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人生遠比電影更驚險,沒有劇本,沒有快進,好在我跑贏了黃金6小時,最後贏得了一個不錯的結局。」
回憶剛過去不久的2020年12月,
32歲的陳思華至今仍心有餘悸。
他怎麼也想不到,
自己這樣一個「三不高」、作息規律的人,
竟被腦卒中這個似乎是中老年人專屬的
「惡魔」給盯上了!
2020年12月16日,我突發腦卒中住院了。
沒有任何預兆,沒有任何劇烈碰撞。
我是在新會區從事品質管理工作的,作為一名「85後」,生活作息還算規律,基本晚上十點就入睡。身高1.75米、體重75公斤,在正常範圍之內。不抽菸,與朋友聚會時偶爾會喝點小酒。總的來說,身體還算健康,較少生病。
2020年12月15日晚,我的頭有點疼,但當時沒太在意,以為是中耳炎引起的。
第二天晚上8點半左右,與同事正在聚會的我,突然從椅子上摔倒在地。同事覺得不對勁,立馬打了「120」。
之後,我被送到了新會當地的一家醫院。值班醫生立即給我做了意識方面的檢查,問了姓名、年齡等基本情況,還讓我抬手抬腳,並伸出4個手指叫我看是幾,我也答對了,但說話稍微有點大舌頭。
一個多小時後,情況開始發生變化。我的左側身體開始不聽使喚,手腳也抬不起來。當地醫生考慮病情嚴重,立即將我上轉到江門市中心醫院。
23:55,我被送至江門市中心醫院。經卒中綠色通道快速評估後,該院神經內科醫生告訴我,病情很兇險,右側頸內動脈起始段夾層性閉塞,左側頸內動脈起始段夾層性重度狹窄,是很嚴重的血管病變,若不及時手術,會危及生命。我當時心裡咯噔了一下,沒想到幾個小時前還是活蹦亂跳的我,現在竟已是命懸一線。
0:16,我被送進介入手術室,此時距離我發病是3個多小時。0:26,股動脈穿刺成功;0:48,閉塞血管首次開通,醫生行雙側頸內動脈起始段支架植入術和球囊擴張術;1:45,手術結束。
術後第七天,我康復出院了。
現在回想,可能身體之前就已發出了異常信號,只是我當時沒留意。導致腦卒中,可能和兩個壞習慣有關:
一個月,我會出現兩三次頸椎痛,每次脖子不舒服,我就會扭脖子,有時骨頭會發出咯咯的聲響。痛的時候,還會按摩,甚至會使勁拍打,因為拍打後會感覺更舒服。這個壞習慣,持續了三四年。
後來我才知道,頸動脈(頸部兩側能摸到的跳動的兩條動脈)是非常脆弱的,在受到外力的過度牽拉時很容易受損傷。一旦血管內膜受損撕裂形成夾層,血流不暢就會形成血栓,血栓脫落到管腔中進入大腦,就可能誘發腦卒中。
平常的工作,需要長時間對著電腦,忙起來的時候,一坐就是一個上午。下班了,沒事的時候,也會拿著手機看上一兩個小時,這些不良生活方式增加了腦卒中的風險。
如今,我的生活已恢復了正常,沒有出現後遺症,真的很謝謝醫生妙手回春的技術。
腦卒中,俗稱中風,是一組急性腦循環障礙所致的局限或全面性腦功能缺損症候群。江門市中心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助理、博士黃達泉表示,腦卒中分為缺血性腦卒中和出血性腦卒中兩大類。前者,俗稱腦梗塞,是腦卒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約佔全部急性腦卒中的70%,而後者包括腦出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
目前,國內外腦卒中救治指南有一個「黃金6小時」觀點,即在發病6小時內採取靜脈溶栓或急診血管內介入治療等方法開通閉塞的腦血管,是最有效的腦梗塞急救措施,能大大降低患者的致殘率。
不過,現實是,很少腦卒中患者能在黃金時間內到達醫院救治。
受訪專家認為,公眾對腦卒中的認識不足,是造成院前延誤的主因。
在黃達泉看來,患者錯過腦卒中急救的黃金時機,還有三大原因:
患者和家屬對腦卒中急救措施的認識不足,過於擔心治療風險,猶豫時間過長。
在院前急救方面,EMS急救人員對腦卒中認識不足,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再灌注治療時間窗了解不充分,疑似腦卒中患者作為優先處理及時性不足。
在院內急救方面,各醫院腦卒中急救能力參差不齊,部分基層醫院對腦卒中急救認知不足,未能及時轉運腦卒中患者到最近的具備相應卒中急救能力的醫院。
對於腦卒中患者來說,時間就是大腦,時間就是生命。早期識別,成了腦卒中急救的一大關鍵。
那麼,到底出現哪些不適需要及時呼叫「120」?黃達泉說,中風的常見症狀主要有以下五種情況:
江門市五邑中醫院腦病科三區主任黃任鋒說,市民也可牢記「中風120」口訣,快速識別腦卒中:
如果通過這三步觀察懷疑患者是中風,可立刻撥打急救電話「120」,儘快送至具備溶栓或者取栓能力的醫院進行卒中急救。
腦卒中雖然被稱為「國民殺手」,但是已經不再是「不治之症」。
「醫學材料和卒中急救技術的進步,卒中防治體系的建設,對提升腦卒中救治效果起著積極推動作用。」黃任鋒說,腦卒中的治療,重點在於腦卒中的早期急救,縮短從發病到血管再通的時間。
記者從市衛生健康局獲悉,目前我市有9家醫院納入中國卒中急救地圖,如下圖:
每個定點醫院內都建立了規範的「綠色通道」,縮短了「院內延遲」。市民可第一時間撥打「120」求救。未來,我市還將繼續推動卒中救治體系建設,讓患者儘快就近接受規範治療,提高區域內腦血管病診療水平。
那麼,陳先生死裡逃生後感悟到的「少按脖子、多運動」的健康提醒,真的可有效預防腦卒中嗎?
黃達泉說,這些因素都可能成為發病間接誘因,他給出了以下建議:
針對腦卒中的危險因素進行幹預,比如治療「三高」,將血糖和血脂控制在合理範圍。
定期體檢,積極治療心臟病(心房顫動、冠心病)和無症狀性頸動脈粥樣硬化。
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如戒菸、戒酒,適當鍛鍊,合理膳食,減重,規律作息,保持情緒穩定,注意防寒保暖。
腦卒中發病後,應明確腦卒中病因和分型,針對治療,以減少復發率,並定期複查。
江門市人民醫院神經內一科主任醫師王豔竹則提醒,如果平常不時感覺到頭暈、頭疼,頭腦供血不足或者出現過視力模糊等問題,推薦在體檢時查查腦血管和頸部血管。
(註:為保護隱私,患者名字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