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紀寶小組實現碳—氫羰基化綠色高效製備醯胺—新聞—科學網

2021-01-09 科學網
中科院蘭州化物所 夏紀寶小組實現碳—氫羰基化綠色高效製備醯胺

 

本報訊(記者劉曉倩 通訊員張慧玲)通過金屬催化的羰基化反應,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夏紀寶課題組實現了首例金屬氮卡賓參與的分子間碳—氫羰基化反應製備醯胺。相關成果日前在線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

據介紹,醯胺是一類重要的羰基化合物,廣泛存在於天然產物、藥物分子和聚合材料之中,傳統的醯胺合成方法會產生大量的廢棄物,因此發展綠色、高效、原子經濟性的醯胺合成新方法具有重要意義。

夏紀寶課題組一直致力於一氧化碳等碳一原料的催化轉化研究。最近,他們發展了一種新型的羰基化策略,首次通過金屬氮卡賓中間體實現了分子間碳—氫羰基化,高效、綠色地構建了醯胺類化合物。他們使用商業化的氯化銠二聚體為催化劑、常壓下的一氧化碳作為羰基源、有機疊氮化合物作為氮源,實現了富電子(雜)芳烴的碳—氫醯胺化反應。氮氣是該反應的唯一副產物,反應具有原料易得、反應簡單、條件溫和、綠色高效等優點。

該研究利用簡單易得的原料,為醯胺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一種綠色高效的新方法,同時提供了一種一氧化碳的新型催化轉化策略,為後續研究打下了基礎。

相關論文信息: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1903656

《中國科學報》 (2019-05-17 第3版 綜合)

相關焦點

  • 大連建立「氫分子科學與醫療研究中心」—新聞—科學網
    三家單位將面向氫分子科學研究與醫療應用的關鍵技術需求,共建「氫分子科學與醫療研究中心」。利用科研單位、醫療機構和企業的科學研究、臨床實踐和儀器研製的優勢,推進大連化物所與醫療體系的深度融合,以及氫分子科學研究與呼吸系統、心腦血管、睡眠康復等相關醫院臨床研究的結合,共同深化氫分子在醫療與健康領域的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
  • 東方紅五號公用平臺實現燃料高效利用—新聞—科學網
    502所的衛星燃料高效利用技術包括新一代板式表面張力貯箱、高精度空間超聲波流量計、燃料高精度平衡排放技術等 「黑科技」。新一代板式貯箱實現了對燃料的「全管理」;燃料平衡排放控制精度優於0.5%。此外,在東方紅五號平臺首發星上,還實現了國際首次衛星燃料流量的在軌直接測量。 502所相關技術人員表示,這些技術都是實現衛星燃料高效利用的關鍵;作為通用技術,其對於提升我國太空飛行器性能,加快航天強國建設具有重大支撐意義。此項衛星燃料高效利用技術,實現了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
  • 揚大研發無需能耗的海上淡水收集裝置—新聞—科學網
    團隊指導老師、揚大副教授劉向東介紹道,「我們想研發一種便攜、綠色、無能耗的海上制淡裝置,為他們登島工作提供可靠的生活用淡水供應。」 科學家們發現,蜘蛛絲是一種無能耗、可持續的環境友好型天然捕霧集水材料。目前,通過模仿蜘蛛絲結構和表明潤溼特性,製得具有高效捕霧集水性能的人工集水纖維,已成為深海制淡研究領域廣泛關注的前沿熱點。
  • 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團隊在綠色反溶劑抑制非輻射複合實現高效...
    清華新聞網8月18日電 近日,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康飛宇教授、韋國丹助理教授聯合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所李江宇教授和華南理工大學發光材料與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朱旭輝教授,在材料領域國際頂刊《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發表題為「通過綠色反溶劑工程抑制缺陷誘導的非輻射複合以實現高效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 手性環狀納米結構研究獲新發現—新聞—科學網
    華東理工大學材料學院教授林嘉平團隊在手性環狀納米結構的製備上取得了新發現。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德國應用化學》,並已入選熱門論文。在分子層次,存在同時具有環和手性兩個特徵的結構,例如具有手性碳的環烷烴結構,其呈現出船型或椅型的構象特徵;在拓撲學中,具有奇特性能的莫比烏斯環也是一種同時具有環和手性特徵的結構。然而,目前所知,在納米尺度同時具有環和手性兩個特徵的多級結構尚未見報導。
  • 日本東北大學開發出溫泉水製備氫燃料技術
    據日本《河北新報》報導,日本東北大學環境科學研究所用溫泉水製備氫燃料的實驗取得成功。東北大學與溫泉資源豐富的仙北市合作,使用當地玉川溫泉湧出的強酸性溫泉水製備氫氣,校方和市政府方面都表現出希望該技術儘快實用化的意願。  據東北大學環境科學研究所土屋範芳所長介紹,溫泉水和廢棄鋁材產生化學反應的裝置每天可產生100升氫氣。該技術正處在從基礎研究邁向實用化研究的階段,未來技術走向實用化和商業化需要企業加入共同研發。
  • 「氫經濟時代」拉開帷幕,請「氫」裝上陣
    世界翹首以盼的北京冬奧會距離開幕已不到500天,為了踐行「綠色辦奧」的理念,北京冬奧將全面應用氫燃料電池車作為賽事期間人員出行服務保障用車,這也昭示著相關產業將迎來新爆點。氫能,這種對目前來說還略顯小眾的新能源,逐漸走進大眾的視野中心。
  • 氫能成為實現碳中和的最終解決方案!低成本制氫只是其中一環!
    該綠色能源方案預計耗資360億美元,金額之高打破可再生能源紀錄。澳洲政府將在本月23日給予該方案「重大項目」地位,準備用太陽能和風力發電創造綠色氫能,讓澳洲從煤炭出口大國,轉型為綠色氫能出口大國。01、制氫最優方案是什麼氫是一種清潔高效的二次能源,無法直接從自然界中獲取,必須通過製備得到。氫能產業鏈包括制氫、儲氫、運氫、用氫幾個環節。目前制氫路線中,有兩種主要制氫方式,一種是化石能源(煤和天然氣)制氫,一種是電解水制氫。
  • 青島出臺「十年規劃」,角力「氫未來」!
    今年9月22日,在75屆聯合國大會期間,中國提出要提高自主貢獻的力度,力爭2060年之前實現碳中和。要想實現碳中和,大力發展氫能產業是優選路線。這是學界和產業界的共識。碳中和為氫經濟的強勢啟動帶來了契機。
  • 暢想氫未來發展方向 打造氫能生態圈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在我國能源轉型的大環境下,要堅定氫能發展方向,打造好氫能生態圈。氫能全產業鏈加速布局    「我國能源特點是富煤貧油少氣,每年需要大量進口石油和天然氣。」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常務副秘書長劉小詩在峰會上說,氫能作為一種二次能源,在傳統能源結構亟待調整、清潔能源成本不斷下降的大背景下,氫能產業已經迎來最好的發展時期。鑑於此,行業需要做好三個方面的重點工作:一是構建清潔綠色高效的氫能供應體系;二是建立全球領先的氫應用網絡;三是打造氫能生態圈。
  • 首個三相交流電驅動電致發光器件問世—新聞—科學網
    為解決這一世界性難題,在黃維的指導下,孟鴻課題組於2014年成功實現了共平面電極新型電致發光器件結構的構思,並於2015年申請了相關國際專利。 孟鴻告訴記者,「這種結構的電致發光器件可以採用任何材料作為基底,任意穩定導體作為電極,無需使用價格高昂且製備工藝複雜的透明導體電極。
  • 你的「氫」是什麼顏色?
    近年來,氫能開發與利用被視為 新一輪世界能源技術變革的重要方向 在12月18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首次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作為明年重點任務,而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氫能是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重要途徑,氫是可再生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 助力「碳中和」目標實現 我國電能替代進入深水區
    「為實現2030『碳達峰』和2060『碳中和』目標,落實國家能源安全戰略,提升全社會能效水平,降低碳排放強度需要大力發展清潔替代、實施電能替代,且要長抓不懈。  清潔替代和電能替代是實現「碳中和」重要路徑  今年9月,我國宣布將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使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一目標為國家能源轉型發展摁下了快進鍵。
  • 于吉紅Matter:綠色選擇性水蝕刻製備高催化穩定性MOF@介孔SiO2核殼...
    基於此,吉林大學的于吉紅院士團隊報導了一種利用介孔二氧化矽包覆與隨後水刻蝕的方法來製備MOF@介孔SiO2蛋黃-蛋殼結構納米反應器。區別於傳統的鹼性或者酸性刻蝕方法,水刻蝕MOFs表面是一種綠色低耗的製備蛋黃-蛋殼納米結構的方法。
  • 「碳中和」目標如何實現?日本先制定了兩個「小目標」
    資源匱乏的日本將如何實現擺脫汙染性化石燃料的目標?10月中旬,日本新任首相菅義偉在首次施政演說中,就勾勒了日本在碳排放領域的新目標:日本將於2050年實現碳中和。當時,他對日本國會議員表示:「我們需要改變思維方式,積極採取措施應對全球變暖,這將改變我們的工業結構、經濟和社會情況,並帶來重大增長。」
  • ...印發《綠色高效製冷行動方案》2030年實現年節電4000億千瓦時左右
    《方案》共提出包括強化標準引領、提升綠色高效製冷產品供給、促進綠色高效製冷消費、推進節能改造、深化國際合作5項主要任務。該《方案》提到,我國是全球最大的製冷產品生產、消費和出口國,製冷產業年產值達8000億元,吸納就業超過300萬人,家用空調產量全球佔比超過80%,電冰箱佔比超過60%。
  • 液體聚丙烯醯胺和聚丙烯醯胺水溶液有什麼區別呢?
    聚丙烯醯胺在汙水處理中作為絮凝劑眾所周知,按照離子類型可以分為陰離子,陽離子和非離子,按照性狀可以分為固體和液體。很多人對液體聚丙烯醯胺有誤解,認為液體聚丙烯醯胺就是溶解後的聚丙烯醯胺水溶液,其實這是兩個概念。
  • 部署未來綠色環保出行,摩比斯研發氫燃料電池技術
    跟燃油車要加汽油一樣,氫燃料電池汽車需要補充氫氣作為燃料。將氫氣儲存在儲氫罐中,跟吸入的氧氣反應生成水,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進而儲存到動力電池中。這時電動機從動力電池中獲取電能,驅動汽車行駛。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出現,給未來移動出行帶來了新的解決方案。
  • 水中高效批量生產氫即將成為現實 比從天然氣中提取更清潔、更可持續
    原標題:水中高效批量生產氫即將成為現實 比從天然氣中提取更清潔、更可持續   根據俄勒岡州立大學工程學院以及康奈爾大學和阿貢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一項新研究,從水中高效批量生產氫即將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