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字頭的誕生》由嘉禾娛樂事業有限公司出品的動作片。該片由韋家輝執導,司徒錦源編劇,由劉青雲,吳鎮宇,李若彤,徐錦江等領銜主演。
電影於1997年3月14日至3月27日在香港上映。影片講述的是三十多歲的黑社會馬仔阿狗處於艱難的抉擇中,要麼繼續渾渾噩噩的在黑道上混下去,要麼轟轟烈烈的大幹一場。於是發生了兩個截然不同結局的故事。
黑幫小嘍羅劉青雲在32歲的人生路口面臨兩個抉擇,一是繼續胡混,二是烘烘烈烈大幹一場。他兩次在黑幫小頭目張達明的唆使下,參與/不參與他們的一次犯罪行動,即偷運黑車。
第一段劉青雲懦弱,與幾個同夥替黑幫偷運轎車,由於這群汙合之眾手忙腳亂,最後稀裡湖塗客死他鄉;第二段劉青雲強悍,神勇偉大,夠義氣有心計,辦事做人當機立斷雷厲風行,於是阿貓求他陪其一起到臺灣做殺手,機緣巧合造化弄人,雖然付出的代價慘重,但是走向成功,獨霸一方。
該片是韋家輝的第二部導演作品(第一部是《和平飯店》),亦是銀河映象的招牌之作,其黑色幽默手法之荒謬,暗喻之高超、手法之狂放,表演之精彩,幾乎可以被看作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香港電影最大的突破之一。
影片的結構模仿了基耶特洛夫斯基的《盲打誤撞》(Blind Chance,1982),黑幫人物阿狗在32歲的人生路口面臨兩個抉擇,一是繼續胡混,二是轟轟烈烈大幹一場,電影發展為兩種假設。影片的主題基調荒謬,人物的設計也很怪趣,在來回擺動的超廣角鏡頭的拍攝下,仿佛是哈哈鏡中的人像,明顯帶有反潮流的情緒,對當紅的古惑仔和黑社會現象極盡諷刺挖苦,也突出強調了風雲變幻的時世中不可預測的命運。
該片意念來自《盲打誤撞》,主題是性格決定命運,人定勝天。個人性格不僅可以影響自己,還可以影響到別人的命運。有勇氣則出位,沒骨氣則如爛泥般死去。這樣,影片雖然有前者的形式,卻沒有前者的意境。
純粹的商業片,創作者使用有趣的電影語言鋪陳一個平凡的故事,鏡頭語言,特別是手持攝影造成晃動、真實的影像風格,廣角鏡頭給人物造型帶來誇張變形的效果,對本片的冷酷氛圍和衝擊力起到作用。攝像機的運動基本脫離了觀眾和場景,具有作者風格。臺詞也很有趣。可以說是,以創意和風格來表達主題,以影像和結構來傳遞思想。(網易娛樂評)
《字頭》至今最為人樂道的便是其以分段式結構完美建構起的重複敘事,聞名世界的《羅拉快跑》兩年後方完成了這一慣例挑戰。重複敘事好比博爾赫斯筆下小徑分叉的花園,在這個充滿無限可能的世界,時間似乎「有無數系列,背離的、匯合的或平行的時間織成一張不斷增長、錯綜複雜的 網。」於是,相同情況下做出的不同選擇,哪怕僅是微小到如黃阿狗會否在按摩房付帳,都驅使事態朝著截然不同的方向狂奔。
但無論如何選擇,冥冥中似乎總有無 形的手在操控,就像萬能的上帝冷笑著看世人在棋盤上騰挪閃躲。這種革命性敘事結構於電影裡首次出現應是電影大師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盲打誤撞》,《滑動門》、《恐怖遊輪》、《心理遊戲》等片出現了類似框架,周星馳《大話西遊》裡借月光寶盒也玩了那麼一手。回頭看來,《字頭》種種創新或略顯青澀,生猛的銳意卻那麼讓人欣喜 [11] 。(鳳凰娛樂評)
《一個字頭的誕生》的實驗性很強,這是一部故事結構如《急走羅拉》般的影片。秒針的轉動改變著主人公的命運:有勇氣則出位,沒骨氣則如爛泥般死去。故事的結局尤其耐人尋味,一切又從頭開始,象徵著主人公命運的不確定。劇本結構很有創造力,二段式加迴環體,人物處境和心態的大起大伏,戲劇性極強,臺詞也很有趣,再加上編導的一些創新手法,整個劇本相當抓人。
而且有許多細節設置得很精彩,比如二人到五湖幫老大那裡邀功,看到老大的老婆被人打傷,由於心虛而自砍手指謝罪,但卻發現砍錯了,心還沒定卻又察覺是自己的夥伴幹的,還得替夥伴贖罪,搞了半天還是沒砍錯。但看完這個故事,又會讓你想起奧利弗·斯通的《U型急轉彎》,在倒黴蛋的經歷中發現世事的無常、人心的險惡。(騰訊娛樂評)
《一個字頭的誕生》是一部非傳統意義上的黑幫電影,採用一個故事兩種結局的劇作結構,講述一個混混兩條不同道路的經歷,也許稱得上一出鬧劇。這部影片是純粹的商業片,但是製作者懂得用什麼樣的時髦電影語言來鋪陳一個平凡的故事。
片中採用了大量非傳統的鏡頭語言,大部分是手持攝影,造成晃動、真實的影像風格,並使用大量廣角鏡頭。用廣角鏡頭會給人物造型帶來誇張變形的效果,對本片著重渲染的冷酷氛圍和衝擊力的影像起到了很大作用。(網易娛樂評)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獲取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