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青島市腦卒中急救地圖3.0版」發布
「中風」「腦血管意外」又稱腦卒中,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已成為中國人口死亡和致殘的首要原因,發病後搶救時間是最關鍵的。12月19日,「青島市腦卒中急救地圖3.0版」在青島市卒中質控年會上公布,這是青島市從2017年發布該地圖1.0版本後的再升級,全市28家醫院納入3.0版腦卒中急救地圖,形成急救網絡,藉助其精準導航,可以讓患者在第一時間找到距離最近、技術最優的醫院,進行及時幹預和院內精準檢查與救治,最大限度贏得搶救時間,保證搶救質量。
救治腦卒中新增6家醫院
「『腦卒中急救地圖3.0版』最大的亮點就是,這次納入的28家醫院都通過了國家腦防委或山東省腦防委或青島市卒中質控中心的評審。」青島市腦卒中質控中心主任、青島市市立醫院副總院長譚蘭介紹,所有卒中中心都可以進行超急性期靜脈溶栓,高級卒中中心可以進行動脈取栓,動脈內膜剝脫,血管支架植入,動脈瘤夾閉或動脈瘤栓塞等治療。
譚蘭介紹,3.0版本和去年發布的2.0版本相比,增加了6所醫院,這些醫院都具備了救治腦卒中的能力和設備,患者就近去治療更便捷,所用的時間更短,時間越短病人得到救治的效果就越好,致殘率和致死率就更低。
記者注意到,「腦卒中急救地圖3.0版」中,全市高級卒中中心有10家,示範防治卒中中心有2家,卒中防治中心有10家,這些醫院分布在全市各區域。 「根據這張地圖,患者家屬或120急救醫生,能更加精準地按照醫院的救治能力和病人的發病距離、病情輕重等因素,進行統籌規劃,篩選出一個救治病人的最佳路徑。」譚蘭介紹,卒中救治講究的是時間,患者來了以後,第一時間進行評估,專業的團隊,專業的人,專業的綠色通道,不做一點耽擱,把病人的血栓能夠溶開。
溶栓數量比兩年前翻兩番
「自2010年起,我市逐步推動腦卒中中心建設工作,2017年6月18日,率先發布青島市卒中溶栓地圖,打造『腦卒中黃金1小時急救圈』;2019年2月23日,再次發布青島市卒中地圖2.0版,成功地與國家腦防委卒中地圖對接,為病人院前急救擇院提供精準導航。」青島市衛健委黨組副書記趙寶玲介紹,卒中急救地圖3.0的發布,將對於加快青島市腦卒中防治體系建設、提升腦卒中防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前期發布的 「青島市腦卒中溶栓地圖」,有20多家醫院聯合參與,與「120」急救院前救治體系結合,在青島各區市形成覆蓋1000多萬人口的腦血管疾病快速救治網絡,在統一的腦卒中信息共享平臺上,這20多家醫院的院前急救與卒中中心的信息實現共享聯動,青島市院前急救系統與醫院系統實現了無縫對接,打造了「腦卒中黃金1小時急救圈」。
「與2016年相比,平均入院至溶栓時間縮短至45分鐘以內,達到國家標準,轉運病人數量翻倍增長,2020年全市溶栓病例好轉或痊癒率達到85%,惡化或出血率為15%,死亡率降低至1.5%。 」譚蘭介紹,通俗說就是,青島市整個溶栓的數量已經比兩年前翻了兩番還要多,溶不開的還可以取栓,取栓的數量也翻了幾倍。
腦卒中的死亡和致殘率高
數據顯示,我國40歲以上人群中,現患和曾患過腦卒中人數為1242萬,患病後存活人群中70%留有不同程度的殘疾,且我國的腦卒中病人還在以每年12%的速度遞增,平均每12秒就有一位腦卒中患者發病,每21秒就有1人死於腦卒中。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患者,以及吸菸者、糖尿病患者等是腦卒中的高發人群。
「腦卒中分為出血性和缺血性兩種。其中缺血性腦卒中佔60%~80%,如果腦組織供血中斷,每耽誤半小時,就有大約12%的患者失去恢復的機會,致殘率、死亡率大幅提高,在發病3-4.5小時內,通過溶栓或介入取栓早期開通血管,是決定腦卒中患者生死存亡的關鍵。 」譚蘭介紹,未來我國腦卒中防治工作需要繼續強化防治觀念和重心的轉變,要不斷加強與心血管疾病防治和高血壓疾病防治的橫向合作。(觀海新聞/青島早報首席記者 孫啟孟 通訊員 張瑄)
[來源:青島早報 編輯:亞麥]
【來源:信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