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士無雙影視工場最新製作《平凡的光》、《眾志成城戰惡魔》抗疫MV上線啦!其中,《平凡的光》現MV已在北京公交集團官網、新華社客戶端、學習強國等各大媒體上線,同時BTV也為「平凡的光」進行了正能量的報導!
只要您有疫情相關的視頻,我們免費為您製作!國士無雙影視工場用作品致敬在這場戰疫中閃耀著平凡之光的逆行者!
01
《平凡的光》
《平凡的光》由首都勞動獎章獲得者常洪霞、公交技術能手高國然等多位公交一線職工演唱展現了戰「疫」逆行者們身上閃耀著的平凡而偉大的人性光芒。
奔赴一線救助病患的「白衣天使」
守護平安的人民警察
把好生活區「關卡」的社區工作者
清潔淨化城市的環衛工人
堅守崗位服務不休的公交人……
這些平凡的人們用他們對職業的忠誠盡責
點燃了更多人心中的愛和希望
也給所有人帶去了
共克時艱的信心、決心和力量
向逆行者們致敬!
《平凡的光》
詞 曲:郝東晨 (北京公交職工)
演 唱:常洪霞、宋元元、高國然、郝東晨、陸崢、靳鐸、王彪、雷超、曹威 (北京公交職工)
旁 白:孫旭(北京公交職工)
制 片:邵丹、高陽
策 劃:崔媛媛
錄 音:郝東晨
朗 誦:孫 旭
製片人:申 鶴
總監製:張新介
客戶總監:梁字娟
執行製片人:許曉紅
製作總監:王 榕
編 導:許曉紅
剪 輯:遲 銘
包 裝:智 輝
02
《眾志成城戰惡魔》
《眾志成城戰惡魔》由中國作家協會一級作家,廣東散文詩會副會長,中國鐵道文藝副主編蔡宗周作詞,廣東省肇慶市原三茂鐵路醫院醫生何翊梁作曲。
何翊梁:廣東省肇慶市原三茂鐵路醫院醫生,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會員,廣東省音樂家協會會員,香港音樂文學理事會榮譽理事,肇慶市音樂家協會會員。
作為一名歷過流行性腦膜炎、SARS疫情的醫生,85歲高齡的何翊梁老先生退休多年仍心系疫情一線,他親自作曲,用鏗鏘有力的音樂聲援新冠肺炎戰「疫」!
以下是何翊梁老先生,在疫情期間寫下的戰「疫」經歷,不同的時代,同樣的眾志成城,齊心協力,我們一定會打贏這場戰「疫」!
何翊梁:憶當年疫區前線戰惡魔
我經歷過流行性腦膜炎,SARS兩個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都是在冬季發病,春暖花開時突然消失,至於原因為何?這是大自然給人類科學的考題。我突然想起兩句歌詞:撥開那迷霧,驅散那烏雲,天空多燦爛!
這幾天,自我隔離在家,樂隊和公園也不去玩了。趁此機會,寫一點當年與流行性腦膜炎戰鬥的經歷,也是一種美好的快樂!
1966年11月,我突然接到通知,緊急調衡山縣石灣醫院工作。那是一個聯合醫院,是由石灣區醫院(管轄五個鄉鎮)與石灣鎮衛生院合併的。那裡還是衡陽市第二人民醫院支援定點醫院,他們派駐20多醫護人員,幾乎包含各個科室。
石灣地處湘江邊,京廣鐵路線上的小火車站。那裡是紅衛兵去井岡山和韶山的重要通道。在文革大串聯時期,人潮洶湧,路上人多得像螞蟻一樣。就在這時,流行性腦膜炎席捲全國,南方首當其衝。病況來勢迅猛,有的紅衛兵在路途中就倒下了,有的農民沒到醫院就死在家裡了。疫情十萬火急!
可在當時,文化大革命卻如火如荼,造反派和保皇派文攻武衛,爭鬥激烈,城市鄉村轟轟烈烈的運動,讓人們不甘寂寞落後。一夜之間,二十多名衡陽市的醫護人員,全部回城鬧革命去了。醫院住院部,只剩下一名孕娠8個月的衛生院醫生,和兩個縣衛校實習護士(其中一個是中醫學徒)。在這緊急情況下,我光榮被委派奔赴石灣醫院抗擊流腦前線履職。
我挑著行李,從衡山輪渡碼頭乘船直達石灣鎮。來河邊迎接的是一位的小姑娘,叫羅雪雲,白白胖胖的,大家稱她為「饅頭」,她就是後來一起戰鬥的護士。住院部門口迎接我的是黃雪梅,她是中醫學徒,臨時當護士使用。另一小個子詹國平醫師,挺著一個大肚子笑容滿面迎接我,她不久就要回株洲休產假了。
門診部在小鎮街上,距離住院部有一裡來路,是一棟兩層樓的簡陋民房,病房能收留二十來個病號。中間是醫護綜合辦公室,包括藥房,醫療器械,護士、醫生辦公,休息全在這裡,甚至吃飯也不能離開這裡。有一張床是護士值班用,晚上一個值班,一個休息,有事就隨時叫起床。24小時沒有白班晚班之分。有一把椅子是我的專用座椅和睡床,睡覺時不脫衣服加蓋一件棉大衣,因為隨時都有任務。兩個多月,我幾乎沒有睡過自己的房間。工作吃喝睡都在那個辦公室裡,寸步不能離開。有一天想上街買白糖,剛出門就有人趕來說有搶救任務,立即半路返回。詹醫師很快就回株洲生產了。我和兩個護士,三個人在這小天地裡打轉轉,忙碌地搶救病人。
接診的住院病人,都處於昏迷和半昏迷狀態。普通的輕型病人不收住院,送來的多是腦炎型和華弗氏綜合症(休克型)。腦炎型多半有昏迷、抽搐,要靜脈注射高滲葡萄糖、甘露醇、尿素、激素等降腦壓藥;休克型的四肢冰涼,血壓很低,全身出血疹,升血壓抗休克是關鍵。用大量阿託品靜脈注射(還配合其他升血壓藥),緊急時只口頭醫囑,留下藥盒一大堆,事後計數補處方,有時多達十幾盒。除了磺胺藥以外,用大劑量青黴素靜注,然後靜滴氯黴素等。流腦病人幼少兒居多,加上休克時血管充容不好,靜脈(包刮頭皮針)注射是難題,護士打不進時我親自上陣。有一個休克伴嚴重脫水幼兒,反覆靜脈穿刺失敗,實在沒有辦法,我用股靜脈穿刺。因為這種穿刺是垂直在腹股溝處進針的,不方便固定。我只能一直用手扶著針頭,站在床邊一動不動一個多小時,待血液循環好轉,才改注四肢靜脈血管。這個病人費用是我先墊付的,病癒出院後三天,他賣了一頭豬,把錢還給我了。有時候往往幾個病人要同時搶救。這邊病人做胸外復甦,那邊病人也要搶救,三個人忙得團團轉,通宵不睡是常事……
那個年代,今天的人難以相信,不說收紅包,就是送幾個雞蛋我也不會收的。病人對醫生的感激難以言喻。有一次漲大水,產婦被困家中。我趕到他家接下嬰兒後,沒有輸血條件產婦失血死亡。家屬還感謝我們,強留住吃飯後再走。還經常碰到,重病人經搶救死了,我們也難過,家屬還反過來安慰醫生。
我能夠吃苦耐勞,而且做事認真。為了不誤診漏診,特從黔陽衛校調來一名化驗員,全部病例要做腦脊液化驗。有一天,門診收來一個發熱煩躁抽蓄的「流腦」病人。在我給他做腰椎穿刺時,他不合作,還咬了我一口。後來發現他有怕風怕光恐水症狀。追問病史,才知道他兩個月前放學回家被狂犬咬傷過,門診醫生只給他擦了點消毒藥水。我急忙查看腦脊液化驗結果,排除了流腦。狂犬病發作已毫無疑問,當晚病人極度的狂躁,口裡流涎,角弓反張,平臥位從第一張床上跳躍到第三張床上。當時的權威「實用內科學」上寫明「狂犬病一經發作必死無疑」。當晚病人死了,我的手被他咬傷,非常危險。天亮後我趕乘開往長沙的火車,到省防疫站拿回21支狂犬疫苗預防針,每天自己在腹部皮下注射。當天趕緊回來繼續上班搶救病人。
因為發病人數多,流行廣,死亡率高,醫院忙不過來。北京派來了三個醫療團隊,進駐了大鋪、楊橋、縣人民醫院,指導協助工作。領導說石灣有我在,他們放心,沒有派人來。我為了想向專家學習更多經驗。謊稱有疑難病人需要會診,結果派來了北京醫療隊隊長。那是教授級的專家啊!我高興極了。他見我們在輸液,問:血鉀、血鈉、鈣離子,二氧化碳結合力是多少?大醫院一般要化驗結果才輸液的。當時都是危重病人,條件也不夠,我們哪能管這麼多。
當晚有個腦型病人,高燒抽搐不止。他想盡了所有辦法還是沒見好轉。他晚上睡在樓上我房裡,甚至半夜還到病房來囑咐我們液體裡加點維C,真是認真而細緻。他把我的醫書啊,雜誌啊翻遍了,一整晚未睡。次日見到那病人病情好轉了,問我是如何處理的?我告訴他用了亞冬眠療法和加用了脫水劑。他看到我們用超大劑量青黴素,首次推注100萬單位,接著再靜滴氯黴素、青黴素或者磺胺藥。把危重的腦炎型、休克型病人治好100多例,治癒率達到98%,他讚揚我們!說沒見到過像我們這樣認真負責任的,還能對病人全部做腰穿化驗,說這些資料很寶貴。把我們的病歷資料全都帶回北京去了。後來才知道,他是肺結核病科的專家。
在基層醫院工作是一種最好的鍛鍊。這次流腦的醫療救治工作,讓我茯得到了更多的知識。詹醫師休產假期間,待疫情稍微緩解後,我還接替了她原來的接生、流產、刮宮等婦產科工作,甚至一天為難產婦上了三次產鉗。有時候其他疾病也會找上我。為了給牙痛病人拔牙,臨時看書學習口腔麻醉;給鼻竇炎病人做上頜竇穿刺;為幼兒治療背部久治不愈深部癰疽,沒有麻醉醫師,自己小心翼翼地做靜脈麻醉,成功地完成了手術,這些都是邊自學邊實踐的。在那裡我得到了多方面的鍛鍊。所以,在1978年衡陽地區主治醫生晉升考試中,我能夠以破格參加考試,還茯得總分第三名(英語分數低),專業分數第一名的好成績。這與我在基層醫院獨立工作鍛鍊有密切的關係。
何翊梁
2020.1.27寫於廣州
《眾志成城戰惡魔》
作 詞:蔡宗周
作 曲:何翊梁
演唱:廣東省歌舞劇院 韓煒
錄音合成:齊 奇
伴奏製作:李大科
總監製:張新介
客戶總監:劉振興
執行製片人:許曉紅
製作總監:王 榕
編 導:梁朝瑞
剪輯/調色:王默言
包 裝:智 輝
鳴謝
廣東省歌舞劇院劇團 劉東紅團長
珠海職業藝術學院 王雁飛教授
公益支持
國士無雙影視工場
專業團隊築就匠心品質
國士無雙影視工場
會持續秉承精雕細琢的工匠精神
講好我們的中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