萬的海盜。除此以外,英國和荷蘭的政府還在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中使用私掠船。當1714年戰爭結束的時候,很多私掠船因為做商船上的水手不夠富裕而轉做海盜。由於美洲沿岸的新殖民地通常缺乏抵禦海盜搶劫的手段,它們自然就成了遭襲擊的對象。
劇中海盜聚居地拿騷
在這期間,巴哈馬群島上的拿騷島逐漸成為海盜們據點,《黑帆》的故事從這裡的拿騷開始。這個時代誕生了諸多家喻戶曉的大海盜,《加勒比海盜》的故事也發生在這段時間之內,但相比《加勒比海盜》奇幻的世界觀,《黑帆》更注重歷史與現實。《黑帆》驚豔世人的是把海盜黃金時代的歷史人物、史蒂芬森《金銀島》中的小說人物、本劇虛構的拿騷線人物合在一起,揉進巴哈馬群島這個魚龍混雜的大泥灘,我方唱罷,你方登場。這樣天才的構思堪稱神來之筆,也是我覺得雖然《黑帆》各方面略弱於《權力的遊戲》,但只憑著這點即可媲美後者了。
接下來說說如何的神來之筆,先介紹三線人物。
1.歷史線人物:查爾斯·韋恩(本劇最有魅力的角色,沒有之一),白棉布傑克,安妮·波尼、黑鬍子愛德華·蒂奇、巴哈馬總督伍茲·羅傑斯、霍尼戈爾德船長.
2.小說《金銀島》線人物:藏寶船長弗林特、獨角水手郎·約翰·希爾佛、大副比利·彭斯.
3.編劇虛構拿騷線人物:拿騷實際控制者埃倫諾·加斯裡、妓女麥克斯、公爵夫人米蘭達·巴洛、拿騷黑人奴隸總管斯考特、奴隸島公主馬蒂等等。
故事走向也分兩條主線:
1.歷史上的傳奇海盜們並未脫離軌跡,他們仍然會循著各自人生旅途,走向終點。
2.《金銀島》弗林特船長藏寶的主線不變。
(骷髏島藏寶)
然後通過拿騷自創眾人物把兩脈人物、兩條主線完美銜接。於是這就是《黑帆》第一季的開場:西爾佛偶然得到弗林特尋找的西班牙寶船的航線圖,想把航線圖賣掉大賺一筆的西爾佛卻被妓女麥克斯撞見,於是,兩大帝國西班牙帝國、大英帝國和各方人物粉墨登場,一場圍繞奪寶與冒險的大戲在拿騷來開巨幕。
而隨著第二、三季的播出,在我們見識到殘酷的海盜生活和血淋琳的現實後,奪寶大戲升華成為一場圍繞拿騷控制權和海盜生存、奴隸解放的權力爭奪的史詩。
自古以來,海盜最嚮往的並非財寶,而是自由,所以我們聽著那些傳奇故事才覺得俠骨才覺得柔腸。
而《黑帆》正是展現了一群為了自由不斷冒險鬥爭的海盜波瀾壯闊的史詩經歷,是的,它配得上史詩的稱號。
(弗林特進攻拿騷要塞)
然而這些都還不是這部劇最有魅力的地方。此劇最驚豔的地方在於人物歸宿早就定好,結尾也已經註定,但仍然懸念叢生,高潮迭起。
傳奇海盜們歷史上有自己的歸宿,這我們也是知道的。如我的摯愛查爾斯·韋恩,歷史上的海盜韋恩名氣遠不如黑鬍子白棉布,曾被白棉布取代其船長之位,羅傑斯攻佔拿騷後被抓處以絞刑。劇中,黑鬍子把他當接班人培養,就像白鬍子培養艾斯那樣,不過遺憾的是韋恩為了埃莉諾背叛了黑鬍子。白棉布視他為長兄,弗林特視他為摯友,更加上和埃莉諾的愛恨糾纏,結合其奴隸出身,我們看到一個熱烈嚮往自由最純粹的海盜。而查爾斯·韋恩的歷史記載也被完美的嵌入劇中,對自由的理解讓他和情人——拿騷的實際控制者埃莉諾對拿騷的治理理念衝突,導致二人走到對立面,而埃莉諾也毫不留情的把韋恩從拿騷驅逐,失去貨物銷售渠道的韋恩因此被白棉布傑克奪去了船長的位置。而當大英帝國的艦隊遠徵拿騷,韋恩為救傑克被羅傑斯抓住,在拿騷從容赴死,由此拉開了海盜大聯盟對抗大英帝國的序幕。
(查爾斯·韋恩慷慨赴死)
查爾斯·韋恩在《黑帆》裡的地位類似艾斯在海賊王裡的地位。艾斯的處刑引發的戰爭打破了世界的平衡,同樣,韋恩的死是整個反抗聯盟的引火線。我們知道歷史上的查爾斯·韋恩最終結局是被處死,所以我們也就知道劇裡韋恩一定會死,怎麼處理韋恩的死,是個棘手的問題,處理不好觀眾會感到突兀,關鍵是他也不能活,活了就有違歷史了。《黑帆》把查爾斯·韋恩的處刑和海賊同盟的開端相結合,無縫對接,堪稱大手筆,也是全劇最精彩的部分之一。
而全劇裡這樣的處理數不勝數,這正是《黑帆》最精彩的地方。《黑帆》不像《冰與火之歌》,馬丁沒有限制想怎麼寫就怎麼寫,他可以隨心所欲的安排劇情人物。但《黑帆》就不一樣了,《黑帆》的編劇是戴著鐐銬跳舞,舉個例子就像是寫律詩,要考慮平仄押韻孤平失粘,從某個意義上來說,《黑帆》的編劇跟杜甫一樣偉大,他們都戴著鐐銬寫出來千古絕唱,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黑帆》鮮明奪豔的女角,不是一個。劇中佔有重要位置的女性角色就有五個。眾所周知,一直以來海盜題材的影視,男性角色都佔據了絕對的地位,女性角色多半只是為了點綴或者可有可無的情感戲而添加,就連《加勒比海盜》也沒有突破這個規則。往往,她們輕輕地來,輕輕地去,觀眾眨一眨眼,不記得一個樣貌,更何談會想起。但《黑帆》裡的女角個個生猛,猶如一堆彩色顏料拋灑到白牆上,瞬間五彩斑斕奪目引人。
第一位,埃莉諾·加斯裡,本劇開場中拿騷的實際控制者,掌握著拿騷全部的貿易,海盜搶來的財物只有從這裡才能賣出去,這相當於控制了聚集在巴哈馬群島的海盜的生存命脈。
埃莉諾驅逐過使人聞風喪膽的黑鬍子(當然是在查爾斯·韋恩的幫助下),驅逐過不守規矩在拿騷製造血案的洛(雖然也是在查爾斯·韋恩的幫助下),還驅逐過查爾斯·韋恩,這直接導致白棉布傑克上位。(查爾斯·韋恩心裡.)
第二位,妓女麥克斯。故事結尾,拿騷的實際控制者,拿騷總督就是她跟另一個女人選出來的傀儡。
麥克斯是奴隸出身,她的抗爭是最後代表意義的,通過妓院掌控各種情報消息(相當於君臨城裡的瓦裡斯),和各方勢力斡旋交易,最後走向權力頂峰,掌控拿騷。
第三位,安妮·邦妮,擁有極高的戰力,多次救傑克於危難之間,和傑克糾纏一生瓜葛不清。
第四位,奴隸島公主馬蒂
繼承了其父一手創建的奴隸島,在島上擁有絕對的權威,手下有大量戰力爆表的黑叔叔。西爾佛也是因為跟她的戀人關係,得到了奴隸島的支持,才在和弗林特反目後有了與其一戰的資本。此外,她的被捕也是西爾佛和弗林特反目的根本原因。
第五位,勳爵夫人米蘭達,這位阿姨就有點驚世駭俗了。賣個關子,後面再提。
除了這五人,其他一些女配角也各有特點,讓人過目不忘。如第四季出場的加斯裡夫人,埃莉諾家族實際的掌控者。
在17世紀,世界剛剛連在一起。奴隸權益都沒有保障,男性權力主導的世界。《黑帆》卻大膽的破了陳規,賦予眾多女角不輸男性的權力和份量。更難得的是在拿騷這場權力的遊戲中,她們份量極重的話語權並不是編劇導演強開金手指點將神授的,而是她們一步一步的對權威的反抗,一點一點從那個野蠻的時代攫取來的。對自由的嚮往讓她們本身超越了整個時代應有的定義。
從《黑帆》第二季的時候我開始追這部劇,悠悠算來也有三年整了。從耐著性子看完第一季,到第二季前奏鋪盡,高潮散開,我已記不起幾次拍案而起,再到如今,看遍拿騷眾人歸宿,泛起他們的人生畫面。一群籍籍無名的烏合之眾,為了自由,帶著必死的信念,對抗著17世紀最強大的兩個帝國。而今不管生死,他們卻個個都揚名四海,成為人人口中的傳奇人物。這是一段怎樣的旅程啊,那一個個的生命像煙火一樣飛向夜空,剎那逝去,而地上抬頭仰望的人或沉靜、或歡欣、或唏噓,相同的是劃出的絢爛將永遠留在我們心間。
最終海盜起於大海,又歸於大海。有個偉大的人曾說過只有在大海上最自由的人才是海賊王。不得不承認,那些聲名響遍四海的傳奇海盜是這個世界上最浪漫的人,他們無所謂財富寶藏,無所謂生死,只在意那顆充滿冒險和自由的心,為此他們不惜與全世界對抗。
就像劇尾的白棉布傑克,厄卡·迪·利馬號的金子他擁有過,又失去過。當他再次揚帆起航時,一無所有,而且拿騷經歷大戰後逐漸走向文明,歷史的前進不可阻擋,大海盜時代即將謝幕,但這些並不能阻擋他在海上的自由。
出海之時,傑克讓人拿出海盜旗,白骨依然,刀劍如故,森然可怖。安妮問傑克不能理解現在為什麼不能掛黑帆了。傑克答:因為如果不能被人記住的話還有什麼意義呢?留下印記才是藝術,但想要留下印記必須是最好的。它要能為自己開口說話,它一定是真實的。
舊時代已然過去,新時代即將開啟。海盜的敗亡讓大海失去了掛黑帆的意義,但仍然保存著這面旗幟,它是見證,是對舊時代的記憶,是對海盜的懷戀。這就是海盜,這就是《黑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