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藩丨被遺忘的中國攝影大師

2022-01-10 內外有物

提起香港,你是不是第一時間想起了:擁擠、混亂、繁忙……?如今的香港是全球高度繁榮的國際大都會之一。而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鮮少有香港本土攝影師記錄當地人的日常生活,唯獨攝影師何藩熱衷拍攝香港街頭一幕幕,在世界攝影史上留下了華人攝影師的印記,也讓西方了解到中國攝影。

 

迎著朝陽出海的漁民、西環的叮叮車沿著軌道緩緩行駛、街巷上方飄逸的萬國旗、灣仔馬路上的人肉紅綠燈、中環街市裡婦人在閒聊、情侶在樓梯間竊竊私語、街童在石梯上嬉鬧……這些不再重現的昔日影像在何藩的鏡頭下,不僅成為歷史的印記,也成為了一個時代的永恆。想像著何藩鏡頭下老香港的街景,是否打破了你對香港的第一印象呢?接下來,繼續帶領大家重現何藩鏡頭下香港五六十年代街景的無限可能。

故事緣起

一臺Brownie相機

 

何藩14歲時,父親贈與他一臺Brownie相機,從此迷上攝影藝術。

 

18歲時,何藩自購一部Rolleiflex 雙鏡頭相機,繼續攝影之夢,並用此相機拍下他所有經典作品。

青少年時代到二十八歲前是何藩最多產時期。其作品在當時已經獲得廣泛的關注,通過參加畫廊比賽獲得過眾多國際攝影獎項。1958至1965年間,連續8屆獲得由USA影學會評選的「世界攝影十傑」。

他的攝影才華對電影業也產生不小的影響。他曾參演過多部電影(《西遊記》、《女兒國等》),之後轉作導演,執導近30部電影,是「實驗電影」先鋒,直到65歲退休。他的《離》更是獲得英國賓巴利國際影展最佳電影。

新派攝影手法

打破墨守成規傳統攝影

 

何藩的攝影自學成才,從未接受正式訓練。

 

憑著從小對光影的敏感,他的攝影常常打破陳規,擅長利用幾何圖形與線條、光線與陰影的對比來營造戲劇性效果;陰影、霧氣、建築背景和出神入化的側逆光,是其照片中經常使用的元素。每張照片,都將老香港的過往生活活靈活現地呈現在你的眼前。

有時候,為了拍到完美作品,他可一連數日在同一地點蹲守,只為等待合適光線。當攝影主體出現在最佳位置的瞬間,便按下快門,一氣呵成。這種拍攝手法與攝影大師布列松的「決定性瞬間」極為相似,所以他也被譽為「東方布列松」。


點擊圖片了解更多,布列松中國攝影集

他愛以黑白色調為主,因為黑白能把色彩斑斕的世界抽象化,畫面更有距離感,它神秘而偉大。「我不是不拍彩色照,而是彩色沒那麼適合我的世界。」

何藩還是一個修正主義者。他認為攝影除了按下快門的一剎那,後期的黑房處理也非常重要。

由於攝影受制於很多因素,有時環境不允許攝影師在當時拍到最完美的照片,回去再以剪裁,進行二次構圖。就像拍電影,後期製作也是相當重要的。鏡頭長短的節奏、次序、調度都大大影響最後的效果,甚至可以令作品起死回生。

尋找何藩的足跡

打動人心的煙火氣息

 

何藩曾住在半山區麥當勞道,當時沒有地鐵,他就背著相機,由麥當勞道半山走下去,路見橫街窄巷,煙霧迷離,有些小人物,芸芸眾生,草根階層,弱勢社群。

 

「我覺得他們所表達的一種香港精神&草根精神,是最令我難忘的。小人物拼搏求存,一直在掙扎奮鬥。」

何藩拍照時全憑感覺,因為能觸動自己的事物,才能感動觀者。他認為這樣誕生的作品才會有靈魂及生命。

《太陽光》1959

何藩在2016年去世前與美國出版社 Modernbook合作出版其香港攝影三部曲《香港追憶》、《人生舞臺》和《香港‧往日情懷》。三本攝影集內所收錄的作品各有差異,未有重複。

第一部曲是集何藩一生所出版的最為經典、知名的一部,至今已第七刷。此書所收錄的作品皆拍攝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勾勒出老香港大街小巷的生活百態。其中更以此書的封面作品《陰影》而聞名中外。

黑色布封面,精裝大開本,鎖線裝訂,內頁為懷舊金黃色照片,濃濃的香港人文氣息。

第二部曲《人生舞臺》更進一步地透析香港,並收錄了許多肖像攝影作品,一探庶民日常。

第三部曲《香港‧往日情懷》則別於前兩部的寫實風格,改採用大量的重曝技法創造出大量抽象作品。

何藩一輩子只用一部相機,記錄下鍾愛一生的香港的美麗與哀愁。他透過獨特的視角與構圖,以幾何的光線線條搭配獨有的香港街景,呈現出別具見解的東方意境。

即使大師離我們已去,他和他的精彩作品永遠緊扣人心。其匠心獨運的影像,在往後半世紀的今日仍受到眾多影迷推崇。

 

他對香港的人文關懷,昔日香港的販夫走卒和街童,繁華的大街至孤寂的小巷街市中蒸騰的人氣……都在懷舊的光影中再次和我們相遇!

 

↑點擊上方圖片購買↑

目前只有《香港追憶》在售賣

ISBN:9780977882830

出版社:Modernbook Editions

尺寸:1.9 x 24.8 x 27.9 cm

語言:英語

頁數:112

裝幀:精裝

作者:Fan Ho

出版日期:2017-03-30

相關焦點

  • 何藩:被遺忘的中國攝影大師
    ▼ 何藩:中國街拍泰鬥級攝影大師,電影導演
  • 香港攝影大師何藩,竟然拍過這樣的電影
    最美中國藏在他的鏡頭裡 何藩成長於香港,被譽為中國攝影界的「一代宗師」,也被譽為中國的布列松(亨利·卡蒂埃-布列松,現代新聞攝影之父),總之,所有溢美之詞用在何藩身上都不為過。何藩一生拿過280多個國際攝影獎項,但何藩真正令人崇敬的地方,在於他對中國底層人民的關注,何藩鍾情於小人物的喜怒哀樂。
  • 華人攝影大師何藩去世
    深圳晚報訊 (記者 馬君桐) 被譽為攝影界「一代宗師」的何藩上周日(2016年6月19日)因肺炎惡化在美國加州聖荷西的醫院病逝,享年84歲。 17歲就獲得280個國際攝影獎項;連獲8次世界攝影十傑,何蕃,是華人世界難得一見的藝術攝影大師。他的鏡頭下,五六十年代的香港有一種幾何般割裂的美感,極強的光影下,黑白衝突造就出戲劇般的美感。
  • 最偉大的華人攝影大師何藩因病離世
    >就在幾個小時前,最佳君聽聞了一個令所有攝影師震驚並且感到很沉重的消息,一代攝影宗師何藩因肺炎惡化,在美國加州聖荷西醫院去逝,享年八十四歲。截圖來自www.hk01.com對於何藩這個名字,相信所有熱愛攝影的人,都會對他的作品印象深刻,他也成為了影響我們這一代攝影師最重要的攝影大師之一,更是我們華人攝影師的驕傲。
  • 一代宗師何藩攝影的秘密
    不知道的是,他攝影的精髓到底是什麼?僅僅是光影和構圖嗎?裁切在他的創作中有著怎樣重要的地位?他在攝影中最關心什麼?他自己如何理解攝影?何藩被譽為「東方布列松」,拍照時,他也像布列松一樣耐心等待最佳時機,等待人物形象、幾何結構以及光影線條達到最完美的統一。最典型就是《影》,巨大的陽光三角形,牆角一個女人,這幅作品曾經獲得54項國際大獎。
  • 中國神魔級攝影大師何藩走了,他曾把三級片拍成唯美大片,一生卻只想做個擺弄相機的小男孩!
    歲當導演,30歲演電影,20歲連獲8次世界攝影十傑,曾經被譽為中國攝影界的掃地神僧,最被低估的光影大師,情慾電影的表演大師,人生何求精彩的何藩老師就在幾個小時前,攝影君聽聞了一個令所有攝影師震驚並且感到很沉重的消息,一代攝影宗師何藩因肺炎惡化,在美國加州聖荷西醫院去逝,享年八十四歲。
  • 用光影記錄人的存在——何藩攝影作品集
    今年4月,香港藍蓮畫廊展出了何藩從未公開過的攝影作品,我們和策展人Sarah Greene以及何藩長女何詩雅,聊了聊何藩的黑白攝影和情色電影,「他立志要做中國的費裡尼,最後成為了中國香港的何藩。」何藩早期的獲獎作品都是沙龍攝影,他也是擁有最多作品入選國際沙龍的香港攝影師。
  • 物道丨28歲揚名世界,他是中國情色電影第一人,也是被誤解的攝影大師
    1931年出生於上海,13歲擁有第一臺相機,28歲已是蜚聲國際的攝影大師,上世紀50-60年代連續8次獲得美國攝影協會頒發的「世界攝影十傑」榮譽,獲獎超過280多個……有人說何藩是東方的布列松,也有人稱他為「最偉大的華人街頭攝影師」。
  • 追憶 | 何藩,攝影詩人的人生世界
    另一幅捕捉雨天家中窗外城市景象的《上海雨天》也是目前能夠找到的極為珍貴的上海時期的攝影。少年何藩在動蕩狀態中的「無聊」不經意間成為了藝術創造力的源泉,可以說,這一時期便是他攝影的起點。此時攝影中的人文關懷與詩意氣質,摻雜著藝術家的鄉愁,在何藩香港時期的街頭攝影中得到了延續,成為今天我們紀念這位攝影詩人時烙在他影像中最富個人化的印記。
  • 光影何藩
    他以黑白攝影在香港揚名,又以豔情電影在香港影史留下一份足跡。何藩,77歲,現居美國加州。據英國《衛報》報導,2014年秋,何藩最新攝影作品集《何藩:香港回憶錄》(Fan Ho: A Hong Kong Memoir)將通過Modernbook Editions出版社出版,該作將與《昨日香港》(Hong Kong Yesterday)、《生活劇場》(The Living Theatre)構成何藩攝影三部曲。
  • 何藩絕美攝影作品藝術欣賞
    何藩於上世紀40年代起拍攝香港街頭,他以新派攝影手法,打破墨守成規傳統尺寸,引起攝影界漣漪,成績驕人。
  • 「東方布列松」——何藩
    何藩的這種拍攝手法與攝影大師布列松(Henri Cartier Bresson)的「決定瞬間」(Decisive1948 勿忘我  Forget Me Not後來何藩在父母的鼓勵下帶著這張詩情畫意的相片參加了美術比賽竟贏得了冠軍自此奠定了何藩攝影中
  • 何藩的香港回憶錄
    文 | 朱靚豔  山邊海旁的橫街窄巷、縱橫交錯的電車軌道、招牌密布的三層騎樓,在攝影大師何藩的記憶裡,香港是這樣一副光景。挑擔的小販、閒聊的老人、嬉戲的小孩在此間來來往往,構成光影交錯的黑白畫面,真實卻又唯美之至。一生與影像結緣,他卻從未想過記錄香港的城市建築和名勝,而是努力捕捉香港的魂,記錄香港人的苦難和堅韌。
  • 東方布列松 何藩
    1948 勿忘我  Forget Me Not後來何藩在父母的鼓勵下帶著這張詩情畫意的相片參加了美術比賽竟贏得了冠軍自此奠定了何藩攝影中1952 攝影大師鄧雪峰 S.F. Dan-Master Photographer1953
  • 何藩,他是演員,也是導演,還是開創香港街頭攝影的"一代宗師"
    當時沒有攝影班也沒有老師教他,所有的攝影技巧全靠自學。後來他也回憶說到自學攝影的經歷,很多的攝影知識都是從各種的攝影書籍,畫冊,文學作品,詩詞及電影中學習的。說他是天才一點也不為過. 當然也少不了他對攝影的執著與勤奮, 有時為了拍攝一張完美的作品,何藩會一連數天在同一地點守候,只為等待最佳的光影效果,以及人物出現在最佳位置的一瞬間,所以他對很多地方的最佳光影效果的時間了如指掌。
  • 再見,「一代宗師」何藩
    18歲那年何藩移居到香港,自此他便醉心把這個都市的每一面,由繁華的大街至孤寂的小巷。  在上世紀50至60年代,何藩在世界不同之攝影比賽得到超過280個獎項。從1958年至1965年,連續贏得八界由美國攝影學會所舉辦之世界攝影十傑的榮銜。在上世紀60年代初期開始,何藩開始了他的電影生涯。最初由演員做起直到後來成為導演。
  • 何藩
    1937年8月8號出生於上海,幼年就遷至香港,61年加入邵氏電影公司,從場記做起,到演電影男主角(比如唐僧,哈哈),再到後來就開始瘋狂拍攝各種情色片。百度百科的人物評價裡有這樣一段話:「何藩是中國情慾電影中唯一將色情電影當做一種事業來做,他畢生所拍攝的大概不到十部電影的人,完全沒有一部非三級片,要做到這一點,確實需要非常大的勇氣,尤其是在七十年代,中國人的思想還沒完全開化的時候。」
  • 他是最被低估的中國攝影大師,光影已經被他玩到極致了!
    1948 勿忘我  Forget Me Not後來何藩在父母的鼓勵下帶著這張詩情畫意的相片參加了美術比賽竟贏得了冠軍自此奠定了何藩攝影中1952 攝影大師鄧雪峰 S.F. Dan-Master Photographer1953
  • 香港的十年,何藩的十年
    以下是正文:《念香港人的舊》是攝影大師何藩(1931 - 2016)生前編撰的最後一本攝影集。觀看這本攝影集,就像跟隨何藩的鏡頭,坐電車貫穿港島東西,遊覽五六十年代的香港,觀看當時香港人的市井生活。因此,要理解香港的現在,何藩鏡頭下的那香港十年就顯得很重要。那可能是香港最艱難的十年,也是孕育新社會形態的十年。韓戰期間,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世界開始實施對中國的貿易禁運,使香港的經濟連同受到了巨大打擊。1951年,香港政府年報把這一年說成是蕭條年份。種種因素「導致香港經濟陷入難以承受的境地」。蕭條在「唯美」如何藩的照片裡,也能看到蛛絲馬跡。
  • 他被譽為光影攝影大師,照片能賣37萬一張,如今遺作首次面世,帶你重回五六十年代的香港
    ▲年輕時的何藩,英俊清秀雖說何藩是大師,但我覺得他有種遊走靈氣與俗氣間的「煙火味」。他說:「我歡喜別人叫我藩仔,因為特別親切。」▲何藩作品《dyingsun》& 《men in uniform》沒有完成作家夢想的何藩,把中國文學的詩意帶入攝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