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微博中爆料,「中國的捲菸裡基本沒有菸絲,而是用藥水浸泡過後紙片切成的紙絲」。對此,不少網友對於「菸捲裡基本沒有菸絲」表示了質疑,也有人認為即便「菸絲紙做」不屬實,但也不排除在菸絲中混入紙等雜質以降低成本的可能。
那麼,捲菸裡真的有「紙」嗎?難道這些「紙」真的是為了降低捲菸生產成本?
捲菸裡裹的真是「紙」嗎?當然不是。它只是看上去有點像紙,其實是一種特製的「菸草薄片」,是利用高科技手段加工而成的人工再造菸葉。
造紙法菸草薄片生產工藝可以說是「菸草行業的一場革命」,通過改進葉組配方,有效改善捲菸的內在品質,能夠在不影響捲菸香氣質、香氣量的情況下有效地降焦,成為目前減害降焦頗具前景的有效途徑,在國際上被稱為「再造菸葉」。
目前,菸草薄片在國內外捲菸配方中已普遍使用。世界上銷量最大的幾個捲菸品牌中,菸草薄片的平均摻配比例均已超過20%,如「555」捲菸中菸草薄片的使用比例達到了25%左右,「萬寶路」捲菸中的使用比例更達到了35%左右。研究表明,在配方中摻配20%的再造菸葉,可以使捲菸焦油量及部分有害成分釋放量下降10%左右。
菸草薄片的生產原料為菸葉碎片、煙末和煙梗等,其主要成分為可溶性的菸草成分和不可溶的纖維素。根據加工工藝的不同,菸草薄片的製造方法主要分輥壓法、稠漿法、造紙法、浸透法和噴層法等5種。其中,前3種在世界上採用得最為普遍。
國內製造菸草薄片,以前多為「輥壓法」和「稠漿法」。但由於該方法不能對薄片中內在的化學成分進行調控,難以滿足捲菸配方的需求,近年來逐步為造紙法所取代。
造紙法菸草薄片的生產工藝,是利用菸草原料的物理特性,進行配方、浸取,並通過固、液分離,將可溶性液體進一步蒸發、濃縮,把菸草成分萃取出來製成塗布液,而對不可溶的菸草原料,進行疏解並磨製成漿,運用造紙技術將其脫水、乾燥、製片,得到菸草片基。最後,再將調配的塗布液均勻地塗在片基上,經過乾燥、撕片,按技術要求製成菸草薄片。
用造紙法生產菸草薄片,可以在加工過程中人為地改變菸草中的化學成分,對有害物質做有針對性的去除,對菸葉化學成分進行合理地調配與控制,從而達到降低捲菸中焦油等有害物質的作用。同時,也能加快菸草燃燒速度,降低焦油釋放量。用造紙法生產的菸草薄片,密度較小,性能接近於天然菸葉,焦油釋放量較小,可最大限度地改善捲菸的內在品質,並具有便於運輸和長期貯存等優勢。目前,造紙法生產菸草薄片已在世界上廣泛應用。
同時,由於造紙法菸草薄片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它為捲菸加香、加料提供了新的載體,為捲菸配方工作提供了很大的自由度。它豐富了捲菸配方資源,能適用於多種類型捲菸產品的開發,成為配方革新的重要手段之一。
國際上使用造紙法菸草薄片,已有半個多世紀的歷史。早在1949年,美國的雷諾公司就已在其生產的捲菸中添加造紙法菸草薄片,成為國際上最早使用此項技術的捲菸企業。目前,造紙法菸草薄片產量最大的企業,是法國摩迪國際公司。他們從1965年開始生產,至今已有50多年的歷史。
我國造紙法菸草薄片的工業化研究與開發,始於上世紀90年代後期。國家菸草專賣局先確定了廣東金葉薄片技術有限公司(汕頭)、杭州利群環保紙業有限公司和雲南昆船瑞升科技有限公司三家試驗研發基地。隨後,我國又建成了湖北新業、湖南祁東和山東瑞博斯三條中試線,並在此基礎上,建成了上海太倉、河南許昌和福建金閩三條推廣線。隨著國內造紙法菸草薄片技術的逐步成熟,2003年以後,國內多數捲菸企業陸續將菸草薄片應用於捲菸配方,使用量逐年增加。
有數據表明,捲菸生產中每使用1萬噸造紙法菸草薄片,就相當於節省了7萬畝土地種植出的菸葉,這樣做既環保又經濟。
煙支裡摻「紙」?別逗了!專業人士給你事實真相
1、凡本網專稿均屬於中國山東網所有,轉載請註明來源及中國山東網的作者姓名。
2、本網註明「來源:×××(非中國山東網)」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若作品內容涉及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在核實確認後儘快處理。
3、因使用中國山東網而導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約毀壞、誹謗、版權或智慧財產權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種損失等,中國山東網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4、一切網民在進入中國山東網主頁及各層頁面時視為已經仔細閱讀過《網站聲明》並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