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國際酒飲》(Drinks International Magazine)都會發布「50 個世界最受推崇葡萄酒品牌」,今年榮登榜首的是來自阿根廷的卡式家族酒莊(Bodega Catena Zapata),它也是首個獲此殊榮的阿根廷酒莊。
這個酒莊首次上榜 50 大最受推崇品牌就榮登榜首,它來頭可不小,是羅伯特·帕克(Robert Parker)所著的《世界頂級葡萄酒及酒莊全書》(World’s Greatest Wine Estate)中唯一收錄的南美洲酒莊,擁有門多薩(Mendoza)產區面積最大的葡萄園。
卡氏家族酒莊還和羅斯柴爾德家族合作,在阿根廷共同擁有一座酒莊——凱洛酒莊(Bodegas Caro)。
卡氏家族是阿根廷當之無愧的酒王,《葡萄酒觀察家》(Wine Spectator)也給予了極高的評價:「阿根廷最好的酒,幾乎都出自卡氏!」
所以想了解阿根廷酒,就必須了解卡氏家族酒莊。
4 代傳承的百年學霸家族
卡氏家族酒莊建立於 1898 年,當年尼古拉·卡帝那(Nicola Catena)從義大利來到了阿根廷門多薩產區,1902 年在門多薩的荒漠上開闢出了第 1 片葡萄園。
當時種的就是如今的阿根廷代表品種馬爾貝克(Malbec),那時阿根廷的馬爾貝克還不像現在這樣出名,在當時人看來那只是一個波爾多(Bordeaux)產區用來混釀葡萄酒的配角罷了。但是尼古拉的直覺卻告訴他,這個品種會在阿根廷取得輝煌的成就。
後來,尼古拉的兒子多明戈(Domingo)繼承了酒莊,逐步擴大酒莊規模。
上世紀 60 年代,阿根廷遭遇經濟危機,通貨膨脹率嚴重飆升,以至於酒莊把葡萄留在藤上都比照常採收、釀酒要賺得多。當時多明戈的兒子,22 歲的尼古拉斯·卡帝那·薩帕塔(Nicolas Catena Zapata)建議父親放棄這一年的收成。尼古拉斯是個大學霸,22 歲時已經獲得了經濟學博士學位。
結果,他爹並沒有聽從他的建議,那一年酒莊賠得那叫一個慘呀。
尼古拉斯·卡帝那·薩帕塔
80 年代初期,尼古拉斯獲得了一個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做經濟學訪問學者的機會。在「巴黎審判」之前,還沒有一個新世界產酒國夢想過超越法國。那時的阿根廷和隔壁智利一樣,都以散裝葡萄酒為主,尼古拉斯受到了加州葡萄酒的啟發,決心改變阿根廷葡萄酒一直以來重量不重質的現狀,釀出足以媲美世界頂級葡萄酒的阿根廷酒。
1985 年,多明戈去世以後,尼古拉斯繼承了莊主之位,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成功釀造出了品質稱得上高端的葡萄酒。卡氏家族酒莊也逐漸打開了國際市場,成為首個把葡萄酒出口到海外的阿根廷酒莊。
蘿拉·卡帝那
1995 年,畢業於哈佛大學,並在史丹福大學獲得醫學博士學位的酒莊第 4 代傳人兼董事總經理蘿拉(Laura Catena)加入家族酒莊工作(真不愧是學霸家族),並創辦了卡氏葡萄酒研究院(Catena Institute of Wine),她一心只想釀頂級的酒,並且一直積極地研究和推廣門多薩產區以及馬爾貝克。
1997 年,第 1 款尼古拉斯卡帝那葡萄酒(Nicolas Catena Zapata)問世,這款酒是 95% 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和 5% 的馬爾貝克(Malbec)的混釀,蘿拉為了紀念父親而將其命名為尼古拉斯卡帝那幹紅。這款酒在 2001 年美國和歐洲盲品大賽中打敗過拉圖(Chateau Latour)、侯伯王(Chateau Haut-Brion)、西施佳雅(Sassicaia)和作品一號(Opus One)等名酒,從而奠定了阿根廷葡萄酒的地位,同時也是第一款獲得羅伯特·帕克(Robert Parker)98+ 分的阿根廷葡萄酒。
3 次改革,造就頂級馬爾貝克
第 1 次改革:從老義大利氧化風格到新世界果味風格
當尼古拉斯·卡特納·扎帕塔在 60 年代開始幫助經營酒莊的時候,他的祖父和父親仍然在按照義大利古老的傳統法釀造葡萄酒,比如在大型橡木桶中陳年 3-4 年,釀出類似雪利酒的氧化風格。
尼古拉斯在加州做訪問學者期間,親身經歷了納帕谷(Napa Valley)的葡萄酒革命,新一代的加州生產商很少談論風土與品質的關係,他們重視葡萄園管理和釀酒技術,進行克隆品種選擇,通過使用不鏽鋼桶、強調橡木品質來釀造具有新鮮濃烈的水果味和新橡木桶味的葡萄酒。
尼古拉斯回到阿根廷之後,馬上決定——模仿起來!
他在舊的葡萄園中種植了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和霞多麗(Chardonnay),並開始摸索阿根廷的馬爾貝克的克隆選種。釀酒工藝上也模仿了加州的做法。
1990 年酒莊推出了一款名為艾斯提巴珍藏幹紅(Catena Zapata Estiba Reservada)的葡萄酒,是混有少量馬爾貝克的赤霞珠,這款酒成為了新阿根廷風格。之後其他酒莊紛紛模仿尼古拉斯提出的這種加州-法國風格:控溫釀造以保護水果風味,並使用傳統的法國橡木桶。
第 2 次改革:尋找高海拔葡萄園,開始注重風土了
尼古拉斯釀出的新阿根廷風格葡萄酒在英美市場取得了不錯的反響,然而……
有一天,尼古拉斯跟波爾多著名釀酒師雅克·魯頓(Jacques Lurton)一起吃晚餐,後者品嘗了卡氏的酒之後說:「不錯的葡萄酒,讓我想起了朗格多克。」這下尼古拉斯可就不開心了,人家想釀的是可媲美甚至超越法國頂級佳釀的葡萄酒,結果被說像朗格多克?
雅克·魯頓的意思也很明顯:朗格多克是個溫暖的產區,如果想讓他的葡萄酒能與法國頂級酒相抗衡,那麼就需要把葡萄園建在比較涼爽的地區。
換句話說:風土這東西,你不能不重視!
我們之前寫過《全面解讀阿根廷葡萄酒,你所了解的只是冰山一角》,提到阿根廷的風土最關鍵的一個詞就是「高海拔」,阿根廷的葡萄園海拔大多介於 700 米到 1,400 米之間,平均海拔都超過了 900 米。尋找高海拔的地方種葡萄,這也是從卡氏家族酒莊開始的。
尼古拉斯虛心接受了雅克·魯頓的這個建議,開始在門多薩尋找最適合種馬爾貝克的涼爽氣候種植地。有 2 種選擇:要麼往南走,要麼往高爬。因為南方有霜凍風險,所以尼古拉斯選擇了後者。
1992 年他開闢了圖蓬加託(Tupungato)火山上海拔 5,000 英尺(大約 1,524 米)的一片葡萄園,並用小女兒的名字將其命名為阿德裡安娜(Aderianna)葡萄園。
雖然此前有葡萄園的顧問說馬爾貝克在海拔這麼高的胡塔拉利地區是肯定熟不了的,但試了才知道,不僅能成熟,而且成熟得相當不錯。
安第斯山脈附近的貧瘠土壤,因為肥力過低而被最初的歐洲移民放棄了,但他發現這裡其實是種植優質葡萄的理想之選。這種風土使葡萄藤自然低產,緩慢地成熟,從而使葡萄酒具有強烈的花香和紅色水果風味,而且酸度更高,更加平衡、優雅。
第 3 次改革:為了研究風土設立研究所
當卡氏家族酒莊不斷在高海拔地區試驗葡萄園時,他們進入了一個長期由法國主導的世界——風土。
法國的葡萄酒圈認為氣候、土壤這些自然因素才是決定葡萄酒質量的主要原因,如果風土不行,釀酒師再怎麼厲害也無能為力。
卡氏家族酒莊接納了法國的理論,發現門多薩不同地區的土質是不同的,同樣的品種種在不同的高海拔山谷中,就可以獲得不同的香氣風味。即使是在同一個葡萄園中,不同地塊也有差異。這一發現促使了他們更加深入地研究風土理論。
酒莊第 4 代掌門人蘿拉·卡帝那創建了卡帝那葡萄酒研究所,開始進行全面而詳細的研究,更透徹地了解門多薩的風土,並研究到了葡萄園的方方面面。
白石葡萄園
在研究指導下出產的第 1 個項目是霞多麗,酒莊選取了阿德裡安娜葡萄園中相鄰的 2 個地塊的葡萄,分別釀造了 2 款不同的霞多麗葡萄酒——白石霞多麗(White Stones)和白骨霞多麗(White Bones)。
精細的地塊研究使卡氏家族酒莊的品質更上了一層樓,酒莊將次稱之為「葡萄園革命」,認為這才是釀造可與世界最好葡萄酒相抗衡的偉大目標中,真正革命性的一步。
卡氏家族酒莊有哪些葡萄園?
卡氏家族酒莊有 6 個葡萄園:阿德裡安娜園、金字塔園(La Piramide)、尼卡西亞園(Nicasia)、多明戈園(Domingo)、安潔莉卡園(Angelica)和上安潔莉卡園(Angelica Sur)。
阿德裡安娜園
阿德裡安娜葡萄園被稱為「全世界最被仔細研究的葡萄園」,位於圖蓬加託的胡塔拉利(Gualtallary)地區,海拔約為 1,366-1,450 米。
園內有不同的地塊,土壤由衝積巖、礫石和石灰巖組成,部分土壤中含有的大量橢圓形白色石頭提供了極佳的排水能力,在夜晚能吸收熱量調節土壤溫度。這裡種植了馬爾貝克、赤霞珠、霞多麗、黑皮諾(Pinot Noir)、維歐尼(Viognier)和品麗珠(Cabernet Franc)。
金字塔園
金字塔園位於盧漢德庫約(Lujan de Cuyo)的阿格雷洛(Agrelo),海拔約 950 米。園內土壤類型為衝積壤土和黏土,種植有赤霞珠、馬爾貝克、品麗珠和小維多(Petit Verdot)。
尼卡西亞園
尼卡西亞葡萄園位於聖卡洛斯(San Carlos)的拉肯薩塔(La Consulta),海拔約為 1,095 米。園內底層土壤由衝積巖和冰川巖構成,表層土壤為礫石土壤。園內種植了馬爾貝克、赤霞珠、品麗珠、霞多麗和西拉(Syrah)。
安潔莉卡園
安潔莉卡(Angelica)葡萄園坐落在邁普(Maipu)的輪輪塔(Lunlunta),海拔約為 920 米。葡萄園毗鄰乾涸的河床,土壤由礫石、壤土和黏土構成,園內種有赤霞珠和馬爾貝克。
上安潔莉卡
上安潔莉卡(Angelica Sur)葡萄園,海拔約為 1,090 米。該葡萄園的底層土為衝積巖和冰川巖,表層土為礫石土壤,這裡種植了馬爾貝克、赤霞珠、味而多和品麗珠。
多明戈園
多明戈葡萄園位於圖蓬加託的巴斯蒂亞斯(Bastias),海拔約為 1,120 米,土壤類型為礫石、壤土和石灰巖,種有赤霞珠、霞多麗、黑皮諾和馬爾貝克,其出產的霞多麗具有濃鬱的礦物質風味。
卡氏家族酒莊有哪些經典酒款?
家族同名卡帝那薩帕塔系列
酒莊出產多個系列的葡萄酒,旗艦系列就是以家族命名的卡帝那薩帕塔系列(Catena Zapata)。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上文提到的,曾打敗波爾多列級莊、用莊主名字命名的尼古拉斯卡帝那幹紅(Bodega Catena Zapata Nicolas Catena Zapata)。這是一款非常具有歷史意義的、能代表阿根廷頂級水準的葡萄酒。這款酒呈深紫紅色,散發出黑櫻桃和甘草的香氣,伴以紫羅蘭、香料和草本植物的氣息,帶有礦物質風味,口感飽滿集中,單寧成熟,餘味持久。
阿根廷馬爾貝克幹紅
卡帝那薩帕塔系列還有另外 3 款酒:艾斯提巴珍藏幹紅(Estiba Reservada)、阿根廷馬爾貝克幹紅(Malbec Argentino)、尼古拉卡帝那幹紅(Nidola Catena)。值得一提的是,其中阿根廷馬爾貝克系列在《神之水滴》中被譽為「阿根廷使徒」,而艾斯提巴珍藏幹紅是目前阿根廷均價最貴的葡萄酒。
阿德裡安娜園系列
阿德裡安娜園也是酒莊的旗艦系列,代表酒款是阿德裡安娜園魔地穆圖斯馬爾貝克幹紅(Adrianna Vineyard 'Mundus Bacillus Terrae' Malbec)。釀造這款酒的地塊土壤充滿了數百萬年前覆蓋該地區的海洋沉積物和石灰巖,並且富含幫助葡萄藤根部吸收養分的微生物。
這款酒是 100% 的馬爾貝克,採用 75% 水泥罐發酵、25% 橡木桶發酵,發酵後桶陳 18 個月。
整個阿根廷的葡萄酒能有如今的地位,可以說都是卡氏家族一手奶起來的,這也難怪酒評家常說:沒喝過卡氏,就等於沒喝過阿根廷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