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真心喜歡做菜。」
被人稱作傳奇大廚的鄧志強師傅微微皺了皺雙眉,用簡單的語言形容著足以震動美食界的源動力。
對於今年60多歲的鄧師傅來說,這個問題更讓他回想起了過去。1968年,十五六歲剛小學畢業就出來工作了,鄧師傅說當初苦出身做餐飲最好,解決了一日三餐和住宿。剛開始只是在外場做個服務員,連放假都要自己出錢找人來替補,一年後主管要給他升職,他卻想好了要轉到廚房去學藝,回過頭來看,自己的選擇沒有錯。在廚房時感覺不一樣,越做對這個行業越喜愛。
人要自己創造機會,自己創造的機會再改變自己!
香港
1986年到香港半島酒店,鄧師傅笑說自己當時推出了很受歡迎的片皮雞,類似北京烤鴨的做法,片皮雞很多香港人喜歡,他在嘉陵樓將一手粵菜做到享譽全港。
東京
之後作為掌舵人,2007年去了東京半島酒店起鳳臺,「我把一個很地道的紅燒肉做成寶塔形狀,我們叫寶塔肉,在東京第一個做的就是我,他們看到這個菜覺得很神奇很好吃。」鄧師傅覺得日本人很喜歡中國菜,但他們不管什麼東西首先蘸蘸醬油,有時候也會教客人怎麼吃,「我說這樣吃不對的,本身味道就夠了,不然把最好的味道破壞了。」2009年鄧師傅離開東京時,起鳳臺連續兩年被東京米其林指南評為一星餐廳。
巴黎
2014年,鄧師傅來到巴黎半島酒店,掌勺莉莉中餐廳。法國人對中餐的概念也很籠統,在巴黎沒有很正宗的粵菜,泰國菜越南菜也都稱為中餐。慢慢引導他們,比如法國人最喜歡吃北京鴨,他們還特別喜歡鄧師傅做的西班牙黑毛豬叉燒,覺得太好吃了。沒多久,當地華人都知道只有這裡能吃到最正宗的粵菜。
上海
如今回到上海,去逸龍閣用餐的客人,很多都是衝著鄧師傅的名頭去的。因為放眼上海,很難找到如此高水準的粵菜高手了。他把巴黎的叉燒帶來這裡,春枝明蝦球也是經典,又獨創了廚師秘制醬,上海半島酒店逸龍閣因此被2017米其林指南評為二星餐廳,神奇的大廚!
但神廚並沒有神奇的天賦,就是一路做做做,累積下來的學問。鄧師傅從小在香港長大,對海鮮的熟悉與熱愛已深入骨髓。最拿手的蒸魚,只要看到這條魚的大小、重量,就能將精度控制在半分鐘內。墊幾個筷子,魚與盤中必須留個空間,讓蒸汽流動,特別厚的地方開一小刀。粵菜最新鮮的魚一定是蒸的,保持原汁原味。
周潤發再逛上海灘,就為了他燒的這道醬? !
我和鄧師傅對坐在逸龍閣的Chef’s Table聊上片刻,這也是屬於廚師的透明玻璃空間,對於來這裡的客人,鄧師傅更是事必躬親。從最開始挑選食材,客人還能一路看見他炒菜。他的餐桌上從來沒有菜單,大牌如周潤發、梁家輝都是鄧師傅的常客。
「菜單都由我安排,他們什麼都食,香港人口味老火湯少不了,蒸魚、白切雞跟羌茸、青菜等,發哥喜歡喝湯,瑤柱蒸肉餅、南乳豬手,我都做過給他。簡單的家常菜他們都喜歡。」
這種地道的家常菜也是鄧師傅最擅長的,和很多大廚回家就不想再動手燒菜不同,鄧師傅真心喜歡做菜:「我最喜歡逛菜場,真的,這個是我的愛好,到菜場買些東西叫朋友到家裡自己做幾個菜。以前銅川路海鮮市場我會經常去,家附近的菜場,你會看到每個季節東西都在變化,比如說春天的春筍、薺菜、莧菜……」
有香港朋友來上海,鄧師傅也會帶他們去吃本幫菜,雖然他覺得口味有點甜,但偶爾吃吃也挺好的,他最喜歡的是:醉蟹、生煎包、紅燒肉,還有醃篤鮮……
多年來養成的習慣還是沒法改變,下午茶都會想要去茶餐廳坐坐。在香港的時候,兩點半休息時間,尖沙嘴附近茶餐廳大廚們都聚一起,沒地方去就會在這裡碰頭。
「一些時間不去就會想念,去茶餐廳看看當天的報紙、聊聊天,喝杯港式奶茶,吃個菠蘿包或者來碗餛飩麵。我對茶餐廳有感情,時間長了不去坐坐,喝杯奶茶,好像真的感覺有點不舒服了,所以,會有點想它了。」
在上海也有他的秘密據點,離酒店最近的四川路上新發記,是鄧師傅想念香港味道時常去的地方。他習慣的,或許不是食物,而是那一段段遺留在茶餐廳的時光。
那裡的老闆知道你嗎?
知道,也是香港人,很熟了。
你看,在這裡有很多的故事。
但是只有這裡的人才知道。
雖說是享譽全球的名廚,也終會有自己牽掛的滋味。這位精神矍鑠的神廚,已經開始規劃自己退休後的生活,要留點時間給自己,沒有實現的夢想再嘗試一下。
「現在小孩也大了,要叫他們回來吃飯也困難,所以必須搞些好吃的。自己再搞個私房菜,不做大,不做多,自己買東西燒菜和客人交流,每天一兩桌還可以跟客人對話。看到客人表情,給個大拇指,給個眼神,就很安慰很滿足了~」
▲騰訊視頻:《周潤發再逛上海灘,就為了他燒的這道醬?》,「跟俞菱逛馬路」出品,時長:5分鐘。
1、雞粉,沙糖,蠔油
2、橄欖油
3、羊肚菌,杏鮑菇
4、蒜茸
5、紅蔥茸
6、蒜茸辣醬
7、橄欖菜
8、黑豆豉
讓明星吃貨們讚不絕口的半島酒店廚師醬
本期互動話題:
芝麻醬、豆瓣醬、炸醬、沙拉醬
醬肘子、醬黃瓜、醬油、醬缸...
醬,舌尖上的愛,說說你關於醬的記憶
請到文章下方留言
別宅,去逛
今天,時尚不再是自上而下
世界幾大時裝周,幾大時尚雜誌
而是自下而上,來自全世界馬路
來自每一間潮店,來自每個逛馬路的人
每個人都是時尚定義者!
支持有溫度的實體店,關注跟俞菱逛馬路
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任何媒體都不得轉載
相關事宜,聯繫後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