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記者徐平 通訊員李寧
人物名片
胡功民,1962年11月出生於湖北廣水,湖北省委黨校在職研究生。1982年8月參加工作,現任湖北省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
對話背景
2020年12月27日上午,湖北省籃球協會第六屆一次會員代表大會在武漢東湖賓館舉行,會上選舉產生了新一屆的籃球協會。與以往不同的是,這屆籃協肩負著協會實體化改革的重任,他們也成為我省率先啟動這一改革的奧運項目體育協會組織,具有破冰的意義。
省籃協換屆何以「驚動」姚明
楚(楚天都市報):這次省籃協換屆工作動靜很大,還「驚動」了中國籃協主席姚明?
胡(胡功民):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振興「三大球」改革,要求省體育局以籃協換屆破題,推動體育社團規範化、社會化、實體化、專業化建設。這次籃協換屆是籃協實體化改革的破冰之舉,是我省「三大球」振興發展的重要舉措,在全國也具有一定的示範作用。我們跟中國籃協匯報了我省的籃協改革方案,中國籃協和姚明主席非常支持,他說湖北的籃球運動基礎很好,湧現過很多有代表性的籃球人才,省籃協的改革力度很大,所以他特意在百忙中乘坐早班飛機趕赴武漢,為的是給湖北籃球鼓勁、加油。省體育局也將認真落實「放管服」改革要求,為省籃協開展工作提供支持,在設施建設和賽事體系打造等方面「扶上馬送一程」。
楚:這次籃協換屆過程中,人們注意到,不少社會人士進入了協會管理層,這是出於什麼考慮?
胡:本次省籃協換屆工作的特別之處在於,新一屆籃協將肩負起協會實體化改革和未來協會脫鉤的重擔。除了各市州的籃協代表,還廣泛吸納了企業家、職業俱樂部經理人、高校體育學者和籃球專業人士等。就是希望通過這次換屆,能夠激活社會力量推進籃球運動的發展,聚集專業人才,讓籃球人才能夠更好地為協會未來發展出謀劃策,共同推動我省籃球事業的發展。
破冰之舉何以首選籃球
楚:姚明主席在會上說,他所理解的實體化改革,就是要為廣大的籃球愛好者多辦實事,您怎麼定義實體化改革?
胡:我贊同姚明主席的說法。我們之所以推動籃協改革,正是為了最大程度滿足人民群眾的體育需求。未來,省籃協將實施「三步走」戰略,完成規範化的籃協換屆,吸納社會力量組建新的協會機構,構建市場化的賽事運作體系,給廣大籃球愛好者奉獻更多精彩的賽事,逐步完成與省籃管中心的脫鉤,以更靈活的機制體制,為籃球運動增加動能和活力。
楚:為什麼要選擇籃球項目作為體育協會實體化改革的突破口?
胡:我省擁有眾多的籃球愛好者,籃球運動的群眾基礎較好,較之足球,籃球的整體投入較小,而且籃球市場化程度較高,潛力巨大,具有足夠的挖掘空間。今年2月,新一屆籃協將要推出的湖北省籃球聯賽就已經找到了總冠名商,並且合約一籤就是5年,從中可見籃球運動的火爆程度和商務開發潛力。目前,已有多家企業向省籃協伸出橄欖枝,表達了合作的意願。
「籃球進校園」今年啟動
楚:為做好這次籃協換屆及推動實體化改革,2020年7月,您曾帶隊前往廣東等地取經,有哪些收穫?
胡:廣東、浙江等兄弟省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這次籃協換屆及實體化改革,我們也借鑑了他們較為成熟的做法和先進經驗。廣東籃協在全國率先進行了實體化改革,打造了包括廣東省男、女籃球聯賽在內的八大品牌賽事,市、縣、鄉鎮都有各自的籃球聯賽。浙江則在體教融合方面走在全國前列,特別是溫州,在社會力量進校園、青少年賽事體制及人才培養等方面都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這幾年,湖北在足球進校園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嘗試,取得了一些經驗。今年,我們將大力開展籃球進校園活動,讓更多孩子能通過籃球運動樹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增加團隊合作意識,並為我省儲備更多的籃球後備人才。在打造籃球賽事方面,我們也吸納了廣東的經驗,新一屆湖北籃協將打造湖北省籃球聯賽、省直機關籃球聯賽、3V3全省業餘籃球聯賽、大學籃球聯賽、高中籃球聯賽、初中籃球聯賽、小籃球聯賽、中老年籃球聯賽、新全民健身示範工程籃球聯賽這九大賽事。未來,我們還將穩步推進包括足球、排球,以及其他運動項目協會的改革,讓這些協會同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職業體育與民生體育齊發力
楚:籃協實體化改革,促進職業體育發展是應有之義,您對湖北職業體育發展有何期待?
胡:近幾年來,我省一直高度重視職業體育發展,今年《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出臺,對積極支持職業體育發展有了更清晰的政策路徑,湖北職業體育迎來黃金髮展期。武漢安心百分百俱樂部曾獲乒超女團冠軍,湖北足球在全國範圍內率先實現了男女足職業聯賽全覆蓋,籃球也擁有了當代男籃和盛帆女籃,還有華中科技大學等高水平的高校籃球隊伍。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會有更多的職業俱樂部徵戰賽場,並帶動湖北體育邁向新的高峰。
楚: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未來五年湖北體育將重點進行哪些方面的改革突破,推進我省體育事業高質量發展?在民生體育方面如何發力?
胡:「十四五」時期,我們將轉變體育發展方式,在群眾體育社會化、競技體育市場化、體育產業一體化上做文章。爭取到2025年,新建體育公園、足球公園、體育綜合體項目100個,鄉鎮(街道)運動健身中心1000個、中心村(社區)文體廣場5000個,全力打造城市社區「10分鐘健身圈」。每年舉辦100場省級、1000場縣級、10000場社區(村)級群眾體育賽事活動,不斷加強體育社會組織建設,優化全民健身服務,推進全民健身設施智慧化建設,形成群眾普遍參加體育健身的良好氛圍,讓人民群眾的體質健康和幸福感、獲得感進一步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