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伊思·馬田 我的青春流淌著中國民謠

2021-01-09 新京報

「陽光下心裡的歌唱不出來,是為什麼?」野孩子,霍營張瑋瑋家。

「黃河的水不停地流」——野孩子,河酒吧。

美好藥店的聲音,三裡屯某照相館。受訪者供圖

  採訪當天下午一點,北京東五環旁一個音樂排練廳,因為空曠而顯得有些冷清。雖然窗外的陽光明媚,但刺骨的寒風同樣令人無法忽視。安娜推門進來後,第一件事便是張羅布置電暖氣,為了在一個小時後,不讓好朋友們在彈吉他、拉手風琴時挨凍。面前這位法國女人,有兩個最讓大眾熟知的身份,那便是演員劉燁的妻子,和萌娃諾一、霓娜的媽媽。但是,還原到安娜伊思·馬田(Anais Martane)的個人模樣,她其實還是一位「文青」,一位愛好著音樂的攝影師。要與安娜一起排練演出的是張瑋瑋、郭龍、萬曉利和小河。安娜曾用相機為他們記錄下青春的模樣,這些照片正在北京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展覽,而本周五晚上,她將和這幾個老朋友一同舉辦音樂會,再唱起那些年熟悉的旋律。

  音樂

  在河酒吧結識了張瑋瑋一幫好朋友

  「雖然我很喜歡音樂,但是我沒多少上臺唱歌的經驗。」安娜笑著說,「以前他們在演出的時候,偶爾也會讓我唱一首,但都是在小酒吧裡面。」

  河酒吧,這個短暫存在於21世紀頭幾年,位於三裡屯南街的小酒館,由蘭州的民謠樂隊野孩子創辦。它是中國早期「LIVEHOUSE」的雛形,也是不少樂迷心中的「聖地」,因為對於中國當代民謠而言,河酒吧簡直是「母親河」一般的存在。當時,剛來到中國留學的安娜,便是在那裡結識了張瑋瑋這一幫好朋友。

  「我一直都特別喜歡音樂,喜歡唱歌,也特別喜歡民謠。我不太熟悉美國的民謠,而是從小聽法國的『songs』,就是那種一個人一把吉他,像詩歌一樣的音樂。」安娜出生於法國尼斯,是法籍的猶太姑娘,她的父親是戲劇愛好者,經常組織朋友做一些小型的演出。所以,自小受到家庭的影響,安娜便早早與音樂結下了緣分,「像五十年代有一些法國的男歌手女歌手,他們的歌我都記在腦子裡面。我對詩歌知道得不多,但是歌知道很多。小時候我爸說,如果你學習你的課本,跟你學歌一樣就好了。」

  在來中國之前,安娜從未接觸過中文音樂。後來,當她留學到北京之後,她的同學才為她打開了這扇大門,「當時我的同學開始聽許巍的音樂,然後就聽到了野孩子樂隊。我記得野孩子有一首歌寫得很簡單,歌詞是『我看見他們來了,我看見他們走了(野孩子樂隊《咒語》)』,這對留學生來說比較好懂,」說到這裡,安娜笑了起來,「並且我會想到法國五十年代那些特別棒的歌和歌詞,所以通過他們的歌,我就開始慢慢感受中文音樂了。」

  攝影

  拿起相機記錄下那些民謠歌手們

  在北京的那些日子裡,安娜經常去河酒吧看演出。也許是因為張瑋瑋的手風琴,也許是西北民謠裡那些靠近西方的音樂元素,安娜在氛圍輕鬆自由的河酒吧,找到了家一樣的感覺。久而久之,她與他們也成為了朋友。她會用不太標準的普通話,喊張瑋瑋作「張vivi」;她會將喜歡的法國音樂、電影插曲分享給這些歌手朋友們聽;她時不時也會上臺唱首歌,打會兒手鼓。

  「還有一次,他們在唱《啊,朋友再見》,這首歌其實原來是義大利的一首歌謠,所以我們唱完中文版的,就唱義大利語版。」安娜回憶道,那個時候,自己的中文雖然不太好,「但是音樂不用說話就可以交流的,所以我覺得自己很幸運,能夠找到他們。」

  除了聽歌,安娜也用擅長的攝影,為他們留下了不少影像。張瑋瑋拉手風琴時的沉思,萬曉利瘦長的身影,以及野孩子的小索因病逝世後眾人的神情,都被安娜用相機一一記錄下來。「因為我是攝影師,我喜歡音樂,也喜歡這些人,所以我希望通過攝影去了解他們。」彼時,安娜在為法國解放報做攝影記者,但她從未懷著工作的目的去拍攝,「這是個很自然的過程,他們也很清楚攝影是一個表達方式,我好像也沒問過他們是否同意。當時沒有什麼目標,就純粹是拍。」

  後來,隨著河酒吧的轉讓,張瑋瑋、郭龍、萬曉利、小河這些人聚在一起唱歌的機會變少了。幾年後,安娜也與劉燁步入了婚姻殿堂。她逐漸把重心轉移到家庭,放下了手中的相機。

  2016年的最後一天,野孩子和宋雨喆、周雲蓬等人一起在北京開了一場跨年演唱會,諾一、霓娜坐在臺下輕輕跟唱著那些旋律,而安娜在一邊心想著,「這就是我的青春。」

  新京報:本周五這場演唱會是怎樣開始籌劃的?為什麼不做成一場售票的演出呢?

  安娜:我辦了這個「溫度」攝影展後,小河來看了。他說我們得做一件事情。我一直也有想唱歌的想法,所以就跟他說,那我們做個演出,他就說好啊。但這個地方空間比較小,為了讓更多朋友知道,我們就想到了直播的方式。至於以後會不會做售票演出,會再看看的。

  新京報:這次音樂會之後,會在音樂上有什麼新的計劃和動作嗎?

  安娜:我在來中國之前,沒有聽過中文音樂,在法國應該也不是有很多人聽過中文歌,挺可惜的。我一直想讓這些歌傳播得更廣,所以我想把我們這些歌翻譯成法語,讓更多人知道。

  採寫/新京報記者 楊暢

相關焦點

  • 「不僅是劉燁的妻子」丨安娜伊思·馬田
    安娜伊思·馬田Anaïs Martane法籍猶太人畢業於法國國立東方語言文化學院中文系法國liberation自由報社駐北京攝影師演員劉燁妻子安娜伊思·馬田生於法國尼斯成長在一個藝術氛圍濃厚的猶太家庭14歲開始學習中文2001年,她以留學生身份來到北京
  • 安娜伊思·馬田鏡頭中的地下音樂人
    她更傾向於敘述個人的成長經歷,關於她如何讀大學,如何來中國,如何與小河、張瑋瑋等音樂人成為朋友,如何成為攝影師,又如何在2002年到2004年之間拍出大量黑白銀鹽照片的故事。「我們不知道世界是什麼樣的」◇◆◇2001年2月,出生於法國尼斯的猶太姑娘安娜伊思·馬田來到北京學中文。
  • 安娜伊思·馬田:《猶太城》在中國有了新生命
    當晚演出落幕後,《猶太城》女主角「哈雅」的飾演者,法籍猶太裔藝術家安娜伊思·馬田(Anais Martane),轉身向舞臺上所有演員深鞠一躬,流淚說:「謝謝你們,讓《猶太城》在中國有了新的生命。」  因為嫁給知名演員劉燁,中國觀眾對「國民洋媳婦」安娜的了解,是以「明星家庭」為起點才開始拓展維度的。
  • 海有約 │ 友善對待需要幫助的人——訪問法國著名藝術家安娜伊思·馬田
    接受採訪中的安娜伊思·馬田法國著名藝術家 (孟凡竣  攝影)友善對待需要幫助的人訪法國著名藝術家  安娜伊思·馬田最為神奇讓我難以忘懷的是,虹口人民他們承受著比我們更多的苦難,但他們卻對我們的遭遇萬分同情,這是我一生中最讓我覺得神奇的事情。怎麼會有人過著比我更艱辛的生活卻仍能對我的遭遇感到難過並與我友善?這就是為什麼我童年的心靈始終留駐在上海……我充滿感激的心永遠留在中國並世代留存。友善地對待需要幫助的人是人類的一種勝利。」安娜用猶太難民說的話作為自己的微信頭像。
  • 三影堂+3畫廊,將展出安娜伊思·馬田的攝影作品
    照片由Ying Chao拍攝 | Photographer: Ying Chao安娜伊思·馬田,法國尼斯人。14歲開始學習中文,畢業於法國國立東方語言文化學院,在巴黎學習6個月的攝影基礎課程後,2001年以留學生身份來到中國,進入北京首都師範大學進修。起初她以業餘攝影師的身份拍攝作品,後轉向職業攝影師方向。
  • 真正的女神,她叫安娜伊思·馬田
    劉燁老婆叫安娜伊思·馬田,安娜年齡並不大,但外國人很少向人透露年齡,根據知情人了解到她大約生於1980年,算是80後。安娜出生在法國尼斯一個猶太家庭,這個家庭的藝術氛圍很濃厚,父親是一名戲劇演員,安娜的姐姐也是演員,儘管在法國並不算大腕,但也算很有經驗。
  • 最好聽的民謠都在這裡,安娜和朋友們唱起「流浪之歌」
    那一年,被譽為當代民謠「母親河」的北京最有名的地下音樂人聚集地「河酒吧」,因為突如其來的「非典」而無法營業,被迫關門。 在此以前,這個開在三裡屯南街,面積不足15平米的小場地,曾是中國地下民謠音樂人的天堂,也是中國早期livehouse的雛形。
  • 劉燁的老婆是誰個人資料 劉燁妻子安娜伊思·馬田是哪國人
    劉燁的老婆是安娜伊思·馬田,法籍猶太人,1979年12月21日生於法國尼斯。24日,有網友曬出了在北京機場偶遇劉燁妻子帶諾一和霓娜從法國歸來的照片,該網友還表示,諾一一家三口在檢疫時被工作人員稱為了外國人,並透露諾一聽到後大喊」我是中國人「澄清,可愛十足。
  • 真正的民謠是流傳 不是流行
    「河」酒吧(2002年)攝影/安娜伊思·馬田張瑋瑋在北京霍營家中(2004年)攝影/安娜伊思·馬田《流浪之歌》排練中,(左起)郭龍、小河、包括這個劇,別人我不知道,至少對小河、曉利、安娜、郭龍我們五個人而言,它不是我們事業的一部分。我對這個東西沒有事業上那種功利心,或者是任何那種企圖。北青報:那就算是個青春紀念品?張瑋瑋:不是,是我們友誼的一個延續。這一輩子你不可能再重來一個20年。今年是2020年,到2022年我們和安娜、小河、曉利,我們認識就20年了。
  • 中國民謠二十年:一條流動的河
    (安娜伊思·馬田(Anais Martane)/圖)北京三裡屯南街,短暫地存在過一家叫做「河」的酒吧。這個酒吧是野孩子樂隊(以下簡稱「野孩子」)在2001年開的。主唱張佺小時候生活過的很多地方都有或大或小的河流,他覺得民間音樂也像是一條可以穿越時間和空間的河。
  • 小河萬曉利張瑋瑋,民謠歌手演起戲來,沒有想像中那麼糟
    「這些破歌,我已經唱了800多遍了。」「每一次唱,我還是那麼感動。」這是音樂戲劇《流浪之歌·河樂隊》裡,郭龍和張瑋瑋扮演的兩兄弟的臺詞。12月11日-12日在上汽·上海文化廣場上演的《流浪之歌》有點像一部點唱機音樂劇,歌先有了,都是那些熟悉的民謠,張瑋瑋的《米店》、萬曉利的《這一切沒有想像的那麼糟》、小河的《森林裡的一棵樹》……再寫一個故事串聯起來。故事的主人公安,由安娜伊思·馬田扮演。
  • 第1眼專訪劉燁妻子安娜:演《猶太城》 讓我發現另一個自己
    這兩天,《猶太城》正在重慶大劇院演出,劇中女主角哈亞的扮演者安娜伊思·馬田接受了第1眼記者的專訪。對於大眾,安娜更讓人熟知的身份,是劉燁的妻子,兩個可愛的混血兒的媽媽。而這一次,她成了舞臺上、聚光燈下,最讓人注目的女一號。作為非專業演員,第一次登上舞臺表演,安娜最大的感受是,「做演員真的是非常難。」
  • 安娜、萬曉利等帶來央華2020年新創音樂劇 | 河樂隊《流浪之歌》
    央華2020年音樂劇-河樂隊《流浪之歌》製作人:安娜伊思·馬田、李雄編劇/導演:閆楠音樂總監:小河主演:安娜伊思·馬田、萬曉利、小河、張瑋瑋、郭龍樂手:李旦、ET、蘇邁、Pierre Brahin、王榕瑞內容概述—— 故事發生在「很久很久以後」,未來的地球上,冰川漸漸融化,海洋將陸地分割成無數個小島,土地越來越少,人與人之間也距離也越來越遙遠,一個名為「安」的女孩(安娜飾)開始在這些島嶼之間流浪,孤獨的她對生活充滿了失落和迷茫
  • 劉燁妻子安娜首次登臺主演話劇《猶太城》
    的關於戲劇之美和生命高度的分享、演出和發布行動,宣布將於11月9日至11日在北京保利劇院上演由以色列國師級導演約書亞·索博爾編劇兼導演,安娜伊思·馬田、孫強、馮憲珍、閆楠、艾米莉·奧哈娜等主演的世界經典大型舞臺劇《猶太城》,希望這部具有美學高度和世界影響力的偉大作品,能夠打動當下觀眾感同身受關於「生命」的主題。
  • 安娜和她的朋友們本色出演,音樂劇《流浪之歌》串聯民謠歌曲
    其實,安娜伊思·馬田本人,從2001年就從法國來到北京留學,離開劉燁的名字也有很多精彩的故事,此次上演的《流浪之歌》就是她精彩人生的一段旁白。早在剛剛來北京的時候,她就成為小河、萬曉利的粉絲。「流浪」的主題是安娜定的,「流浪是我們幾個人共同的特點,我從法國來到北京找一個家,他們從中國的各地來到北京,尋找自己夢想的舞臺,我們都在流浪中尋找。」安娜是這部戲的主演和製作人,導演則選擇了央華戲劇的演員閆楠,「他是最熟悉這些歌手和他們作品的戲劇人,他本身又很有才華。」
  • 安娜和她的朋友們本色出演,音樂劇《流浪之歌》串聯民謠歌曲
    提起安娜,很多人還是習慣提到劉燁的名字。其實,安娜伊思·馬田本人,從2001年就從法國來到北京留學,離開劉燁的名字也有很多精彩的故事,此次上演的《流浪之歌》就是她精彩人生的一段旁白。早在剛剛來北京的時候,她就成為小河、萬曉利的粉絲。
  • 安娜稱不可能與丈夫劉燁同臺,不願讓諾一成老外
    近日,劉燁妻子安娜與音樂人萬曉利、小河合作的舞臺劇於8月22日和23日在北京上演,為了給新戲宣傳,安娜接受了媒體的採訪。安娜表示,劉燁讓她理解和融入中國文化,不僅如此,她還想正式成為一個中國人,只是要拿到資格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