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一直對於死亡有著諸多的想像,在加上對死亡的未知恐懼的渲染,人們對於死後屍體的變異,開始做出各種解釋,其中便包括了「殭屍」的傳聞。而作為非專業研究的人,一般都是從電影中了解到的殭屍形象。在20世紀80年代,殭屍片便是十分受歡迎的一個電影題材,但是細心的觀眾可能就會發現,為什麼電影裡的殭屍都是身穿清朝的官府,沒有其他朝代的呢?
首先我們要了解一點,電影中的殭屍形象並非編劇獨創的,我們知道林正英是香港殭屍電影的開山鼻祖,他在1985年所拍攝和主演的《殭屍先生》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中國電影界第一部殭屍片,後世所拍攝的殭屍電影都是以林正英的殭屍電影為模板的。
我們可以觀察到,從林正英再到後來人們所拍攝的殭屍電影,幾乎清一色都是採用清朝官員的朝服作為殭屍的衣服,這是為什麼呢?其中和一個人只怕有很大的關係,這個人就是同樣活躍於熒幕的歷史人物紀曉嵐。
很多人對於紀曉嵐的印象,都停留在《鐵齒銅牙紀曉嵐》這部影視劇中,世界上真實歷史上的紀曉嵐和影視劇中的形象可謂是相差甚遠,影視劇中的紀曉嵐恭謹正直,甚至還有幾分老實。而真實歷史上的紀曉嵐卻是一個有著幾分「荒誕」之人。
從他所編寫的《微草堂筆記》中就能夠看出來了,而「殭屍」這一形象也是從他的這本《微草堂筆記》中流傳出來的,當然在此之前,民間早已經有了「殭屍」傳言,而紀曉嵐只是更詳細的描繪了下來。
正因為是清朝人提出了「殭屍」的形象,而紀曉嵐又是朝廷的官員,所以香港的殭屍片幾乎都是清朝的殭屍。當然「殭屍」這一形象的出現,還要從民間更深入的挖掘。正所謂「藝術來源於生活」這句話一點不假。
首先我們知道,清朝的統治者是外族,1644年滿清入關後,繼而武力統一了中原,實際上是不得民心的,否則為何在清朝時期會有那麼多「反清復明」的組織?但是清朝採用的手段卻是用暴力來鎮壓,清朝時期臭名昭著的「文字獄」就是最好的證明。
於是人們便通過「隱喻」的方式來諷刺清朝的統治階級和腐朽的官員,將清代的官員描寫成長著獠牙會「吸血」的魔鬼。殭屍穿清代官服手腳不能彎曲,所以代表了封建官僚思想的講話。而殭屍會吸血和咬人,代表著清朝封建制度對於百姓的剝削和壓榨。這樣的隱喻可謂是再形象不過了。
除此之外在封建社會,通過科舉制度踏上官途幾乎是平民百姓唯一出人頭地的方式,但是每天千千萬萬的考生,真正能考中的卻寥寥無幾。所以很多人為了彌補生前的遺憾,就會在臨終之際吩咐後輩,為其穿上官服作為壽衣。而後世出土的清朝墓葬,自然都是穿著官服的古屍,漸漸地過渡到了人們對於「殭屍」的印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