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個世紀80年代的香港,有一個叫香港電視廣播有限的公司開辦了「無線電視藝員培訓班」,從那裡出來的藝員,如今大多成為了華語歌壇、影壇的巨星,電影人周星馳便出自這個培訓班。
夢想是這個培訓班裡最為重要的話題,因為培訓班裡學員眾多,而娛樂圈能接納的人是有限的。縱然你是班上最有潛力的演員,但不一定會有伯樂知道,正所謂: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心戀落花。
周星馳電影《喜劇之王》中有一句臺詞,「其實,我是一個演員」。
在影片中,這只是周星馳式的一種喜劇表演方式,但在培訓班中這是現實,藝員們被質疑是常有的事情。周星馳的電影事業並不是從《喜劇之王》開始的,而是從電視臺的特約演員,直到1988年出演電影《捕風漢子》,他在劇中的表演風格被電影人李修賢賞識,才在第25屆臺灣電影金馬獎上獲得最佳男配角提名獎。
自此之後,周星馳獨有的無釐頭表演風格在影壇傳開,《賭聖》、《賭俠》、《整蠱專家》等都在那個時期誕生。在無釐頭風格的支撐下,周星馳參演的電影有了超強勁的票房表現,多次位列香港電影院線票房榜首。
名譽和物質都有了一定積澱後,周星馳自導自演的時代到來了。那就是1995年初的喜劇電影《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片中他飾演的至尊寶和紫霞仙子發生了愛情,他的風格也逐漸固定下來,也因為《大話西遊》的出現,他在國內市場,乃至全世界有了地位。
自此之後一系列經典紛紛誕生:《家有喜事》、《喜劇之王》、《千王之王》、《少林足球》、《功夫》、《長江7號》……他的表演兼備了自創的無釐頭式表演和寫實主義風格,被業界認定為「中國電影百年百位優秀演員之一」。
2010年,他擔任導演和編劇的《西遊·降魔篇》打破華語電影首日票房最高紀錄、華語次周票房紀錄等23項票房紀錄,並以2.18億美元的票房成績打破華語電影在全球的票房紀錄,2015年他執導的《美人魚》成為中國首部票房超過30億元的電影,自此他正式結束了臺前表演,開始了幕後的電影藝術之旅。
作為電影人的周星馳,成就已不僅僅在電影的圈子裡,他的表演和電影作品衍生出一種現象——周星馳現象。
周星馳現象,如今已近作為一門顯學在世界各地被人們紛紛模仿和研究。比如「人如果沒有夢想,跟鹹魚有什麼區別」,又比如「不上班行不行啊?」、「不上班你養我啊?」、「我養你」。
要想研究周星馳現象,就必須理解這個無釐頭代碼是什麼意思,我簡單的舉一個例子:「我養你」是什麼意思?
單純的說劇情大概沒什麼意思,正如「烏鴉像寫字檯」,柳飄飄(張栢芝 飾)和我們都被尹天仇(周星馳 飾)的一句「我養你」感動了。
但從電影創作的角度看,「我養你」是電影中戲劇衝突的一個轉折點,標誌著男女主人公的愛情萌生,也是周星馳在電影中常用的時間符號。我認為「我養你」有三個意思:
一、表達愛。前一晚,飄飄和天仇完成了大人們最喜歡做的那件事,天仇不過是一個窮小子,她留下來就是一種愛的表達。趁著飄飄出去,天仇打電話給洪爺,被小姐的報價震驚,他幾乎傾其所有,一個硬幣也沒有剩。他既羞愧,又想愛,他猶豫不決,但最終他追了出去,喊了一句「我養你」。那是一種愛意大到什麼程度,才會做出的決定。他窮的自己都養不起,又拿什麼去養別人?可見是真愛令他昏了頭,失了智。
因為他把身體,錢財都拿去愛她了,所以他喊的「我養你」讓戲中的人和看戲的人都感受到了真摯。「我養你」三個字,是戲劇性結構中,激化戲劇衝突的重要情節點。
二、感受愛。你怎麼看待柳飄飄的淚奔?我們看到的只是眼前天仇給她的感動,但在她自己,可能會想到一幕幕往事。比如,她的上一任把她逼上紅塵路的男友。仔細看天仇教飄飄學鵪鶉的情節,她曾有一個男朋友,也說過要養她的話,但最後卻發現那是個人渣男友。
「我養你」給柳飄飄的不只是現實,還有一段痛苦的回憶。兩種愛的對比,兩種愛的感受。
三、時間符號。周星馳的電影中有一些經典的時間符號,提到「一萬年」就會想到《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講到「我養你」就會想起《喜劇之王》。電影創作初期,主創們可能不會想到這些詞會成為符號,但隨著時間的過去,影片被傳播,這種符號性自然而然的形成。比如,文藝的男生向心動女生表白時,可能會用「我養你」替代「我愛你」。
養,並不是一個動作,而是一種表達。誰養誰有什麼關係,你先照顧好你自己吧!傻瓜。
周星馳在我們的心中,已經不再是一個單純的電影人,他是集影像藝術和語言藝術於一身的國民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