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世亞太:5G賦能數字孿生體應用的價值、路徑與案例

2020-12-25 安世亞太

本文探討了5G網絡技術特性及其對數字孿生體應用的重要支撐作用,包括兩者不謀而合的發展規律和融合路徑,兩者融合的歐洲5G工業園區規劃目標,和在此領域開展的一些典型應用研究的案例。

5G是支撐數字孿生體虛實互動的重要基礎

安世亞太對於數字孿生體的定義是:現有或將有的物理實體對象的數字模型,通過實測、仿真和數據分析來實時感知、診斷、預測物理實體對象的狀態,通過優化和指令來調控物理實體對象的行為,通過相關數字模型間的相互學習來進化自身,同時改進利益相關方在物理實體對象生命周期內的決策。

數字孿生體參考架構及其生命特徵(源自安世亞太)

在數字孿生體的構建和應用過程中,物理對象和其數字孿生體之間,存在著海量的實時數據交互。

安世亞太《數字孿生體技術白皮書》所提出的參考架構及其生命特徵的表述中,將這一過程比喻為人體和外界環境的互動,傳入神經和傳出神經隨時傳輸著各種感知信息和控制指令。而在數字孿生體應用中,通信網絡則同樣起著人體神經系統的作用。

神經末梢的廣泛度、神經傳輸速度、信號傳輸過程中阻塞程度等一系列因素影響著人體的靈活性和敏捷度,所以有人身手矯健,有人老態龍鍾。醫學機構還對神經系統的評估提出了一系列的標準,例如美國國立衛生院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標準NIHSS、格拉斯哥昏迷評分標準GCS等。

在數字孿生體應用中,不同應用場景對數據傳輸的分布節點數量、可移動性、傳輸帶寬、延時、損耗等也存在不同的要求。通信行業也陸續提出了一些標準來對通信網絡進行評價,例如用戶體驗速率、連接數密度、端到端延時、移動性、流量密度、用戶峰值速率、能源效率等。

有意思的是,神經系統和通信網絡兩者的評價標準之間,存在很多共性的東西。

數字孿生體應用程度和通信網絡的支撐是相互促進和提升的關係。例如對於生產裝備或無人駕駛汽車的實時控制,就對通信網絡的延時和可靠性提出很高要求,而數字孿生體同時又是5G等高標準通信網絡應用的重要場景。

5G技術優勢和對數字孿生體應用的支撐

所謂5G就是第五代通信技術。2015年9月,國際電信聯盟ITU正式確認了5G的三大應用場景,分別是 eMMB , uRLLC 和 mMTC 。

ITU確定的5G三大應用場景

(源自信通院《5G經濟社會影響》)

eMBB,是Enhance Mobile Broadband,增強型移動寬帶。這種場景就是現在人們使用的移動寬帶(移動上網)的升級版,主要是服務於消費網際網路的需求。在這種場景下,強調的是網絡的帶寬( 速率 )。

uRLLC,是Ultra Reliable &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低時延、高可靠通信。這主要是服務於物聯網場景的。例如車聯網、無人機、工業網際網路等。在這類場景下,對網絡的時延有很高的需求。例如車聯網,如果時延較長,網絡無法在極短時間內對數據進行響應,就有可能發生嚴重的交通事故,甚至危害人身安全。這類場景對網絡可靠性的要求也很高。

mMTC,是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海量物聯網通信。這個也是典型的物聯網場景。例如智能井蓋、智能路燈、智能水錶電錶等,在單位面積內有大量的終端,需要網絡能夠支持這些終端同時接入,指的就是mMTC場景。

這三大應用場景,只有一個是主要為人聯網服務的,另外兩個都是主要為物聯網服務的,所以說5G的物聯網屬性要強於人聯網屬性。

數字孿生體的應用廣泛,包括數字孿生生產、數字孿生產業、數字孿生城市、數字孿生戰場等方方面面,同時對5G的三大應用場景產生了需求。

首先,數字孿生體的基礎必然是海量終端的雙向互聯(mMTC),數據採集和操作控制;其次,數字孿生體應用的重要作用是將虛擬世界中模擬、仿真輸出的結果和控制指令反饋傳輸到物理終端加以控制,其中時效性和可靠性保障是基礎(uRLLC);另外,如何去有效洞察和控制數字孿生體這一虛擬世界的人機互動方面,VR、AR和圖像識別等技術將成為一種重要的手段,同樣需要網絡大帶寬傳輸的支持(eMBB)。

值得注意的是,這三大應用場景並不是指三種不同的網絡。網絡只有一張,技術標準只有一種,就是5G。5G將採用網絡切片等方式,使一張網絡同時為不同的用戶提供服務。也就是說,5G 不是多種技術標準的合集(如3G,包括了WCDMA、CDMA2000、TD-SCDMA),而是整合了多種關鍵技術於一身的、真正意義上的融合網絡。在數字孿生體不同的應用場景下,動態切換和調整。

通信技術發展規律和5G賦能數字孿生體應用的路徑

在通信行業裡有個規律,大約每10年就會發布一種新的無線移動通信技術,可謂「十年一G」。而每一代技術出現,大約要經過3年的「產業鏈完善」階段,3年的「與其他技術和產業融合發展」階段,然後進入到大家所能感知到的「改變社會」階段。

回顧一下歷史,新的信息技術催生了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

2G是1991年開始商用的,中國是1994年開始使用,1992年有了簡訊,2003年有了QQ,2004年有了支付寶。2009年是我國的3G元年,3G商用以後出現了智慧型手機、移動電子商務、微博、美團、微信等。2014年是中國4G商用元年,4G使用之後有了直播、外賣、共享經濟、零工經濟、新零售、無接觸配送、網際網路醫療、線上教育、共享員工、遠程辦公、「宅經濟」等新業態。

歷代行動網路技術的演變(源自數字經濟學家論壇)

在1G-5G的發展歷程中,中國移動通信行業從1G落後、2G追隨,到3G突破、4G同步,5G時代中國將引領時代潮流。

2019年10月31日,我國的三大運營商宣布啟動5G技術,到現在整整一年,還處在「產業鏈」完善階段。

4G改變生活,我們已經有了切身體會。5G如何改變社會,大家都在討論,部分領域已開始實踐。

5G賦能數字孿生體應用的路徑,將通過4C來「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華為提出)。第一個C是Connection連接,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的海量連接;第二個C是Control控制,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的雙向感知和控制;第三個C是Convergence融合,5G與數字孿生體技術的融合,在感知和控制的基礎上,還可以建模、仿真、預測,乃至虛實「共智」;第四個C是Create創造,催生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新產業,從而創造巨大的價值。

可以看到,該路徑與數字孿生體應用和進化的成熟度模型是如此不謀而合。

數字孿生體成熟度模型(源自安世亞太)

數字孿生體進化論(源自安世亞太)

5G和數字孿生體結合催生網絡化自適應智慧工廠的實踐案例

前所述,5G與數字孿生體應用的結合,在數字孿生生產、產業、城市和戰場等方面,具有廣泛的結合點和發展空間,國內外正處於起步和快速發展階段。

我們以位於德國亞琛的「歐洲5G工業園區」實踐為例,看兩者在生產和產業領域的結合點和發展趨勢。

2020年初,德國弗勞恩霍夫生產技術研究所IPT和瑞典行動網路供應商愛立信共同開發了「歐洲5G工業園區」的概念,這實際上是第一個全面的5G工業應用研究網絡。

歐洲5G工業園區項目啟動(源自3D科學谷)

園區於2020年5月12日啟動了5G網絡,通過將近1平方公裡的面積,19根5G天線和每秒10G比特的帶寬,園區運行著歐洲最大的5G研究網絡。

園區同步引入了數字孿生體、增材製造等面向未來的數位化技術和製造工藝裝備,正在創建一個全球範圍內獨特的工業生態系統。這些設施配備了最先進的IT和生產系統,因此提供了獨特的基礎架構,以研究、開發基於5G、融入數字孿生體和增材製造的新一代工業4.0技術。

那麼5G網絡、數字孿生體和增材製造三者為製造業帶來的革新價值究竟是什麼,結論是Networked Adaptive Production(網絡化自適應生產),使生產複雜和批量個性化產品的價值鏈比以前更加靈活和高效。

歐洲5G工業園成立了ICNAP(網絡化自適應生產國際中心),以亞琛弗勞恩霍夫生產技術研究所IPT,亞琛弗勞恩霍夫雷射技術研究所ILT以及分子生物學和應用生態學IME的三個研究所為中心,通過與其他專家合作,以找出哪些新技術和解決方案可以真正過渡到工業4.0自適應生產的真實應用場景。

目前ICNAP(網絡化自適應生產國際中心)的合作單位包括如下:

ICNAP網絡化自適應生產國際中心的合作單位

(源自Fraunhofer IPT)

依託ICNAP自適應生產國際中心,三家弗勞恩霍夫研究所(Fraunhofer IPT、ILT、IME)與知名的工業合作夥伴共同開發了工業4.0方面的生產系統和價值鏈評價體系,並根據特定的製造任務在園區進行開發與驗證工作。

從網絡自適應生產的目標出發,我們就不難理解歐洲5G工業園的核心技術,其中包括:用於監視和控制高度複雜製造過程的5G無線傳感器、增減材分布式製造控制與幹預、區塊鏈、邊緣雲計算,數字孿生體技術等。

製造業工廠將搭載5G、數字孿生體和增材製造所帶來的神奇翅膀,完成一次嶄新的升級。可以通過雲端發出指令,進行加工過程中的自適應調整,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適應製造模式的工業4.0。如下圖所示。

網絡化自適應製造生產模式

(源自3D科學谷)

園區開展中的一些典型研究領域如下:

1.產品全生命周期中的數字孿生

每個產品的所有生產和傳感器數據都分別保存在數字孿生體中,因此包含了完整的生產歷史。其中的挑戰是伴隨零件加工和移動、組裝過程的數據採集和傳輸,為每個記錄的數據記錄添加明確的位置和時間參考,以便可以正確分配各種傳感器數據,例如車間溫度,機器振動或設置的過程工藝參數。在發生質量問題或故障的情況下,可以追溯加工過程中錯誤發生的具體信息。

渦輪零件的批量生產

通過使用實時製造數據,在渦輪零件的批量生產中實現更經濟的過程數據鏈,數據通過標準化接口收集,並且在整個過程鏈中都可用,以進行仿真和記錄。

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結構噪聲的無線傳感器,可檢測刀具與材料的接觸,刀具的磨損或破損,並可以預警和觸發設備保護。

不僅如此,研究人員還創建了一個多傳感器平臺,該平臺獲得加工加速度、切削力、加工溫度、工作扭矩等數據。為信息提供時間戳,對數據進行預處理並通過5G傳輸。

傳感器可以安裝在部件上或託盤上,從而與工件一起在整個生產過程中移動。這樣,就可以記錄整個過程鏈中的所有相關影響因素,這是創建單個組件的數字孿生的重要前提,對AI人工智慧應用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融入了5G智能傳感技術的增減材製造裝備(源自3D科學谷)

燃氣輪機葉片的製造和維修

對於燃氣輪機葉片的製造和維修,使用了特定應用的虛擬計劃工具,例如用於增減材製造和維修過程(例如銑削CNC和雷射金屬沉積金屬3D列印技術LMD)的過程仿真和過程鏈重新配置。通過在過程中詳細記錄實際數據,可以通過優化的計劃工具確保數據一致性和計劃的透明性。

增減材製造和燃氣輪機使用現場產生的大量數據,通過5G網絡進行傳輸和記錄,通過數字孿生體所內置的模型和算法進行動態仿真,實現預測性維護。

2.自適應過程鏈的可預測性

基於數字孿生體過程鏈模型的仿真,可以為製造的決策過程和產品優化提供重要信息。軟體可以識別並考慮到製造過程中的緊急情況,即使在實際製造第一個組件之前,過程計劃者也可以實現高度的工藝優化。基於5G高速傳輸,真實數據與相關模擬的不斷比較有助於不斷改進模型,從而最終改善產品的質量和性能。

模具製造過程中的預測鏈設計

模具製造的不同過程鏈構成了評估持續時間、組件質量和製造成本的基礎。在此基礎上使過程鏈計劃適應不同的製造條件,可以更好地預測製造結果和調整優化。

電池模塊的靈活設計和生產

在電池模塊的自適應生產中,考慮了給定的限制,例如安裝空間、重量和電氣特性(能量和功率等)。雷射束焊接被用作連接器元件的製造過程中,在過程中獲得的信息和數據在早期就被納入電池模塊的設計中。集成的技術和配置應用程式為用戶提供系統和生產設計,所有這些都可以基於5G的數字方式來實現。

3.邊緣雲實現網絡化自適應生產

ICNAP的核心是「智能製造網絡」,在該網絡中,機器、生產系統、資料庫和仿真系統是相互通信的,並在雲中提供其數據和服務。

除了常見的可商購的雲體系結構之外,Fraunhofer為生產應用開發了獨立安全的雲系統「 Virtual Fort Knox」。通過5G網絡和行動裝置連接到流程,並且可以直接與所有子系統交互,控制它們或查詢數據。

Fraunhofer Virtual Fort Knox雲平臺

(源自Fraunhofer IPT)

利用這樣的分散和模塊化系統,可以快速、經濟高效地計劃、執行、監視和配置製造過程和過程鏈。

這種網絡創建了適用於個性化生產的適應性系統,從設計到回收,幾乎完整虛擬表示了整個生產鏈中各個流程和流程的狀態。

通過邊緣雲技術將數據實現雙向傳輸,一個方向傳輸到實際加工場景中進行加工過程幹涉,另外一個方面傳輸到數字孿生體系統中,使得數字孿生體實現更為精準的過程預測。

在此過程中,允許用戶在過程中進行交互。通過5G進行通信的可實現性和高帶寬,可以實現更好的AR內容質量以及與機器的人機互動性。

總體來說,歐洲5G工業園與ICNAP所開展的工作,是將5G海量高密度數據的傳輸能力與數字孿生體、增材製造等技術進行了有機結合,為實現網絡自適應生產的目標奠定了研究和示範的框架基礎,值得我們關注和借鑑參考。

參考文獻

數字孿生體技術白皮書,安世亞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數字孿生體進化論,田鋒,數字孿生體實驗室

5G經濟社會影響,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5G改變社會的機制與路徑,歐陽日輝,數字經濟學家論壇

基於5G的工業邊緣計算催生自適應生產,3D科學谷

作者介紹

丁傑,安世亞太戰略合作部副總經理,數字孿生體實驗室顧問

六西格瑪黑帶、TOGAF高級認證(2015),美國質量協會ASQ和企業架構聯盟AEA會員

二十餘年製造業管理諮詢和信息化規劃,三年增材製造生態圈戰略合作經營經驗。

相關焦點

  • 專欄l 利用數字孿生和創成設計實現單色器狹縫組件的正向設計
    參考GB/T 33474-2016和ISO/IEC 30141:2018兩個物聯網參考架構標準以及ISO 23247(面向製造的數字孿生系統框架)標準草案,安世亞太在《數字孿生體技術白皮書(2019)》中給出了數字孿生系統的通用參考架構(圖7)。參考這個通用架構,圖8給出了單色器狹縫組件的數字孿生系統架構。
  • 光輝城市發布數字孿生新品 賦能行業共建智慧城市
    會上,光輝城市與重慶大學未來城市與智慧建造實驗室聯合打造的超大規模數字城市——「數字孿生·重慶」首次亮相,展示了光輝城市在數字孿生領域的初步戰略布局。此外,光輝城市還重磅發布了數字孿生大數據平臺。據悉,該平臺融合視覺真實、地理信息、物理模擬及自由交互等要素,旨在進一步推動數字孿生技術賦能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產業園、建築設計等相關領域的數位化轉型升級。
  • 光輝城市數字孿生新品重磅發布,賦能行業共建智慧城市
    ▲光輝城市CEO宋曉宇 同時,光輝城市還重磅發布了數字孿生大數據平臺,其融合視覺真實、地理信息、物理模擬及自由交互等要素,旨在進一步推動數字孿生技術賦能智慧城市 宋曉宇在談到就數字孿生大數據平臺如何賦能各行各業時指出,平臺的核心業務是「智能仿真決策系統」,即研發、儲備各類面向城市級、項目級精細化治理的算法模型,形成獨有的、數據驅動的智能仿真決策系統,從而實現價值賦能。
  • 安世亞太CAE工程師為你推薦10本書!安世亞太在線商城為你省錢——全部7折,再送10元優惠券,全網最低!
    安世亞太在線商城推出10本研發、仿真領域行業用書,均是安世亞太CAE工程師們力薦之作。
  • 數字孿生的前世 | 數字雙胞胎
    根據有限的資料顯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也在同期開始關注數字孿生體,但後續對數字孿生體體系的構建貢獻並不多,反而是美國國防部立刻意識到數字孿生是頗具價值的工程工具,值得全面研發。
  • 安世亞太:雲上仿真既是阿拉丁神燈,又是潘多拉魔盒
    求解中國仿真困局,安世亞太提出:讓大企業通過仿真能力體系建設,提高仿真應用效益;通過工業網際網路、仿真雲解決中小企業仿真高門檻問題;通過高點起跳、賦能開道的策略解決自主仿真發展問題。這裡重點討論困局2。  中小企業仿真的高門檻  通常來說,中小企業要麼製造簡單產品,要麼為大企業做配套,為整機製造零部件。
  • 光輝城市發布數字孿生大數據平臺
    「數字孿生大數據平臺具備面向城市級、項目級的數字孿生能力體系,推動政府或企業實現智慧化規劃、運行與管理。」宋曉宇通過多個案例,詳細介紹了光輝城市數字孿生大數據平臺賦能民生服務、城市治理、城市建設、政府管理、生態宜居、產業融合等,並展示了數字孿生公園、生態區等重點數字孿生解決方案。
  • 安世亞太推出最新金屬3D列印解決方案,進軍航空航天領域
    安世亞太早已布局金屬3D列印領域,推出一系列單構、混構金屬列印設備,並通過不斷的更新迭代,從精度、效率、成型尺寸、控制系統、軟體等多個維度進行優化,使其能夠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頂尖配置,高精度高效率安世亞太新一代3D列印金屬機DLM-280基於SLM技術(選擇性雷射熔化技術),列印尺寸為280*280*330mm,擁有頂尖的軟硬體配置。
  • 多省市提速數字孿生城市建設!十大新趨勢、九大核心能力指向未來 |...
    北京市商務中心區積極建設時空信息管理平臺,打造數字孿生 CBD。貴陽市經濟技術開發區開展數字孿生城市安全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金額近 6 千萬。武漢市投資 3.5 億元開展智慧城市基礎平臺(一期)項目,建設內容包含數字孿生城市、萬物互聯平臺、應用支撐賦能平臺等。
  • Mackevision應用數字孿生為Oris提供VR視覺解決方案
    在用戶體驗上,豪利時也希望能開闢新的渠道和路徑來吸引更多年輕消費者的注意。為幫助豪利時與消費者建立深度的情感聯結,Mackevision另闢蹊徑,利用VR帶領消費者走進豪利時腕錶內部,親身感受其精密複雜的機械構造。在秘境探尋的音樂襯託下,消費者跟隨自動嚮導深入腕錶的各個核心部位,得以細緻欣賞豪利時的機械之美。
  • 亞信科技朱軍:基於工業網際網路標識構建數字孿生生態
    ,由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指導,黑龍江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黑龍江省通信管理局、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信通院)主辦的「2020工業網際網路高峰論壇暨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二級節點(黑龍江)上線儀式」在哈爾濱召開,論壇以「賦能高質量發展 構建產業新生態」為主題,圍繞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建設、標識應用場景及產業未來發展,匯聚產業各方共謀龍江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體系建設與發展。
  • 安世亞太自主通用仿真軟體PeraSim提前劇透_軟體動態_信息化新聞...
    為此,安世亞太基於25年仿真技術積澱和資源優勢,通過聚焦國內用戶需求,自主開發了國內首款大型通用仿真軟體PeraSim,並將於年底正式發布,敬請關注!     當前隨著國際摩擦的升級,我國核心技術領域「卡脖子」的問題愈發突出。仿真軟體作為工業軟體的核心軟體,也面臨著被「卡脖子」的風險,發展自主可控仿真軟體已勢在必行。
  • 加深數字孿生認知 推進數字電網發展
    我們還看到了智慧城市語境下的數字孿生,建築BIM語境下的數字孿生,機器人語境下的數字孿生,等等。從目前公開的研究資料來看,大多數還是把數字孿生視為某種技術集成體系,少有人意識到,放大到社會學的角度上,數字孿生具有一般科技難以具備的思想價值。
  • 動靜相合 · 神形兼備|麥傑科技 盈嘉互聯聯袂獻上【數字孿生平臺...
    以自主可控的硬科技,形成可計算、可仿真、可決策的數字孿生體,為政府和企業在數位化轉型中提供數據中臺技術,助力實現產業數據的流動和巨大的賦智價值。7月22日,上海麥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盈嘉互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舉行了在線戰略合作啟動儀式,並發布了基於雙方核心技術打造的數字孿生平臺DS 1.0(Digital Space)。
  • 光輝城市誠邀您共同見證「數字孿生·天津」發布
    為了進一步推進數字孿生在各行業的應用與落地,2021年1月10日,光輝城市、 天津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十一院(智慧城市規劃院)、天津市創意城市設計實驗室(天津大學)將聯合主辦「CIM數字孿生城市高峰論壇暨「數字孿生·天津」發布會」,「數字孿生·天津」、智慧規劃數字孿生平臺等新品將相繼亮相。
  • 攜手重新定義數字孿生技術,盈嘉互聯與麥傑科技啟動深度戰略合作
    以自主可控的硬科技,形成可計算、可仿真、可決策的數字孿生體,為政府和企業在數位化轉型中提供數據中臺技術,助力實現產業數據的流動和巨大的賦智價值。 憑藉在智慧空間及工業實時數據領域的深厚積澱,依託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邊緣計算等前沿技術,將數字孿生帶入新的高度,實現產業大數據的協同、管理與復用。 基於產業數據化、數據產業化、數據價值化及數位化治理的四化框架,為中國數字經濟的建設做出貢獻。
  • 海爾對話 Unity:作為數字轉型的高階形態,數字孿生發展前景不可逆
    陳祿博士:是的,目前 Unity 也看到了這個機會,希望 Unity 在降低數字孿生應用門檻中發揮巨大價值。與其說是 Unity 選擇了數字孿生,不如說是數字孿生的需求選擇了 Unity 。
  • 智慧燈杆「身兼多職」|美象科技利用數字孿生技術助力新型智慧城市...
    近日,寧波首個「智慧燈杆」數字孿生可視化管理平臺項目在寧波鄞州區首南中路示範路段建設完成並投入使用,該項目屬於寧波市鄞州區「一路一區」建設項目中重點內容,同時也是全市首個「智慧燈杆」數字孿生管理平臺示範落地案例。
  • 泰瑞數創數字孿生底座2.0發布 全產業鏈升級構建「平行世界」
    然而當數字孿生技術興起和普及之後,這些場景正在或者即將成為現實。11月12日,泰瑞數創發布了其數字孿生底座2.0產品以及生態合作夥伴計劃,將加速這些場景變為現實。據介紹,泰瑞數創在2019年4月提出了數字孿生品牌戰略轉型,是國內較早提出這個概念和技術應用的企業。在2019年和2020年中國信通院的《數字孿生城市報告》中都貢獻的大量的案例和實踐經驗,成為行業的引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