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導讀:1990年香港影壇終於等到了喜劇之王周星馳,上一年還在李修賢主導的警匪片、江湖片中一本正經地出演一些小弟,在1990年他居然主演了足足10部作品,《賭聖》、《賭俠》更是奪得了年度票房冠亞軍,忽如一夜春風來,香港影壇突然就進入了周星馳時代。這一年周潤發就出了一部作品,成龍居然停產了,兩位王者的空窗期客觀上為小弟周星馳上位提供了難得的契機。曾經的龍套居然搖身一變成了喜劇之王,在他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這一年,徐克和吳宇森這對親密戰友終於分道揚鑣,徐克向當時已經奄奄一息的武俠片致敬,聯手胡金銓拍攝了《笑傲江湖》,雖然徐、胡二人在創作中產生矛盾(無關個人恩怨,這更像是新老兩代電影人觀念的衝突)但影片還是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也開啟了一個新武俠時代;而吳宇森則繼續自己的吳氏暴力美學,攜手梁朝偉、張學友、任達華一眾當時的新生中堅力量拍攝了他的心血之作《喋血街頭》,可惜沉重的主題不為觀眾所接受,票房意外地撲街了,這也為吳宇森幾年之後遠赴好萊塢埋下了伏筆。這一年,新晉導演王家衛憑藉第二部導演作品《阿飛正傳》拿下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在內五項大獎,席捲了金像獎,一代名導的傳奇開始了,而張國榮終於在經歷數次提名未果後終於獲得了最佳男主角的榮譽。香港電影金像獎這個作為彰顯主流藝術風向標的本土獎項,在商業和藝術、從業人員和觀眾之間不斷地平衡,激勵著廣大香港電影人一起為港產片的繁榮做著自己的貢獻。
1990年,香港電影圈最忙碌的人周潤發意外地放緩了腳步,整整一年他只與《阿郎的故事》的原班人馬為新藝城拍攝了《吉星拱照》。連續四年在大銀幕上的狂轟亂炸,觀眾已經開始厭倦了,自此以後周潤發的產量開始逐漸下降了,市場規律是任誰都扛不過的。至於本片也就是典型黃百鳴合家歡式的喜劇片,蹭自己熱點之作,當然,影片並沒有讓大家失望,最後以2030多萬位列當年票房第八名,黃百鳴的營銷手段向來不錯,片中BEYOND的出演算是樂迷的意外福利。
Beyond的集體出演是《吉星拱照》的最大彩蛋
成龍大哥在1989年大手筆任性地拍攝了《奇蹟》,意外讓嘉禾首次嘗到投資成龍作品失敗的滋味,心有餘悸地嘉禾高層罕見地否決了成龍繼續拍攝豪華巨製的想法,自從《醉拳》爆紅以來未嘗一敗的成龍在1990年也被動地進入了休整期,全年意外地沒有作品上市。
徐克和吳宇森這個最佳拍檔從1989年分道揚鑣拍攝了《英雄本色3》,重啟爐灶的《英雄本色3》雖然票房不差(年度第七),但沒了吳宇森的參與徐克直接拍死了這個兩人一手打造的王牌IP。流行多年的江湖片似乎開始走進死胡同了,商業嗅覺敏銳的徐老怪開始回頭打起了當時已成末路武俠片的主意。視野開闊的徐克關注到了內地強勢崛起的第五代導演張藝謀和鞏俐沸沸揚揚的緋聞,於是聯手老搭檔動作指導程小東找到張、鞏兩人拍攝了《秦俑》,李碧華原著新奇的穿越題材、精彩的動作設計和張、鞏兩人熱點話題一舉取得了轟動效應,本片在內地取得了年度第二、香港年度第五的票房佳績,本片也成就了張藝謀和鞏俐兩人在大銀幕上首次也是唯一的合作。
《秦俑》讓張藝謀、鞏俐成了內地影人90年代進軍香港影壇的排頭兵
徐克還找到了崇拜的偶像武俠名導胡金銓拍攝了《笑傲江湖》,雖然徐克在拍攝過程由於和胡導創作理念的不同而鬧出架空胡導直接接替對方拍完影片的新聞,但該片在徐克求新求變的理念下,再配合程小東天馬行空地動作設計呈現出了不同舊時武俠片的新風格,影片雖然沒有在票房大賣(以1200多萬位列年度第12位),但新武俠的變革之風已悄然形成,到得來年就將迎來新派武俠的代表作《黃飛鴻》。
而吳宇森繼上一年憑藉《喋血雙雄》斬獲金像獎最佳導演後更加堅定地發展自己的吳氏暴力美學風格,拍攝了個人的心水之作《喋血街頭》。將視野從香港一隅擴大了戰亂中的越南,亂世之中在受戰爭、金錢等外在因素的影響下曾經情同手足的朋友反目成仇,格局變大了、對人性的拷問也加重了,但對於如此沉重的主題觀眾並不買帳,他們要的是兄弟聯手縱橫江湖的神話,結果只能是遭遇滑鐵盧,只收不到1000萬位列年度本土票房第41位,吳大導演又到了思考人生的階段。
傾注吳宇森心血的《喋血街頭》意外地成了他的滑鐵盧
王家衛在1988年拍完處女作《旺角卡門》之後整整兩年之後才推出了自己的第二部作品(後來我們知道這個出片節奏幾乎已經算是王導的最快速度了)。《阿飛正傳》是王家衛登上文藝片頂峰的代表之作,也是張國榮退出樂壇揚威影壇的開山之作。張國榮在本片中成功塑造了一個孤傲叛逆的浪子形象旭仔,他對鏡獨舞的片段成為了香港影史上的經典片段之一,無腳鳥的自喻都讓張國榮的旭仔這個渣男設定充滿了魅力理,憑藉此片張國榮獲得了第1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也是他生命中唯一一次)。MTV式的鏡頭語言,突破常規的構圖比例,濃重又灰暗的色彩,後現代式對白方式都成了王家衛區別其他香港名導的標誌性元素,一個商業土壤下長出的文藝片大導的奇葩正式在競爭激烈的香港影壇創下了自己的字號。
旭仔對鏡獨舞成了香港電影史上的經典畫面
新藝城公司最後階段(1991年結業)大力扶持的新晉導演杜琪峰在拍攝了一系列賣座喜劇片後,為自己贏得了一定的創作自由權,在1990年拍出了煽情片《阿郎的故事》,口碑與票房雙贏。1991年在老闆黃百鳴的力推下以「阿郎的故事」原班人馬拍了喜劇片《吉星拱照》,票房滿意,於是杜導開始培養新人了,他提攜了自己在TVB的助手陳木勝開拍《天若有情》,自己則擔任了監製一職。此片雖說是陳木勝的導演處女作,但監製杜琪峰實際執行了導演的權力,據主演劉德華回憶他一直不知道陳木勝是導演,一直以為那部戲的導演是杜琪峯,因為在片場完全由杜琪峰說了算,本片還是臺灣女星吳倩蓮的處女作,伴隨著「追夢人」的背景音樂,身著婚紗在摩託上依偎著不停淌鼻血的劉德華駛向人生的末路。叛逆殘酷但卻依然美麗的青春讓人記憶至今,骨子裡還是阿郎的套路,該片也成了劉德華早期的代表作,此時的杜琪峰還是熱衷於表達愛情童話,他還在摸索中,直到以後真正找到讓他成為香港本土最後一位大師級導演的蛻變之路。
《天若有情》成就了初出茅廬的吳倩蓮
1987年周星馳在李修賢的提攜下出演了《霹靂先鋒》,並獲得了臺灣金馬獎的殊榮,讓長期處於龍套角色的他終於得到了TVB高層的重視,平生第一次擔槓主演了武俠劇《蓋世豪俠》。在這劇集裡周星馳和後來的得力搭檔李力持為片子注入了許多搞笑元素,這種做法在當時來講並不常見,按周星馳自己的說法就是在那個階段的心態就是發誓要出位,「不成功便成仁,因為我等得太久了,如果一開始就給個主角給我演,我不會想得那麼要緊,我不需要這樣來博,不用走這一著險招,比較過火,但求搏人一笑。即是險中求勝,我寧願被人罵到遺臭萬年,都不願演完之後完全沒反應。我就是要這樣去搏一下,將『無釐頭』發揮到盡。」所以說周星馳當時的無釐頭演繹方式是有藝術自覺的,並非誤打誤撞平空而來的。《蓋世豪俠》雖然沒有大熱但劇裡的無釐頭風格還是在坊間引起了不小的反響,周星馳在劇中那句接地氣的口頭禪「坐下來,飲杯茶,吃個包」成了坊間流行語。而之後的劇集《他來自江湖》周星馳和吳孟達這對新搭檔更將這種「無釐頭」風格演繹的更加鮮明,此時關於周星馳所帶來的新風格已經成為了娛樂界的熱門話題。
這期間李修賢還是給了愛徒不少出演大銀幕的機會,如張徹從影四十年的紀念作《義膽群英》,狄龍、姜大衛、陳觀泰、李修賢、吳宇森、黃霑、徐克等一眾門徒好友傾力免費出演,而周星馳也在李修賢的安排下出演了一個愚忠的小弟角色,完全還是江湖片的套路,周星馳倒也是演的盡心盡力,從這個角度來說周星馳能算是張徹大導的徒孫了。還有與當時還在美國的李連杰聯合主演了《龍在天涯》,不過兩個日後的王者都沒有出彩的演出,平庸之作。
喜劇之王和功夫皇帝的唯一一次大銀幕合作,可惜並不精彩
但周星馳在TVB實驗無釐頭風格初嘗甜頭,他已經不再滿足於緊跟李修賢拍攝並不適合自己的江湖片了。在1990年周星馳如馬脫韁,瘋狂地接拍電影,不斷地與各種人物接觸,他是在尋找最合適自己的合作夥伴。拍了《一本漫畫闖天涯》、《龍鳳茶樓》、《風雨同路》(《霹靂先鋒》的製作班底)、《咖喱辣椒》、《小偷阿星》、《師兄撞鬼》(與董驃、馮淬帆合作,屬於新老兩代笑星合作的喜劇片)、《賭聖》、《無敵幸運星》、《江湖最的一個大佬》、《賭俠》,分別和9家電影公司合作,諸如浚升、藝能、萬能、緯愷、大都會、嘉禾、二友、電影城、永盛等,加上《望夫成龍》的德寶公司,一共也就是10個電影公司。從二月份的《望夫成龍》到七月份的《師兄撞鬼》總共上映了7部作品,極具個人特色的無釐頭風格逐漸形成,而且在影迷中有了反響。
由《英雄本色》掀起的英雄片熱歷經幾年的密集轟炸開始降溫,周星馳反英雄、反智甚至荒誕的新風格可以說是恰逢其時,離驚天一爆就差個契機了,而這個引爆人就是當年挖掘成龍拍攝《醉拳》的行業大佬吳思遠。1989年王晶的一部《賭神》掀起了香港賭片的熱潮,周星馳和吳孟達兩人在電視劇《他來自江湖》裡的精彩合作被吳思遠看到,嗅覺敏銳的吳導覺得這個組合大有可為,決定發掘他們來拍一部喜劇版的《賭神》,這就是後來的《賭聖》,導演是元奎和劉鎮偉,劉鎮偉主要負責喜劇部分。對比《賭神》,劉鎮偉放棄了賭局的設計,轉而描寫小人物,從周星馳飾演的特異功能人士,藉以諷刺港人的急功近利的投機心理。
山寨版的《賭聖》讓龍套周星馳一炮而紅
結果,奇蹟發生了。《賭聖》在1990年8月18日首映,9月19日結束,一個月的時間票房高達4132萬6千多元港幣,創下至1990年為止港產片的最高票房紀錄。這個情況在當時完全沒有人能夠預料得到,包括製作這部電影的幕後。因為這部電影沒有大明星,也沒有大導演,整部片只拍了1個月零7天,甚至還有人評價說它是一部粗製濫造的電影。當時有影評人認為,這部電影的成功在於把流行的賭片題材巧加發揮,加入新的元素,賦予周星馳兩個特徵,一是內地新移民的身份。內地元素恰逢其時,引起熱議是必然;二是他所具有的特異功能。這讓香港人對所謂的能力帶有某種幻想。這兩個新元素使搞笑賭片有了更大的發揮餘地,開風氣之先。對於這種評價我認為沒什麼大問題,但我認為他們忽視了周星馳本人的獨特魅力,因為其他跟風之作比如《賭霸》、《賭后》等片沒了周星馳的加盟只能從市場上分點殘羹冷炙。這股由《賭神》發端卻由山寨版的《賭聖》真正引發熱潮的賭片熱甚至引來了締造者王晶的關注,他於年底拉來周星馳、劉德華拍攝了《賭俠》。說是拍攝劉德華飾演的賭俠刀仔,但周星馳飾演的賭聖一出場就完全搶了劉天王的風頭,相當於掛了羊頭卻賣了狗肉,結果倚仗周星馳和吳孟達這對新搭檔贏得了的年度票房亞軍的佳績,僅次於《賭聖》。
至此,新一代香港影壇喜劇大神周星馳一年之間就轟然崛起了,周星馳在電影裡被吳君如討好地稱呼為「星爺」,這一稱呼被大家一直沿用至今,昔日被人呼來喝去的龍套「星仔」自此鯉魚躍龍門成了名震江湖的「星爺」。
1990年,香港影壇隨著的最後一位大師周星馳的橫空出世以豪邁之姿迎接90年代這個最後的輝煌。
《漫談香江電影50年》持續更新中,歡迎同好關注交流。
註:文中所用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人進行刪除。另,此文由本人所撰,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否則本人將通過法律途徑保護自己的相關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