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五花八門的課外才藝班,很多孩子都能找到自己興趣愛好的發展機會,但是有些才藝越小學越好,有些需要長大些再學才好。我們具體分析一下,收藏分享隨你。
1.遊泳——最簡單又最危險
寶寶從出生開始就可以在親子遊泳課堂上學習簡單的憋氣,在水中伸展四肢。但是三歲之前並不適合學習正規的遊泳動作,因為寶寶的協調能力不夠,容易造成嗆水。即便是三歲以上可以鬆開手自己遊泳的孩子,五歲前都不可以離開監護人,寶寶不具備處理突發狀況的能力。
2.小提琴——手指力度要求高
對於孩子來說,長時間的站立演奏,手指和頭部的力度都是比較困難的。可以在3-4歲的時候學習音律和基本手法,5-6歲當寶寶有一定的耐力和力量,再正式架起琴學習。
3.書法——傳統的藝術
不同的字體當中蘊含不同的韻味,寫出來容易,寫精緻難。5-6歲是寶寶識字期,隨著年齡增長,對古文的理解逐漸增進,8-10歲學起來更加遊刃有餘。這個年紀又有助於孩子養成優雅的習慣。
4.鋼琴——大眾化的西洋樂
無論男孩女孩,說到樂器都會想到鋼琴。如果想學出成績,對手指發育的要求比較高,3-4歲可以先學聲樂知識,欣賞音樂,區分音色音調等,4-5歲根據孩子的精細動作和手型再決定是鋼琴孩子其他樂器。當然,只是業餘愛好不受手型的限制。
5.繪畫——想像力的表達
寶寶一歲開始就能用手握筆塗鴉了,就這麼神奇。可以準備一個磁性板避免畫的到處都是。不過在寶寶可以熟練畫圈圈之後,還是要讓孩子感受色彩的。四歲之後孩子對很多事物都有了固定的認知,所以在四歲前能學繪畫,是保護寶寶的想像力,四歲後是教會寶寶一種新的表達方式。
6.戲曲——無年齡界限的國粹
寶寶從出生就可以將戲曲作為背景樂,但是真正學唱和學身段,恐怕要三歲以後。在寶寶母語發育期(會說話之前)學唱戲太有難度,還會造成詞語混淆,所以2歲左右寶寶語言沒問題了,再學戲曲吧。
7.圍棋象棋——運籌帷幄的軍師範
棋類的啟蒙在於分清敵我。圍棋相對簡單,只有黑和白,象棋還要記住每顆棋子的含義和走法。3歲以上不會隨便吞棋子就可以開始教基礎,想學戰術和專業術語,殘局等,8歲以上才能理解。
8.桌球,羽毛球——護眼的國球
眼睛追著球快速跟隨,未來寶寶讀書一目十行。寶寶對球都有天生的好奇和痴迷,但是三歲前手眼協調稍微差一點,如果總是接不到球就會打消了學習積極性,可以從揮拍動作開始練習,也可以先讓他試著扔球撿球。
9.舞蹈——忠於靈魂的演繹
寶寶天生都會隨著音樂舞動肢體,可以在四歲前讓寶寶接觸一些簡單的舞蹈動作,壓腿下叉這些基本功雖說越早越好,也最好是4歲之後再進行。因為寶寶的腿型是不斷變化的,每個寶寶都會經歷輕微的X型腿和O型腿,當寶寶腿型發育完全再做高難度練習是對寶寶的保護。
10.足球——中國的希望
孩子在剛會走的時候不要讓他踢球,可以給他一個幾乎沒氣的球踢著玩,避免重心不穩踩到球上滑倒摔傷後腦。所以2歲以後寶寶可以單腳晃動身體時再真正踢球追球。幼兒園之後寶寶會有規則意識和群體意識,再學技巧規則會更好。
11.棒球——新興的球類運動
這是一個沒有短板的運動。要擊球準,要投球狠,還得跑得快。對於孩子來說很有難度。4-6歲可以先面對牆壁扔球,自己作為接球手練習。最晚9歲前要培養寶寶打球的力度和對棒球的熱愛,這樣叛逆期就不會用棒球棍惹事。只有不珍惜球桿的人才會拿著它去打架,男生都懂。
12.溜冰,旱冰——陸地上感受飛舞
孩子的平衡能力需要不斷進步,走穩後可以玩滑板車,進而從滑板開始練習平衡。真正穿起旱冰鞋大概要3歲之後,選擇正規品牌有助於保護寶寶的腿型。3-4歲可以穿上鞋找平衡或者先學基本動作。四歲以後接受專業培訓更有利於寶寶快速進步,小心摔早了罷工!
13.英語——多一門外語多一條路
18個月是語言爆發期,說話早的寶寶一歲就開始咿呀學語,說話晚的寶寶兩歲才開始張嘴,建議英語不要教太早,避免母語混淆孩子更不知道該不該說話。等孩子可以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內心需求之後,就可以開始學英文的。5歲之後寶寶的母語過於熟練,也會錯失學第二語言的黃金期。
14.體操——艱苦的冷門藝術
看似與舞蹈相似,實際上體操會更苦更枯燥。通常學體操都是為了在這條路出人頭地,而不只是愛好,當然可以早一些啟蒙。 但是學早了對孩子的發育確實會有影響,學晚了肌肉形成又會增加難度。2歲寶寶握著東西舞動就可以開始啟蒙。如果不想出成績,還是晚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