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與公司之間的第三空間
等你來關注
來源:小圓的行走視覺直播
IP:13501978734
在尼泊爾首都Kathmandu(加德滿都)和重要的旅行城市Pokhara(博克拉)想找到西餐絕非難事,甚至川菜,京菜,火鍋。對我來說,只要不是餐餐和芝士打交道,我是很願意讓自己多融入最本地化食物的,這本身也是旅行體驗的一個環節。
我特地在歸來前選了一頓地道的尼餐,在Thamel(泰米爾區)一幢200多年歷史的紐瓦麗建築裡,有著濃重的懷舊氛圍,如果喜歡熱鬧可以選擇晚上用餐,7點左右有當地的歌舞表演。不高的建築卻包含著四層樓,這也是紐瓦麗建築的一大特色。
菜單是手工紙做的,有單點的整本菜單,也有葷素兩種標準尼餐的套餐,我不動腦筋選了套餐。
菜品像西餐那樣一道道上桌,不同的是主基調依然不偏離咖喱。先來杯暖胃的熱奶茶,此地奶茶桂皮香顯著,牛奶特別稠厚,稍微放置些時間便會起一層油。
開胃湯來了,毫無意外是份咖喱豆子湯。
餐前點心Momo(藏式蒸餃),雞肉餡。
咖喱烤土豆是整個尼餐裡我覺得口味最佳的一道菜,鬆脆的表皮,土豆新鮮,咖喱味濃。
正餐還是很壯觀,一個大盤子,根據自己食量盛好米飯,接下去侍者會把這堆得高高的一摞菜,慢慢打開每一份,盛在你的盤子裡,吃完可以繼續添加。
至今我沒想出那黑色的澆在飯上的是什麼汁,只有鹹味,沒有咖喱味,當時並沒照照鐿子,看看是不是會變成巫婆舌頭,按順時針依次是咖喱花菜,咖喱魚塊,咖喱雞肉,青菜,黑汁,咖喱豬肉。
正餐中最香的是野豬肉,咖啡魚的口感比較慘澹,像是注水後又冰凍過的魚再放咖啡裡煮,咖喱依舊無法掩蓋魚肉的柴渣口感。野豬肉真正是久違了的肉香,也是我第一回在尼泊爾吃到豬肉,並不見此地人們養豬,當地人菜場裡我見過專門賣野豬的肉鋪,但豬的周身都被塗成了桔黃色,不知道我吃下的豬肉是不是也被塗過顏色。
最後上的甜品是手工酸奶,味道可圈可點。
如果在加德滿都逗留時間寬裕,我非常推薦一處隱世花園——Garden of Dreams(夢想花園),位於大泰米爾區東邊,如果你方向感足夠好它並是很難找到,但門並不顯眼,很容易走過路過就錯過,牆上一塊不起眼的金字招牌,不留意你會有點恍惚它究竟是一座花園還是一間咖啡館。一旦走進門,你立刻會有種與世隔絕的感覺。
花園的牆非常高,仿佛阻隔了外邊的一切聲音,在東邊歐式建築穹頂下Kaiser Cafe點上杯咖啡曬著太陽,可以懶到忘記時間,服務周到又勤快。當然同樣的咖啡、奶茶,價格也要比其他地方貴上數倍,但很值得。我仿佛覺得它和上海舊美校館二樓的咖啡館有著特別相似的氣質。
這裡不僅僅可以享受陽光,更是異國風情的花展,陽光下我用手機隨意拍攝了些花卉照片。
草坪是屬於小松鼠的,它們一點兒也不怕人。
在加德滿都這種油炸小食充滿著大街小巷,當地人會在清晨點上一杯奶茶,坐在裡屋叫上一堆甜甜鹹鹹的炸麵粉圈,日子過得慢悠悠。我是打包的,收錢和拿食物的是同一雙手,包食物的是報紙。
我挑了最少的量,買了最多品種,甜的像小時候吃的糖糕,鹹的像油條。
雖然和店主無法語言溝通,但算錢這事兒還是很簡單的,選好後拿出各面值錢讓她自己拿就好,這麼一堆食物Rs20元(約0.2美元)。
Pokhara(博克拉)我去過一些中湖濱區專門為各國打造的餐館。Metro是家小有名氣藏在巷子深處的甜品店,最有名的是現做的可麗餅、肉桂糖,但是份量厲害,我嘗了份冰淇淋。
同樣處於中湖濱區的另一家餐館因為喜歡它二樓能接觸到空氣的大開窗,去嘗試了一下木瓜奶昔,The Lemon Tree只要你路過湖濱區一定能留意到這家店。
這一段旅程中喝過多少杯當地的奶茶,已經無法計數,但最有意思的一次便是在加德滿都杜巴廣場入口處的那家小店,放著民族音樂,奶茶或者咖啡都是盛放在手工做的陶杯裡,喝完的小陶杯可以丟棄,或是砸碎以顯示不會再給第二個人使用,也可以洗乾淨帶走。店裡陳設了不少客人使用後留下的陶杯,有些手繪了裝飾圖案,有些用來種小植物。
我打包帶走了自己喝過的杯子。
那些伴我一路走過的奶茶,味道近似。在尼泊爾燭光晚餐並不代表浪漫,而是突如其來又司空見慣的停電。
我還吃過一種甜品,很特別,很飽。通俗來說是一碗加了牛奶的甜泡飯,裡面放了些葡萄乾和堅果,他們叫布丁。
對一個中國胃來說,在尼泊爾用餐並不是最糟糕的地方,除了大同小異的咖喱餐,炒麵、蛋餅是不錯的選擇,帶的榨菜都用上了。此外本地還有不少川菜館,食材本身是要打些折扣的,比如刀豆不去莖,茄子不是糯性的,豆腐還是缺了點嫩度。在博卡拉的一家川菜館很顯眼,叫China Town。
> > > 延 伸 閱 讀 < < <
Garden of Dreams(夢想花園)是尼泊爾陸軍元帥凱瑟爾在英格蘭參觀了幾處愛德華風格建築後,於20世紀20年代在加德滿都修建了夢想花園。充滿戲劇色彩的是修建這座花園的經費來源於和他父親的一場貝殼遊戲的豪賭。歷史上這座花園因年久失修面臨過坍塌的危險,後來由奧地利出資修繕,耗時6年。
花園裡有6座閣樓,分別以尼泊爾一年中的6個季節來命名,但是在我和當地人的聊天中始終未明白這6個季節是哪6個,我們只有一年四季之說。園內的綠化工人非常勤勞地工作著,幾乎從我入園到離開的一整個上午,他們沒有停止過為綠化修剪澆水,擦拭葉子上的灰塵,所以進入這個花園,不僅與喧囂隔絕了,還阻隔了漫天飛舞的揚塵。
- END -
小圓原創文字 | 歡迎分享朋友圈 | 轉載請聯繫授權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