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6跨級晉升P8,再到P10,我的11年前端成長之路

2021-02-13 程序猿
連結:https://www.yuque.com/yubo/morning/grow-up-at-alibaba

註:這是在阿里內部前端大學的一個分享,整理了一份對外的版本,希望分享內容能對你有所幫助。

今天跟大家分享下個人成長和帶團隊的一些感悟。我可能更偏向於寫作型或閱讀型,很少在對外分享中講關於成長的話題。今天嘗試下,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這是我的簡單經歷,2008 年入職淘寶 UED,師兄是佩玉,跟小馬、圓心都在同一個大團隊,很快樂的一段歲月。到 2011 年時,淘寶有一個賽馬機制,我一腔熱血就出去了,搞了幾個月慘敗,就又回到淘寶技術部,到 Java 團隊做前端工程和性能優化。當時一邊寫 Java 代碼一邊寫前端,最終還是更喜歡前端,於是 2012 年轉崗到了支付寶前端技術部。2013 年無線 ALLIN,大量前端面臨選擇,我選擇了夕陽紅的 PC 業務,留下來繼續做 PC 版支付寶。當時很多需求,剛準備歡欣鼓舞去做的時候,會經常被告知項目暫停,不用做了,很難過。好在 2014 年開始,大量中後臺業務需求開始瘋狂增加,特別是金融雲業務的啟動,中後臺的產品體驗也變得越來越重要。於是 2015 年開始組建 UED,體驗技術部有了第一個正式設計師,隨後逐步往下發展,業務和團隊都越來越好。

整個經歷分三段:一是求學生涯,然後是在淘寶的歲月,以及現在的螞蟻時光。我心裡一直覺得自己是個淘寶人,去年在阿里滿 10 年,突然發現自己在螞蟻待的時間比淘寶還長,已經是個螞蟻人了,很神奇。

個人成長的關鍵詞

加入阿里的 11 年裡,會不斷回顧自己,特別是在這次接到前端大學的分享邀請後。想這 11 年裡,對自己的成長來說,最關鍵的是什麼。我自己總結是三個關鍵詞:全情投入、守正出奇、願等花開。

全情投入

我不斷提醒自己,做任何事情,一定要全情投入。

講個故事,2008 年剛加入淘寶 UED 時,在工位沒待多長時間就進入了閉關室,一進閉關室基本上就沒怎麼出來。從交易二期、三期、四期,一直做到五彩石項目。回想起來,非常懷念。入職後的幾年時間裡,自己的狀態就是天天寫代碼,很瘋狂,而且很有成就感。在做交易業務時,我心心念念的,一是想把前輩們寫的不太好的代碼改得更好,二是發現業務很有趣,可以通過代碼對整個淘寶交易流程很熟悉。記得癲總有時還跑過來問我一些業務細節,真正的細節魔鬼都掌握在寫代碼的人手中。現在的交易流程中,在退款等頁面,前幾年看還有部分代碼是我寫的。當時對整個淘寶交易流程超級熟悉,很有驕傲感。可能正是因為這種瘋狂,2009 年從 P6 跨級提名 P8,沒經過面試就通過了晉升。

還有一個印象深刻的項目是旺旺點燈。旺旺點燈的代碼並不多,但邏輯有點複雜,比如說很多店鋪的客服小二都叫做沉魚落雁,需要考慮怎麼把帳號正確的分發過去。旺旺點燈也開啟了自己想寫 SeaJS 的欲望。旺旺點燈第一個要解決的是加載問題,類似阿里媽媽的廣告投放腳本,要想辦法能優雅更新,能處理多版本兼容,能加載更多模塊等等。旺旺點燈還有個邏輯是通過 URL 來拼接參數,這會帶來一個災難,IE 等瀏覽器對 URL 的最大長度有限制,印象中是不能超過 2083 個字符,超過時就要做拆分。分批發送請求,發送是異步化的,但在結果返回後,要保證返回的結果能夠按順序正確執行,這東西其實就是 SeaJS 的核心。在 SeaJS 裡,都是批量異步並發請求模塊,然後要保證每一個請求結果返回之後,執行循序可控,要妥善處理好模塊的依賴關係。很多技術上的想法,都來自業務本身遇到的問題,挺有意思。

KISSY 也是來自業務。最開始交易線用的是 YUI 類庫 ,用 YUI 的過程中發現它的代碼寫得也一般,很多模塊官方更新比較慢。當時為了追求極致性能,就很想把 YUI 基礎類庫裡不太需要的代碼刪掉,這中間你會發現很多優化點,甚至有比 YUI 更好的代碼實現方式。模塊組織粒度上,也有更適合交易線業務的最佳實踐,於是就一路把 KISSY 的基礎內核代碼寫了出來。同時承玉的加入非常給力,讓 KISSY 快速往前發展。

在做淘寶交易線的業務和旺旺點燈的業務時,真的是把整個時間和情感都給投入了進去,天天心心念念的就是業務流程和代碼優化,想儘可能把代碼的可維護性和性能做到極致。這過程中,SeaJS 和 KISSY 等很多有意思的想法就出現了。那幾年還做了淘寶首頁、全局吊頂、淘足跡、社區等業務,每個項目都傾注了情感。有個項目合作過的妹子,在我到支付寶後,還送了一個芝士蛋糕給支付寶的前端芝士分享會,逢人就誇我是合作過的前端裡最好的。當年經常她說一個想法,我第二天就把原型做了出來。很沉浸很快樂的淘寶時光。

所以我給自己總結的第一個關鍵詞是全情投入,享受當前業務,想辦法做到極致。

在投入過程中要保持自己的真實不裝。很多前端都喜歡做類庫,如果真的是真心想做,就大膽去跟 Leader 說。當時我跟小馬就討論過我想做 KISSY,以及為什麼,對業務的好處是什麼。得到小馬等同事的認可後,就有機會開心去做了。核心前提是要想清楚,做完之後對業務的價值是什麼。在 PC 網際網路時代,2008 到 2012 年都在追求性能優化,當時很大的一個背景是極致的性能優化對 2C 業務有很大價值,於是就有機會去做成。

前不久在團隊會議裡,我半開玩笑說,全情投入也包括全情開小差,全情走神。大家經常參加各種會議,不是很有必要的會議,我是能逃就逃,有些會議逃不掉的,我的做法是做到全情走神,身體在會議室,但人已飄出去,飄出去的腦袋全情投入到另外的重要事情裡。

人唯一的財富就是自己的時間,要對自己的時間負責。最好的時間管理,就是全情投入。

守正出奇

大家可能都會讀成守正出奇(qi),但其實並不是,正確讀音是(ji),奇數的奇,02468 是偶數,13579 是奇數,奇數比偶數會多出一點,奇(ji)就是多一點的意思。多一些人力和時間去做更多事情,才能贏取勝利。

守正出奇的典型案例,是韓信的背水一戰。韓信有三萬多人,要去攻打趙軍二十萬人。能勝利的很大原因,並不是背水而戰沒有退路,而是韓信在背水之外還有奇(ji)兵,派遣了兩千人半夜去埋伏。等趙軍以為韓信大部隊背水一戰快要滅亡而傾巢出動後,埋伏的兩千奇兵就從後面殺入趙軍的空營裡,快速奪了軍營,讓趙軍大亂而勝。致敵的關鍵是正合奇勝,不是傻乎乎地把所有士兵都放在水邊去背水一戰。背水一戰的詳細故事,推薦收聽得到課程《華杉講透孫子兵法》,很精彩。

回到前端領域,業務為正,專業為奇。首先要把業務服務好,要保證客戶第一。

稍微岔開談下什麼是客戶第一。我個人理解,客戶第一就是客戶價值 + 客戶感受。我們做了一個店鋪,給商家提供各種好用的服務,這是實打實的客戶價值。但還需關注客戶感受。所謂客戶感受,很多時候是讓客戶從情感上認可你支持你,並不是簡單把功能做好就行。

對前端來說,我們的客戶既有商家、用戶等最終客戶,也有產品、運營、技術等業務合作上的直接客戶。對直接客戶,我們習慣稱之為業務方。前端需要為最終客戶創造客戶價值,同時需要處理好業務方的客戶感受。

前端資源一直很緊缺,與業務方合作時,經常並不缺客戶價值,很容易處不好的是業務方的感受。每個前端 TL 應該都經歷過業務方找我們要前端,很頭痛。處理好業務方的感受有很多辦法,說下在螞蟻的一個案例。螞蟻中後臺一直很缺前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推廣過全棧開發。直接讓 Java 開發做前端的活,很容易引起 Java 團隊的反感。當時我們的做法是,不斷找 Java 一些 leader 布道,真實說明前端資源確實不夠的困境,同時坦言說明,我們需要共同解決的問題,並不是前端資源問題,而是如何共同努力把業務給做完做好,希望 Java TL 能進來一起解決。然後提出全棧方案,我出講師,培養 Java 同學去具備前端開發能力,最最核心的就是大家一起齊心協力去讓業務線的項目研發有辦法做下去。

最終你會發現,最重要的是如何把業務方一起拉下水,跟你一起去解決問題。只要一起下水了,Java 開發就會開始理解你,他會感受到前端技術原來要比想像中難很多,原來玉伯團隊是很不容易的。一旦有了這種感覺,你跟他的情感溝通、一些連結就建立起來了,他對你的感受就不一樣了,後續有很多合作機會也就會出現。

做好業務項目,服務好業務方,這是以正合,很重要,但還遠遠不夠。經常跟團隊說的一句話,是業務如果做不好,績效肯定 3.25,但只做好了業務,也很難 3.75 分。要想拿到 3.75,還需要專業上的沉澱突破,業務為正,專業為奇,需要在服務好業務的同時,還能在專業上有所精進和突破。

專業之所以為「奇」,是因為專業上的投入,需要你和團隊在業務之外,能有人力和時間上的多餘投入。如果一直忙於業務,沒有任何多出來的精力去投入專業上的思考和創新,就會缺少「出奇」,最後很難往下良性發展。這塊故事大家比較清楚,不多說。Ant Design、AntV、EggJS 等技術探索和沉澱,是體驗技術部在 2014 年就開始布局的專業投入。時間真的很難保證,曾半開玩笑說,Ant Design 的全職投入,只有 0.6 個人,因為 Ant Design 所在的基礎技術組,還有大量直接對口的業務,並不是大家想像中那樣有很多全職兵力投入。可正是因為能擠出這 0.6 個人,慢慢才有更多人力投入,逐步形成了一股奇兵。專業這塊,需要長時間長期投入,才有可能出奇致勝。

奇和正需要能建立直接關聯,奇要能幫助到正,這很重要。從業務的視角來看前端價值,無非就兩塊,一是能幫助到業務的研發提效,讓業務能順利研發下去,二是能夠給業務的產品體驗帶來比較大的實打實提升,能帶來業務增值。專業的奇也要往這兩個方向去做,爭取到自己主管以及業務方的認可和同意。人心都是肉長的,你在溝通的過程中他會理解你的,他會實打實看到這裡面的價值。然後通過正和奇能相互促進的方向去做,你的團隊就不會只做成業務支持,而是會在守正的過程中,逐步把一些奇給做出來。

守正出奇,也可以用於學習成長領域。工作為正,學習為奇。在繁忙工作之餘,是否有留下一些時間用於學習精進。我有一個早課習慣,就是每天早上八點到十點之間,留這段固定時間用於學習和思考。看看閒書,寫寫文字,不給自己在學習量上有任何壓力,但固定這個時間段用於學習思考。斷斷續續堅持下來,也無法做到每天都如此,但一周裡有那麼幾天做到,五六年堅持下來,收穫蠻大。可以讓自己的心很靜,平靜中充盈力量,很享受早課時光。

同樣的,守正出奇也可以用於家庭生活的安排,還有健身。健身最重要的是固定性習慣的養成,需要每周強迫自己能留出一些固定時間去做到。我的健身就是伏地挺身,斷斷續續但一直堅持至今,效果還不錯。

願等花開

這塊想講的,是長期主義,很多事情都需要定力和耐心。我歸納得比較文藝一些,叫做「願等花開」。如果真的很篤定一個方向投入去做的話,一定要學會等待,不能急著去快速催熟。我們在小學時,學了很多很樸實的道理,但真正做到很難,比如說不要揠苗助長。工作中,很容易出現揠苗助長的事情。我會跟團隊一直強調,很多事情要快,但一定不能急。當心裡很急的時候,第一快不起來,第二很容易把節奏打亂。

舉一個例子,比如 Ant Design,從 2014 年開始做,真正做到有一點點影響力,已經是 2017 年左右,投入兩三年才會看到一點產出。AntV、EggJS、SFF 等技術都是如此,需要多年的堅持和積累,才會逐步有深度,社區也才慢慢接受,願意接納並幫助到這些產品的發展。

最近幾年,體驗技術部新做的事,都非常需要定力和耐心。Basement 是螞蟻前端研發平臺,到今年 10 月份是第三個年頭,才初步做成三年前想做的事。今年啟動了基於 Cloud IDE 的 Basement Code 項目,這是至少要做 3-5 年的一件事。願意長期投入,是因為內心很相信雲端研發一定是未來。雖然當下有很多懷疑和反對的聲音,這些聲音需要去聽見,同時更需要的,是從大趨勢上去判斷未來發展方向。如果專業上篤定,就大膽往前,同時小心填坑。

剛才驍勇分享中提到宜搭樂高等低代碼研發平臺,在螞蟻也有類似的平臺叫金蟬和雲鳳蝶。雲鳳蝶選擇了一條很艱辛的路,立項是 2017 年底,一直到今年 9 月底才把第一個可用版本做出來。中間經過了大量爭吵,一度迷茫,但同時攻克了不少技術難點,也越來越想清楚了雲鳳蝶的價值所在和競爭優勢所在。這個團隊有很強的韌勁,經受得住折騰,才有可能等到花開絢爛的那天。

語雀的故事也類似,從 2016 年在內部孵化,2018 年團隊被拆分差點被逼上絕路,到 2019 年活下來並開始正式對外商業化,真的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能不斷堅持往前走的關鍵,是團隊同學們內心深處對語雀未來的相信。語雀的故事還在路上,肯定還會有很多折騰,要保持快速發展,同時一定不能急,一定要願等花開。

以上是我自己的一些感悟。全情投入需要保持真實不裝,需要全力做好當下,全情投入是對時間的最好善待。守正出奇是我做很多事情的方法策略,要服務好業務,也要有專業上的投入,以正合以奇勝,形成循環良性往前發展。願等花開需要定力和耐心,需要不斷提醒自己很多事情急不得,要看到更長期的可能,能靜下來。

以上是三個散點式思考,對自己很有幫助。從 2016 年開始,也在嘗試思考支撐團隊持續往前發展的體系化模型是什麼。最近越想越清楚,嘗試總結為發展的支點槓桿模型。

發展的支點槓桿模型

從 2016 年開始,無論是個人年度規劃還是團隊財年規劃,都會在腦海裡浮現出一張圖,我把它總結為「發展的支點槓桿模型」。

尋找到支點

圖的中間是支點,非常重要。支點是我們選擇做前端或選擇做某一行業的出發點,是你覺得做什麼事情是有成就感的、是有意義的。無論選擇做前端還是後端、做小程序還是中後臺,做任何一個方向我們首先要找到的是這件事情的意義。擁有這份意義感後,你整個幹活的心態是很不一樣的。2014 年開始做 AntV 數據可視化的時候,我當時跟蕭慶兩個人就是被《The Grammar of Graphics》這本書感染了,是一本英文電子書。看完之後我發現這個東西如果真的實現的話,會讓整個數據圖表發生很多改變,可以成為 AI 時代的數據圖形表達語法,能完全改變掉 ECharts 等傳統圖表類庫的使用方式。當時很激動,覺得這件事情非常有價值,於是就立項去做了。Ant Design 也類似,看清每件事情背後的意義和價值後,就會驅使自己花好幾年時間去做,一定要搞出點東西出來。

往大了說,意義感就是使命。馬總 20 年前就找到了阿里巴巴的使命,然後堅持 102 年去做,這是超常的人。回到我們每個個體來說,我們的使命可以小一點,可以縮小到某一段時間內我們工作的意義感。一段時間內的意義感,就是工作的支點,去找到它,整個人就會處於點燃狀態。你會眼睛裡有光,會有自驅力,早上都不用定鬧鐘了,自己就會醒來。

最近聽梁寧分享,對使命有個非常好玩的解釋:所謂使命,就是怎麼使這條命。怎麼使這條命,就是怎麼花時間,去儘可能把時間花在有意義感的事情上去。

取捨與投入

找到一個有意義感的支點後,就需要認真去想,在這個支點上,我們的投入是什麼,我們的取捨又是什麼。比如圖形語法方向的 AntV 立項後,我們的投入是加班時間,業務支撐已經很累,但還是會充滿激情地利用晚上等各種時間去做。當時也有一個很大的取捨,把原來積累的 ACharts 類庫放棄了往前發展。

取捨與投入,對個人而言是一段時間內的工作策略,對團隊而言就是以年為單位的戰略。戰略這個詞看起來很高大上,實際上也很小,就是團隊的取捨是什麼,團隊的投入又是什麼。

有了投入與取捨,經過一段時間,就能拿到一些業績,達到一些結果。在這過程中,需要不斷去看槓桿怎麼撬動,要階段性地去分析槓桿的選擇是否正確,究竟自己和團隊適不適合去做,在不斷反思中調試槓桿。如果槓桿是成立的,想去的方向跟目標也是篤定的,那就加大投入去做。

當把這個模型想清楚後,會發現工作時的一些糾結迷茫,比如績效晉升等事情,就很簡單了。關鍵因素是能不能找到支點,能否通過投入取捨撬動槓桿,去到想要的方向,拿到想要的結果。績效和晉升,在槓桿的撬動過程中,是水到渠成的。我後來到 P9 和 P10 的兩次晉升,心裡偶爾也有擔心,但長期心態是沒怎麼著急,比較清楚自己在做成什麼事情後,就有機會晉升。放下一些東西,專注於事情,內心有相信,行動有堅持,成長往往是水到渠成的。

心態與能力

再往下看,支撐整個支點的,是你的心態。心很亂時,效率是很低的,心態不穩會浪費大把時間。如何讓自己的心態平靜,如何保持學習狀態,我覺得非常關鍵。團隊裡新加入的 90 後,能明顯感覺到年輕人的好學和無所畏懼,盡情地在瘋狂寫代碼,這種狀態很好,仿若 2008 年剛加入淘寶 UED 時的自己。我現在有一個心念,就是想去打造一個團隊,讓團隊裡的同學,能始終保持剛入職時的熱情,能始終保持良好的學習心態,能盡情享受寫代碼,隨著時間流逝,也不會因為其他東西而減少熱情。

有了好的心態,再通過項目實戰、學習培訓等方式就能快速提升能力。光有好的心態,能力提升不上去是不行的,時間一長,就容易變成老白兔。心態不好,能力很強,也走不長遠,這是野狗。要想辦法讓自己在心態和能力上達到平衡,讓好的心態促進學習欲望和專業能力提升,同時能力得到不斷提升,也可以讓心態更好,形成循環良性發展。

心態的背後是價值觀。你崇尚什麼樣的價值觀,積極的儒家,還是比較佛系,這些為人處事的底色,會決定你在遇到很多事情時的心態。這個話題比較大,有興趣可以線下聊。

有時會覺得,公司給予我們最大的財富,就是默默地讓我們長在了六脈神劍、阿里土話等文化土壤中。價值觀就像土壤中的養分一樣,默默地讓一棵棵樹長大,讓大家能海闊天空式地枝繁葉茂。

寫在最後

支點槓桿模型,也很容易用在團隊的發展規劃上,今天特別想說說團隊發展三大策略裡的「大舍大拿」。

2014 年做 Ant Design 時,我們考慮過不叫 Ant Design,考慮過取一個中性的名字,這樣後續就有機會在做大後覆蓋阿里集團,因為不帶 Ant 字樣的中性名字,可以減少一些推廣阻力,這是當時的想法。但是後來我們選擇不,決定就叫 Ant Design,就要帶上螞蟻的特色,從誕生之初到現在,Ant Design 就是要服務好螞蟻的業務。名字的取捨,看起來是舍掉了很大的市場,實際上我們到目前為止一點也不後悔。

實打實地去把你直接支撐的業務服務好,就已經是非常有價值了。聚焦業務去做技術,技術會更有生命力。業務是技術的土壤,不同的業務會長出不同的技術。曾經小程序 IDE 團隊在體驗技術部,但我們判斷小程序技術在支付寶事業部去做會更合適,於是就把小程序 IDE 團隊輸送給了支付寶團隊。做事不要求多,不適合在自己團隊發展的技術,想清楚後,可以果斷輸送到更合適的團隊裡去。

在做了「大舍」之後,往往對自己團隊也是一種解脫,可以更聚焦去做「大拿」的事情。很多技術領域水很深,不是隨便投入幾個人做幾個月就能做好的。特別有意思的是,因為大舍之後的聚焦,反而更有機會真正去做成世界一流的產品。Ant Design 堅持服務好螞蟻的業務,不怎麼理會集團的需求,反而讓 Ant Design 能心無旁騖地去做好技術細節,比集團同類產品做得更優秀。漸漸很多 BU 都開始使用,並且隨著開源,在國內被大量公司使用。重要的是產品的優秀度,而不是一開始的技術佔坑。

語雀的故事也類似,集團各 BU 對語雀的個性化需求一直非常多。語雀在功能上的取捨,經常會涉及大舍大拿的決策。決定一個產品靈魂的,往往不是選擇做什麼,而是選擇不做什麼。選擇不做什麼,需要抵擋住大量誘惑,但在抵擋過程中,因為人力和時間都有限,可以逼你去真正想清楚產品的差異化競爭優勢在哪,從而逐步形成產品的獨特之處,開始有產品的靈魂。

以上所有分享,核心是幾個問題。如何找到支點,如何取捨平衡,如何做到全情投入,如何在事情上守正出奇,如何提升自己和團隊的能力,如何在心態上願等花開,這些是我不斷問自己和問團隊的幾個問題。努力去思考,嘗試去回答,通過實際項目去做到「事上練」,我相信個人成長和團隊發展就會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編號4414,輸入編號直達本文

●輸入m獲取文章目錄

分享程式設計師找工作經驗

程式設計師筆試、面試題

相關焦點

  • 阿里p7員工曬出年收入,11個月到手91萬,網友質疑工資摻假
    最近,很多人在職場社區曬出年終收入,尤其是網際網路行業動輒上百萬的收入引起大家好奇,而阿里巴巴p6,p7,p8,p9的收入一直是神秘莫測,有的說年入百萬,有的則說吹牛,不過30多萬而已。之前曾有阿里巴巴p7員工網上徵婚,說自己年入170萬而遭非議。那麼阿里巴巴員工到底能拿多少工資呢?
  • 為什麼2017年Web前端開發工程師薪資越來越高?
    原因一:2016年對於很多人來說還沒有徹底的認識到前端開發是做什麼的,那段工程師中接口技術的實現和用戶體驗作為一個專業的領域、保證後臺連接安全,採取跨地資源共享( CORS )的程序考慮,防止跨站點腳本( XSS)和跨站點請求偽造( CSRF ) ;12、最重要的是,儘管有嚴格的期限、利益相關者的要求,以及設備的限制,無論現在還是將來永遠是「客戶第一」。
  • 前端能力中臺化之路—Fusion Design 成長史
    當用戶修改了某個變量,被修改的配置項會數據會被發送到服務端。在服務端編譯成為可用的 CSS,再返回到瀏覽器。瀏覽器收到CSS數據之後,找到承載樣式的style標籤。使得設計師在配置平臺修改完樣式還要到Sketch中再做一遍相同的工作。所以 Fusion 團隊又開發一款Sketch插件。FusionCool 1.0在接到FusionCool的需求時,最自然的想法就是 基於Fusion Next庫,直接把 DOM節點轉換為圖片文件。設計軟體對於圖片文件是有天然的親和性。
  • 王垠受邀面試阿里 P9,被 P10 面跪後網上怒發文,慘打 325 的 P10 趙海平回應了
    對於坊間傳聞四起,趙海平第一次公開回復了王垠,以下為趙海平回復王垠的全文:正好藉此機會,我譴責一下小編「飯遙「,Facebook第一個華人員工已經回國,表示要來拯救阿里的代碼,這篇文章是2015年寫的,當時剛剛回中國,不明所以,我只是想問他/她兩個問題,(1)我什麼時候表示過要來拯救阿里的代碼了?
  • 設計師的職場能力模型與晉升述職
    ,希望在幫助到團隊中的小夥伴的同時,也能幫助到需要晉升職級準備述職的大家:)以能力模型作為激勵員工成長,建立人才梯隊的形式,從事網際網路行業的小夥伴應該都不陌生,如何晉升到更高一個職級很多公司採用了不一樣的方法,這裡提到的述職演講,就是我司在晉升時的其中一種相對公平公開的考核方式。
  • 王垠受邀面試阿里P9,被P10面跪後網上怒發文,慘打325的P10趙海平回應了!
    正好藉此機會,我譴責一下小編「飯遙「,Facebook第一個華人員工已經回國,表示要來拯救阿里的代碼,這篇文章是2015年寫的,當時剛剛回中國,不明所以,我只是想問他/她兩個問題,(1)我什麼時候表示過要來拯救阿里的代碼了?
  • 公務員晉升年限計劃表,公務員是如何晉升的?條件是什麼?
    據統計,2021年報考公務員的人數已經達到了141萬,比以前每年報考人數多了很多。筆試在今年的11月末結束,成績將在明年也就是2021年一月份公布。眾多考生非常期盼自己的努力能換來可心的成績,並且能跨進公務員的「準大門」,迎接接下來的面試。
  • 論《剛滿級或即將滿級小白的成長之路》
    暑假來臨、高考結束,這就意味著會有更多的小夥伴湧入劍網3,那麼很多小白/回歸的就要問了,95以後滿級的我要怎麼辦?看了網上的攻略大多都是11月份的,720、820的裝備更是上不了現在副本的舞臺,因此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最近畢業的小夥伴們應該做的事,帶給你最具性價比的成長指引~ 一、你最好有個真·師父眾所周知的是劍三是個感情紛爭十分複雜的遊戲,師徒情自然也是其中的重要一環
  • 裴琳 · 微成長--web性能優化與前端工程
    ....任性的分割線web性能優化與前端工程 每個參與過開發企業級web應用的前端工程師或許都曾思考過前端性能優化方面的問題。因此在前端工程界,總會看到周期性性能優化工作,辛勤的前端工程師每到月圓之夜就會傾巢出動根據優化原則做一次性能優化。|性能優化是一個工程問題本文將從一個全新的視角來思考web性能優化與前端工程之間的關係,揭示前端性能優化在前端架構及開發工具設計層面的實現思路。
  • 聊一聊前端性能與體驗的優化
    演示 PPT (一定要看,超帥)橫屏觀看更佳:http://118.25.49.69:8086前端性能的影響前端性能的一個重要指標是頁面加載時間,不僅事關用戶體驗,也是搜尋引擎排名考慮的一個因素。Google Map 首頁文件大小從100KB減小到70-80KB後,流量在第一周漲了10%,接下來的三周漲了25%。亞馬遜的數據表明:加載時間增加100 毫秒,銷量就下降 1%。所以:重鑄性能之光,我輩義不容辭😎一、調試工具磨刀不誤砍柴工,讀完大學再打工!
  • 劇綜|2020年韓劇最佳CP TOP8
    【Theqoo】soompi選出的2020年韓劇最佳CP TOP8:p1:<愛的迫降>玄彬&孫藝珍p2:<
  • 從後端開發轉職前端開發,我學到了什麼?
    甚至可以說,基本上已經與後端綁定了,直到我被迫轉職,調崗到前端,從此我能為最好的、擁有強大UI交互性的產品編寫代碼,無需過多依賴前端框架,無需框架提供的黑盒幫我挑重擔,還能創造很棒的app。在後端工作時,我無法想像如何與用戶互動、如何改進用戶流程,因為我幾乎只關心CRUD(資料庫的增刪改查)操作以及app如何將數據存儲到資料庫,包括最重要和最敏感的信息,比如公式、信用卡信息,等等。因此,當我做UI相關工作時,真的糟透了。轉職到前端後就大不一樣了。
  • 從不被重視,到1年晉升分公司總:做好職場三階段的「向上管理」
    【作者:大眼蛙】本號文章均原創,禁抄襲 阿松剛進公司時,貌不起眼、話不多,卻在1年後快速升任新項目公司的負責人 董事長說:我本想讓阿松分管這個小項目的銷售......那就再看看。年輕人,不能有點成績就翹尾巴。 驕傲?自己哪裡有驕傲? 策劃?之前自己做的營銷策劃,面試時經理都知道啊。 明白了,這是自己風頭太盛,讓經理不高興了。
  • 清華天才王垠受邀面試阿里P9,被阿里P10趙海平面跪,整個事件回顧...
    正好藉此機會,我譴責一下小編「飯遙「,Facebook第一個華人員工已經回國,表示要來拯救阿里的代碼,這篇文章是2015年寫的,當時剛剛回中國,不明所以,我只是想問他/她兩個問題,(1)我什麼時候表示過要來拯救阿里的代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