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家庭壓力大,
還貸、養家責任重,
如何戰勝焦慮、趕走煩惱?
一場疫情
讓我們更加關注
情緒的調節和心靈的滋養
咱們體驗兩岸各式療愈
走起!
1
用聲音觸摸心靈 與宇宙同頻共振
牆上兩面銅鑼高懸,地上布滿各類器皿。器皿震動釋放出的各色聲音交匯疊合,忽大忽小,忽遠忽近,讓人放鬆。沒錯,這就是傳說中的「聲音瑜伽」。
溫麗鳳
聲音療愈體驗者
處於睡和半睡之間
這種狀態是最好的
銅鑼的聲音是逐漸增強的
我還聽到下雨的聲音
聲音療愈搭配瑜伽體勢,在動靜結合中自我放鬆。還可以用聲音觸摸心靈,讓我們的身心與宇宙同頻共振。
劉芯岄
聲音療愈業者
這個是地球的頻率
它是136.10赫茲
因為我們生活在這個地球上
所以我們需要和地球同頻
將不同行星頻率的音叉放置於手指、腳趾以及穴位,這種鋼製的音叉在指尖震動時,震感不斷向全身傳遞,從而實現類似於針灸的療愈效果。
小情緒裡的這門大生意,在經歷這場疫情後,也找到了增長的新動能。
2
毫釐之間見匠心:微縮的世界 放大的愉悅
鄭鴻展三年多前一頭栽入微縮模型創作世界。他擅長利用日常可見的廢棄材料,製造出縮小10倍以上的微觀世界。
鄭鴻展
臺灣微縮模型師
其實是裝鳥蛋的
因為鳥蛋小顆
所以在這些地方就像奶茶杯結構
對應比例微縮後,鄭鴻展要求誤差要控制在0.1釐米以內,毫釐之間的真實與精細,離不開他成百上千遍的觀察。
鄭鴻展
臺灣微縮模型師
電線桿
我這兩天已經看了五百次 一千次了
你要去注意電線桿所有細節
它到底是什麼結構
你可能還要上網去查
除了觀察細節
你還要去了解原理
鄭鴻展的一天中,常常有十幾個小時的光陰都傾注在模型上,但他感受到的不是辛苦,而是專注創作所帶來的釋壓和療愈。鄭鴻展嘗試把這種沉浸式體驗商業化,讓玩家通過自行組裝、上漆微縮模型,感受時光的流淌,回溯童年手作的樂趣。
★來源:廈門衛視《兩岸共同新聞》
撰稿:林振明 葉嘉瑩 黃濱
編輯:陳錦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