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都快要過完了,掃了一眼各大平臺的項目才發現,「大女主劇」,還是那——麼——多!!
這些「大女主」,造勢很厲害,但觀眾看了,內心毫無波瀾,連吐槽都倦了:像這種「偽大女主」我們早就已經看膩了!天選之女、一堆人愛、精緻妝容在戰火裡一塵不染,她的愛恨情仇影響著歷史……2020了朋友們!不要再來這一套了!
觀眾對這種「偽大女主劇」疲憊到什麼程度呢?今年這類劇集普遍在4到6分左右,超強明星陣容的偽大女主劇收視也不佳。
為什麼這樣的大女主是「偽」的,北青報兩年前的標題就很說明問題了:在大家都討論女權的時候,這些「大女主」都是最弱的,是因為異性的照顧才有了一段段故事。
這就是現在電視劇很常見的問題:說著要進入女性議題,但那些「女性故事」卻深深地加重著偏見。
在習慣性的玩套路、炒冷飯這種表象之下,更讓人厭倦的一點是,太多作品表現出的對女性的觀點,太落伍了。
大部分古裝偶像劇,寫女性傳奇,說來說去都是「傻白甜」,像劉曉慶版本《武則天》一樣,敢讓女主角直白表現出自己野心和欲望的角色,少之又少。
而到了時裝劇裡,想塑造「精英女性」,卻不會寫精英女性的優秀之處,只能用「脾氣不好」「刁鑽古怪」來凸顯她們。
在《平凡的榮耀》《我是餘歡水》裡就不乏這種難搞的找茬型女上司,賣弄權威卻不講道理。
而很多氣質優雅的中老年女性演員都很有魅力。
可是在國產劇中,中老年女性鮮有知性和有深度的設定,她們幾乎只有一種戲份:代表男女主的原生家庭罪惡根源,是負責吵鬧的工具型人物。
就很矛盾,當娛樂新聞裡的女性議題如火如荼之時,女性從業者的機會卻變少了。可見現實裡存在的偏見還是很多。
所有的女演員都很難出頭,這本身就值得行業警惕了。
趙薇在採訪中還提出,國內影視行業題材嚴重陳舊,中國的女性在婚姻觀上已經發生改變了,但現在市場上的題材還是在捍衛家庭忍辱負重,「其實這個題材應該out了」。
所以,既然聊到女性話題,就不能再用舊觀點來往上套。
我們在日常話語中,把女性特質和脆弱、缺愛、不理智等等直接掛鈎,本身就是偏見的。
女性力量是很驚人的。
我的切實感受就是,工作環境裡,有女領導的存在,讓我放鬆,給我力量,就像《82年生的金智英》裡,女性之間的理解與互助是溫暖的。
女性們在一起工作,根本不是「女人多的地方是非多」「女人就會嘰嘰喳喳」,反而因為女性興趣愛好一致,想法都很細膩,沒有那種強勢的壓迫,所以會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
(△劉玉玲主演電視劇《女人幫》)
一個話題中,有很多女性參與的話,大家可以找到共鳴,女性開口說話,首先是彼此的守望相助,讓我們知道:「原來不止我一個人這麼想。」
(△很多女性是在網絡空間裡找到了相互支持的力量)
女性已經變了,請偽大女主劇反省一下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