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劉德華的創業作「惡搞」金庸武俠,為什麼金庸不生氣?

2021-01-10 大話港片

通常演而優則導,不過劉德華演而多則當老闆,1988年參演13部電影,在香港影壇有了「劉十三」的綽號。90年代,劉德華和陳佩華、黎大煒聯合創辦天幕製作有限公司,正式開啟創業之路。

1、劉德華的創業之作

90年代,年近30歲的劉德華,對市場充滿了擔憂,但有元奎、黎大煒這對幹將,成為了他的信心。幾人私交甚好,以前劉德華說黎大煒是個比他還帥的導演,兩人之前合作過《肝膽相照》。

《九一神鵰俠侶》的最初策劃是劉德華與黎大煒、陳佩華、元奎、劉鎮偉共同創作的。劉德華找不到片商投資,只得自組公司。影片原定1990年6月開拍,但劇本卻找了王家衛寫,就毫不意外地一拖再拖,最終劉鎮偉介入才定稿。

本片的卡通風,喜劇感,華麗卡司,自然票房觀眾緣雙收,觀眾自然好評如潮,票房狂攬2000萬。但是這部電影製作成本據說也有兩千萬,劉德華並沒有賺到錢。劉德華與黎大煒合作又推出續集了《九二神鵰俠侶》,但票房慘敗。之後的《戰神傳說》、《天長地久》等也接連虧損。1994年天幕公司倒閉,劉德華拍戲還債,1999年才還清。現在劉德華的公司改叫映藝娛樂。

2、雜糅的後現代喜劇風格

《九一神鵰俠侶》的劇本最開始是來源於漫畫《城市獵人》。但擔任編劇的劉鎮偉最終決定混合東方和西方的奇幻感,把男主角劉德華和女主角梅豔芳設定為「城市僱傭兵」,卻擁有著中國古代武俠的劍法,以及科幻武器。影片雖然定名為「九一神鵰俠侶」,但和金庸小說《神鵰俠侶》沒有關係,甚至從某種程度上還會被認為「惡搞」金庸武俠。

其實本片曾改名4次,《花好月圓》、《城市僱傭兵》等,但最後主創們都希望用《九一神鵰俠侶》。不過金庸可不是個好脾氣的主,後來和徐克因為「東方不敗」產生矛盾。不過劉德華與金庸是有淵源的,劉德華在1983版TVB劇《神鵰俠侶》中出演楊過,而且由於楊過一角非常成功,後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劉德華都時常會作為楊過在節目中表演。於是劉德華去找金庸一塊吃飯談故事梗概,居然成功的忽悠到讓金庸覺得,《九一神鵰俠侶》與神鵰俠侶的內核是貼切的,最終首肯。

劉德華扮演的城市僱傭兵逞哥和楊過性格上都有些不羈,和愛人相愛不得,無奈分離的設定也不可謂與《神鵰俠侶》不相似,反正劉德華確實讓金庸相信了本片是《城市獵人》的外殼,《神鵰俠侶》的內核,劉德華又演了一次現代版楊過。

本片單從故事層面看有些單薄,就是三角戀、單相思等幾個常見梗。但從敘事風格中觀眾們可以明顯感受到劉鎮偉和王家衛的合作下,科幻、愛情和黑色風格融合,時而節奏莫名其妙,這段自然出自墨鏡;時而莫名其妙無釐頭的笑料,自然出自劉鎮偉。

「拿獎找王家衛,賺錢找劉鎮偉」兩位看起來風格迥異,但其實是對好朋友,共同創作的本片也頗有朋友互相惡搞互搏的意味:王家衛可以讓劉德華送走梅豔芳後,流淚時說「這滴眼淚是為自己流的」,但接下來的劉鎮偉就可以讓這段整段崩壞,崩出喜感,完全後現代風格喜劇。

每當故事陷入悲情,主角開始進入煽情階段,莫名的搞笑就會不斷冒出來,觀眾就知道這又是劉鎮偉在發作了。例如鍾鎮濤的妹妹葉蘊儀,因為哥哥死了無依無靠而哭,劉德華剛剛被梅豔芳拒絕,也哭了。這本是個親情和愛情悲劇,妹妹還是小孩子,一哭起來就講不清楚話,劉德華被她吵到,也學著她「嗚嚕嗚嚕」哭叫,兩人喊作一團,讓人忍俊不禁。

美君也就是梅豔芳中了郭富城恐怖天使之毒,劉德華在醫院絕望地問仍然是梅豔芳飾演的美慧解藥,美慧說只有一個東西,就是寵物宮裡面的天池寒冰水。

按照正常的套路,劉德華是不是應該慶幸感恩快速動身,然而劉鎮偉安排的臺詞是:711有沒有賣?

本片的喜劇收放自如,張弛有道,非常老道,想像力豐富。反派郭富城在最後決戰中被困在鏡子裡,五官變形,製造了很多笑料,是本片的名場面。

3、漫畫式拍攝手法

《九一神鵰俠侶》最大的特點是漫畫式的拍法。時代背景很模糊,全片風格飄忽。主角穿著奇裝異服,布景不講常識。

這個浴缸場景,就是為了劉德華的一個pose。浴缸這種東西,出現在了大房子的正中間,請問如何解決上下水?

劉德華為了得到美君也就是梅豔芳的消息,跑到下水道去竊聽,譁啦啦的汙水,也擋不住劉天王要擺pose。

各種武器讓人眼花繚亂,古靈精怪。例如「窒息子彈」是梅豔芳扮演的美惠的發明,用此物後,影片就變成黑白色,令人窒息,也是很冷的幽默了。

更絕的是劉德華用了窒息子彈後,還不忘給自己戴上氧氣罩,然而並沒有氧氣瓶。

劉德華的武器是一個類似於悠悠球的劍柄,圓形部分可以彈射出去攻擊,收回來後 ,自動伸出來劍身。

最經典的自然還是郭富城的「恐怖天使」。郭富城隨身帶著6管,6種口味。這個毒藥必須先自己敲碎試管,把帶顏色的氣體吸入。氣體五毛平面特效,竟然也平添一分喜感

然後雙眼變藍,皮膚變白,這麼妖嬈的郭富城已經絕版。

然後人體就會變得可以穿過別人的身體,只要穿過別人的身體,就算是把毒過給對方,讓對方中毒了。這個設定也是有些令人迷惑,一頓操作猛如虎,很有喜劇效果。

關鍵的好處是對施術者本人沒有什麼傷害,甚至沒有什麼感覺。劉德華吸入了恐怖天使,照鏡子時被自己嚇到。

4、攝影美術極端考究

儘管喜劇也可圈可點,但本片當年獲得的全部獎項提名全部集中於攝影、美術項目。1992年第1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上,最佳攝影頒給了當時還叫鮑起鳴的日後奧斯卡提名攝影家鮑德熹,最佳美術指導頒給了奚仲文。

奚仲文選用的大抵是1930年代的室內設計,色塊對撞,加上鮑起鳴的攝影,把架空出世界拍得飄渺絕美。

構圖講究,每一幀都是一副油畫。

大量的舞臺式棚拍。有了鮑德熹和奚仲文的設計和攝影,棚景也不覺得廉價。

1991年的香港電影處在巔峰期,當年佳片應接不暇,《黃飛鴻》、《縱橫四海》、《逃學威龍》、《跛豪》、《飛鷹計劃》等高票房高口碑神片,完全淹沒了《九一神鵰俠侶》。

但本片的現代奇幻武俠風格直接影響了《東方三俠》、《現代豪俠傳》、《痴心情長劍》等大量港產片的風格,開創了的創作思路,以獨特的風格成為許多觀眾心中不可取代的cult片。(撰文:Mankei Wu)

相關焦點

  • 金庸喜愛的金庸劇角色:周迅版黃蓉 劉德華版楊過
    喜歡劉德華版楊過,稱讚劉亦菲版王語嫣美   在剛剛結束的2018西湖IP大會中,金庸作品《神鵰俠侶》高踞「20年中國影視文學作品榜」第一名。各代的楊過和小龍女,也創下自己的黃金年代。1983年劉德華與陳玉蓮合作的版本,好評度幾乎無人能及,劉德華更一度承認自己唯一一次投入真情的合作者就是「姑姑」陳玉蓮。
  • 沒蹭過金庸武俠IP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編輯天天來取稿,金庸先生就這麼天天一張張交上來,也是奇蹟。早年的小說家有這種連載寫書的本領,而到了今天,武俠不在了,這種本事也基本上失傳了。但其實,這部影片只是受到邵氏的拍攝援助,實際上是峨眉影片公司的創業作。
  • 無金庸,不武俠——香港四大才子之一查良鏞逝世
    金庸的武俠小說不限於實體書本,更呈現於電影、電視、電臺廣播,以及網路遊戲世界,一個個武俠人物栩栩如生呈現人間。金庸不僅在文學界佔有一席之地,也曾涉足媒體業,他1959年與友人創辦香港《明報》等報刊,還設立明報出版社與明窗出版社,1991年明報集團香港上市後,他退出報業管理層,於是他從此去周遊列國、教書、靜修、遊山玩水、研經。
  • 金庸認可的武俠電影,究竟是什麼模樣?
    20多年後,那一代看金庸長大的導演們,和金庸武俠成了命運共同體,書寫著屬於港片的輝煌;而在那之前,邵氏電影已拍攝了多達23部金庸作品,1977年邵氏拍攝《天龍八部》、1980年《飛狐外傳》、1981年《書劍恩仇錄》……同樣在香港影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 為什麼金庸說徐克根本不懂武俠?
    記得有個採訪,金庸先生說徐克根本就不懂武俠,對於電影《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的評價就兩個字:瞎改!後來還打電話給徐克說:「徐克我與你仍為朋友,但是以後買我小說拍電影還是算了吧!」從此徐克就再也沒有拍過金庸先生的作品。
  • 你是為什麼喜歡金庸武俠?
    初遇武俠,如獲至寶2018年10月30日,金庸離世。至此,金庸、古龍、梁羽生,中國武俠小說界盡失泰山北鬥。武俠開始淡出人們的視線,更多的人喜歡閱讀的是網文,什麼玄幻,穿越,修仙等小說佔據主導。然而在八九十年代的中國,能讀上一本金庸武俠,是何其快哉的事情。八九十年代的農村,條件是相當落後的,什麼彩電、音響、學習機那都是奢侈品,農村壓根就難見到。
  • 致敬金庸|武俠金曲三十年!
    驀然回首時,那些留在記憶裡的場景已經成為了經典,那些熟悉的音樂仍然續寫著江湖......讓我們一起在這些武俠金曲中重溫那些經典豪情的畫面。 01.鄭少秋-《書劍恩仇錄》 1955年,30歲的查良鏞以「金庸」的筆名,開始連載《書劍恩仇錄》,從此踏上武俠小說的創作之路。
  • 金庸武俠地圖
    武俠小說泰鬥金庸先生魂歸道山多少人百感交集對武俠迷而言 這是武俠時代的終結和輓歌而對於伴隨著金庸小說、影視劇長大的一代人這是少年時代的遠去和終結作為民間文化的武俠之所以流行是因為它寫出了「江湖」無論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還是「什麼師徒名份
  • 【金庸的武俠】系列之:金庸武俠十大奇遇
    年幼時的我們甚至認為,郭靖、楊過、喬峰、韋小寶、張無忌、令狐衝...這些人物本來就是歷史中裡的一部分。 第十名:金庸武俠十大奇遇──袁承志上榜理由:奇遇,原來是可以事先安排的奇遇指數:★★ 袁承志可以說是金庸筆下,最不上鏡的男主角,沒有鮮明的個性,沒有鮮明地特點,更重要的是他被兩位已經去世的英雄的光芒所遮蔽。這兩位英雄就是金蛇郎君夏雪宜和袁承志的父親袁崇煥。
  • 為什麼金庸不寫唐朝背景武俠小說?為何大陸新武俠寫不好武俠?
    之前寫過一篇金庸為什麼沒有以唐朝為歷史背景的武俠小說呢?是否另有隱情?為什麼金庸為什麼沒有以唐朝為歷史背景的武俠小說呢?是否另有隱情?的文章,裡面寫道:熟悉金庸小說的人都知道,金庸小說大多數都以歷史朝代作為故事發生的背景,但是仔細一想,就發現了一個問題,金庸的武俠小說歷史背景大多在宋朝之後,僅僅只有《越女劍》是春秋背景。金庸沒有以唐朝作為歷史背景的武俠小說,這是為何呢?
  • 天下無敵,不朽若夢,金庸笑傲,武俠巔峰!在門口的這一揮手竟成了永別……
    金庸先生不僅有著布衣英雄的俠義精神,還有著英雄式的浪漫,他的武俠裡也始終貫穿著這種浪漫氣質。正因如此,金庸先生才能將心中的浪漫用手中的筆塑造出浪漫的武俠人物。金庸劇裡的武俠人物都具備金庸先生的氣質,金庸先生武俠小說裡的英雄正是他自己,如果非得找一個他筆下的人物來形容他,我覺得他就是楊過!
  • 武俠至尊——金庸
    金庸原名查良鏞,1924年3月10日生於浙江省海寧市,1948年移居香港。當代知名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1944年考入重慶中央政治大學外交系。1946年秋,金庸進入上海《大公報》任國際電訊翻譯。1948年,畢業於上海東吳大學法學院[1] 。
  • 武俠作品水平相當,為什麼古龍沒有金庸知名?
    無論是《神鵰俠侶》當中機敏專情的楊過,還是《倚天屠龍記》當中多情俠義的張無忌,他們的豪情萬丈讓無數男子羨慕不已,也是憑藉這些經典作品,金庸成為了大家心中的武俠大師。但其實,在武俠小說這個領域裡面,有一個人跟金庸可以說是分庭抗禮,這個人就是古龍。無論是武俠作品水平還是作品的關注度,古龍和金庸都是相當的。然而要論社會影響力以及知名度,古龍卻沒有金庸知名,這是為什麼呢?
  • 為什麼金庸先生的小說是中國的武俠經典?
    一樂日記今天金庸先生的小說現在已經成為中國的武俠經典,甚至武俠豐碑。其實同時代的小說家還有很多,比如古龍、溫瑞安、倪匡等等。好作品也不少,比如《三少爺的劍》、《流星蝴蝶劍》、《絕代雙驕》等等。可是為什麼武俠巔峰偏偏是金庸先生呢?具體原因當然有很多,這裡只說一個,就是金庸先生的文化底蘊是最深厚的,他的世界觀是最大的。比如《天龍》、《射鵰》、《神鵰》和《倚天》這四部作品,就是全部架構在激烈的歷史巨變的背景當中。
  • 金庸先生走了,後金庸時代來了,武俠死了
    武林後河洛又做出了半成品的《三國群俠傳》以及另一部和金庸有關的作品《天龍八部》,但是由於遊戲性相比老金庸、武林群俠傳兩作沒有什麼突破,所以了解的人並不多。後金庸時代終於來了,用不了多久,侵權者的狂歡也要來了。當然,有的同學可能會問,金庸本人雖然沒了,但是有版權的人還在啊,他們也會報告侵權啊。九老師跟你們說,胳膊擰不過大腿。侵權商下一個抱上的大腿會是金庸迷。首先,金庸先生不在後,審查力度必然會降低。
  • 金庸武俠3本續集小說,水平遠遠比不上金庸,當年卻很流行
    老武俠迷都知道,以前武俠是多麼紅火。當時市面上各種武俠小說流行,說好聽點叫做百花齊放,說難聽點叫做神魔亂舞,總之武俠書非常暢銷。在眾多小說中,金庸武俠小說當然是最紅最暢銷的了。不過,當年很多讀者根本不知道哪些是金庸的真品小說,一些出版社和武俠作者趁機蹭熱度賺錢,假冒金庸之名或者用類似金庸的筆名來迷惑讀者。
  • 金庸武俠劇40年:盟主走了,可江湖一直都在
    這部劇,讓飾演楊過的劉德華大紅大紫,而清冷淡雅、一襲白衣的陳玉蓮也令觀眾記住了不食人間煙火的小龍女。陳玉蓮曾讓周潤發、劉德華都為之心動,據說年輕的華仔與她對戲時還會害羞臉紅。她也是首位將王語嫣、小龍女集於一身的女演員,之後的李若彤和劉亦菲都要叫她一聲前輩。
  • 《神鵰俠侶》九次翻拍,有一版讓金庸勃然大怒,拒絕製片人電話
    圖片分別是(1)1960-1961年謝賢、南紅主演的《神鵰俠侶》(2) 1976年樂林、李通明主演的電視劇《神鵰俠侶》(3)1982年傅聲、黃淑儀主演的電影《神鵰俠侶》(4)1983年劉德華、陳玉蓮主演的電視劇《神鵰俠侶》
  • 聽,金庸 | 一場交響樂重溫金庸武俠夢!
    您看過金庸電視大劇嗎?或許您讀過,或許您看過但您欣賞過以金庸武俠影視劇為題材創作的交響樂嗎?融合了武俠的交響樂該是怎樣的大招?「滄海一聲笑 滔滔兩岸潮  浮沉隨浪只記今朝」當這首歌響起的時候,我們仿佛又回到了那個快意江湖之中。都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一段故事不知又牽扯出多少愛恨情仇。
  • 金庸寫完後,又寫了13年的武俠小說,他為什麼不能超越金庸?
    現在,我們來談談為什麼金庸在某種意義上比古龍「更勝一籌」更好?酒和茶金庸於創作了武俠第一部作品《書劍恩仇錄》,他的最後一部武俠作品《鹿鼎記》於問世,他繼續寫了江湖,加上《越女劍》,一生創作了15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