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散文| 梁遇春《又是一年春草綠》

2021-03-01 經典散文名著

梁遇春

      一年四季,我最怕的卻是春天。夏的沉悶,秋的枯燥,冬的寂寞,我都能夠忍受,有時還感到片刻的欣歡。灼熱的陽光,惟悴的霜林,濃密的烏雲,這些東西跟滿目瘡痍的人世是這麼相稱,真可算做這齣永遠演不完的悲劇的絕好背景。當個演員,同時又當個觀客的我雖然心酸,看到這麼美妙的藝術,有時也免不了陶然色喜,傳出靈魂上的笑渦了。坐在爐邊,聽到呼呼的北風,一頁一頁翻閱一些畸零人的書信或日記,我的心境大概有點像人們所謂春的情調罷。可是一看到階前草綠,窗外花紅,我就感到宇宙的不調和,好像在彌留病人的塌旁聽到少女的輕脆的笑聲,不,簡直好像參加婚禮時候聽到悽楚的喪鐘。這到底是惡魔的調侃呢,還是垂淚的慈母拿幾件新奇的玩物來哄臨終的孩子呢?每當大地春回的時候,我常想起《哈姆雷特》裡面那位姑娘戴著鮮花圈子,唱著歌兒,沉到水裡去了。這真是莫大的悲劇呀,比哈姆雷特的命運還來得可傷,叫人們啼笑皆非,只好朦朧地徜徉於迷途之上,在謎的空氣裡以度過鮮血染著鮮花的一生了。墳墓旁年年開遍了春花,宇宙永遠是這樣二元,兩者錯綜起來,就構成了這個雜亂下劣的人世了。其實不單自然界是這樣子安排顛倒遇顛連,人事也無非如此白蓮與汙泥相接,在卑鄙壞惡的人群裡偏有些雪白晶清的魂,可是曠世的偉人又是三寸名心未死,落個白玉之玷了。天下有了偽君子,我們雖然親眼看見美德,也不敢貿然去相信了;可是極無聊,極不堪的下流種子有時卻磊落大方,一鳴驚人,情願把自己犧牲了。席勒說:「只有錯誤才是活的,真理只好算做個死東西罷了。」可見連抽象的境界裡都不會有個稱心如意的事情了。「可哀唯有人間世」,大概就是為著這個原因罷。

我是個常帶笑臉的人,雖然心緒悽苦的時候居多。可是我的笑並不是百無聊賴時的苦笑,假使人生單使我們覺得無可奈何,「獨閉空齋畫大圈」,那麼這個世界也不值得一笑了。我的笑也不是世故老人的冷笑,忙忙擾擾的哀樂雖然嘗過了不少,鬼鬼祟祟的把戲雖然也窺破了一二,我卻總不拿這類下流的伎倆放在眼裡,以為不值得尊稱為世故的對象,所以不管我多麼焦頭爛額,立在這片瓦礫場中,我向來不屑對於這些加之以冷笑。我的笑也不是哀莫大於心死以後的獰笑。我現在最感到苦痛的就是我的心太活躍了,不知怎的,無論到哪兒去,總有些觸目傷心,悽然淚下的意思,大有失戀與傷逝冶於一爐的光景,怎麼還會獰笑呢。我的辛酸心境並不是年青人常有的那種累帶詩意的感傷情調,那是生命之杯盛滿後濺出來的泡花,那是無上的快樂呀,釋迦牟尼佛所以會那麼陶然,也就是為著他具了那個清風朗月的慈悲境界罷。走入人生迷園而不能自拔的我怎麼會有這種的閒情逸緻呢!我的辛酸心境也不是像丁尼生所說的「天下最沉痛的事情莫過於回憶起欣歡的日子」。這位詩人自己卻又說道:「曾經親愛過,後來永訣了,總比絕沒有親愛過好多了。」我是沒有過這麼一度的鳥語花香,我的生涯好比沒有綠洲的空曠沙漠,好比沒有棕櫚的熱帶國土,簡直是掛著蛛網,未曾聽過管弦聲的一所空屋。我的辛酸心境更不是像近代仕女們臉上故意貼上的「黑點」,朋友們看到我微笑著道出許多傷心話,總是不能見諒,以為這些娓娓酸語無非拿來點綴風光,更增生活的嫵媚罷了。「知己從來不易知」,其實我們也用不著這樣苛求,誰敢說真知道了自己呢,否則希臘人也不必在神廟裡刻上「知道你自己」那句話了,可是我就沒有走過芳花繽紛的薔薇的路,我只看見枯樹同落葉;狂歡的宴席上排了一個白森森的人頭固然可以叫古代的波斯人感到人生的倏忽而更見沉醉,骷髏摟著如花的少女跳舞固然可以使荒山上月光裡的撒旦搖著頭上的兩角哈哈大笑,但是八百裡的荊棘嶺總不能算做愉快的旅程罷;梅花落後,雪月空明,當然是個好境界,可是牛山濯濯的峭壁上一年到底只有一陣一陣的狂風瞎吹著,那就會叫人思之欲泣了。這些話雖然言之過甚,縮小來看,也可以映出我這個無可為歡處的心境了。在這個無時無地都有哭聲迴響著的世界裡年年偏有這麼一個春天;在這個滿天澄藍、潑地草綠的季節,毒蛇卻也換了一套春裝睡眼朦朧地來跟人們作伴了,禁閉於層冰底下的穢氣也隨著春水的綠波傳到情侶的身旁了。這些矛盾恐怕就是數千年來賢哲所追求的宇宙本質罷!蕞爾的我大概也分了一份上帝這筆禮物罷。笑渦裡貯著淚珠兒的我活在這個烏雲裡夾著閃電,早上彩霞暮雨悽悽的宇宙裡,天人合一,也可以說是無憾了,何必再去尋找那個無根的解釋呢。「滿眼春風百事非」,這般就是這般。梁遇春(1906~1932年)福建閩侯人。1924年進入北京大學英文系學習。1928年畢業後,到上海暨南大學任教。次年返回北京大學圖書館工作。文學活動始於大學期間,主要是寫作散文並翻譯西方文學作品。1926年始,陸續在《語絲》、《奔流》、《新月》、《駱駝草》、《現代文學》等刊物上發表散文,其中大部分收在《春醪集》和《淚與笑》集中。26歲時,患急性猩紅熱,猝然離世



特別聲明:部分素材來源網絡,出於免費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作任何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請聯繫2246089872@qq.com,核實後立即刪除。

經典散文名著(公眾號:neihanyoumo) 每天帶來不一樣的收穫,喜歡我們請關注本公眾號並分享給朋友 家人 同事 同學 感謝您的支持!!!

你若喜歡,點個在看 

相關焦點

  • 梁遇春散文《kissing the fire(吻火)》賞析
    最後一節,作者以極為奇特的想像,為第三節的理性思考做出了最佳註腳,把意外失事的悲慘事件想像為徐志摩詩意人生的最壯麗的升華和最徹底的「圓滿」,表現了對徐志摩人生態度的高度讚美。     【賞析二】     本篇在梁遇春所有的散文中是最短的,而且不屬於純議論性的散文,它是為追悼一個朋友、追悼一個作家所寫的特殊的文字。
  • 梁遇春:無情的多情和多情的無情
    【閱讀延伸】又是一年春草綠——《梁遇春散文》「風雨如晦,雞鳴不已」,人類真是只有從悲哀裡滾出來才能得到解脫,千錘百鍊,腰間才有這一把明晃晃的鋼刀,「今日把似君,誰為不平事。」——《梁遇春散文》「最難風雨故人來」,陰森森的天氣使我們更感到人世溫情的可愛,替從苦雨悽風中來的朋友倒上一杯熱茶時候,我們很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子的心境。——《梁遇春散文》"我現在腦子裡所有些聰明的想頭,靈活的意思多半是早上懶洋洋地賴在床上想出來的。我真應該寫幾句話讚美它一番。
  • 又是一年春草綠,又是一季杏花紅
    近日,在張越訪談節目中,我看到一個生活安逸富足卻跑到北京尋求突破與發展的女人,她對自己生活的小城有一句形象的概括:「一天就是一年,一年就是一輩子。」如今,我就生活在這樣的小城中,她小夜曲般的悠美有餘,交響樂似的激情欠缺。我渴望著幹一番事業,卻無法逃避這裡每日程式化的生活和人們的狹隘與偏見。
  • 梁遇春:將有一樹好花開
    最近半年北大的停課對於中國將來文壇大有裨益,因為整天沒有事只好逛市場跑前門的文科學生免不了染些流浪漢氣息。這種千載一時的機會,希望我那些未中業的同學們好好地利用,免貽後悔。」正因為35年前把《談「流浪漢」》讀得爛熟,後來「文化散文」熱鬧的時候,吾儕並不激動,因為拿腔拿調的抒情與自然流淌的文化飛瀑是不一樣的,林語堂說文章的高境界是質樸,真是經驗之談。
  • 我國現代散文名家有哪些?
    對本來就很優秀的散文注入了不一樣的形式與內容。第三,現代散文構建了以魯迅與周作人兩個主要派別的散文。現代散文名家從構成來看,可以分為專注於散文的名家與兼職寫作散文的作家。前者主要有:周作人,朱自清,林語堂,梁實秋,豐子愷,梁遇春等。
  • 【中文】梁遇春:遲起最大的好處是,我沒有一天不是以快樂開頭的
    梁遇春(1906-1932),語言學家、散文家,師從葉公超等名師。
  • 【畢業季·贈別詩:最禪意的贈別——「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王維)】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這首詩題目為「山中送別」,卻跳開了離亭餞別相送的內容,別有視角,隱有一種悠遠禪意在其中。我們仔細來品味吧。「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夕陽依舊、柴扉依舊、小院依舊,只是友人已經離去,所有熟悉的景致,喚起了詩人的濃濃思念,思念到極致,就是盼望友人回來重逢,於是充滿深情地相問:春草明年再綠之時,你會不會回來呢?這是從 「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楚辭·招隱士》)兩句化用而來。但王維巧妙將其換為疑問句:「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有感歌曲「後會無期」作者:一葉青荷生命的徵途是星辰大海的距離,我們每個人無論處於風平浪靜還是波濤洶湧的處境,都無法觸及遠方那日月星辰般的未來,即便懷著夢想,即便奮不顧身為夢想跋涉,終難以抗拒徵途中那些無力設防的突如其來,王維詩句裡「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的畫面勾勒出我們每一次無奈
  • 春草年年綠
    春草年年綠作者 郭敬偉世界有「世界詩歌日」,我們祖國有「中國詩歌節」,寶豐縣有「寶豐詩詞大會」。寶豐詩詞大會連續舉辦了四季。儼然成了寶豐縣的一個文化品牌。我年年參賽,雖然成績不佳,但是對於詩詞、對於傳統文化的熱愛反而愈加堅定。
  • 春水春花春草春色春光……春天圓舞曲
    ,笑綠了大地,笑綠了人間。春水流淌,猶如一條春天的長廊,流到哪裡,都帶來一路沁香,碧絲的燕草,綠了北方荒野,飄飛的柳絮,戲逐春水意綿綿,換了人間。水流一片是春情,花動一山是春色,遙想黛玉葬花,春溪也是淚蒙蒙,寂寞了春風。春來江水,黃鸝鳴柳,風情滿滿,春意盎然;春雨添花,白鷺青天,人面桃花,春光美美,若把春水當作春天的使者,我們當屬春天的主人。
  • 初穎華五律10首:已然春草綠。何日百花搖
    已然春草綠。何日百花搖。(九)春碌無煙烽火疾,重甲裹身腰。晝夜丹心獻,護醫忠骨雕。治防雙軌戰,中外同心邀。萬箭齊開射,瘟神哪裡逍?
  • 梁遇春:「春朝」一刻值千金(一份懶惰漢的懶惰指南)
    十年來,求師訪友,足跡走遍天涯,回想起來給我最大益處的卻是「遲起」,因為我現在腦子裡所有些聰明的想頭,靈活的意思多半是早上懶洋洋地賴在床上想出來的。 在大學裡,有幾位道貌岸然的教授對於遲到學生總是白眼相待,我不幸得很,老做他們白眼的鵠的,也曾好幾次下個決心早起,免得一進教室的門,就受兩句冷諷,可是一年一年地過去,我足足受了四年的白眼待遇,裡頭的苦處是別人想不出來的。
  • 電視劇《春草》:一本關於愛情的教科書
    近日呆豬重新回顧經典電視劇《春草》,除了感慨陶虹、王雷等一些老戲骨的演技外,更多的是對劇中男女主角的婚姻進行反思。仔細看後呆豬認為《春草》可以作為一本關於愛情的教科書,希望每個讀完這本書的人都可以有所啟發。
  • 中國版"阿信"《春草》,造成春草悲慘命運的原因是什麼呢?
    劇中「春草」被評為中國版的「阿信」。七十年代初的一個雨天,春草( 陶虹飾演)出生在江南大山包裹中的孟灣村一個女人毫無地位的農村家庭。春草從小除了辛苦勞作,沒有任何快樂可言,但她卻擁有一種影響了她終身的性格:倔強,不服輸。七歲,春草要上學,母親( 奚美娟飾演)堅決反對,春草只做了三個月小學生後,便永遠與學校絕緣。春草從十歲起就做起小買賣,支撐起全家的生活。
  • 陶虹演的電視劇《春草》道出了教育的三個誤區。
    1.不能讀書,只因為春草是個女孩子春草出生的家庭裡並不是很寬裕,上面有兩個哥哥,他排行第三,她已經10歲了,已經到了該上學的年紀了但是媽媽不想讓她上學,只因為她是個女孩子這個年代在那個年代,女孩子是沒有權利讀書了,在父母眼裡,女孩子就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但是春草很不情願上面兩個哥哥都可以讀書,她卻不能讀書。
  • 讀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綠》有感
    讀完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綠》的時候,我被這大自然的「綠」,深深地陶醉了,在這「綠」的仙境中,讓人似乎真的感受到,有明亮、深密、醉人的「綠」!文中的梅雨潭是浙江的一處名勝。仙巖屬大羅山脈,坐落在溫瑞平原上。
  • 中國版阿信「春草」觀後感
    劇中「春草」被評為中國版的「阿信」。 七十年代初的一個雨天,春草( 陶虹飾演)出生在江南大山包裹中的孟灣村一個女人毫無地位的農村家庭。春草從小除了辛苦勞作,沒有任何快樂可言,但她卻擁有一種影響了她終身的性格:倔強,不服輸。七歲,春草要上學,母親( 奚美娟飾演)堅決反對,春草只做了三個月小學生後,便永遠與學校絕緣。
  • 中國版阿信"春草"觀後感
    劇中「春草」被評為中國版的「阿信」。七十年代初的一個雨天,春草( 陶虹飾演)出生在江南大山包裹中的孟灣村一個女人毫無地位的農村家庭。春草從小除了辛苦勞作,沒有任何快樂可言,但她卻擁有一種影響了她終身的性格:倔強,不服輸。七歲,春草要上學,母親( 奚美娟飾演)堅決反對,春草只做了三個月小學生後,便永遠與學校絕緣。春草從十歲起就做起小買賣,支撐起全家的生活。
  • 《春草》嫁人一定要選對
    《春草》這部劇講述了一個女主人公在丈夫經常出走後,帶著兩個孩子努力並堅強的活著。何水遠,渣男無疑。他不僅懶惰而且還不老實,雖然是個高中生但是比起春草來,感覺他的書都白讀了。春草為什麼會選擇這樣的人呢?這可能和自己從小的理想有關,春草和小編我這種學渣不一樣,不喜歡學習,也不想上學,但是春草不一樣,春草渴望學習,渴望通過學習來改變家人的命運,但是出生在這重男輕女的家庭裡,使得春草只上了三個月的學。沒有學到文化知識的春草不甘心,他自己沒有文化,於是就想找一個有文化的,何水遠正是他想要的,高中文化,感覺春草就是因為何水遠多喝了幾天洋墨水就非常的崇拜。
  • 詩人韋應物為了感謝友人送別,特意寫下:去馬嘶春草,歸人立夕陽
    《答王卿送別》【唐】韋應物去馬嘶春草,歸人立夕陽。元知數日別,要使兩情傷。韋應物的這首《答王卿送別》,答是答覆或應和之意。根據字面意思來理解,就是詩人寫給王姓友人的,表達他對友人送別自己的深情厚誼。首句「去馬嘶春草」,寫離去之人。雖然是描寫離者,卻並沒有直接出現在詩人的筆下,而是用了一個「去馬」來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