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有一種愛情叫相愛相殺

2021-02-07 雲帆詩友會

徐志摩與陸小曼


        1926年10月3日農曆7月7日,也就是傳說中牛郎和織女相會的那一天,在北京的北海公園舉行了一場兼具娛樂性和轟動效應的婚禮,這場婚禮曾牽動了當時中國文化界的幾乎所有大腕。新郎是詩人徐志摩,風流才子,新娘是民國四大才女之一的陸小曼,證婚人是梁啓超,主持是胡適,參加者族繁不及備載,總之都是在中國近代史上響噹噹的人物。


        婚禮很浪漫,現實很骨感。徐志摩陸小曼婚後在徐志摩故鄉浙江寧波硤石這座別具一格的住宅中種草弄花,過著一種「草香人遠,一流清澗」的超然生活。可惜,好景不長。彼時,富二代徐志摩和陸小曼都是二婚,時尚新派的陸小曼不為徐家所容,徐志摩的父親徐申如給徐志摩斷了糧,徐志摩不得不同時在光華大學、東吳大學、上海法學院、南京中央大學、以至北平北京大學等到處兼課,課餘還趕寫詩文,以賺取稿費,即便如此小日子仍入不敷出,因為陸小曼花錢大手大腳揮霍慣了。


        1929年,徐志摩辭了東吳大學、大夏大學的教職,繼續在光華大學執教,1930年秋起又在南京中央大學教書,併兼任中華書局編輯、中英文化基金會委員。上海南京兩地來回跑,以掙家用。1930年秋,即陸小曼29歲那年,徐志摩索性辭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職務,應胡適之邀,任北京大學教授,兼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教授。徐志摩自己北上的同時,極力要求陸小曼也隨他北上,幻想著兩人到北京去開闢一個新天地。可陸小曼卻執意不肯離開上海。徐志摩只得落寞黯然的隻身北上。由於與陸小曼分居兩地,徐志摩需要經常上海、北京兩地奔波,為了節約時間,也為了節約路費,他常常會選擇乘坐別人的免費飛機。僅1931年的上半年,徐志摩就在上海、北京兩地來回奔波了8次。

  

        1931年11月上旬,陸小曼由於難以維持在上海的排場,連續打電報催促徐志摩南返。11月11日,徐志摩搭乘張學良的專機飛抵南京,於13日回到上海家中。不料,夫婦倆一見面就吵架。據鬱達夫回憶:「當時陸小曼聽不進勸,大發脾氣,隨手把煙槍往徐志摩臉上擲去,徐志摩連忙躲開,幸未擊中,金絲眼鏡掉在地上,玻璃碎了。」徐志摩一怒之下,負氣出走。1931年11月18日,徐志摩乘早車到南京,住在何競武家。於是在19日迫不及待地搭乘了一架郵政機飛往北京。登機之前,徐志摩給陸小曼發了一封簡訊,信上說:「徐州有大霧,頭痛不想走了,準備返滬。」但最終他還是走了。因大霧影響,飛機於中午12時半在濟南党家莊附近觸山爆炸。飛機師王貫一、梁壁堂及乘客徐志摩,遂同時遇難。死者三人皆三十六,亦奇事也。」機上連徐志摩共三人,無一生還。時年陸小曼29歲。

        鬱達夫之妻王映霞也在自己的自傳裡這樣描述當時的情形:「下午,我換上素色的旗袍,與鬱達夫一起去看望陸小曼,陸小曼穿一身黑色的喪服,頭上包了一方黑紗,十分疲勞,萬分悲傷地半躺在長沙發上。見到我們,揮揮右手,就算是招呼了,我們也沒有什麼話好說,在這場合,說什麼安慰的話都是徒勞的。沉默,一陣長時間的沉默。陸小曼蓬頭散發,大概連臉都沒有洗,似乎一下老了好幾個年頭。」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年僅36歲的詩人竟不永壽,真悄悄地走了。徐志摩的遺體從濟南運回上海後,陸小曼見到了現場惟一的一件遺物——一幅山水畫長卷。這幅畫是陸小曼於1931年春創作的,堪稱陸小曼早期的代表作,風格清麗,秀潤天成。更為珍貴的是它的題跋,計有鄧以蟄、胡適、楊銓、賀天鍵、梁鼎銘、陳蝶野諸人手筆。徐志摩把這張手卷隨帶在身,是準備到北京再請人加題,只因手卷放在鐵篋中,故物未殉人。陸小曼看著這張畫卷,想到徐志摩的種種好處,淚水漣漣,百感交集。自此,她一直珍藏著這幅畫,如同保護自己的生命。徐志摩失事後,陸小曼受的打擊最大,遭受的批評也大,徐志摩的一些朋友不願再跟她來往。徐志摩的朋友們認為是陸小曼不肯北上才導致悲劇上演。


        徐志摩死後,陸小曼不再出去交際。陸小曼對徐志摩的思念之情,我們還可以從她在徐志摩死後的幾篇文章中看到。在徐志摩死後一個多月,陸小曼寫了《哭摩》,這篇文章寫得情真意切,悲傷痛苦躍然紙上:

        「我深信世界上怕沒有可以描寫得出我現在心中如何悲痛的一枝筆。不要說我自己這枝輕易也不能動的一枝。可是除此我更無可以洩我滿懷傷怨的心的機會了,我希望摩的靈魂也來幫我一幫,蒼天給我這一霹靂直打得我滿身麻木得連哭都哭不出來,混(渾)身只是一陣陣的麻木。幾日的昏沉直到今天才醒過來,知道你是真的與我永別了。摩!慢說是你,就怕是蒼天也不能知道我現在心中是如何的疼痛,如何的悲傷!從前聽人說起「心痛」我老笑他們虛偽,我想人的心怎麼覺得痛,這不過說說好玩而已,誰知道我今天才真的嘗著這一陣陣心中絞痛似的味兒了。你知道麼?曾記得當初我只要稍有不適即有你聲聲的在旁慰問,咳,如今我即使是痛死也再沒有你來低聲下氣的慰問了。摩,你是不是真的忍心永遠的拋棄我了麼?你從前不是說你我最後的呼吸也須要連在一起才不負你我相愛之情麼?你為什麼不早些告訴我是要飛去呢?直到如今我還是不信你真的是飛了,我還是在這兒天天盼著你回來陪我呢,你快點將未了的事情辦一下,來同我一同去到雲外優遊去吧,你不要一個人在外逍遙,忘記了閨中還有我等著呢!」

  

        陸小曼在徐志摩在世時是不大寫東西的,但天天和徐志摩在一起,無形之間便受了他的文學上的薰陶,她的這篇《哭摩》濃麗哀婉,文風直逼徐志摩,可以說對徐志摩是個最好的懷念。


        1932年,在海寧硤石召開了徐志摩的追悼會,陸小曼因為公公徐申如的阻止,沒有能到海寧硤石參加追悼會,她作為亡妻送了一幅輓聯:


        多少前塵成噩夢,五載哀歡,匆匆永訣,天道復奚論,欲死未能因母老;

        萬千別恨向誰言,一身愁病,渺渺離魂,人間應不久,遺文編就答君心。


        1933年清明,陸小曼獨自一人來到硤石,給徐志摩上墳,這是陸小曼第五次到海寧硤石,也是最後一次。陸小曼沒有再到她與徐志摩婚後小住的「香巢」中去,那是徐家的房產,她無福消受,她也不願再去那一塊讓她甜蜜而又令她傷心的地方。她站在東山萬石窩前,遠遠地望著那一幢中西合璧的紅色磚瓦房子,眼淚忍不住奪眶而出。


        他們彼此愛的轟天動地,卻也恨得無可挽留。民國才子徐志摩和民國名媛陸小曼的愛情,便是最為突出的相愛相殺。陸小曼的母親曾沉痛哀嘆「是小曼害死了志摩,也是志摩害死了小曼。」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奔赴北京大學任教更急於參加林徽因的講座,在飛機事故中遇難。從此時起,陸小曼也是死了,留了兩句「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謝絕一切,閉門不出,上海名媛場從此再無陸小曼的身影。


        陸小曼生性奢華,過慣了富足的大小姐、貴婦的生活,又擁有豔麗無雙的美貌,即便在徐志摩家裡斷了他們兩的經濟接濟,她也不肯屈尊去過節衣縮食的日子。她的貌美以及優越感逼迫風流倜儻的徐志摩為生計奔波,到最後也葬送了一代才子的性命。到此時,陸小曼才醒悟,可愛情也隨之飄散,她用剩下的生命來為他們的愛情,為徐志摩唱響愛的悲歌。


        他們愛著彼此,只是少了換位思考,少了體諒。要是他們之間多一點點的溝通與交流,也許不至於到最後的一江春水向東流吧。

相關焦點

  • 先發制人》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
    「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出自宋代司馬光的一首西江月。訴說著兩個人的小埋怨,相見就會相愛,有情就會受傷。日影《君主!先發制人》就刻畫了這樣的一種場景。濱邊美波飾演的佐丸阿由葉,是剛升入高中的女生,感覺自己姿色平平,智力一般,因此希望在高中時代有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不辜負自己的青春。因此四處主動出擊,然而屢戰屢敗,但依然越挫越勇!她的這種行為,在這裡我們形象地稱之為「花痴」。
  • 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
    下闋的頭兩句陡然轉到對這個姑娘的情上來:「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上句謂見後反惹相思,不如當時不見;下句謂人還是無情的好,無情即不會為情而痛苦。以理語反襯出這位姑娘色藝之可愛,惹人情思。最後兩句寫席散酒醒之後的追思與悵惘。  這首小令只幅之內把驚豔、鍾情到追念的全過程都反映出來,而又能含蓄不盡,給人們留下想像的餘地,寫法別致。
  • 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
    她的髮髻是隨便挽起來的,臉上的脂粉是淡淡的、薄薄的一層,在那些濃妝豔抹的姑娘中顯得與眾不同,有種「清水出芙蓉」的別樣美感。不僅如此,她的舞姿身段也高雅脫俗——「青煙翠霧罩輕盈」,那種自內散發的氣質、神韻,就如三春裡的遊絲、飛絮,和柔纖麗,飄忽迷離。
  • 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寒山潛龍》有感
    正當她即將和長勝相擁時,一支箭射了過來,桃花就此與長勝陰陽相隔。不知這一幕,讓多少人潸然淚下了。桃花離開,如是;媚娘離開,亦如是。在桃花死了五年之後,長勝得知,媚娘,身在梧州,並且失憶。在一次祭拜桃花的時候,長勝偶遇媚娘。原來,媚娘五年前生下了一個兒子,她失憶之後,梧州的人告訴她,她叫桃花,畫中人(朱長勝)是他相公。故事就這樣戛然而止了。
  • 每天一首古詩詞|司馬光: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
    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笙歌散後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靜。——宋·司馬光《西江月》這是一首豔情詞。詞的上闕寫宴會上遇見的舞姬美豔的姿容。此番一見不如不見,多情不如無情。笙歌散後,醉酒初醒,庭院深深,斜月高掛,四處無聲。「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見了後徒惹相思,不如當時不見;人還是無情的好,無情了就不會為情而痛苦了。詞人以此襯託出這女子的美麗,惹人情思。
  • 相見爭如不見,多情何似無情
    然而,北宋詞風甚盛之時,一些名臣如韓縝、韓琦、範仲淹都能事業之餘寫出很好的詞,司馬光也不例外。他的詞作不多,遺留下來的只有三首,多系風情之作。其詞不加虛飾,直抒胸臆,繼承了「國風好色」、「《小雅》怨悱」的優良傳統。此詞中的「相見爭如不見,多情何似無情」,即是寫情的佳句。這說明,司馬光並非假道學,而能表達真率的感情。
  • 司馬光的愛情詞那也是寫得很感人,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
    宋朝時期的文人其實是很有才華,也比較有社會責任感,司馬光除了編撰了這部歷史巨著之外,還寫過很多的詞作,畢竟宋朝的文人都喜歡填詞,偶爾在休閒之時,都會寫上一兩首詞,這種原本是消遣之作,隨著大量文人的參與,最終形成了一種文學奇觀,把宋詞提升到了另一個高度,從而可以媲美唐詩。
  • 相見爭如不見,有情還似無情
    13、相見爭如不見,有情還似無情。 14、換我心,為你心,始知相憶深。 15、今年冷落江南夜,心事有誰知。 16、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 17、月色穿簾風入竹,倚屏雙黛愁時。 18、多少新亭揮淚客,誰夢中原塊土。 19、駸駸嬌眼開仍,悄無人至還凝佇。
  • 司馬光這首愛情詞寫得纏綿悱惻,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
    而他此後也是大起大落,雖然後來反對王安石變法,兩人的關係一度如同水火,不過他們之間只是君子之爭。也正是在這一時期,他為後世留下了一部經典的著作《資治通鑑》,成為了《史記》之後又一部偉大的歷史著作。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笙歌散後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靜。司馬光這首詞其實是寫了一位男子在宴會上遇到了心儀的女子,於是產生了愛羨之情,整個上片是描寫其人其境,從而充滿了詩情畫意,也情意綿綿;然而到了下片,又是專門描寫內心的感受,以此表達出了自己的一片深情。
  • 《清平樂》人物譜之司馬光:相見爭如不見,有情還似無情
    有例為證,來看一首司馬光的《西江月》:寶髻松松挽就,鉛華淡淡妝成,青煙翠霧罩輕盈,飛絮遊絲無定。相見爭如不見,有情還似無情。笙歌散後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靜。其實只要是人都會有七情六慾,出家人尚難真正「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司馬光有他的感情思維,何足稱奇?《詩經·鄭風·風雨》:關於「既見君子,雲胡不喜」這一句,一向有著一悲一喜兩種完全相反的解釋。一種是「既已相見,怎會不樂」,一種是「既已相見,怎麼我還不快樂」?
  • 《言葉之庭》,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
    無論是音樂還是畫面,全部都是那麼的美,給人一種安寧的感覺。想來新海誠還真的是特別擅長運用景色抒情呢,從電影的一開始,青翠欲滴的嫩柳和綠葉,連綿不絕的陰雨綿綿。當層層波紋在清澈的湖面上層層散開,一圈圈逐漸擴散而消解,使得感情在不知不覺間就渲染到了極致,透過景色深入觀眾的心間。
  • 有一種愛情叫「相愛相殺」
    以前,我一直以為情侶愛人之間的相處模式只有相濡以沫,其實還有一種方式那就是「相愛相殺」。比如上一秒說要跟你吵的不可開交,下一秒又相依相偎,如此還能長長久久在一起,或許這才是真正的愛情吧。我小叔小嬸就是這樣的一對。
  • 有一種美好的愛情叫「相愛相殺」
    導讀:情侶之間相愛相殺,互相損對方這是愛情裡一種特殊的談戀愛方式。顧名思義就是那種表面上說著非常嫌棄對方,但實際上是互相都離不開彼此。媛媛是我的一個高中同學,她有一個從小玩到大的竹馬。兩人從很小的時候就是死對頭,小冤家。
  • 有一種愛情,叫有緣無分——表達相愛卻不能在一起的5句古詩
    愛情主題,古往今來無論中外,都是文學創作中的重頭戲。愛一個人卻不能在一起,這叫愛而不得。又分很多種情況,一種單戀,我愛你但你不愛我;還有因現實問題被迫分開的;也有陰陽相隔,永遠不能相見的。詩詞中,有哪些愛而不得呢?
  • 前世不欠,今生不見,今生相見,為了還債,來世再不相見
    導語:前世不欠,今生不見; 今生相見,為了還債。 「相見不如不見」的詮釋是什麼? 寶髻松松挽就,鉛華淡淡妝成,青煙翠霧罩輕盈,飛絮遊絲無定。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
  • 有一種感情,相見不如懷念,懷念不如不見
    有一種感情叫初戀。初戀和婚姻就像線段的兩段,初戀是起點,婚姻是終點。起點是初戀,總是充滿懵懂、朦朧。她是美好、純潔、神聖的,令人終生難忘。時間總是如白駒過隙,初戀向左,婚姻向右,後一點定終生。再回首,每個人都向著不同的方向比劃著自己的感情足跡,再無交集,終點卻是我們各自都有了自己幸福的婚姻和家庭。
  • 《尼基塔》有一種愛情叫做麥可與尼基塔,勢均力敵相愛相殺
    愛情有很多種,但筆者最近追的美劇《尼基塔》裡,有一種愛情叫做麥可與尼基塔。他們兩人一出場立場不同,是絕對的敵人。兩人勢均力敵相愛相殺,卻在屢次交鋒中互相救了對方的命。讓人看的既刺激又激動,槍戰交鋒中還有那麼一絲絲的甜。兩人勢均力敵。麥可曾經是尼基塔的教官,兩人感情不同一般。
  • 有一種愛,叫無言也溫暖;有一種念、叫不見或不見,都在心間
    有一種愛,叫無言也溫暖;有一種念、叫不見或不見,都在心間,都會想念!愛情很美,真情卻難遇。在我們的人生裡、遇見我愛你、你也剛好愛我的人不多,一直愛下去的人更是少得可憐。無論在哪裡,無論什麼時間,你都是我初次相見的美麗,是我心中永恆的唯一。黃河水不幹,我愛你的心不變;長江水不倒流,我對你的情不淡,愛你千年萬年不算久,為你一生痴情不算長。一、遇見你,愛上你,不管我們的結局是否萬事如意,你都是我今生最美的遇見,是我餘生的最愛。
  • 有一種思念,叫永遠不知疲憊;有一種幸福,叫天天想念心愛的你
    導語:情動心最相思,相思卻不知相見在何日,愛在心裡,想念看不見,心疼痛自笑痴,一念經年無所依,悠悠愁苦堆積在心裡頭!有一種思念,叫永遠不知疲憊,那是生長在心裡的常青藤,思念是因愛而生,心裡有多愛便有多麼濃鬱的思念之情,人入心忘不了,情入骨最相思,情感的世界裡有一種幸福,叫天天想念心愛的人,想你,思念之情就像徜徉在藍天下的白雲,在心頭上瀟灑地來回遊走,那種折騰不是偶爾一次,而是天天如此!
  • 有一種緣分,叫再也不見!
    相愛,就該長相廝守。 遇到愛情之前,許多人會懷著這樣的觀念,期待一份長久的緣分。 可是,當一個人真正接觸一份感情,他才會意識到,原來「相愛容易相處難」,是一件普遍的事情,是情感世界裡的一種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