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經緯網10月26日訊: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疫情雖然對全球人類的生活造成影響,卻無法摧毀人們對藝術的熱情!」第12屆臺積電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賽,24日舉行頒獎典禮,獲得篆刻組首獎、臺南市長興小學美術老師餘侑恩表示,篆刻和晶片的共同點,就是都需要精緻細膩的操作,期許熱愛書篆藝術的朋友繼續努力精進,維繫熱情。
第12屆篆刻組首獎餘侑恩(右)與篆隸楷組首獎王思勻(左)合影。(張鎧乙攝)
獲得篆隸楷組首獎、目前就讀臺北商業大學的王思勻則表示,她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學書法,從沒想到可以走到這麼遠,「用各式各樣的筆法去探索文字之美,是一非常有趣的事,也希望跟我一樣喜歡書法的同好,能一直堅持下去。」
第13屆臺積電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賽比賽24日正式開跑,臺積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曾繁城(前排左四)、「中國時報」副總編輯白德華(前排右四)與書法名家們合影。(張鎧乙攝)
典禮原本預定4月舉行,但受疫情影響,延後半年,現場包括臺積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曾繁城、董事陳建邦、執行長許峻郎,以及書篆名家林文彥、林淑女、林俊臣、陳維得、葉國威等人前來共襄盛舉。
篆隸楷組首獎為臺北商業大學五專部資管科2年級王思勻。(張鎧乙攝)
臺積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曾繁城表示,每到庚子年都特別不平靜,今年有新冠肺炎,打亂了全人類的生活步調,人們在此時特別期待能獲得解方,不管是在心靈還是疾病方面。因此新一屆的主題別出心裁定為「解藥」,期許學子能在學習書篆之餘,進一步領略同為華人重要資產的中藥,以擴展人文視野。
主辦單位之一的「中國時報」副總編輯白德華表示,臺積電與「中國時報」人間副刊自2008年開始合作推廣書篆藝術,拉近學子與漢字藝術的距離,令人感動的是,每年都有許多年輕人參與創作,傳承中華文化,「能與臺積電共同搭建這個平臺,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活動。」
行草組首獎為臺南市私立德光高中2年級洪翊家。(張鎧乙攝)
評審之一的書法家林文彥觀察這次參賽作品,歸納出幾個特別現象,他表示,有些參者用篆書來寫現代詩,感覺很不一樣,這引起評審之間熱烈討論,也是一個值得觀察的現象;篆刻方面,則有人嘗試以瓦當紋案來呈現,對於線條布局也有一些突破及嘗試。
值得一提的是,臺積電以晶元代工聞名全球,卻默默支持書篆及傳統藝術文化傳承十多年,林文彥特別感謝臺積電的投入與堅持,不只在科技產業對臺灣有貢獻,在人文藝術方面也投注許多心力。
篆刻組首獎為藝術工作者餘侑恩。(張鎧乙攝)
餘侑恩則表示,他也曾思考臺積電跟書法及篆刻之間的關係,他說,晶片是極度理性的科學結晶,精密而嚴謹;篆刻則是感性的藝術產物,自由而奔放。兩者看似無關的東西,能透過一場比賽,巧妙搭上橋梁,「我想這就是所謂科技與藝術所交織的浪漫吧。」(高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