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名金庸的知名作家查良鏞,曾創作出《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等膾炙人口的武俠作品。2018年10月30日下午於香港養和醫院與世長辭,享耆壽94 歲。
金庸首部作品為1955年,一次機緣巧合下,他在《新晚報》發表首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大受歡迎,其後多部著作相繼面世,直到1972年完成《鹿鼎記》後封筆,前後共著作十五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是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武俠小說作家。
金庸的武俠小說不限於實體書本,更呈現於電影、電視、電臺廣播,以及網路遊戲世界,一個個武俠人物栩栩如生呈現人間。而金庸的讀者更遍及全球,除《越女劍》,其餘14套作品的首字,更聯成一副七字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 笑書神俠倚碧鴛」,部分小說在角色及情節關聯互涉,包括「射鵰三部曲」的《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
金庸的作品中以《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最著名,金庸每一次的修訂,情節都有所改動,而新修版的故事細節和結局也略有變動,引來不少迴響。金庸一手創造出郭靖、楊過、韋小寶、張無忌、令狐衝、喬峰、黃蓉、小龍女、東邪、西毒、南帝、北丐、東方不敗等傳奇人物,在華人世界造成廣泛影響。
金庸不僅在文學界佔有一席之地,也曾涉足媒體業,他1959年與友人創辦香港《明報》等報刊,還設立明報出版社與明窗出版社,1991年明報集團香港上市後,他退出報業管理層,於是他從此去周遊列國、教書、靜修、遊山玩水、研經。
去年金庸兒子查傳倜受訪,也提及父親近況,他透露金庸近年主要在家休養,身體健況狀況不錯,平常會坐著看電視,只是老人家多在臥床休息較多,更透露小時候曾看父親寫作,「小時候我會替爸爸買香菸,他寫作時整個房都會煙霧瀰漫,房間放滿參考書如地理書、少林武功等。」
更有傳金庸為了使得讀者易於分辨,其中14部小說作品書名的第一字可湊成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不過金庸否認此說法,笑稱他當寫完一部作品,根本不知道會不會寫第二部。
粉絲鄧小平親自接見 中國解禁掀風潮
小說泰鬥金庸的作品,能夠在大陸流行起來,並非一帆風順。是因中共前領導人鄧小平,金庸的作品才獲開禁。金庸小說曾被輿論視為洪水猛獸。因為文革時慣性思維的延續,許多老師認為這些以情愛與打鬥為主要內容的小說,屬毒草之流,不適合青少年閱讀,甚至有老師把沒收上來的武俠小說,統一在操場焚燒示眾,同學將其戲稱為虎門銷煙。甚至連《新聞聯播》也曾特別以金庸小說為例,痛陳武俠小說泛濫。有學者曾撰文,金庸小說的流行代表著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對港臺文化的接受。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中國開始推行改革開放政策,一些海外知名人士紛紛接到邀請訪問內地。1981年,時任《明報》社長的金庸接獲邀。
1981年7月18日,鄧小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接見金庸。這是鄧小平重新走上領導崗位後會見的第一名香港同胞。會面之初,鄧小平說:歡迎查先生回來走走!你的小說我讀過,我們已經是老朋友了。
當天晚上,中央電視臺在新聞節目中播放了鄧小平會見金庸的消息。港澳及世界各地的多家媒體也報導這件事。金庸回到香港後,立即給鄧小平寄了一套《金庸小說全集》。一次,鄧小平的女兒鄧楠見到金庸,告訴他說:爸爸很喜歡看你的小說,每天晚上睡覺之前都看幾頁。這次會面後不久,金庸小說在大陸開禁,掀起了潮流。
射鵰神鵰最經典 捧紅兩大影帝劉德華梁朝偉
金庸被翻拍最多次的就是《射鵰英雄傳》,也是他第一部小說被翻拍成電視劇,多達10多次,第二名則是《神鵰俠侶》捧紅劉德華,翻拍8次。其次分別是《倚天屠龍記》、《鹿鼎記》、《天龍八部》。
金庸小說之所以如此膾炙人口,不斷被翻拍成普羅大眾的電視劇,其一在於他的背景年代清楚,其二是小說經典對白深植人心,其三是男女主角都由當代男神、女神擔任,就以《射鵰英雄傳》來說,94年版的郭靖、黃蓉分別是張智霖和朱茵,03年的大陸版的則是李亞鵬和周迅自然是經典,08年的胡歌和林依晨則是偶像版,也掀起另一股風潮。而《神鵰俠侶》各代的楊過和小龍女更是各創黃金年代,1983年是劉德華和陳玉蓮,幾乎是無人能及,1998年任賢齊和吳倩蓮版推出後則是評價兩極,1995年古天樂和李若彤的港版《神鵰》則另有一番風情,2014年版的陳曉和陳妍希雖也備受熱議,但至少促成一樁良緣。
本文綜合整理自港臺各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