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德尼羅和阿爾·帕西諾在《教父2》中曾一同出演過,但是他們在「教父2」中扮演了不同時期的角色。1995年,編劇兼導演麥可·曼給了這兩位傳奇人物第一次一起出現在銀幕上的機會。這部電影是「盜火線」,影迷們知道咖啡廳的場景可能是電影的經典時刻。
然而,《盜火線》不僅僅是這一個時刻經典,這是一部史無前例的搶劫片,它的真實感並不適合膽小鬼觀看。想測試一下你的新音響系統嗎?看銀行搶劫案的鏡頭,聽子彈飛的聲音。
麥可·曼是為數不多的幾位你可以立即認出的導演,這要歸功於他的手持式特寫風格,當《盜火線》於1995年12月15日上映時,當時他已經是一位成熟的天才了。但這部電影給他帶來了大量的年輕觀眾,他們渴望一部新的德尼羅或帕西諾電影來宣稱屬於自己的時代。事實證明,他們得到了。對於宿舍牆上貼著疤痕臉和大傢伙海報的大學生來說,《盜火線》就是一切。現在,25年過去了,這部電影仍然很受歡迎。以下是關於熱火你永遠不知道的20件事:
1.《盜火線》是根據現實生活中的罪犯尼爾·麥考利和1964年逮捕他的警察查克·亞當森偵探改編的。影片中的許多搶劫鏡頭都取自麥考利的犯罪生活,包括裝甲車搶劫案和鑽石鑽頭搶劫案。麥考利和亞當森在現實生活中也見過面喝咖啡,他們的對話就是你在電影中看到的。
2.麥可·曼在1979年寫了《盜火線》,並最終將劇本改編成1989年播出的一部名為《洛杉磯Takedown》的電視劇。然而,創作上的差異讓曼望而卻步。
3.曼從未想過執導《盜火線》,在80年代將其提供給沃爾特·希爾(Walter Hill),被後者拒絕了。
4.德尼羅和帕西諾是曼選擇飾演尼爾·麥考利(Neil McCauley)和文森特·漢娜(Vincent Hanna)(根據亞當森改編的角色)的首選。
5.基努·裡夫斯最初籤約扮演克裡斯·希赫利斯,但曼恩想要瓦爾·基爾默,當基爾默的《永遠的蝙蝠俠》開拍後,裡維斯失去了這個角色。他同時拍攝了兩部電影。
6、艾米·布倫曼不喜歡劇本,不想出演這部電影,她說劇本裡充斥著鮮血,沒有道德感。曼告訴她,她非常適合飾演伊迪這個角色,並說服她出演了這個角色。
7.咖啡館的場景:德尼羅建議不要排練,這樣不熟悉的感覺就會滲入場景中,曼表示同意。這一決定還促進了這兩位著名演員之間的即興表演。曼同時使用了兩個攝像頭,這樣對話就會更加流暢。這一場景是在比佛利山的凱特·曼蒂利尼(現已關閉)拍攝的。
8.2002年6月,在聖地牙哥MCRD向美國海軍陸戰隊新兵展示了銀行搶劫和槍戰的場景,作為在炮火下撤退的案列就是用的《盜火線》片段,在電影中,麥考利和漢娜都是前海軍陸戰隊隊員。
9.電影完全是在外景拍攝的。這部電影是在洛杉磯及其周邊的65個地點拍攝的。
10.曼、德尼羅、基爾默和湯姆·西澤莫爾(飾演麥可·切裡託)在拍攝前前往福爾索姆州立監獄採訪囚犯並研究他們的性格。
11.喬恩·沃伊特(Jon Voight)飾演的內特(Nate)這個角色是根據2005年去世的真實罪犯愛德華·邦克(Edward Bunker)改編的。邦克之前曾主演過另一部90年代著名的搶劫片:《水庫狗》。他飾演布魯先生。博伊特最初拒絕了這個角色,但曼一直想和他合作,並說服他這麼做。邦克也是這部電影的顧問。
12.根據帕西諾的說法,在劇本的早期草稿中,文森特·漢納(Vincent Hanna)有古柯鹼習慣,這可以解釋他誇張的情緒爆發。
13.瓦因格羅(凱文·蓋奇飾演)是根據另一名真實的罪犯(名叫瓦因格羅)改編的,這名罪犯利用州政府的證據指控芝加哥的黑幫分子,「失蹤」後發現被釘在墨西哥的一個棚屋裡。
14.Gage本人在2003年被監禁了兩年,所有其他囚犯都稱他為「Waingro」。
15.帕西諾即興說了一句話:「……因為她的屁股很棒!」漢克·阿扎裡亞(Hank Azaria)分享了這一場景,他感到驚訝,他的反應是真實的。
16.曼曾表示,麥考利的灰色西裝是為了幫助他融入人群,而不是引起人們的注意。
17.芝加哥警察出身的演員丹尼斯·法裡納是這部電影的顧問。幾年前,他和曼合作過「犯罪故事」。
18.丹尼·特雷霍受聘出演影片中的「特雷霍」一角,但他同時也是一名犯罪顧問。他和邦克都曾因持械搶劫服刑。
19.麥考利靠著窗戶看海的場景(上圖)靈感來自亞歷克斯·科爾維爾(Alex Colville)的油畫《太平洋》(Pacific)。
20.曼選擇在搶劫槍戰中使用真實音頻,而不是在後期製作中配音。現場的聲音設計是最真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