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人故事】老童的平行世界

2021-03-01 網際網路周刊

童瑋亮,他的名字都和這樣兩個標籤連在一起:投資人,老文青。

如今的投資人

2012年初,徐灝帶著他的手機拍照軟體camera360從成都飛到北京,在一頓飯局上遇見了同樣喜歡拍照的老童。

「那年移動網際網路在起來,拍照是個剛需,包括我在內的大部分人都會去拍照,而它在當時那個階段是手機拍照裡面做的最好的。」第一次見的camera360讓老童眼前為之一亮。後來徐灝帶著團隊飛到當時老童任職的戈壁創投上海總部。老童和團隊聊完,覺得「團隊組合特別好」:做產品出身的CEO徐灝,整合渠道人脈資源的CMO顧銳,專注技術的CTO徐瀅,典型的老童喜歡的「三角結構團隊」。「他們執行能力很強,堅持做自己的事兒,沒有因為當時Instagram熱就轉去做社交,還是堅持做著他們喜歡做的,所以投資的事兒就很快」,快到「我飛到成都見了他們第三面,這個事兒就基本定下來了。」

同年,常常「值班」在京城創業咖啡館等項目的老童見了「大姨嗎」的創始人柴可。和見徐灝團隊的過程類似,也僅僅在第二面,老童就決定要投這個專注創業並熱愛自己所做之事的「最懂大姨嗎的男性」。

找老童聊的那天上午,知乎搞了一個圓桌會議,老童在其中答「初創業者怎麼看投資人」時說:「對於人和人溝通,個人覺得直覺還是很重要。直覺是質變,之前你的理性和綜合經驗是量變。」創業者看投資人,投資人看創業者,都是這麼個看法。

老童投這兩個項目的過程,都隱隱透著「跟著直覺走」的味兒。

我問老童,「這麼說來,您投的項目大多是第一面直覺對了就出手?」老童笑笑,「基本上我投出的大部分項目都是第一次想投才會投。投資這事兒,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機緣和方式,我的性格是這樣,所以我投資的方式就是這樣。放別人身上可能不適用,但對我就很OK。」

直覺是什麼?直覺是大把理性判斷和綜合經驗分析累積而來的質變結果。靠直覺以前,老童紮根在TMT行業二十年,判斷分析過一千個項目,這些積累給了老童與生俱來般的敏銳直覺。他憑著直覺投出的camera360和大姨嗎,在後來的兩年中,項目估值均過了億,各翻了20和100倍。這兩個項目讓老童的2012滿是生機。這是他加入戈壁創投從創業者轉型為天使投資人的第二個年頭。

老童紮根TMT行業的這20年,美元基金主導了TMT領域。在被稱為TMT元年的2013,行業格局正在深刻改變。

「鵷雛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莊子曾這樣以鵷雛自比,梧桐樹便成了賢才的棲身象徵。梧桐樹資本得名於此。依舊靠著敏銳的直覺,老童認為在TMT領域變革到來的2013,併購行為將會越來越多。而梧桐樹資本正是偏向於成長期投資的專注的TMT人民幣投資者。「工作時間做成長期投資,業餘時間以個人身份做天使投資」,一分為二成了老童任梧桐樹資本合伙人後的常態。工作轉向成長期投資也絲毫沒影響他投早期項目的數量和質量。「我現在手上也有二十幾個項目,有幹的一般的,但至少沒有破產清算的,基本上都拿到了下一輪。」

二十幾個項目,管理起來是翻功夫。時間是固定量,那一定有個變量來推著項目往前走。我問老童,他說是信任。「我相信我投的創業者,百分之百相信,所以投了你,我就不會去管。當然你有事情找我,我一定想辦法幫你,但平時不添亂。創業是個很累很辛苦的過程,投資人不要添亂,這一點很重要。」

對此我深信不疑。2011年6月的某天,我在當代MOMA的辦公室裡等著老童來。他斜背著包,大步跨進來,語速快而不急,一杯水的功夫就談定了必幫的投資。然後他從包裡掏出一疊現金完成了這個我以為本該比這漫長些的過程。後來的三年時間裡,他幾乎從不主動要求必幫上報進展和經營狀況,倒是每每當我尋求支援,他就會像他說的那樣,「我相信我投的人有能力去管好這個公司,若有的年輕創業者願意跟我頻繁溝通求助,那我的耐心是足夠去和他們聊,去幫助他們的。」若你不需要我,我離的遠些;若你需要,只要你要,只要我有。嘿,真是這麼回事兒。

「深知創業是件很累很辛苦的事情,不給創業者添亂」這並非老童的表面旁觀,而是因為,他曾用創業者的姿勢行走過多年。

2008年,我國網際網路網民數量達2.53億,躍居世界第一。9月,中國網際網路大會在南京舉行,老童以創業者身份參與出席。老童站在演講臺和鏡頭前,字正腔圓地介紹自己:「大家好,我是網際快車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童瑋亮。快車是中國唯一一款全球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都在使用的產品,它是中國向全世界傳播的一款軟體,在這樣一個公司,我非常自豪。」

那一年是他作為創始合伙人收購網際快車的第三年。問世於1998年,更名於2006年的下載工具「快車」因上好的用戶體驗被一眾鐵桿粉絲追捧和青睞。被問及原因,老童說到:「一切從用戶需求出發,專注,專注做下載,把下載做到極致。」作為創業者的老童,聯合他的搭檔將「專注」理念注入並踐行在產品之中,讓快車風靡一時。

在創業這條路上,老童一路摸索著路過了南京市政府網站Nanjing.gov.cn,任副總經理;路過九州夢網Bbvod.net,任市場和業務拓展總監;路過Zcom.com,任市場和業務拓展副總裁,然後摸索出關於「專注」的門道,以創始合伙人的身份停在快車。「專注」成就了快車,也成就了老童本身。

創業這一路來的摸爬滾打,讓老童看到了人脈、經驗、資金這些因素,在推動創業者向前走時起到的巨大功用。當他走過,他轉身做了投資人,他願意付諸一己之力,分享給創業者們創業路上所需的資源,與他們共同成長,用他的興趣和熱情,來做好投資人這個他為自己下半生選定的唯一職業。

曾經的文藝青年

2003年我開始給雜誌寫稿子,當時因為探到了出口而噴湧出的叛逆,讓我很快看到了一批同是「病了的孩子」:張悅然、安妮寶貝、路內、黃碧雲……1998-2003,他們都聚集在同一個地方:暗地病孩子。後來的很久之後我才知道,這個小小的安靜的亞文化聚集地,經由老童一手創辦。

1998年,25歲的老童身邊聚集著一撥跟他一樣有「情懷」的文藝青年,玩兒搖滾的寫詩歌的畫畫的…他們在最富創造力的青春時代創造了大量無處安放的作品和憂傷,已嗅了兩年網際網路氣息的老童,為了幫他們和自己建一個「居所」,他決定靠著主修計算機專業帶給他的本領做點兒什麼。他用Dreamweaver建了一個由黑色靜態頁面組成的網站,暗地病孩子就此誕生。

那時,用他自己的話說,他是「分裂」的。一部分自己在光明和理性下,同大多數人一樣遵守著成人世界的遊戲規則;而另一部分自己,像個幼稚的孩童般抗拒著既定軌道,在無解中孤獨,在孤獨中孕育出黑暗,在黑暗裡無聲吶喊。單調的無望的天空、無光的扭曲的臉、克制的悶聲的吼叫,蒙克那幅《吶喊》化成一種只有「病了的孩子」才看得到的信號被他懸在首頁上。許許多多的像他一樣分裂的病孩子望到信號,用email回信號給他。他讓「寄居在腐爛且安逸的城市之中」的他們,有距離的靠近,「彼此孤獨卻心心相印」。他幫他們聚在一起,聚在黑底白字的頁面上,片刻地放縱地自由地共同生長。

雅虎中國把暗地病孩子收錄在文學搜索裡,更多的「病孩子」湧了進來,更多的作品和「病」在網站上碰撞,有距離的靠近變成了無意義的衝突和攀比,直到新千年過後,瘋狂一時的非法組織包圍了病孩子,刷根本禁不掉的帖,病孩子就那麼被迫關掉了。被關掉的時候,「病孩子們」一定認為像村上春樹在小說裡描述的那樣,「世界是一堆乾巴巴的臭狗屎。」但臭狗屎是真實的。

建造暗地病孩子的時候老童已隨父母遷至南京 17年。那座立在長江邊緣的金陵佔據了「吳頭楚尾」,它不夠「北調」,不夠「南腔」,兼收並蓄的樂觀豁達使得金陵文化呈現些微「無主調」的姿態。一些細膩的靈魂寄居在這樣一座「邊緣化」的城市裡,忍受著現實擠壓下的潮溼陰暗,生發出靈魂深處的無聲吶喊。暗地病孩子就這麼誕生,那是老童為文藝獻身的初嘗試。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南京五臺山地下防空洞褪去歷史傷疤留下的靜默,逐漸躁動起來。一二十支曾聚集於病孩子的搖滾樂隊經由防空洞一條陰暗狹長的甬道分隔,與現實世界脫離,獨立地存在,靠著鼓聲、琴聲和歇斯底裡的叫喊,在這超現實之城的地下,展露和宣洩自我,「努力排洩著自己的青春」。

從五臺山地下防空洞走出來的搖滾樂隊,後來聚集在一個叫做「如意裡三號」的小酒吧裡。它在一幢密集居民小區裡的辦公樓上。一個又一個平凡無奇的下午,這兒一再上演著「嚴肅得象舉行宗教儀式般的搖滾樂演出」。質樸的場地布置,簡陋的音響設備,讓輪番上臺的樂隊們在粗糙中創出了名聲。「PK14」、「痊癒者十八」、「引擎」、「秘密花園」等樂隊,都是在這兒被愛好者熟悉。其中有支叫做「七八點」的樂隊,格外受人喜愛。他連同其他五隻樂隊錄製的原創樣帶《南京地下音樂紀錄97—98》,開創了中國地下搖滾界DIY製作的先河。這隻樂隊也正是老童最喜歡的樂隊。2008年,「七八點」已不再有新的創作,樂隊成員散落各地,「分別在你身邊被生活變奏著大調或者小調」,但無論早期還是後來聽過「七八點」的人們,依然懷念著他們詩人般的吟唱和釋放。老童決定為他們出版一張專輯,不為名聲也不為錢財,僅僅為了被人念念不忘的曲調和搖滾精神。老童和暗地病孩子那群人湊到一起,幫「七八點」完成了這張限量發行985張的《屋頂上的貓》。直到如今,豆瓣上依然聚集著一個小組,一小撮人源源不斷地向更多在成為一小撮路上的搖滾迷們傳遞《屋頂上的貓》中被記錄下來的中國早期搖滾一代所開創的搖滾哲學。

那張專輯中,有首歌叫《馬裡奧》,主唱海洋這樣唱到:「瑪利奧,開始面臨激烈的抉擇/就是拋棄一切,包括思索/和這個世界拼了,他說/和自己拼了,他說」。在幫樂隊出過唱片,幫詩人出過詩集之後,老童和其他當年在暗地病孩子「分裂」的「病孩子」們一樣,「激烈抉擇」。「人生不能一直晦澀」, 他們最終選擇了走回這個世界的遊戲規則當中來。然而那些被文學和藝術在心裡埋下過種子的「他們」,是不會忘記規則之外還存有那麼一片空地的。他們在商業的境地被現實規則約束關聯,而在文藝的境地,則依舊馳騁。老童也是那些遊刃並行在商業與文藝這兩個平行世界裡的「他們」中的一個。

在被文學和藝術填充飽滿的青春過後,老童來到商業世界,做起了創業者、投資人。然而對他而言,在商業世界中廝殺,並非意味著對於「情懷」這回事兒的忘卻。在商業的世界裡太用力,人就容易一邊兒倒,被看得見的實體利益搬空了靈魂。而對文藝的執著情懷,恰好起到中和作用。讓那些在商場中的人們,站在中間位置,離自己再稍近一點兒,離物慾的世界再稍遠一點兒。

我問老童,在這兩個世界當中,該如何做出平衡。老童說,「我現在還是會投一些個人偏好的,比如畫畫和圖片,我也投一些和設計相關的網站。那些東西可能沒辦法賺大錢,但它有自己的商業模式,能夠自己run起來,不至於虧得很厲害。但純愛好、純燒錢的項目我不會去投。因為那個對我來說不叫投資,那是在做我自己喜歡做的事兒。那是情懷。」對於情懷,老童未忘。「最近在籌備做個紀錄片,是我在96、97年拍的很多南京地下樂隊的演出。這個東西屬於準備把錢投進去就沒準備有回報,就當消費掉了,那不是投資,是業餘愛好。就跟你喜歡一個什麼東西,收藏啊古玩、買塊名表一樣,那是消費。」而消費,你是不會像投資一樣去要求回報的。

老童這樣遊刃穿行於商業與藝術的平行世界中。這兩個世界看似彼此獨立,卻在血脈下某些我們看不到的地方,彼此感知,彼此作用。那些摸不到的作用力組成了如今在「投資人」和「老文青」兩個身份中自由切換的老童,也組成了這個世界當中,每一個遵守著枯燥無味的遊戲規則,但仍心有吟唱的你和我。

(文/王雪)

相關焦點

  • 一座「城」 一個人:囧途中的老童
    老童其人說起老童,知道他名字的人可能不多。老童名叫童錦泉,是上海長峰集團的董事長。祖籍紹興,出生江蘇啟東,13歲開始做篾匠,16歲開始追花逐蜜做蜂農,80年代結束行商、開始從事工業生產,1992年起融入大上海、轉戰商業地產。
  • 感謝淘商會老童老師的指導
    我是今年9月加入淘商會正式和老童老師學習拼多多的,其實啊。我在今年5月份就開店了,,當時啊,請教了很多人,也一直在到處進行學習,感覺都已經很熟悉了。所以就滿懷信心的開始了。前期談貨源,打造店面等,都還是比較順利。我做的是養生食品。那時候給我出主意的人多,我自己的想法也多,花了很多的冤枉錢。現在想來都有點後悔。
  • 東野圭吾:平行世界愛情故事
    在東野圭吾的懸疑愛情小說《平行世界愛情故事》中,男女主人公的緣分,卻是從兩輛平行行駛的列車開始。《秒速五釐米》劇照東野圭吾一向擅長將決絕的情感與精妙的詭計熔鑄一體。無論是《白夜行》中雪穗與亮司的共生與守護,還是《嫌疑人X的獻身》中石神隱忍的愛與犧牲,都讓人動容。
  • 平行世界·愛情故事
  • 讀書筆記/《平行世界愛情故事》
    進行故事梗概的話騎著車到風度書房,把這本《平行世界愛情故事》翻到末頁。有點冷又離開室內出來暖和暖和了。把好幾家烘焙店的菠蘿包都吃了一遍,還是心悅爺爺家的最好吃。就算可以有,但,平行世界,還是算了吧。不然的話,一個我兩個世界跑,也太累了一點吧。活好這一個世界裡的這一次生命就好了吧。
  • 書香二航 | 《平行世界愛情故事》讀後感
    今天是2020年3月23日,星期一,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平行世界愛情故事》。若在現實世界錯過了一見鍾情的女孩兒,你會怎麼辦?敦賀喜歡上了對面反向列車的女孩麻由子。每周二固定時間固定車門,麻由子成為了那條線路上唯一令男主人公牽掛動心的風景,猶豫使敦賀錯過了她。一年之後,麻由子成為了摯友三輪的女朋友。而在另一個平行世界,麻由子陪在敦賀身邊,三輪?似乎從來沒出現過。
  • 《平行世界之門》女科學家穿越世界拯救丈夫,沒想到走錯了世界!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講一講最近一個非常燒腦的電影《平行世界之門》這部電影雖然是一個小成本製作的電影,但是它有一個非常奇怪的劇情。女主角是一個科學家,致力於研究空間傳送技術。他們花了幾年的時間來研製出一套用於實驗的裝置。
  • 《平行世界·愛情故事》平行世界是趁熱點,兩男一女間的愛情故事借著科幻題材來演繹挺別出心裁!
    平行世界,是一個曾經很令人傷感的詞。每每聽到這個詞,就想起當年曾經大火的一部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柯鎮東,在《那些年》裡的臺詞:在另外一個平行世界裡,好好愛你。錯失我愛,總是年少時心裡的遺憾,這一份心底的柔軟會令人抱憾終生。
  • 博人傳:動畫進入平行世界,徹底偏離故事主線
    與都充滿無聊原創、故事冗長無趣的動畫不同,博人傳的漫畫雖然不是岸本主筆,但劇情上還算可以,在中忍考試篇之後就進入了貉盜賊團篇,並直接引出了故事的核心反派殼組織。從動畫的貉盜賊團出現開始,基本可以認定博人傳擁有兩個平行世界的故事線了。
  • 平行世界的另一個我
    你相信平行時空嗎?也許在平行時空裡,我們是在一起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還記得《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裡面這句讓人感到遺憾的話嗎?我們看過的電影和書裡,不止一次提出關於平行世界的說法。
  • 金牌投資人片尾曲叫什麼 《像戀人的朋友》完整歌詞介紹
    《金牌投資人》該劇改編自龍在宇同名小說,現在正在湖南衛視播出中,不過近期好多關於職場的電視劇播出,不過看過的朋友都在問金牌投資人片尾曲叫什麼?一起來看看金牌投資人片尾曲歌詞吧!  金牌投資人片尾曲叫什麼?  草根出身的投資人方玉斌憑藉過人的專業能力和信譽在金融行業中拼搏奮進著,年紀輕輕的他已經是榮鼎資本上海分部投資副總監。
  • 《永遠的君主》不單是講述平行世界的故事,還有更大的秘密存在
    從第一集的開頭,一開始就是鄭太乙在審查犯人的場面,只是這個犯人的來頭有點大,是從另一個世界而來的由這名犯人為我們揭開因為一支笛子而引發兩個世界的交集的故事,一個是大韓帝國一個是大韓民國,在平行時空下而發生的事情。但是我們也注意到此時鄭太乙的工牌是扎頭髮的形象,時間是2020年。
  • 鄧紫棋- 《平行世界》我最後的信念, 就是在平行世界遇見你
    專輯名: 平行世界歌手:鄧紫棋發行時間:2021-02-08簡介:鄧紫棋為電影《刺殺小說家》創作單曲《平行世界》,唱出雖痛失所愛卻為愛堅持的信念。每一個鼓點都彷如為這份信念注入力量,燃點在平行世界裡與心中所愛再次相遇的希望。
  • 《平行世界·愛情故事》電影結尾處和原著對比修改的地方
    平行世界愛情故事是我最喜歡的東野圭吾的一本小說,由於這本書在東野眾多的名著裡很冷門,所以我以前從來沒想過這本也會翻拍。而且男女主還是當紅的玉森裕太和吉岡裡帆。電影的前半部分,特別是開頭電車相遇這段還原度很高,我頗為滿意。但結尾部分多處的情節修改我不太認同,如果沒看過原著的觀眾估計會看的雲裡霧裡。
  • 《平行世界·愛情故事》製作視頻中,玉森裕太露出放心表情
    ▲電影《平行世界·愛情故事》的製作視頻公開。
  • 《火車》豆瓣8.2:AB平行世界的謀殺案,講的是故事,其實是人生
    整部劇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平行世界的設定。 編輯以奇特的方式,將兩種人生,呈現給觀眾,引發觀眾思考! 講一個故事情節:重案組面對鐵軌上出現的四具屍體,一籌莫展時。
  • 《火車》豆瓣8.2:AB平行世界的謀殺案,講的是故事,其實是人生
    整部劇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平行世界的設定。編輯以奇特的方式,將兩種人生,呈現給觀眾,引發觀眾思考!當然,腦洞大開的平行世界的設定外,劇情安排也充滿了懸疑感!講一個故事情節:重案組面對鐵軌上出現的四具屍體,一籌莫展時。又有一具屍體出現。
  • 《原始碼》裡的平行世界,是怎麼實現的?
    ,如果不是對平行世界有深層次的理解的話,是很難做到這一步的。儘管它沒有那種讓人眼前一亮的科幻哲思或假想,但單單一個平行空間的元素,就足以讓這部片子在一眾動作片,甚至是科幻片中脫穎而出了,因此,這也是我至今仍然喜歡這部作品的很大的一個原因。作為一部科幻電影,它完全有資格成為大部分人的科幻入門的門檻,和《超體》類似的一點在於,它們是通過更改原有動作片的基礎設定的前提下,來完成故事設想的,都是在一個成熟的理論假想中推進故事進程,並在結尾留白。
  • 平行世界裡的猴子
    平行世界裡的猴子牟丕志紅臉猴子早就聽說動物世界是由多個平行世界組成。你眼前看到和體驗的其實是動物A世界,其實還存在平行的動物B世界,動物C世界,動物D世界等等。但是,在一般的情況下,動物們是無法進入其他平行世界的,除非你有神奇的本領。據說,山神有一個寶物——六角石。如果誰拿到了它,就可以進入另外的平行世界。
  • 玉森裕太露出嚴肅表情……《平行世界·愛情故事》特別報導第二彈
    ▲(冰刀/譯)由Kis-My-Ft2的玉森裕太主演的電影《平行世界·愛情故事》(5月31日上映)公開了特別報導視頻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