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貴「包袱」誕生香江:2.07億!乾隆料胎畫琺瑯包袱瓶成亮麗風景

2021-02-20 華人收藏圈

2019年10月8日,香港蘇富比秋拍迎來了一場重量級拍賣「有鳳來儀:樂從堂珍藏乾隆料胎畫琺瑯包袱瓶」專場。上午10:10,第一場『雅靜清靈:清代御瓷私人珍藏』準時開拍,這是一個以清代單色釉為主的官窯御瓷專場。這幾年隨著全民審美品位的提高,單色釉器倍受追崇,尤其是雍正單色釉,作為清代官窯單色釉的最高水準的代表,更是深受市場喜愛。市場是個試金石,數字不會說謊,單色釉的這種熱度,大家可以通過下面一串串數字感受,相比之下,本場估價最高的一件乾隆青花大扁壺,卻意外流拍。從這一冷一熱的對比中,可以感受到頂級藏家審美品位的悄然變化。第二場只有兩件明代官窯重器,宣德霽藍盤流拍,成化青花萱草紋宮碗4800萬落錘,含傭5674萬成交。

第三場是樂從堂包袱瓶單品專拍,網紅乾隆料胎黃地畫琺瑯包袱瓶1.8億落錘,含傭2.07億高價成交。第四場利國偉爵士專場羊脂美玉大面積高溢價,單場斬獲1億。第五場私人專場品質很高,其中,乾隆六年唐英制青花大供瓶溢價4倍,以1700萬落錘,成為本場最高價;英國鐵路基金會舊藏名品元青花蓮花魚藻紋大碗以906萬成交,居第二。

第六場,最後壓軸的大瓷雜專場拍品數量沒有往年多,但品質很高,單場產生4件超千萬器物,使今天超千萬成交器物達到10件之多。

以下為今日已經成交的部分重要器物,第一時間,行內分享,注意價格為港元含佣金。

3106

清乾隆 粉彩三子獻壽寶瓶(1577.5萬)

高18釐米 「大清乾隆年制」款

估價250-300萬  1300萬落錘

3107

清乾隆 仿汝釉葵式雙龍耳盤口瓶(917.5萬)

高19.9釐米 「大清乾隆年制」款

估價300-500萬 750萬落錘

來源:

紐約蘇富比1983年6月15日,編號319

3103

清雍正 鬥彩花卉紋碗一對(497.5萬)

直徑13.4釐米 「大清雍正年制」款

估價250-300萬 400萬落錘

3101

清雍正 豆青釉蓮瓣紋三系花囊(437.5萬)

直徑18.1釐米 「大清雍正年制」款

估價100-150萬 350萬落錘

3113

清雍正 仿汝釉蒜頭瓶(437.5萬)

高29釐米 「大清雍正年制」款

3116

清雍正 青綠釉杯(387.5萬)

直徑9.2釐米 「大清雍正年制」款

估價80-120萬 310萬落錘

3105

清雍正 青綠釉杯(325萬)

直徑9釐米 「大清雍正年制」款

估價120-160萬 260萬落錘

來源:

張鈴收藏,香港

展覽:

《明清一色釉瓷》,敏求精舍,香港藝術館,香港,1977年,編號62(年款圖片誤植為編號55a)

《求知雅集珍藏中國古陶瓷展》,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香港,1981年,編號136

3117

清雍正 鬥彩暗八仙碗一對(325萬)

直徑13.2釐米 「大清雍正年制」款

估價80-120萬 260萬落錘

3110

清雍正 粉青釉長頸荸薺瓶(300萬)

高32.7釐米 「大清雍正年制」款

3122

清雍正 粉青釉蓋罐(250萬)

直徑14.5釐米 「大清雍正年制」款

估價80-120萬 200萬落錘

來源:

或香港蘇富比1978年11月28日,編號187

3102

清雍正 胭脂紅釉杯(225萬)

直徑8.6釐米 「大清雍正年制」款

估價60-80萬 180萬落錘

3120

清雍正 紅釉小梅瓶(212.5萬)

直徑12.1釐米 「大清雍正年制」款

估價80-120萬 170萬落錘

3109

清雍正 胭脂紅杯(187.5萬)

直徑10釐米 「大清雍正年制」款

估價50-70萬 150萬落錘

來源:

張鈴收藏,香港

展覽:

《明清一色釉瓷》,敏求精舍,香港藝術館,香港,1977年,編號20

《求知雅集珍藏中國古陶瓷展》,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香港,1981年,編號135

3114

清雍正 墨地五彩纏枝菊花紋碗(187.5萬)

直徑13釐米 「大清雍正年制」款

來源:

Charles Oswald Liddell 上校(1851年生)收藏

Bluett & Sons,倫敦,1929年

Charles Ernest Russell (1866-1960年)收藏

展覽:

《The Liddell Collection of Old Chinese Porcelain》,Bluett & Sons,倫敦,1929年,編號167(一對之其一)

出版:

R.L. Hobson、Bernard Rackham 及 William King,《Chinese Ceramics in Private Collections》,倫敦,1931年,圖347

Roy Davids 及 Dominic Jellinek,《Provenance. Collectors, Dealers and Scholars: Chinese Ceramics in Britain and America》,Great Haseley,2011年,圖版138右

3111

清雍正 青花雲龍紋碗一對(175萬)

直徑9.6、9.7釐米 「大清雍正年制」款

估價50-70萬 140萬落錘

來源:

亨利.戈爾德施密特伉儷收藏

3104

清乾隆 粉青釉番蓮紋唇口罐(150萬)

高32.2釐米 「大清乾隆年制」款

3112

清雍正 粉青釉如意拐子紋碗(112.5萬)

直徑11.5釐米 「大清雍正年制」款

估價50-70萬 90萬落錘

3119

清雍正 白釉菊花盤(100萬)

直徑17.7釐米 「大清雍正年制」款

來源:

K.W. Woollcombe-Boyce 收藏

香港蘇富比1978年5月24日,編號185

1002

明成化 青花萱草紋宮碗(5673.8萬)

直徑14.9釐米

出版:

朱湯生,《中國瓷器—莊紹綏收藏》,香港,2009年,圖版14

據行方考據,傳世同式宮碗僅二,均屬吳賚熙舊藏,1937年5月26日在倫敦蘇富比拍出,編號45及46。前者與此碗尤為相近,早年已展覽甚頻,著錄極豐,後再三度在倫敦蘇富比易手,先在1940年5月29日由喬治.尤莫弗普勒斯(George Eumorfopoulos)賣出,編號237,轉入Lionel Edwards典藏,繼售於1945年2月8日,編號87A,1946年6月25日再從Lindsay Hay少校舊藏釋出,編號43,由Sparks競得,納入Seligman寶蓄,1973年惠贈大英博物館。吳賚熙庋藏中另一萱草紋宮碗,在最初的蘇富比圖錄中並未載圖,其鈷青發色較濃,1937年由Bluett's購得,納入大維德爵士典藏,如今同存大英博物館。

2.07億!在香港蘇富比10月8日舉行的『有鳳來儀』專場上,這件萬眾矚目自成專場的清乾隆料胎黃地畫琺瑯鳳舞牡丹包袱瓶,天價尋得新主人。

此瓶尺寸大方,屬料胎琺瑯器中最碩者,且造型獨特,雍容華貴,堪稱私人收藏清代宮廷藝術品中至寶至珍。昔日恭親王奕訢府中寶珍,先後收入巴爾(A.W. Bahr)、保羅.白納德(Paul and Helen Bernat)伉儷典藏。

直至1988年,包袱瓶於香港蘇富比上拍,為香港頂尖收藏家 - 富商劉鑾雄買下。

2000年,劉氏在蘇富比售出包袱瓶,HK$2,424萬成交,由「樂從堂主」曹興誠購入。如今成交價為HK$2.07億,即升價8.5倍之多,再次見證了他對藝術品的獨到眼光。

這件珍器寫下御製料器的全球拍賣紀錄,同時成為香港今季拍賣的最貴拍品。

清乾隆  料胎黃地畫琺瑯鳳舞牡丹包袱瓶   

《乾隆年制》藍料款

(乾隆料胎畫琺瑯包袱瓶正面)(乾隆料胎畫琺瑯包袱瓶背面)

(隆料胎畫琺瑯包袱瓶局部細節)

Lot 1

清乾隆

料胎黃地畫琺瑯鳳舞牡丹包袱瓶

《乾隆年制》藍料款

成交價:HK$ 207,086,000

估價待詢

規格:18.2 公分

來源:

傳恭親王奕訢(1833-1898年)收藏

亞伯.巴爾(1877-1959年)收藏,上海

保羅.白納德伉儷(Paul and Helen Bernat)收藏,麻薩諸塞州大波士頓地區布魯克蘭

香港蘇富比1988年11月15日,編號75

香港蘇富比2000年10月29日,編號2

玻璃為胎,形採包袱,束口皺褶,凸飾紅帶繫結,豐腴飽滿。沿邊綴小花瓔珞,隨起伏曲褶而繪,摹擬錦布結集,妙不可言。巧施琺瑯彩,黃地明亮,猶如晨光和煦,祥雲中,天鳳臨,儀態雍容盈萬方。飛鳳頂紅冠,翎毛柔密輕巧,多彩繽紛,描金添飾,細膩入微。曦照下,金翅展,牡丹雛菊叢上飛,翔舞頌昇平。鞓紅魏紫中,一蕾獨含苞,內書「乾隆年制」四字款,佐證御匠神技。

121

清乾隆 白玉菱花式花觚(1217.5萬)

高20.8釐米

估價300-500萬  1000萬落錘

來源:

香港蘇富比1981年5月20日,編號891

出版:

《香港蘇富比二十周年》,香港,1993年,圖版505

《香港蘇富比三十周年》,香港,2003年,圖版377

103

清18世紀 白玉光素渣鬥(1217.5萬)

高17.9釐米

估價200-300萬 1000萬落錘

來源:

香港蘇富比1980年11月30日,編號542及封面

展覽:

葉義,《中國玉雕》,敏求精舍,香港藝術館,香港,1983

年,編號222

出版:

《香港蘇富比二十年》,香港,1993年,圖版506

113

明永樂 青花纏枝月季花笠式碗(713.5萬)

直徑19.9釐米

估價250-350萬 580萬落錘

來源:

H. Fairtlough, Esq. 收藏

倫敦蘇富比1968年5月28日,編號166

L.A. Basmadjieff(1911-2000年)收藏

倫敦蘇富比1972年3月14日,編號134

香港蘇富比1973年11月27日,編號219

107

清乾隆 白玉歲歲平安蓋盒(713.5萬)

直徑14.1釐米

估價200-300萬 580萬落錘

137

清雍正 青釉包袱式蒜頭瓶(557.5萬)

高25.4釐米 「大清雍正年制」款

估價200-300萬  450萬落錘

124

清18世紀 白玉雕松樹樁花插(533.5萬)

高18.7釐米

估價60-80萬 430萬落錘

116

清雍正 豆青釉六稜式渣鬥(521.5萬)

高20.9釐米 「大清雍正年制」款

估價150-200萬 420萬落錘

來源:

趙從衍(1912-1999年)收藏

香港蘇富比1987年5月19日,編號285

117

清乾隆 白玉折沿鏤雕八吉祥蓮花鈕蓋奩(400萬)

直徑16釐米

129

明永樂 青花一把蓮盤(375萬)

直徑34.6釐米

來源:

倫敦佳士得1974年6月10日,編號74

倫敦佳士得1975年12月8日,編號126

倫敦佳士得1977年7月11日,編號112

埃斯卡納齊,倫敦,1978年,編號8134

展覽:

《中國陶瓷雅集》,敏求精舍,香港藝術館,香港,1980年,編號75

110

清乾隆 白玉龍鳳慶壽靈芝鈕雙活環耳八方蓋瓶(375萬)

高34.2釐米

來源:

倫敦蘇富比1969年7月1日,編號58

130

清乾隆 白玉獸面紋福壽長青三獸首銜環奩(375萬)

耳距22.7釐米

來源:

倫敦佳士得1973年2月7日,編號175

102

明永樂 青花花卉紋菱口折沿盤(362.5萬)

直徑38釐米

估價150-200萬 290萬落錘

122

清乾隆 白玉八吉祥缽(275萬)

直徑13.7釐米

估價50-70萬 220萬落錘

105

清雍正 黃地青花一把蓮盤(225萬)

直徑39.6釐米 「大清雍正年制」款

估價60-80萬 180萬落錘

135

清乾隆 白玉仿古饕餮紋朝冠耳蓋爐(225萬)

高17.5釐米

101

清乾隆至嘉慶 白玉福壽長青如意(212.5萬)

長41.8釐米

估價30-40萬 170萬落錘

131

清雍正 粉青釉鼓釘罐(200萬)

高20釐米 「大清雍正年制」款

估價80-100萬 160萬落錘

來源:

香港蘇富比1986年11月19日,編號254

126

清雍正 青花花卉紋盞託一對(187.5萬)

直徑17、17.2釐米 「大清雍正年制」款

估價50-70萬  150萬落錘

125

清18-19世紀 白玉觀世音菩薩立像(187.5萬)

高27.1釐米

104

清嘉慶 白玉光素撇口碗一對(175萬)

直徑12.4釐米 「嘉慶年制」款

估價40-60萬 140萬落錘

127

清18世紀 白玉福壽如意蓮花足雙福活環耳奩(150萬)

耳距17.6釐米

估價50-70萬 120萬落錘

123

明初 龍泉青釉劃花折沿菱口大盤(112.5萬)

直徑50.2釐米

估價30-40萬 90萬落錘

108

清康熙 豇豆紅釉鏜鑼洗(52.5萬)

直徑11.8釐米 「大清康熙年制」款

估價5-7萬 42萬落錘

3023

清乾隆六年 青花纏枝蓮紋供瓶(2057.5萬)

高65.5釐米

估價300-400萬 1700萬落錘

銘文:大清乾隆六年五月端陽節,恭獻京都朝陽門外東嶽大帝案前永遠供奉,欽命陶榷使者瀋陽唐英敬制。

據瓶上銘文,此器應曾供奉於朝陽門外東嶽大帝案前,或即位處朝陽門外大街、現為北京民俗博物館之東嶽廟內岱嶽殿。該道教寺廟建於元延佑六年(1319年),後得宮廷、權貴重視,明清兩朝獲多次修葺、擴建。此供瓶極為罕稀,雖有與此瓶相類之供器傳世,但據文獻,僅有耿寶昌在專文中提及一件銘文與此相同之供瓶,或正為此器,見〈談唐英款的瓷器及其它〉,《景德鎮陶瓷》,1982年,第2期:紀念唐英誕生三百周年專輯,頁3。

3005

元 青花蓮花魚藻紋撇口碗(905.5萬)

直徑29.5釐米

估價300-400萬 740萬落錘

來源:

從男爵 David Home 爵士(1904-1992年)收藏

倫敦蘇富比1975年7月8日,編號128

英國鐵路基金會收藏 

香港蘇富比1989年5月16日,編號11

香港佳士得1990年10月8日,編號417

展覽:

《Exhibition of Chinese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東方陶瓷學會,倫敦,1953年,編號20

蘇格蘭皇家博物館,愛丁堡,1971-1975年,借展

多切斯特國際陶瓷展覽,倫敦,1986年6月,借展

3022

清乾隆 仿汝釉海棠式象耳瓶(677.5萬)

高37釐米

3018

清雍正 鬥彩福壽三多紋撇口碗(641.5萬)

直徑16釐米

估價250-350萬 520萬落錘

3013

清雍正 礬紅彩福壽三多碗(497.5萬)

估價150-250萬  400萬落錘

直徑13釐米

來源:

亨利奈特(1971年卒)收藏,荷蘭海牙

香港蘇富比1982年5月19日,編號313

Bluett & Sons,倫敦

香港蘇富比1996年4月30日,編號466

展覽:

《The Arts of the Ch』ing Dynasty》,東方陶瓷學會,倫敦,1963年,編號233

3003

北宋/金 定窯白釉孩兒枕(375萬)

長19.2釐米

目前已知的定窯童子執荷瓷枕有三。第一件屬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布倫戴奇舊藏,載於賀利,《Chinese Ceramics. The New Standard Guide》,三藩市,1996年,圖版218。第二件為玫茵堂收藏,載於康蕊君,《玫茵堂中國陶瓷》,卷3 (II),倫敦,2006年,編號1428。第三件來自布魯塞爾皇家藝術與藝術博物館,1995年9月23日售於紐約蘇富比,編號398。

3017

清雍正 鬥彩福壽三多杯一對(375萬)

直徑7.2釐米

3007

明15世紀 龍泉青釉大盤(325萬)

直徑63.5釐米

來源:

夏洛特.郝斯曼(1908-2003年)收藏

香港佳士得1989年9月26日,編號555

3002

北宋/遼 定窯白釉盤口瓶(250萬)

高37.5釐米 底刻「官」字款

來源:鴻禧美術館收藏,臺北

展覽:

《中國美術の精華:臺北鴻禧美術館所藏品展》,松濤美術館,東京,2001年,編號21

3014

清雍正 鬥彩團菊紋杯(212.5萬)

直徑7.2釐米

來源:

亨利.戈爾德施密特伉儷收藏

香港蘇富比1990年11月13日,編號33

3011

明萬曆 漳州窯米白釉觀音菩薩坐像(162.5萬)

高46.5釐米

估價45-55萬 130萬落錘

刻文:

開元寺。大明萬曆乙卯年,漳州府同安縣東門外東溪鄉。信士林石氏百叩。

3016

清雍正 鬥彩雲龍戲珠紋笠式蓋碗(150萬)

直徑20.6釐米

來源:

香港蘇富比1991年4月30日,編號103

3001

北宋/金 磁州窯刻花雙禽如意枕(68.8萬)

長26.6釐米

來源:

鴻禧美術館收藏,臺北

展覽:

《鴻禧集珍-歷代陶瓷鎏金佛造像特展》,高雄市立美術館,高雄,1995年,陶瓷圖錄,編號37

出版:

史彬士(編纂),《中國歷代陶瓷選集》,鴻禧美術館,臺北,1990年,編號50

3004

北宋 磁州窯白地剔黑彩牡丹紋瓶(56.3萬)

高21.7釐米

來源:

倫敦蘇富比2005年7月13日,編號132

3606

明宣德 青花海水雲龍紋高足碗(7496萬)

直徑15.6釐米 「大明宣德年制」款

諮詢價上拍 6400萬落錘

來源:

倫敦佳士得1968年4月1日,編號121

香港蘇富比1981年11月24日,編號65

趙從衍(1912-1999年)收藏

香港蘇富比1986年5月20日,編號15

出版:

Adrian M. Joseph,《Ming Porcelains: their Origins and Development》,倫敦,1971年,圖版28

Anthony du Boulay,《Christie’s Pictorial History of Chinese Ceramics》,倫敦,1984年,頁120,圖1

《香港蘇富比二十周年》,香港,1993年,圖版61

3605

清雍正 粉彩春梅靈芝碗(2897.5萬)

直徑10.1釐米 「大清雍正年制」款

估價1200-1500萬,2400萬落錘

來源:

倫敦佳士得1964年6月29日,編號170

弗雷德裡克.奈特收藏

香港蘇富比1982年5月18日,編號43


3608

清乾隆 粉彩描金松石綠地開光御製詩惠山煮泉觀捲圖茶壺(2057.5萬)

寬17.4釐米 「大清乾隆年制」款

來源:

蘇格蘭私人舊藏,自十九世紀始

香港蘇富比1992年10月27日,編號156

香港蘇富比2000年5月2日,編號646

出版:

《香港蘇富比二十周年》,香港,1993年,圖版305

《香港蘇富比三十周年》,香港,2003年,圖版349

朱湯生,《中國瓷器—莊紹綏收藏》,香港,2009年,圖版113

3629

金 木雕加彩釋迦牟尼佛坐像(1698萬)

高122釐米

來源:

1994年入藏

展覽:

《佛雕之美─宋元木雕佛像精品展》,國立歷史博物館,臺北,1997年,頁34-37

出版:

《歷史文物月刊》,1997年,第7卷,第6期,封面及封面內頁

3603

清雍正 鬥彩八仙過海圖碗一對(737.5萬)

直徑10.7釐米 「大清雍正年制」款

來源:

朱嘉炳(1881-1965年)收藏,此後家族傳承

3628

唐 琉璃寶缽(437.5萬)

寬31釐米

來源:

達古齋主人宗傑霍明志(1880?-1949?年)收藏,北京,1930年或更早

巴黎德魯奧大樓,1932年2月15日,編號153

安德烈·波特爾(1963年卒)收藏

倫敦佳士得1985年4月16日,編號284

出版:

宗傑霍明志,《達古齋古證錄》,北京,1930年,頁409下

3607

清乾隆 粉彩萬花茶盤(350萬)

寬19.3釐米 「大清乾隆年制」款

3612

宋/金 定窯白釉持蓮童子紋盤(300萬)

直徑17.6釐米

來源:

卡爾肯普博士(1884-1967年)

倫敦蘇富比2008年5月14日,編號265

展覽:

《Kinas kunst i svensk og dansk eje [瑞典及丹麥珍藏中國藝術品]》,Danske kunstindustrimuseum,哥本哈根,1950年,編號307

出版:

Bo Gyllensv?rd,《Chinese Ceramics in the Carl Kempe Collection》,斯德哥爾摩,1964年,圖版461

Jan Wirgin,《Sung Ceramic Designs》,斯德哥爾摩,1970年,圖版88a,圖21d

3616

清乾隆 仿哥釉海棠式雙龍耳扁瓶(300萬)

高31釐米 「大清乾隆年制」款

來源:

趙從衍(1912-1999年)收藏

香港蘇富比1986年11月18日,編號88

香港佳士得1992年3月31日,編號577

展覽:

《華光草堂珍藏清代瓷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香港,1973年,編號20

3610

明洪武 釉裡紅纏枝牡丹紋玉壺春瓶(275萬)

高32.7釐米

估價60-80萬 220萬落錘

3625

十六國4-5世紀初 鎏金銅犍陀羅式釋迦牟尼佛坐像(112.5萬)

高12.3釐米

3634

17世紀 田黃雕枕書全蟬童子筆擱(75萬)

長6.3釐米  重25.08克

來源:

繭山龍泉堂,東京

來源:本文轉載自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若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同行轉載請聲明版權! 

華人收藏圈(ID:HRC6886)

Chinese Collectors' Coterie

商務合作:13392106396(微信)

長按二維碼 關注屬於世界華人收藏家的公眾號

相關焦點

  • 【香港蘇富比】 2.07億! 清乾隆 料胎黃地畫琺瑯鳳舞牡丹包袱瓶
    乾隆三年(1738年)正月二十二日,造辦處活計文件記載上交「亮藍玻璃包袱式瓶一件」,乾隆帝傳旨著:「照樣燒玻璃胎琺瑯瓶,燒造幾件」(圖二)。與弘曆此諭吻合者,似僅只二器,即本品與香港藝術館藏例。料胎畫琺瑯器燒造,須造辦處各作坊相互合作始成,製程艱澀,困難重重,另例之畫琺瑯燒制雖不及本品完美,仍得以入宮呈上。以史觀之,此二件料胎畫琺瑯瓶之歷史地位極為崇高,意義重大。
  • 那麼貴的琺瑯,究竟是什麼?
    一種「舶來品」 琺瑯,又稱「佛郎」「法藍」,是由中國隋唐時古西域地名拂菻音譯而來。它是中國工藝史上最晚形成的一個非常著名的品種,也是一個「舶來品」。 其中金屬胎琺瑯器數量最多、影響最大、傳播最廣,宮中琺瑯器以材質論,分上中下三種,上者為金胎,中者為銀胎,下者為銅胎。清三代,金胎琺瑯僅限內府使用,數量極少。銀胎琺瑯,又叫銀燒藍,早期為皇宮貴族服務,外人極難一見。銅胎琺瑯,最為廣泛。
  • 藝術瓷|琺瑯十寶
    在中國瓷器發展史上,琺瑯彩瓷是極為名貴的品種,是我國制瓷技術發展到清代康熙、雍正、乾隆高峰期間的產物。因為其燒造數量少並且當時僅供皇帝秘玩,故顯得反常寶貴,被稱為官窯中的「官窯」。尤其在清代,琺瑯彩瓷一直是專為宮廷御用而特製的一種精細彩繪瓷器,更是「庶民弗得一窺」的御用品,其瓷質細潤、色澤鮮豔,與宋汝瓷、元青花並駕齊驅,又被稱為「世界上的奢侈藝術品」。
  • 清 乾隆 琺瑯彩粉彩歲寒三友執壺
    因此有些大咖們把琺瑯彩粉彩都具備的瓷器稱為「洋彩」。只是這樣的說法本身不完善,也沒有獲得官方認可,我們今天這件就是乾隆青花款琺瑯彩粉彩結合的一件瓷器。這對執壺上面那件是我朋友的,下面這件是我的。幾年前朋友在一個網拍上遇到,只是價格太高,只好跟我拼組拍下來的。壺身最大直徑約12釐米,高約10釐米左右。兩把壺畫工、畫法、燒制手法完全一致,僅僅畫片內容略有區別。
  • 清 乾隆 藍料琺瑯彩蒜頭瓶
    高22.2釐米,腹部最大直徑約12釐米,圈足也有7釐米。在料款琺瑯彩中比很多館藏品都大。這件是館藏品乾隆琺瑯彩,發出來是比較器型,看得出來完全一致,連尺寸都差不多,包括描金的口沿,在我們那件上的表現是口沿微凸起。因為我們的拍攝水平有限,不管怎麼拍都有點變形,不能完美的體現琺瑯彩瓷器的線條美。說實在的,館藏這件更符合乾隆的欣賞品味。
  • 掐絲琺瑯、瓷胎畫琺瑯、景泰藍你分清楚了嗎?
    臧應選在製作瓷胎畫琺瑯時候遇到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因為琺瑯釉裡面加了松節油,在加了油之後,釉料非常油導致無法在瓷胎上粘住。為解決這一難題,臧應選決定將除了口沿其他部位的釉打掉變成色胎,然後在紫砂瓷胎上畫,這樣就造成康熙年間的琺瑯彩不如雍正乾隆年間的琺瑯彩,因為雍正和乾隆年間解決了釉面施不了彩的問題,他們是直接將琺瑯畫在了釉面上。
  • 大牌熱賣的琺瑯比黃金貴,卻有毒?乾隆為它放棄三千佳麗……
    到了清朝,康熙、雍正和乾隆爺孫幾個都是琺瑯製品的死忠粉,為此特意在北京通州地區設置了「琺瑯作」。其中尤以康熙對琺瑯製品的審美最有創意,他當時找來了景德鎮最好的匠人,讓他們將琺瑯和瓷器結合,製作出舉世無雙的琺瑯彩瓷。
  • 利國偉爵士珍藏玉器 | HK$1,217萬的乾隆白玉花觚
    秋拍最貴拍品清乾隆 料胎畫琺瑯包袱瓶以HK$2.07億以天價成交後,去年成績極佳的「利國偉爵士珍藏」專場接捧登場。其中乾隆仿古玉器 白玉菱花式花觚 掀起激烈競價,連傭以HK$1,217萬成交,博得全場掌聲。此專場共43件拍品,6件流拍,成交率86%,雖然未及去年91%成交率那麼高,已算不俗。
  • 瑾德苑|貴族獨享,瓷上琺瑯,帶你了解陶瓷皇后的高貴與榮華
    系清代康熙晚期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將銅胎畫琺瑯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創燒的彩瓷新品種。以雍正、乾隆時期的產量最大,雍正六年以後,清宮造辦處已能自煉20餘種琺瑯料,而且色彩種類比進口彩料更為豐富,遂使琺瑯彩瓷器的生產獲得突飛猛進的發展。康熙時期的琺瑯彩瓷器多以胭脂紅、蛋黃及藍色作地,還有一類特有的在宜興紫砂胎上畫琺瑯彩的器物。
  • 這種琺瑯彩瓷器價值不可估量你家裡有嗎
    瓷胎畫琺瑯是清代皇室自用瓷器中最具特色,釉上彩瓷中最為精美的彩瓷器。從康熙的色濃莊重至雍正的清淡素雅,到乾隆時的精密繁複的雍榮華貴,使琺瑯,這一洋味十足的彩料在瓷器上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集中西風韻於一身,畫盡了皇家身份的高貴與榮華。
  • 臺北故宮新展放大招,清三代「最奢侈藝術品」,乾隆為何偏愛它?
    其創燒源於康熙皇帝對畫琺瑯的喜愛,自康熙十九年起,朝廷琺瑯作從銅胎掐絲琺瑯和鏨胎琺瑯,到之後吸收歐洲技法燒制金屬胎畫琺瑯,最後將該技藝移植到瓷胎上形成了琺瑯彩工藝。早在臺北故宮今年10月開幕的「風格故事:康熙御製琺瑯彩瓷特展」便已清晰解讀其起源,此次將該關注點進行延續,全面反映乾隆時期成就,兩次大展將琺瑯彩瓷這一藝術門類清晰呈現。
  • 老姑送給自己孩子的果盤,專家:清代中期畫琺瑯,估價令人激動
    老姑送給自己孩子的果盤,專家:清代中期畫琺瑯,估價令人激動這次的藏品是一個盤子,非常的漂亮,是藍色的,是一位大姐帶來的,大姐講:這件盤子是我老姑送給我家孩子的果盤,我孩子兩歲了,前段時間去我老姑家玩,桌上就擺放著這個盤子,孩子看著好看就不鬆手,我老姑看孩子這麼喜歡就送給孩子了,回家我老公說是琺瑯挺值錢的
  • 王國喜大師的偉作,雨後彩虹——霽彩琺瑯
    在今年的六月份裡,王國喜大師做出了一個震驚世界的舉動,他成功研製出了帶有彩虹光彩的瓷器——霽彩琺瑯。這樣的成果對我們的陶瓷行業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王國喜大師也因此在陶瓷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琺瑯彩瓷的瓷胎比較細薄,因此所製作的琺瑯彩瓷大多數都是小物件,碗、瓶之類的器皿居多。那麼琺瑯彩有什麼珍貴之處呢?為何深受世人的追捧?其實原因很簡單,接下來就為讀者一一詳解。
  • 蘇富比秋拍王牌登場 | 史上最貴瓷器的「兄弟瓶」
    當時不少人猜測,這就是2010年時一度成為史上最貴瓷器的那一支。直到行方今日發布消息,原來這件秋拍王牌竟然是與之成對的「兄弟瓶」,來自日本私人收藏,令人大感驚訝。左為蘇富比瓶;右為2010年瓶2010年,「乾隆鏤空瓶」現身倫敦小型拍賣行Bainbridge,£4,300萬落槌,連傭成交價為£5,310萬(RMB 5.7億),成為史上最貴瓷器,震驚古玩收藏界。內地買家最終並無提貨,可幸另有收藏家出手,最終在2012年尾至2013年頭私洽成交。
  • 劉德華談「偶像包袱」:演《寒戰》時,攝影師提醒我「不要裝」
    2019-07-13 22:48:55 來源: 太他媽困了 舉報
  • 4900萬:史上最貴的屏風,原來是和珅舊藏!
    此屏風正大拍賣明清古典家具專場裡面拍出了4900萬,被稱拍賣史上最貴的屏風記錄。 回顧往期的拍場家具,我們會發現大型明清屏風的「行情」不乏千萬級別的,這裡,我們來一一盤點: 3047.5萬元成交 清乾隆
  • 北宋汝窯天青釉洗2.94億港元領銜!蘇富比「俊雅清凝 — 樂從堂藏宋瓷粹珍」專場背後的故事
    清乾隆料胎琺瑯彩牡丹鳳凰紋包袱瓶,高18.2cm。 曾以新臺幣2億8,000萬元購得一件「料胎琺瑯彩筆筒」,但後來又氣定神閒地捐出這件筆筒,希冀把拍賣所得作為四川汶川大地震的賑災基金,這是曹興誠人道關懷的一貫豪邁。但若問曹興誠失去甚麼藏品會令自己遺憾,他不假思索地說,一件是西漢「青銅伏虎」,另一件就是這件「料胎琺瑯彩牡丹鳳凰紋包袱瓶」。
  • 盤點韓國最具綜藝感女星 TWICE多賢零偶像包袱很搞笑
    而綜藝節目除了有諧星做固定班底之外,亦會邀請年輕偶像令到節目更加有新鮮感,然而並不需每個團體都有成員擁有天生的綜藝感,尤其女團成員要在節目拋開女神形象和偶像包袱亦並非容易事。因此玩得放又願意拋下身段的女偶像特別受到青睞,在近期炙手可熱的綜藝新星入面更有不少綜藝感媲美搞笑藝人。女團成員要在節目拋開女神形象和偶像包袱亦並非容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