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都快過完了,偽大女主劇能不能放過觀眾?

2020-11-16 蘿嚴肅

2020年都快要過完了,掃了一眼各大平臺的項目才發現,「大女主劇」,還是那——麼——多!!


這些「大女主」,造勢很厲害,但觀眾看了,內心毫無波瀾,連吐槽都倦了:像這種「偽大女主」我們早就已經看膩了!天選之女、一堆人愛、精緻妝容在戰火裡一塵不染,她的愛恨情仇影響著歷史……2020了朋友們!不要再來這一套了!


觀眾對這種「偽大女主劇」疲憊到什麼程度呢?今年這類劇集普遍在4到6分左右,超強明星陣容的偽大女主劇收視也不佳。


為什麼這樣的大女主是「偽」的,北青報兩年前的標題就很說明問題了:在大家都討論女權的時候,這些「大女主」都是最弱的,是因為異性的照顧才有了一段段故事。


這就是現在電視劇很常見的問題:說著要進入女性議題,但那些「女性故事」卻深深地加重著偏見。


在習慣性的玩套路、炒冷飯這種表象之下,更讓人厭倦的一點是,太多作品表現出的對女性的觀點,太落伍了。


大部分古裝偶像劇,寫女性傳奇,說來說去都是「傻白甜」,像劉曉慶版本《武則天》一樣,敢讓女主角直白表現出自己野心和欲望的角色,少之又少。


而到了時裝劇裡,想塑造「精英女性」,卻不會寫精英女性的優秀之處,只能用「脾氣不好」「刁鑽古怪」來凸顯她們。


在《平凡的榮耀》《我是餘歡水》裡就不乏這種難搞的找茬型女上司,賣弄權威卻不講道理。


而很多氣質優雅的中老年女性演員都很有魅力。


可是在國產劇中,中老年女性鮮有知性和有深度的設定,她們幾乎只有一種戲份:代表男女主的原生家庭罪惡根源,是負責吵鬧的工具型人物。


就很矛盾,當娛樂新聞裡的女性議題如火如荼之時,女性從業者的機會卻變少了。可見現實裡存在的偏見還是很多。


所有的女演員都很難出頭,這本身就值得行業警惕了。


趙薇在採訪中還提出,國內影視行業題材嚴重陳舊,中國的女性在婚姻觀上已經發生改變了,但現在市場上的題材還是在捍衛家庭忍辱負重,「其實這個題材應該out了」。


所以,既然聊到女性話題,就不能再用舊觀點來往上套。


我們在日常話語中,把女性特質和脆弱、缺愛、不理智等等直接掛鈎,本身就是偏見的。


女性力量是很驚人的。


我的切實感受就是,工作環境裡,有女領導的存在,讓我放鬆,給我力量,就像《82年生的金智英》裡,女性之間的理解與互助是溫暖的。


女性們在一起工作,根本不是「女人多的地方是非多」「女人就會嘰嘰喳喳」,反而因為女性興趣愛好一致,想法都很細膩,沒有那種強勢的壓迫,所以會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

(△劉玉玲主演電視劇《女人幫》)


一個話題中,有很多女性參與的話,大家可以找到共鳴,女性開口說話,首先是彼此的守望相助,讓我們知道:「原來不止我一個人這麼想。」

(△很多女性是在網絡空間裡找到了相互支持的力量)


女性已經變了,請偽大女主劇反省一下自己吧!

相關焦點

  • 從2020年大女主劇扎堆現象,探析演藝圈女演員堅守與突破的博弈
    劉濤時隔多年,再次回歸古裝劇拍攝《大宋宮詞》。這也是2020年古裝劇市場上,另外兩部令人矚目的女主劇。至此,演藝圈75後到90後女演員中的多位實力演技派、頂級流量和當紅小花,在2020年待播劇中都有大女主劇在手作為代表作。不可否認,自2012年《甄嬛傳》獲得口碑、收視雙贏後,電視螢屏上便掀起了一股大女主劇的熱潮。
  • 大女主劇也要講武德
    與此同時,製作上的粗糙,以及劇情線設計的狗血老套,也勸退了不少觀眾。集均0.457%的收視率、豆瓣4.7的評分,都說明了《燕雲臺》未能過觀眾關,以及在女性題材空前崛起的當下,大女主劇的光環速度日漸消散。
  • 同根不同命,大女主劇的得與失
    簡而言之,大女主劇如同女主角的整個人生傳記或某一切面的記錄。她是主導,所有資源都向其傾斜。加上藝術的濾鏡,大女主劇的夢幻色彩更甚。 可無論形式怎麼變,大女主劇的目標受眾永遠指向女性群體,讓她們觀看時產生情感投射是終極目標,這也倒逼著影視創作者愈發密切關注能引起女性共情的話題以及激活high點的元素。 若將時間軸定格在千禧年以後,會發現與90年代盛行的《婉君》《新月格格》等瓊瑤大女主劇主打的苦情風格不同,風靡一時的瑪麗蘇臺偶劇對國產大女主劇影響頗深。
  • 2018年《如懿傳》《贏天下》等13部戲齊扎堆,大女主劇還能火多久?
    2017年,《楚喬傳》和《那年花開月正圓》又一次印證了大女主劇良好的市場反響,雖然口碑幾乎都是高開低走,但這也攔不住接下來要來瓜分大女主劇的各影視公司奔向市場。眾所周知的就是,張藝謀對所有的謀女郎都說過一句話「不要拍電視」。 但2018年的螢屏上,電影演員集體回流,成了一股熱潮。分析原因無外乎: 在這股回歸大浪裡,其中兩部大女主劇,湯唯的《大明皇妃》,周迅的《如懿傳》,格外引人矚目,未播先火。前者是因為湯唯暌違10年再演電視劇,並且首次挑戰古裝劇,讓觀眾興奮不已。
  • 《獨孤皇后》|「大女主劇」慘澹收場
    自從2011年《甄嬛傳》大熱後,電視劇就儼然多了一個「大女主劇」類型,這類電視劇通常以女一號的人生為敘事主線展開劇情,講述其經曆命運沉浮和生活磨礪、不斷走向人生高峰的成功故事,連片名基本都是「××傳奇」「××傳」,信手拈來就有
  • 2018所有的大男主劇、大女主劇,都在這裡了!
    2018最值得期待的「大女主劇」今年,《楚喬傳》、《那年花開月正圓》等劇收視火爆,不少人發現,只要套用「大女主」劇的公式,想要不成為爆款都難!這是因為,國產劇的觀眾中,女性觀眾的比例和人數遠高於男性觀眾。
  • 物極必反,《上陽賦》這種大女主劇該歇歇了
    電視字幕中出現的這個「及笄」,後面柳林會講到,咱們先來說說這部外祖母級別的大女主劇吧。然而這部劇並不僅僅只是章子怡一個人顯老相,其他請來的大咖,也沒能跳出這個怪圈,看看下面這位影后級別的演員,想必大家都知道她的年齡吧。還有下面這位,1954年出生的,小夥伴們可以自己算一下,今年多少歲了。
  • 大女主劇:女性獨立or女利主義?專訪北師大白惠元老師​
    2012年現象級大女主劇《甄嬛傳》劇照「大女主劇」的第三階段是2015年以後的當代都市女性勵志劇,這是我今天想要重點討論的。主要包括《歡樂頌》(2016)、《都挺好》(2019)、《安家》(2020)等,也包括「反大女主」的女主劇《我的前半生》(2017)等。那麼,當代都市大女主劇究竟因何而「大」?顯而易見的兩個坐標是性別與階級。
  • 唐嫣新劇《燕雲臺》首播口碑惹爭議,「大女主劇」還有市場嗎?
    畢竟在甜寵、輕古裝劇佔據上風的當下,「大女主劇」還能不能擁有市場,都需被重新證明。「演技還停留在傻白甜階段」,唐嫣婚後首秀失利?「大女主劇」還有市場嗎?《燕雲臺》是一部標準的「大女主劇」,這點基本已毋需贅言。但大女主劇在市場中還能佔據一席之地嗎?或許並不能如願。
  • 一部令觀眾審美疲勞的大女主劇
    這部劇的演員陣容也很強大:章子怡、劉曉慶、周一圍、于和偉等等都是一些演技可圈可點的老戲骨,可見導演的野心也很大,劇中也沒有了小鮮肉的千篇一律刷下限,可是為何觀眾不買帳呢?這部作為章子怡電視劇處女作的《上陽賦》前八集一開播,觀眾便罵聲一片,主要問題都集中在章子怡主演的阿嫵的臉上,一個十幾歲年齡的郡主被年齡差太多的章子怡演得很是缺少神韻,「少女感」和「大女主」這兩個詞便被硬放在了一起,然而,一旦這兩個詞有了關係,越有「演技好」的名聲,就越容易被網友群嘲,而章子怡也很難突破自己的氣質限定,在本片中便有了許多的違和感。
  • 倪妮劉詩詩「住」在熱搜,雙女主劇要爆發了?
    雙女主劇,成了開年大戲裡一道獨特的風景線,而高開低走,又似乎成了它們共同的結局。歸根到底,是打著「雙女主劇」旗號的它們,並未探索出真正切合主題的方法。然而,這部雙女主劇在愛情線上的勾勒,卻略顯刻意。編劇眼中錦上添花的愛情,實則花了不少筆墨,且難免陷入熟悉的「言情內核」。南孫和鎖鎖,都經歷過不止一段感情。巧合的是,她們都屬於先遇上「渣男」,然後再收穫高富帥的一掛。
  • 帝凰業開播,楊冪劉詩詩新劇開機疑抄襲,大女主劇又迎第二春?
    《帝凰業》官宣開播,《流金歲月》《斛珠夫人》開機,疑抄《楚喬傳》,三大一線女星章子怡、楊冪、劉詩詩對打,究竟誰能勝出呢?大女主劇又迎第二春嗎? 《帝凰業》由章子怡、周一圍、左小青、楊佑寧、趙雅芝等主演。
  • 《天下長安》撤檔、《曹操》停擺,《武動乾坤》等大男主劇怎麼辦?
    由歡瑞世紀、星匯天姬聯合出品的《天下長安》自殺青後,播出便一波三折,最初官宣會在2017年上映,但年都過完了也沒有絲毫正式定檔的消息;之後播出平臺又發生變化,由原來的央視一套+愛奇藝變為愛奇藝再變為騰訊+優酷;到了今年6月份,臺播平臺又從央一變成了央八,網播平臺也由騰訊+優酷變成了優愛騰三家聯播。
  • 同樣是靠大女主劇轉型,為何趙麗穎那麼順,唐嫣就是不行?
    萬年傻白甜眼見能靠一部大女主劇轉型了,為何就是轉不了?孫儷靠此劇封神,《如懿傳》有周迅壓陣都未能趕超一二。此後每年的大女主劇數量,都像是坐上了火箭,蹭蹭蹭增長,即便內容體量看起來都差不多,市場依舊愛得深沉,可能大爆的少之又少。
  • 趙麗穎不接大女主劇?
    1.趙麗穎如今對於一些大女主劇不是特別感興趣,畢竟她前前後後拍攝了不少大女主劇,再接洽同類型的劇本多少有些重複,別說網友和觀眾會產生審美疲勞,也許連她自己也快受不了了,所以這類劇本她還是留給別人吧,也算是給其他藝人製造一些機會。
  • 《天下長安》撤檔、《曹操》停擺,剩餘大男主劇怎麼辦?
    ,但年都過完了也沒有絲毫正式定檔的消息;之後播出平臺又發生變化,由原來的央視一套+愛奇藝變為愛奇藝再變為騰訊+優酷;到了今年6月份,臺播平臺又從央一變成了央八,網播平臺也由騰訊+優酷變成了優愛騰三家聯播。
  • 譚松韻大女主劇《錦心似玉》,清瓷色刺繡古裝造型好美
    90後譚松韻今年30歲了,卻逆齡生長,一張可愛又靈動的娃娃臉,不說出譚松韻的年齡光看臉,估計很多人都覺得這是個剛剛大學畢業的學生。在《以家人的名義》路透照中,其飾演95年張新成和99年宋威龍的妹妹竟然毫無違和感,滿滿的膠原蛋白,確定是吃可愛多長大的小姐姐了。
  • 打臉了,唐嫣的大女主劇《燕雲臺》沒毀
    提起大女主劇,很多人會表示這一題材已經過時了,而且國內的大女主劇無非是披著獨立外衣的瑪麗蘇言情偶像劇,所以,當《燕雲臺》的首檔片花出爐後,不少人覺得唐嫣不該再演傻白甜了。但是,轉折來了,進入第三集後,《燕雲臺》慢慢有了群像感,它不像是只為襯託女主的大女主劇,其中配角、反派構成的人物關係更加吸引人。
  • 「大女主劇」的正確打開方式是怎樣的?看看《武則天》就知道了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大女主(大男主)劇」成了粉絲吹捧自家愛豆的必備話語。然而,他們所謂的「大女主(大男主)劇」是什麼呢?大概就是在演員表中名字排第一位吧。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一番。一番就是「大女主劇」?這是多少粉絲對自家愛豆的盲目自信啊。那麼「大女主劇」的正確打開方式究竟是怎樣的呢?看看15年前的這部《武則天》就知道了。
  • 《三十而已》火了,大女主劇盛行,留給男主的時間不多啦
    《二十不惑》、《三十而已》接連爆火,特別是後者,憑藉一張太太圈的劇照,都能上熱搜,看來,「大女主」劇的時代要到來了。仔細算算,開年以來幾部熱度高的劇,基本都是大女主,而且幾乎討好了各種年齡階段的觀眾。和女星們要被迫面臨「媽媽輩」的角色不同,男性們即使年過半百,也可以在偶像劇上插手一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