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家長會,最怕老師問這4個問題,最後一個都不知道怎麼回答
王老師導語:期中考試結束了,這個周末要參加家長會。我們上學那會最怕的就是老師喊家長去學校,回來之後保準沒有好果子吃,現在做了父母去參加孩子的家長會,同樣也是心驚膽戰。生怕孩子在學校惹老師生氣,在校表現不好,學習成績不理想,抱著忐忑的心情去,往往結果還不算太差,就是老師提問的這幾個問題,真是不好回答。
一、孩子有沒有報輔導班?
家長會上,老師讓填寫一份調查問卷。調查孩子有沒有報名參加什麼輔導班?參加了幾個輔導班?這個問題我只能如實回答,我們家孩子只報了一門寫字班,不過看周圍家長密密麻麻寫了一大通,從興趣班到作業輔導班都有,雖然我不怎麼贊成孩子報這麼多班,但是看到別人家的孩子這麼的努力,心理難免有些差距感。好在老師的意見是根據孩子興趣,適當的參加1-2門即可,至於家庭作業的輔導班儘量還是不要報,有些輔導機構為了孩子儘快完成作業,都會把正確答案直接告訴孩子,這樣老師也不知道孩子的真實水平,不利於以後的針對性講解。
二、孩子在家有沒有閱讀的習慣?
隨著高考和中考的改革,語文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而語文考試中的閱讀理解題的分值還進行了大幅度提高。數千字的閱讀材料,需要在幾分鐘的時間內給出正確答案。如果孩子的閱讀能力弱,就很難在短時間內完成,如果再反覆閱讀不僅耽誤時間而且很容易把答案混淆。這就要求孩子在平時一定要積累足夠的閱讀量。會上,做得好的家長進行了現場交流,反觀自己家孩子,差距確實比較大。一方面是習慣的問題,一方面是家長的問題,如果孩子從小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現在就很難改正。另外作為家長如果也不喜歡閱讀,那只能給孩子帶來反面示範作用。
三、孩子在家玩遊戲嗎?
老師說,班裡有些孩子沉迷手機遊戲,白天上課無精打採,精力不集中。老師建議不要給孩子配手機,作為父母都無法擺脫手機的依賴,更別說這些沒有自制能力的小學生了。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如果你在他們面前就肆無忌憚的看手機,玩遊戲,那你如何制止他們?除了心理上的不平衡,而且還會影響孩子們判斷是非的能力。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也是最好的鏡子,你怎麼做,孩子就怎麼做,你對自己放鬆要求,孩子也會放任自己的行為。
四、怎麼又是媽媽來?孩子爸爸呢?
這個問題對於媽媽來說,回答起來非常尷尬。班裡52個孩子,來開家長會的絕大多數都是媽媽,要麼就是家裡老人,卻很少見到爸爸們的身影。老師給大家講了一個笑話:說讓家長在孩子試卷上寫意見,結果媽媽出差了就沒寫,老師問:你爸爸呢?孩子回答:爸爸不是家長。雖說是個笑話,但是可以看出在孩子眼中,媽媽的作用明顯的比爸爸重要。現在很多家庭在輔導孩子的事情基本都甩給了媽媽,爸爸不是工作忙就是在玩遊戲。一個缺少了父親關愛的孩子,成績往往都會有缺失。
王老師總結:小學階段是孩子習慣養成的最好時期,如果這段時間家長放鬆了管教,後面需要改正就非常的困難。「樹欲靜則風不止」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成功的保障,家庭中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是2:1,而在學校老師對孩子的教育是1:50,孩子好習慣的養成都是家庭教育的成果,如果只靠學校的教育,肯定不能保證覆蓋到每一個孩子身上。父母永遠是奮鬥在教育孩子的第一線,再累再忙也要抽時間陪陪孩子,不要讓家長會老師提問的這些問題再出現在咱們孩子身上。
對於第四個問題,如果換做是你該如何回答,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超人老師原創作品,首發百家號,嚴禁抄襲轉載。更多高考諮詢、學習方法、考試技巧、教育方式,歡迎添加關注,讓我們成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