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基督徒社會慈善家卞秉彬(上):我曾浪子迷途,上帝帶我回家

2021-01-08 基督教資訊平臺

「溫潤如玉」是初見卞秉彬時帶給人最深刻的第一印象。他的外表和氣質的確也很容易讓人有這樣的一種認定:上海弄堂裡出生與成長,從小耳濡目染海派文化;外貌清秀眉眼疏朗,再加上文藝男青年情懷帶來的對內在修養的追求,造就出「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氣質;普通話中仍不失上海話吳儂軟語式的節奏與細膩,態度與言語都溫和而親切;自然而然間流露出一種雍容自若、豁達瀟灑的氣度。

 

然而,當他回溯起1993年剛剛畢業在不知前途下毅然決然放棄分配、下海尋求屬於自己的職場人生,從最底層奮鬥成為500強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總監;後來1999年又在中國提出和宣揚「不會跳槽的人是可恥」、「就業權就是人權」等觀念給中國人力資源管理界帶著徹底革新;再到遠離上帝20多年後,重新歸回成為基督徒,然後看淡一切名利投身關懷愛滋病患者事工推動成立上海關愛愛滋病專項基金......這些跌宕起伏的人生傳奇時,你會發現,「溫潤如玉」的背後是卞秉彬骨子深處飛揚跳脫的鮮明個性。

 

熟悉他的親朋好友直到今天都會跟他說「你這像偏執狂一樣折騰到底的人就不能歇一會嗎」,而這種個性用時下一個網絡熱詞說的話最為傳神:「no zuo no die(不作不死)」。

世人說,性格決定命運。也許正是因為這種性格造就了卞秉彬在多個領域的成功:上海慈善基金會東方愛滋熱線常務副主席、上海作協作家、資深人力資源專家、CCTV中國年度僱主評委會委員、鳳凰衛視獨立民生觀察家、歐大中國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策略師、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管委會理事、社會評論家。

 

卞秉彬本人卻並不這樣解釋,因為他深知自己性格的背後是上帝話語帶給他的果效。「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從心發出。」聖經箴言書這節經文是卞秉彬還是孩子時在教堂時就深深刻心裡的教導。正因此,他從步入職場和社會那一刻,就向上帝祈求勇敢、智慧、健康和順利,所以他曉得自己在職場上一切的成功和這句上帝的教導息息相關。

 

可惜的是,事業上的坦途和輝煌反而讓他迷失了,陷入到俗世的錦繡繁華之中而不能自拔,離上帝越來越遠,「我自己從十字架上跑下來了」他如此總結自己曾經迷途浪子的模樣。但上帝的恩手不離不棄,在他人生最低谷——事業、家人、婚姻都破碎時——他重歸上帝的懷抱,並成為一個立志效法耶穌基督的門徒,去包容和醫治這個時代的「麻風病人」——愛滋病患者。

 

日前,卞秉彬接受基督時報的專訪,已過不惑之年的他早已學會寵辱不驚,但談起上帝帶領他走過的30多年恩典之路,娓娓道來中仍激情洋溢,感念上帝的愛就是「他揀選了我,就決不允許我放棄生命真正的意義。因為他愛我,絕不丟棄我,他要我回家,要我得勝,要我走這條海底的道路。」

 

7、8歲就進教堂 一直到40歲因貪愛世界而不肯受洗

 

「我7,8歲就進教堂了。」卞秉彬相信自己和基督教的緣分從剛剛懂事時就開始了。

當時是1970年代末,上海基督教復堂不久。作為中國基督新教重要的發源地之一,上海的信仰底蘊比其他地方較顯厚實,卞秉彬一家人居住的弄堂裡就有基督徒,他們的美好與良善在7,8歲的卞秉彬心中種下許多好奇和憧憬。

 

他還記得一個鄰居去世時讓他對「天堂」這個單詞產生了極大的興趣,「那時我剛剛上小學,還不認識字,那戶人家提起去世的家人『上天堂了』,我就很好奇:上天堂的人是怎麼樣子?」卞秉彬回憶說,「我也不知道『天堂』這兩個字表達的是什麼信息,但我知道兩個字是非常震撼我的。我一定要去看到天堂。」於是,他就纏著家人要去看一看,本來在中國人傳統觀念裡靠近死者是不吉祥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不樂意他過去看一看,但拗不過他一直鬧,「迫不得已讓我遠遠看了一眼。」但這一眼讓卞秉彬終生難忘,「一個很小很窄的黑暗屋子裡,有一束光照在罩著死者的白床單上,當時是中國的情況還不能接受家裡長時間安放一個死者,但那個房間是那麼整潔,然後一道光照在白床單上,一個應該是牧師的高大的中年男人在說這安慰的話,雖然我完全不知道他說的是什麼,但聽他的口氣是在說好的話。所以天堂給我帶來一種這樣的形象感。」

「這是我人生當中基督教帶來給的一個深刻的畫面,它以這種畫面感深深烙在我的心裏面。現在我認為它是神在我生命中心靈呼喚必要的開端。」30多年後,卞秉彬如此評價這段經歷。

 

這種孩子般的好奇也讓他越來越萌生去教堂看一看的興趣,而街坊裡不少是基督徒的爺爺奶奶們也很喜歡這個聰明機靈的小孩子,「他們很想帶我去教堂看看,我也是一直跟爺爺奶奶鬧著要去教堂看看。我在想,如果我不是那麼渴求得去叩神的門,神也不會那麼快差遣使者過來。」

 

鄰裡之間基督徒們真實的生活見證也逐漸鬆動了家長的心。街坊間有個蔡大媽是窮苦人家,丈夫在抗日戰爭時被炸死了,一個女人帶著四五個小孩生活,因為太過艱難,常常把孩子當做出氣筒、也總是罵人,脾氣出了名的惡劣,但信耶穌後,不罵人了。「父母覺得基督教能改變這樣的人,那應該是蠻好的。在這樣的環境下,我的爺爺奶奶希望我去教堂受些好的影響,沒有什麼不好。」

 

「所以,在我的印象裡,我認為我根子裡就是跟上海教會復堂、跟上海老一輩基督徒的忍耐和堅持,和周圍那些被傳福音的對象心甘樂意覺得基督教是美好的氣氛是息息相關的。神就是在在這樣的氛圍和土壤中給我施肥和澆水的。」而澆和施的結果是雖然爺爺奶奶非常反對7,8歲的孫子將來受洗,但爸爸媽媽還是蠻支持他。爺爺奶奶反對的原因是覺得自己死了之後要孫子燒紙,三代單傳到了孫子這一代要是信耶穌的話就不給他們燒紙了,這在傳統思想裡就跟「無後」沒什麼區別了。「我爸爸晚年得子,40多歲才有了我,那時仍舊是重男輕女的價值觀,孫子要承擔養老送終這一套的傳統價值觀還是根深蒂固的,爺爺奶奶最在乎的就是『有後』,有孫子給他們燒紙,所以我挑戰了他們的人生價值底線。」

 

剛剛7,8歲的卞秉彬還不能不理解那些,有意思的是,神卻給了他智慧,「有一次我跟奶奶講:『奶奶,你知道嗎,非基督徒的子女一年只就燒紙那天想祖先這麼一次,我是一個基督徒的話,我每天要在地上給你們禱告的,即使將來你們不在這個地上了,我也是每天通過禱告和你們是不分開的,而且我還有能力讓上帝也挑選你們一起上天堂。」接著,他問奶奶:「我是一年只想你們一次好呢,還是天天和你們見面好呢?」奶奶被他的話打動了。在這樣的前提下,家長們決定他18歲時可以自己選擇是否受洗。

但到了18歲,卞秉彬卻放棄了這樣的選擇。

「為什麼我放棄了呢?」卞秉彬解釋說,「因為我在18歲之前接受的都是非常純正的道理,當時教會的教導是對罪性理解非常深刻的、對人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我就是在這樣的環境裡面奠定了自己的價值觀,所以我覺得我不可能做到這樣的要求,而不做到就是犯罪,不做到還明知故犯,就更不好了。我明知道自己做不到為什麼說謊呢?所以這樣的情況下我18歲沒有接受洗禮。」

 

後來,父親建議他去神學院深造,卞秉彬也放棄了。「因為我不想做牧師。我覺得我未來的人生如果只是在教會當中不停地告訴大家這個錯不能犯、那個錯也不能做,就乾淨得像個手術間的外科大夫一樣不停地給病人殺菌消毒,太枯燥泛味了。我不願意過這樣的人生,我還是對世界的罪性很好奇,我甚至覺得罪性是五彩斑斕的,帶著對我有種無法抵禦的吸引力,所以我覺得我自己無法放棄對罪性的依賴。」

就這樣,成年後的卞秉彬第一次錯過了受洗,後來每次過20歲、30歲這樣的年歲整數關口時,神都要來問他,:「你願意不願意成為我的孩子,但是我的回答總是『再等一等吧,再看一看吧』。」

 

在這樣的等一等、看一看的猶豫不決之中,卞秉彬錯過了30多年。但上帝的話語在曾經他幼小單純的心靈中紮根下來,奠定了他的價值觀,塑造了他的成功。

相關焦點

  • 陶喆:我是基督徒要榮耀上帝!
    在所有媒體聯訪時,他公開說,自己昨天才回來臺灣,這次是以另外一種身分出席,「我就是基督徒,要來榮耀上帝!」陶喆很感恩再次參與基督徒藝人愛在四月天活動,有機會與大家分享他生命中「家」的故事。心在那裡,家就在哪裡邁入第七年的愛在四月天,今年主題為「轉身‧回家‧愛抵家」,去年剛結婚的陶喆,正好成為最「家」代言人。
  • 「還不是基督徒的請舉手,今天我是為你們來的!」小馬說....
    曾是「咻比嘟譁」成員、榮獲第45屆金鐘獎行腳節目主持人獎的基督徒藝人小馬(倪子鈞),日前受邀至臺中東區太平靈糧堂分享自己「浪子遇見神」的生命故事,他希望把握每次向人傳福音的機會,來見證上帝的榮耀!  小馬受邀至臺中東區太平靈糧堂分享自己浪子遇見神的生命見證(圖/何毓芬攝影)  上帝奇妙帶領進演藝圈  在演藝圈瞬間走紅的他,一疊疊白花花的鈔票進到口袋,讓他成了名副其實的
  • 【恩典見證】陶喆:我是基督徒要榮耀上帝!宋達民:因著信,,謝博安:愛上帝我願意
    藝人陶喆19日現身「愛在四月天」音樂會,獻唱英文詩歌《The Heart of Worship》。在所有媒體聯訪時,他公開說,自己昨天才回來臺灣,這次是以另外一種身分出席,「我就是基督徒,要來榮耀上帝!」陶喆很感恩再次參與基督徒藝人愛在四月天活動,有機會與大家分享他生命中「家」的故事。
  • 基督徒啊,今生無論如何折騰,我們都是歸程——浪子們啊,回家吧
    由於坐火車過於漫長的緣故,火車上的旅途之感,一直不曾消失。或者說曾經消失,只是因為人生的漂泊之感,而回想起來一個有力的比喻。我睡在外地的板床上,像是睡在顛簸的火車旅途上。我睡在家裡的板床上,也像是睡在火車旅途上,因為我知道我還是要出發。在不斷的出發與不斷的到達之間,人生形成了許多的彼此斷裂的地點片段和時間片段。小時候,父母是家。長大了,父母不再是家,故鄉也不像很多人認為的那樣是家。
  • 基督徒怎麼表明上帝存在?
    然而,我們可以去觀察:從十九世紀末期到二十世紀中,許多接受並切實遵行馬克 思主義或無神論主義的國家,他們的人民與他們的社會、以及他們在科學、思想、文化與道德上,是否有因此而在全世界中表現的更加的傑出與進步呢?還是反而因此倒退,甚至造成國家的貧窮、並產生許多的社會問題呢?
  • 【主日信息】基督徒如何過中秋節
    「(徒2:20)日月不但是上帝所造,也在他的掌管中顯明他的大能。三、顯明上帝的恩典詩人李白曾作過一首名詩《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在一個月明星稀的夜晚,抬望天空一輪明月,思鄉之情油然而生,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詩。中秋節,是全家團圓的日子,一些在外工作的人們,都回家與家人團聚。
  • 中國的基督徒為何這麼容易受騙?——對溫家寶信主和楊利偉看見上帝...
    修迦南在懺悔書上寫道:「我在神面前,在眾弟兄姊妹面前向神悔改,因我曾編造向溫家寶傳福音一事,我在為我死裡復活的耶穌基督面前,在愛我,關心我的眾弟兄姊妹面前坦言承認,這件事是我編的謊言,因我不想再活在謊言底下,這罪讓我心裡有非常沉重的負擔。我太累了,我不想再背負謊言這個罪了。」
  • 《幽靈馬車》:一個簡單而典型的浪子故事
    基於信仰,基督徒往往並不害怕死亡;但是基督教也從來沒有讓人嚮往和輕視死亡。死後且有審判(來九27)是非常嚴肅的。當靈魂發現處在與上帝分離的境地,那個地方不需要火海,就足以被稱為地獄;當處在永遠不能回到上帝的懷抱中,那時刻不需要上刀山,就足以被稱為永刑。
  • 【力薦】專訪李亞萍:我是上帝的女兒,我好驕傲!
    專訪李亞萍:我是上帝的女兒,我好驕傲!受洗之後,李亞萍形容自己像是新生的嬰兒。(照片提供/合一基督教會、李亞萍;製圖/記者王靜誼)一曲《醒來吧!她實在無法相信,惡魔(癌症)竟然會找上平時相當注重養生、又熱愛運動的綺綺。 「我像許多人一樣,每天喊著老天爺啊!老天爺啊!你到底有沒有長眼睛啊?」
  • 黃綺珊:我終於從黑暗中回來——我不想再偷竊上帝的榮耀
    4月26日,46歲的黃綺珊將以名曲《等待》在深圳繼續她的首個「離不開你」巡迴演唱會,她說:「我已經為此等待了27年」。    與媒體火熱報導的個人演唱會相比,鮮為人知的是,基督徒黃綺珊在《我是歌手》中就已將每首歌獻給上帝,近年更頻繁為主歌唱,參與音樂服事。
  • 倪子鈞(小馬):基督徒藝人演講感動眾人!樂嘉微博說感謝上帝的恩典!!
    關注絲路讚美回復「7」或「絲路讚美」立刻可收到特別屬靈禮物:1.錢可以滿足你一切的欲望,但錢也可以同時掏空你的靈魂,一不小心,就成了錢的奴隸! 做人,千萬別(窮的只剩下錢)。」 這場真誠的演講獲得很多人點讚,樂嘉老師也禁不止稱讚他講得好,「感謝命運賜予你的一切跌宕起伏,感謝上帝的恩典!」
  • 基督徒如何看待性自由
    在耶穌講的浪子回頭的故事中,浪子向父親做的悔改宣言是說,爸爸,對不起,「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他知道自己首先是得罪了天,「獲罪於天」是最根本的罪。但基督徒認為「淫照」是罪,不等於說基督徒就應該自以為義。因為我們之所以成為基督徒,完全是上帝的恩典,並不是因為我們比陳冠希好—也許只不過由於我們沒有他那麼有錢有才有貌、對美女那麼有吸引力,我們才似乎沒有他那麼淫亂。
  • 反思:我是聖誕基督徒嗎?
    當然還有一個群體不容忽視,那就是聖誕節基督徒。這類信徒具體有多少,因為沒有調查研究暫時無法量化。但從筆者的接觸看,這種現象還是較為普遍的。有些牧者說:「平時主日崇拜,教堂後排基本都空著。可到平安夜時不僅坐滿了,甚至連增加椅子都不夠,不少人擁擠在教堂的過道上。」
  • 基督徒藝人陳湘琪奪得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高喊榮耀歸於上帝
    2010年,同獲得此獎的基督徒藝人呂麗萍,在上臺之後的第一句感言「感謝全能的上帝」「媽媽過世前,一直希望有機會再到母校北藝大,想親自向校長道謝這麼多年對我的照顧,但這個心願終究沒達成。」在臺上致感謝詞提到已過世的母親,陳湘琪當場哽咽。而在提及同為基督徒藝人的蔡琴時,她表示,「我主演的第一部電影《獨立時代》,蔡姐巨細靡遺的照顧,這麼多年以後,我演了《回光奏鳴曲》,你對我仍然是這麼無私的付出。
  • 當我失業時,上帝在哪裡?
    作者:Gerald Tan,新加坡翻譯:詹啟聖,臺灣來源: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我的工作是幫助他人中介工作。藉由這份工作,我發現到許多人在找工作的過程中都會面對到各種不同的挑戰。最常見的挑戰包括:僱主持續的回絕,工作技能的錯置,以及缺乏團隊合作技巧。
  • 基督徒見證丨逃脫邪教新天地的網羅 上帝翻轉了我的生命
    直到實習都快結束了,大學團契的一個姊妹從溫州神學課畢業回武漢,邀請我去光谷聚會。很久都沒見著了,也挺想念她的,所以我就答應了。結果那天去沒看到她,坐在我旁邊的是另一個姊妹。散會後,我和她一起回家。在地鐵上,她說很久沒看到我來光谷聚會,我就把我的情況都告訴她了。
  • 十架七言四:十字架上,上帝被棄|上帝離棄上帝,原是為了你我
    十字架對基督徒而言,一點也不陌生,我們知道它是一種羅馬的刑具,是一種羞辱,人被掛在木頭上,受盡百般的凌辱,一絲不掛,折磨至 死。然而,這就是十字架的最苦處了嗎?準確地問,這就是耶穌基督十字架最苦之處了嗎?非也。
  • 基督徒,和世人應該有什麼區別!觸動我心!
    1、清晨當世人在床上沉睡時,基督徒應該來到神面前禱告;2、當世人琢磨著滿足自己的肚腹時,基督徒應該在拾取從天而來的嗎哪——生命的糧食;3、當世人花很多時間網玩遊戲、看電影時,基督徒應該默想神的話語;9、當世人在用「謊言的智慧」為人處世時,基督徒應該竭力效法基督;10、當世人在論斷、指責社會黑暗和人心的敗壞時,基督徒應該努力的做光做鹽,默默為他們禱告
  • 【講章】趙誌恩 | 基督徒的見證
    後來,門徒果然為主的一生作見證,這才有了初期的教會,有了新約聖經,聖靈也為他們和我們同證,歷代的基督徒都是上帝的兒女(參羅8:15-17)。是上帝的兒女必然會有榮神益人的好見證。聖經上講:「我們既有這許多的見證人,如同雲彩圍著我們」(來12:1),這才形成了今天的新約教會。我信聖靈,我信聖而公之教會。教會的存在和發展,是出於聖靈的工作,但是聖靈的工作和基督徒的見證是一致的。
  • 【熱點365】著名基督徒藝人孫越去世:他的人生劇本被上帝改寫!
    孫越「孫叔叔」在1970年代演藝事業如日中天,曾有2年拍200部的紀綠,名利豐收;然而,卻少有人知道他內心深處的痛苦,他自認當時的自己跟機器沒兩樣,甚至曾多次有過自殺的念頭。1981年,在好友陶大偉的帶領下,孫越開始到教會聚會,並成為基督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