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華濤的「用錯鹿晗」風波在8月21日還在延續,陳礪志之後,汪小菲也以老友身份下場力證其並非甩鍋。
滕華濤是誰呢?電影《上海堡壘》的導演,但比被罵爛片更讓他意想不到的是,因為一個標題引發的紛爭又把他再度推向了輿論中心。
這場語文功底測驗爭論太多。然而故事的本身,最主要的核心是這部電影一度被認為是國產科幻片的希望之光,然而最終隨著上映變成了買家秀。
電影口碑、票房都一路滑坡,而滕華濤的名字也時常躍然於頭條。有眾多明星集體出面為他背書,連汪小菲、陳礪志都能站出來幫忙說話。
所以,這個站在風波中C位的他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存在?
滕華濤的口碑崩盤並不鮮見
在了解滕華濤是誰之前,我們先看看他做過什麼。
這位導演之前的作品,大家並不陌生,甚至還很熟悉。比如捧紅白百何的《失戀33天》。
還有成為現象級的家庭題材電視劇《蝸居》、《雙面膠》、《王貴與安娜》。
以上的每一部,都有著較高的口碑和評分。他也因此成了第六代導演之一。從這些過往作品來看,滕華濤的作品風格是多樣的,並不拘泥於一種單一的形式,最大的特點便是善於捕捉人物內心世界細膩動人的細節。
在很長的一對段時間裡,他是被高度認可的,並收穫了「多才多藝」等等大量褒義詞的評價。但如今,卻被《上海堡壘》推向了一個巨大的深淵,滕華濤成了眾矢之的,這可能是他有生以來受到過的最大、最狠的一次打擊。
很多人不解,為何一直都有高品質作品的導演為何突然就崩盤了?其實滕華濤並不是第一人,他的前輩,第五代導演中,大多數人都有過類似的歷過。
比如陳凱歌,曾被評為最像藝術家的導演,早年憑藉《霸王別姬》成了華語影壇的標籤式導演。
再然後,就是家喻戶曉的《無極》,不僅讓大眾對他的一切期盼都灰飛煙滅,也成了他導演生涯的「不堪回首」。
曾經因為僅僅是「張藝謀」三個字,就足以鎮住整個電影圈和電影觀眾。一度成了國內電影的一個神話。
張藝謀的導演之路一直走的很有大導風範,兩次威尼斯金獅獎一次柏林金熊獎,還有多部電影提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等等無論是在故事性還是藝術性上都有很高的價值,甚至喜劇片《有話好好說》現在看來也是一部經典之作。
在歷經了馬馬虎虎的《英雄》、《十面埋伏》後,最終因為《三槍拍案驚奇》遭遇口碑危機。
還有馮小剛,作為賀歲片的開山鼻祖,不論是從當初的《甲方乙方》還是之後的《非誠勿擾》,不僅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葛優,這個時期,馮小剛的電影都極具時代感。
但自從《夜宴》上升到了「億元俱樂部」後,口碑卻出現持續滑坡,啟用白百何、李小璐的《私人訂製》雖然還有葛優撐場,也沒能挽留住口碑分數。
看完幾位大師級別的導演從爬到巔峰到跌落神壇,回看滕華濤這次的崩盤就能明白這並不是偶然。都可以看到,導演們盛名暴漲之後都開始陷入了大片怪圈,這是一種幾近內心世界的膨脹,擅長抓住情懷的陳凱歌去玩了個預言遊戲;張藝謀則放下了人物細節,盲目的來了一把荒誕;而馮小剛的《夜宴》曾經努力趕上大片熱潮,章子怡和葛優兩個「大神」組出尷尬CP,一個沒有了文藝範、一個沒有了詼諧。
當然,這些失敗的作品都能輕鬆窺見導演們的野心,想要跳出擅長領域去開拓。
人在獲得成功之後,身邊的人往往就不太說真話了,太多資本願意讓他們去嘗試一把新鮮味,但是離開了本身的優勢後,呈現出失控。
流量迷信才是崩盤主因
早前流量粉絲嘲笑周杰倫數據不行折射了娛樂圈全部數據化後的可怕,數據是理性依據,但是也能讓人盲目。
在急速膨脹後的導演圈裡,直接面對投資方的他們也開始迷信流量。張藝謀工作室就曾經在《長城》之前曬出「張藝謀+鹿晗+王俊凱,你看不看?」的宣傳物料。
靠作品質量見長的名導演,最後將名字作為了噱頭,這種本末倒置的現象更是一種怪相。
滕華濤也是如此, 在《上海堡壘》之前,滕華濤的導演之路非常順利,1995年從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畢業後,在導演父親滕文驥(第四代導演,代表作品《棋王》、《黃河謠》等)和母親翁路明(代表作品《霹靂貝貝》、《小鬼精靈》等)的提攜下執導《危情時刻》嶄露頭角。
隨著《永恆戀人》的熱播,滕華濤出圈成名。雖然出生資深的影視世家,滕華濤在影視上是有智慧的。
《雙面膠》、《蝸居》、《王貴與安娜》、《裸婚時代》幾乎每一部的評分都是7.5分以上,在當下的IP劇集走俏之前,滕華濤的電視劇就是收視保障,海清、文章、張嘉譯、姚笛等等都是借他的作品直接躥升一線。
2011年,隨著電視劇導演們集體轉戰銀幕,滕華濤繼續瞄準自己擅長的小人物故事路線,以小博大的用小成本愛情電影《失戀33天》斬獲3.5億票房,成為華語影壇的黑馬之作,男女主角文章從電視劇當家小生成功打開電影市場,嫁給陳羽凡後的白百何直接從新人升格成小妞電影代言人。
滕華濤的作品很能捧人,而比起許多曾經的前輩導演,他的作品也尤為擅長抓取都市人的細膩心思。
然而《失戀33天》猶如一把雙刃劍,他一手掀起小清新的style,一面被這種文藝範拘泥。此後再度啟用青春貌美的倪妮、井柏然主演《等風來》,文藝得忘記了故事本身,最終口碑分直接下滑。
《等風來》的失利並沒有阻斷滕華濤對於流量的神往,因為他在過往作品的成功,許多作品都湧向了他,他從導演變成製片人。
身邊的流量越來越多,印上他姓名的作品得分越來越低。
在成功之後的滕華濤更像影視批發商,他在導演的位置上越來越少,而在製片人的身份上越來越多。
縱觀,將真人秀改編稱電影、持續打出小清新牌的滕華濤系列作品,他都沒有下場執導。「滕華濤」變得更像一個廠牌,而導演滕華濤則在蟄伏著等待在高位運行裡玩個大的。
在獲得作品成功和商業成功後,滕華濤從2017年宣布執導《上海堡壘》,這部大IP作品,六年磨一劍的劇本以及龐大的投資都呈現出要改寫影史的野心。
擅長小清新的導演要弄個末世洪流,這種跨界真的扯了襠。
想要創新,突破瓶頸的心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曾經扛起整個電影市場票房的馮小剛、陳凱歌、張藝謀也都是因為陷入流量迷信的坑而紛紛落下神壇。
馮小剛從2001年《大腕》後,張藝謀從2000年《幸福時光》後,陳凱歌從2002年《和你在一起》後,三人都開始主動迎合市場,並且在初期也的確刷新了中國電影的票房紀錄,但從這個時期開始,三人的作品與各自原本的藝術水準都產生了衝突,無一例外的,三人之後的作品水平每況愈下。
《霸王別姬》的編劇蘆葦曾在一次採訪中稱,有次去北京,陳凱歌派人開著豪車去機場迎接,一打開車門,琳琅滿目的美酒佳餚讓蘆葦應接不暇。就在那一剎那,蘆葦知道那個曾經打個面的就殺到什剎海,面朝湖面喝豆汁兒的陳凱歌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無論從口氣還是語境,他已經習慣以大師自居。
顯而易見,膨脹並非是個人現象。如今,馮小剛、陳凱歌、張藝謀三人在商業片的路上越走越遠,但曾經引以為傲的票房號召力卻在逐漸失去優勢。
比如陳凱歌,雖然用《梅蘭芳》和《趙氏孤兒》、《妖貓傳》持續刷新,卻始終沒有了《霸王別姬》時期的鬼斧神工。
可惜的是,前輩的這些經歷並沒能警醒滕華濤,仔細回看他之前有口皆碑的作品,不難發現,都是因為他遇到了好的劇本,加上他確實運氣不錯,對於風向的判斷幾乎是一測一個火。標準式金句臺詞、青春好看的臉蛋,戲劇的衝突都是其擅長的手腕,這些都被他帶入了《上海堡壘》。
就拿鹿晗的劉海來說,江洋的角色用幹練一點的形象更吻合,但是這樣的髮型才能更襯鹿晗的造型好看。導演和片方的決斷很明顯是在取悅審美。
不同的是,之前的風向判斷都是基於他擅長的題材,而《上海堡壘》這種科幻片是他的盲區,這一點,在採訪時他也明確的提及。事實上,科幻片也是國產電影的一個盲區。
他確實是誠意打造,畢竟花費了6年的時間去研究,如果只說這個動機和想要推進電影進程的初心,倒是沒什麼錯,但在拍攝時對於節奏的把控以及劇情的設計,都可以窺見他的力不從心。
《上海堡壘》用《甄嬛傳》的方式來打開,便是那年杏花微雨,一開始便都是錯的。因為壓根就沒太想清楚整個故事的結構該怎麼走,最終呈現了上映的各路混亂。
文藝片導演擅長抓取小靈感,類似文科生。科幻片更講究節奏邏輯和後期製作,像理科生。看看詹姆斯卡梅隆的籌備多細膩就是問題癥結。
滕華濤的靈氣為什麼都失靈
有人說,讓滕華濤如此極度自信的緣故是因為他被京圈的朋友們保護的太好了。
劉若英、白百何、馬伊琍為他各種背書,都是老友爆肝打投的節奏。
就連已經是敢講話人設的姚晨也是各種誇。
李晨就直接誇鹿晗和舒淇的愛情戲,看到了非常真摯的一面。
能有這麼多明星給滕華濤背書,幫他宣傳、推廣可見他的關係網並不簡單。我們不妨從他的婚禮現場來看。滕華濤的婚禮主持人:陳羽凡、李曉峰。
汪小菲和大S現場送祝福。
2012年,曾先後與演員劉孜、高圓圓有過戀情的滕華濤最終還是娶了位圈外人。
他的婚禮現場相當於一場小型的名流聚會,王中磊、馮小剛、徐帆、趙寶剛、陳國富個個都是響噹噹的人物。
背靠這層關係網,加上導演世家的家庭背景,說滕華濤出生第一次蹬腿就踢開了影視圈大門也不為過。對於許多新人導演來說,他確實是便利了很多。
他大學時代便已是意氣風發,雖然比黃磊小一屆,念的還是文學系,但兩人從大學時就是好朋友了。兩人的關係從滕華濤進入蘑菇屋一刻,黃磊就身體力行的說明了他打心底的開心。
節目中,滕華濤私下跟黃磊說,為了《上海堡壘》他花費了6年的時間和精力,黃磊讀懂了這句話的用意,於是在晚飯席間提及這部影片時,也強調了「6年」這個詞。
但滕華濤沒想到的是,這部耗費6年心血的電影幾乎要成為他導演生涯中的一個「痛點」。
而作為同樣也經歷了巔峰和「痛點」的黃磊也沒想到,曾被膨脹帶來的反噬,竟然被師弟馬不停蹄的跟進了。現在,兩人可謂是難兄難弟了。
滕華濤的朋友圈裡也有很淡定的,諸如馬伊琍。回看她的每一個作品,除了穩便是提升,在《還珠格格3》之後不盲目接偶像劇,在文章的「周一見」後默默轉型變成中生代花旦的扛旗人。
其實,當初馬伊琍與滕華濤之間的關係也被傳過是有過一段戀情的,當時有個比較經典的往事是,滕華濤和馬伊琍去酒吧玩,同時遇到高曉松和鄭鈞,免不了要social 一下,結果沒認出鄭鈞的馬司令脫口而出:我不喜歡鄭鈞,我喜歡許巍。原來馬司令年輕時也是直爽路線。
但滕華濤和馬伊琍始終只承認是關係最鐵的朋友,即便是這次滕華濤處於輿論中心,馬伊琍依舊力挺好友。
可惜的是,即便是關係很鐵的朋友,馬伊琍身上的優秀特質卻並沒能影響到滕華濤。
可能這也是滕華濤朋友圈的共識吧,所以點映會上沒有人能指出影片的問題,或者,指出來也來不及了。
《上海堡壘》的問題不是最終呈現的「翻車」,而是在故事架構上、特效製作上、演員的使用等等方面從初始狀態就呈現了問題。滕華濤曾這樣介紹自己的神奇朋友圈:自己屬於不喜歡聚會混圈子的人,但是和他們關係特別好。但如果關係真的好,為何在挑戰科幻片之前,沒人勸他三思呢?
如果你覺得這些都是塑料友情,再看看黃磊看到滕華濤時的真摯,或許不是朋友們不敢指出問題,而是滕華濤的性格所致,大家會不約而同的覺得不聊問題所在,可能才是彼此之間最好的相處方式,還真不是滕華濤自帶黃曉明「聽我的,就這樣」的霸道氣場。
相反,正是因為他太老好人了。在《嚮往的生活》做客,陳赫能生拉硬拽的拉他去幹活。
入住一晚後,早起幫黃磊一起做早飯。
包括讓他成為輿論風尖浪口的道歉,也是全部攬下。所以與其說是朋友圈不靈了,倒不如說是滕華濤的吻合和面面俱到讓朋友圈太不敢說真話了。
國內科幻片的「關門之作」?
事實上,《上海堡壘》這部電影詬病鹿晗是不公平的,也並不僅僅只是演員演技問題,劇情和製作等都存在著很多問題。且被流量反噬也並非特例,畢竟光靠流量就能賺大錢的熱潮早就退潮了。
而說《上海堡壘》把《流浪地球》打開的國產科幻片大門關上,也過於誇大和情緒化了。滕華濤用6年磨出一個「痛點」,在他的影人生涯上更像是一盞紅燈。
早在2019年5月,科幻作家劉慈欣談及國產科幻電影時就曾直言:「創作者應該對科幻本身有一種情懷」。
《流浪地球》的成功並不能代表國產科幻從此就能順風順水,《上海堡壘》的失敗也不能斷定國產科幻徹底毀掉。更多是導演用過往成功經驗到這部作品的失靈,科幻片在「人」之外,更重要的是技術匹配做到夠炫酷、故事架構要有邏輯,可推論。
所以,在這種類型片中的探索之路,滕華濤的失敗更在警醒要趁熱打鐵的片方們該做足功課,不然名字的光環兌不出真實的票房和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