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追兇19年》是一部刑偵類的&34;。按常規的路子,它要麼劇情燒腦,以曲折懸疑取勝;要麼打&34;牌,燃情四溢;也或者槍戰飆車,驚險刺激。因為這些可以抓眼球,有市場。
而《追兇19年》導演徐翔雲卻不走尋常路。他以偏凝重、偏寫實又帶點文藝的手法來拍這部劇,把關注重點轉移到案件背後的瑣碎雞毛,那些&34;的一面。他透漏做這部電影的初衷:影視劇講警察非常多,但是真實去反映一個警察的家庭、生活,以及精神和心理狀態的卻比較少,我們希望從這個角度去講好故事。
&34;。這種冒險帶來的直接後果是票房的慘澹,只有區區幾百萬。但是我注意到它的網絡播放量達到4862.6萬次,評分8.2分。觀眾對這部片子評價還是不低的。
影片通過警察與案件的相互折磨,多角度表現了跨時19年的破案過程:兇殺現場,排查線索,家人離去,人身傷害,群眾誤解,一次次失望。
當時間被無限度拉長,所有人都在遺忘,警察怎麼辦?這部影片表現了案件背景下,辦案刑警&34;、&34;的生活形態。
一
警察的普通與不普通。
電影開頭,一輛晃晃悠悠的汽車裡,放著一首老歌,光線昏暗。人物語言也不多,粗糲、平實得像一部紀錄片。劉一波家裡侷促的客廳,掛曆紙卷的門帘,警察服裝的變遷,以及灰暗低矮的街道,都喚起了觀眾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共同記憶。
1999年,河邊發生兇殺案,被殺女性被割喉,背部驚現血雛菊圖案。
介入案件的兩個男主各有各的私心。刑警劉一波(王隴正飾)意氣風發,希望破案立功,當上副局長。何晨(宋寧峰飾)&34;。為給妹妹報仇,考入公安局,與劉一波成為搭檔。兩位曾經的冤家,從起初的誤解對立,到破除隔閡,成為並肩作戰的兄弟。
根據現場僅有的線索,挨家挨戶地毯式摸排,就如大海撈針。疑犯被一一排除,群眾議論紛紛,兇手沒抓到,又接連發生命案。
隨著情節推進,人物的性格特點逐漸呈現。
劉一波莽撞脆弱。或因受不了氣而衝動打架,因接連挫敗而黯然逃避。
而何晨是&34;般的人物。他沉默,孤獨,不交友不娶妻,蝸居簡陋的宿舍,沒有任何享受,似乎活著就是為了破案。最初為給妹妹報仇,後來他把警察職業信仰融入了餘生,從個人恩怨,擴大到守護一方平安的大格局。
他業務能力強悍。劉一波懷疑殺豬的陳一刀,理由是屠夫會割皮。而何晨則以更客觀的證據說話:屠夫不擅長做細微的雕刻,且左手以前受過傷,排除了屠夫作案的可能。在張銘銘被害案中,何晨的專業精神表現到極致:面對沉默抗拒的嫌犯,他運用心理學中的&34;,一舉擊潰嫌犯的心理防線。
導演徐翔雲記憶最深的就是《英雄本色》中,周潤發吃飯時的細微表情,過得悽慘卻隻字不提等等,對他在執導《追兇19年》有很大影響。電影塑造英雄,卻反英雄,不追求機智勇敢、正能量爆棚的傳統形象,向真實人性靠攏,全新演繹了英雄的定義。
影片中,劉一波像極了我們大多數普通人。有過夢想,也有小私心,從不缺正義感,最後卻被現實折磨,低頭退讓。而何晨,是一腔孤勇的鬥士,他活得純粹、堅定,時間和挫折從不曾改變於他。
世上哪有無所不能、完美無缺的大英雄,無非是心懷熱血、不肯放棄的普通人。
2
警察的付出與脆弱。
劉一波有感情不錯的妻子,也有熱愛的刑偵工作,而兼顧愛情和事業似乎太難。
妻子郭靜(黃璐飾)對劉一波報以最大的理解和支持。丈夫早出晚歸,於她就意味著長久的孤獨。
由於連續發生兇案,郭靜希望劉一波送自己上班。臨出門,劉一波突然想起一件事,扔下一句&34;,自己則跑回警局。
影片中有個較為恐怖的場景:妻子獨行在暗夜的街上,身後&34;作響。你快,它也快,令人汗毛直豎。直到有人出來倒垃圾,妻子趕緊跑回家反鎖門,餘驚未消。
我在看劇的時候,心揪得緊緊的。而彈幕也不停地顯示&34;&34;。
劇中的郭靜,很少得到劉一波的照顧和保護。嫁給他,就嫁給了不安和孤獨。好不容易懷孕,卻因獨自在家,郭靜意外流產。這成了壓垮她的最後一根稻草,絕望離開。
劉一波同時失去妻子和孩子,他呆坐在昏暗空洞的房間,就像魚缸裡那條孤獨的魚,令人唏噓。
另一方面,案件的偵破毫無進展。嫌疑人一個個出現,又一個個排除,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勞。
整天與犯罪分子打交道,傷亡的危險無處不在。何晨兩次遭遇生命危險。第一次被逃犯扎傷,差點喪命,第二次,被真兇殺害,當場犧牲。
似乎帶著某種宿命,劉一波兩次逃避,何晨兩次重傷,終究沒有逃脫註定的結局。
據調查,警察隊伍有&34;:離婚率高,傷亡率高。
公開數據顯示,改革開放以來,全國警察共有1.3萬名民警因公犧牲,犧牲民警年齡平均43.5歲。僅2017年就有361名民警因公殉職, 6000餘人因公傷殘。幾乎每天都有民警在崗位上受傷、犧牲。
離婚率高的原因是,警察的工作時間長,很難顧及到家庭。很多懷著英雄情結的姑娘嫁給警察,卻沒想到進入了&34;,長期缺乏交流,婚姻出現危機。
就好像一個高贊評論所說:警察和英雄並列在一起,但我們卻忘了,除去警察這層身份,他們也是肉體凡胎。該有的傷害和痛苦,一樣也沒有少,只是他們選擇了默默承受。
三
警察的迷茫和堅持。
我相信把信念看做生命的人,做什麼都不可能失敗。1天不行就1年,3年不行就10年,20年。
面對疼痛,遺忘是人的本能,時間是最好的止疼藥。而警察則相反,只能與案件死磕。
何晨對於破案的執念,已經佔據了他生命的全部。
被害人高玉芬的妹妹高玉寶,曾經為姐姐的死痛苦到想過自殺。何晨告訴她:你若死了,等於殺害了你父母另外一個孩子。
這個可憐的女孩,後來卻因&34;被抓。
何晨不甘心地追問:你不認識我了嗎?你姐姐她怎麼死的?而高玉寶熟練地吐著煙圈,言語輕佻,顯然早忘記了倒在血泊中的姐姐。
何晨狠命扯下高玉寶手上的煙,不顧同事紛紛勸阻,拽著她追問&34;。
而不遠處,劉一波醉酒當歌:情揮不盡,英雄身世漂無萍,歸去依舊默默獨行,煙水柔情喚不醒------
被害親屬的麻木,曾經戰友的頹廢,何晨堅守的孤獨,在夜色中顯得格外悲愴。
這一幕是全劇的情感大爆發。一首《當年情》,似乎註解了劉一波、何晨兩個男主悲情的命運走向。
被害人的血跡已經風乾,活下來的人紛紛選擇了遺忘。唯有自己固執地活在過去,有多麼悲哀?
時間到了2018年,何晨已經兩鬢斑白,身姿不再挺拔,眼神卻依舊堅毅。終於,何晨發現了那輛摩託車和熟悉的圖案標記,眼看勝利在望,卻急轉直下,兇犯殘忍地將他捶殺並拋下樓,生命定格。終究沒有等到真相大白,立功受獎那一天。
兩個主角,一個半生潦倒,一個付出生命。
何晨堅守到生命的最後一刻,而劉一波何嘗不是?
假如,劉一波放下了這份執念和不甘,完全可以繼續他的片警生涯,掃掃黃,顧著家,喝點小酒,過著輕鬆的小日子。
他的自暴自棄,源於內心的過度在乎,從而不堪重負。
震驚全國的&34;時隔28年才抓到真兇。辦案民警指紋比對超過10萬枚,換了8任局長,上百位刑偵專家介入,有兩個刑警在等待的過程中故去。
七堇年《塵曲》中說: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葦以航。
真實總是艱澀,不如&34;舒心。很多人喜歡看&34;或者&34;的高潮式結尾,而這部影片兩個主角死的死,走的走,倒在了案件破獲之前,令人感覺如鯁在喉,極其壓抑,甚至影響了觀眾評分。
而它呈現的這種在現實面前的憋屈和無助感,才是本劇的創作核心。世間哪有那麼多一馬平川,志得意滿。警察被兇案牽制,焦頭爛額,走不出去,這才是真實的生活。
四
以獨白點出主題。
何晨在劇中有一段獨白:劉一波拼了命似的跟著我,我一度以為他無非是為了立功,為了升職,為了後半生的風光,因為我已經習慣了他是一個吊兒郎當的人了。但是我忘了,他是一個警察。
這段獨白以點題的方式告訴觀眾:警察,意味著責任和擔當。兇手一天不歸案,我們一天不放手。
這個過程艱難且漫長,甚至毫無希望。絕境中的堅守最為不易,而正是這些基層普通刑警的堅持,才使得兇犯繩之以法,被害者得以瞑目。
總體上,這部影片平實,卻戳心。
以我喜歡的一句話來結尾:我們之所以看不見黑暗,那是有人把黑暗當在了外面,留給我們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