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真的了解我們學的拼音麼?它其實是自我否定的產物

2021-02-07 唐僧肉食客

本文作者:獨角兕大王 編輯團隊:降妖除魔 歡迎關注公眾號:思漠「我們自己小時候學拼音,沒覺得有什麼困難,父母也沒管過,也沒教過。」到自己當父母了,教自己的小孩了,卻變得頭疼不已。「我就不明白,為什麼學個拼音這麼難!」

這就是小學一年級學生父母心裡的普遍心聲。

這個拼音到底是怎麼了?是拼音不同了?還是父母不同了?亦或是孩子不同了?

如果去問一個小學一年級的家長,請他拼一下「專」(zhuan)這個字,他會告訴你,「之」「屋」「安」,「專」,然後你再請他拼一下「關」(guan)這個字,「哥」「屋」「安」,「關」,最後你請他拼一下「絹」(juan)這個字,你會聽到「機」「屋」「安」「專」。

這裡就是問題,我們都會輕易讀錯。

可我們為什麼會如此粗心大意?是我們學得不好?都丟回給老師了?我們不是天天都在靠拼音打字麼?沒有什麼字是我們拼不出來的啊?就算不認識的字,看到拼音也都認識啊!

為什麼會這樣?我們是否審視過自己?

要不然?我們再試一次?

我們拼「籤」(qian)這個字,這是一個三拼音節,三拼音節的意思是聲母和韻母中間還有一個介母,需要讀三下,這個字是由聲母「q」,介母「i」,韻母「an」組成,那麼我們如果去用「q-i-an」(期-衣-安)去拼的話,拼不出。所以這裡的「ian」應該整體讀為「煙」,正確的拼讀應該是「q-ian」(期-煙),「籤」。這個和前面的「絹」(juan)是一個規則,「絹」(juan)這裡的「uan」其實是「üan」,因為前面是 「jqx」,省去了兩點,它也是三拼音節,但並不會拼成「j-ü-an」(機-淤-安),而是「j-üan」(機-淵),「絹」。

這兩個特殊的三拼音節,又不三拼,但又不是一個整體的韻母。「üan」在書寫上又跟「uan」一樣,只是「üan」幾乎只跟「jqx」關聯在一起,所以按常規的「脫帽子」的原則只是寫得一樣。還有一個特殊的「y-üan」(淵) ,它被標成了整體認讀音節,但又不在常規的「脫帽子」的規則裡,與此一樣問題還有「yü」,這也是要脫帽寫成「yu」這個整體認讀音節的。

如果這樣我們還勉強算可以接受的話,那麼請拼一下「yan」,「y-an」(衣-安)麼?不好意思,不對,這個不用拼,就讀「煙」!是的,就讀「煙」!但是請記住!這個不是整體認讀音節哦!

冷靜一下,好好想想,我們是不是真的學過拼音?我們用了這麼多年的拼音有沒有對它深入的研究過?我們每次只是想知道這個字怎麼拼,卻從來沒有去想過,這個字能怎麼拼!如果學的都是成年人,老師能回答得上這樣跟那樣的問題麼?

「多」(duo)為什麼不能直接拼成「do」?在發音上好像沒有什麼問題,「o」本身也是韻母,「er」「an」「ei」這樣做為特殊韻母是可以直接拼讀成字,那為什麼「üe」(約)不直接寫成「ue」而一定要又多一個整體認讀音節「yue」?同樣問題的還有「ün」(暈),有整體認讀音節「yun」,但這裡又是脫帽的問題,因為韻母裡還有「un」(溫)。

如果是因為「ü」這個拼音字母不是在英文字母裡,在書寫上又怕混淆,那為什麼不直接用「v」這個字來代替「ü」呢?現在拼音輸入法裡拼「nü」的時候不就是這麼做的麼?又如果說「v」這個字的英文發音與「ü」差距太大,拼音寫出來在國際上不方便外國人拼讀,那「c」這個字在英語裡可是很多地方讀「科」「斯」而不是「呲」發音的啊?這又不重要了麼?

為什麼?!為什麼我們熟悉的拼音是這個樣子的?這麼多問題?以前怎麼沒有發現?用了這麼多年怎麼沒有發現?

其實,不是我們沒有發現,而是因為我們發現不了!

為什麼我們發現不了?因為我們當時年紀小麼?

那我們現在成年了,就應該用成年人的思維來找一下這中間的問題吧!

拼音不是一門語言,是一個工具,是用來統一大家對同一個漢字的認讀,不至於出現一個字多種讀音造成明明是一個語系的人卻不能相互言語溝通。

自從秦始皇統一了文字之後,不管你是當年的燕國人,還是未開化的越國人,亦或是南蠻楚國人,大家都對同一個字有了同樣的認識,不一樣的學說就可以在不一樣的地方傳播、碰撞,形成一個包容性極強的文化。「書同文,車同軌。」這就是我們對文化的認同感,不管你有什麼生活習慣,不管你是什麼膚色。而中文字又恰巧是一種由象形文字轉化來的會意文字,造詞多在「意」上面做文章,對同一個事物的描述會有很多不同的文字詞語組成,不管字怎麼組合詞語,字面上的「意」總是相近,所以即便沒接觸過這個詞的人,也能理解它所代表的「意」。這跟歐洲的拉丁文字不同,拉丁文字是靠著對音的標註來組合的,它的造詞就是在不同組合中形成新的發音。好處是容易統一發音,壞處是,由於方言的發音會有不同,所以慢慢的會形成很多不同文字,整個歐洲各種語言,其實都可以視作是拉丁語的方言。

中文字不像拉丁字,有字母的數量限制,中文字單個字的數量就極其龐大,就是兩兩組合,組成的詞語量都足夠多了,造就了中文字極其的穩定的性質。就算詞彙量一直在增加,從來都不會影響使用者對意思的理解。即便是由日文創造的詞彙,只要是中文書寫,完全都不影響對意思的理解。比如20世紀初的「革命」,「經濟」,今天「宅男」,「御女」,我們都可以理解到它的意思。可是字的發音,那就差距大了,不要說從南方到北方,也不要說從廣東省到福建省,就光是從湖南湘潭韶山縣到湖南湘潭湘鄉縣,這個發音的區別就比英語和法語區別大。所以,發音不同,一直是中華數千年的文人們希望解決的問題。

有多想解決這個問題呢?在秦始皇統一文字後300年及漢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到漢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許慎就編成了《說文解字》,那個時候書中就開始對字的發音有了標註。當時對字用的是直音法,例如文中寫道「材,才聲」,意思是說「材」這個字的讀音跟「才」一致。但還是有一些生僻字不好直音標註。於是很快又形成了切音法,東漢晚期孫炎在《爾雅音義》裡就開始有了切音法的注音,把兩個字的讀法切開,上字取聲母, 下字取韻母,上字辨陰陽, 下字辨平仄 。 例如「氣」字在《廣韻》 的注音是「去既切」 , 按上述原則我們取上字「去」 的聲母「q」(七),下字「既」取韻母「i」,上字的聲母和下字的韻母合起來就成為「qi」,再以「陰陽平仄」定聲調。這樣的方法,反覆修正,增補,使用了數千年。

但這還是不能根本的解決讀音的問題,因為我們對標註的基礎字的讀音可能就是錯的,怎麼注音都還是不對,更不能解決方言的問題。

必需要讓人記住一些基礎的標準讀音!這樣對標準就有統一認識。那又怎麼能夠讓人輕鬆的記住呢?

押韻!韻母相同或平仄統一!這樣讀起來就朗朗上口,容易讓人印象深刻。

從哪裡開始下手?

童謠!教給下一代,讓他們對基礎字的發音印象深刻!這樣以後他們再學習就會比較容易很多!

於是乎,一大批童謠跟一大批聽童謠長大的孩子成長起來,以至於押韻成了中國古代行文的特殊的標準,《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經》,《弟子規》這種押韻的幼兒啟蒙讀物幫助中華兒女在對中文字的讀音上逐步形成了統一的標準。

但是,外國人怎麼辦?外國人如何有效的學習中文字?讀準中文字?

如果你只是普通的外國人,羨慕我天朝文化,想一窺其中奧妙。那你就頭懸梁、錐刺股,認真慢慢啃書吧!有道是鐵杵磨成針,功夫不怕有心人,等你兩鬢蒼髯,背躬體虛,差不多也就學會了!

但如果你是外國大爺,比如元朝蒙古皇帝,那就會有一大幫人為您學習中原文化殫精竭慮了,深怕汝非魚,不知魚之憂。

怎麼讓外族統治者快速的學習中文?使用中文?這又是一個新課題。不過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很快就找到了,也很簡單粗暴。利用類似拉丁文字的注音文字給中文字注音,也就是「拼音」(並不是指今天的拼音)!元朝選擇了回鶻的文字改成了蒙古文字,只用學幾十個元音就可以輕鬆的學習中文,學會讀中文後,在慢慢加大閱讀量和使用量的過程中逐步的感受中文的博大精深。這就是一個典型的拼音速成班!之後的滿人就更速成了,在蒙古文的基礎上加個圈,幾個點就搖身一變成了新的滿文,就好比大明律變大清律,依葫蘆畫瓢,換湯不換藥。

這種方法簡單,有效,不光是入侵中原的外國大爺用,天朝周邊的外國小弟也用,日文的假名,朝鮮文的諺文都是這個邏輯,只是日文、朝鮮文(非漢字類)不是字母拼音,而是方塊拼音。所以東亞不同於歐洲的是,歐洲都是拉丁系的變種,東亞除了中文就剩下中文的各種拼音了!

就這樣一直到1840年的鴉片戰爭,英國人第一次把我們天朝夢敲碎了,原來看不上的「胡言亂語」給我帶來了很多新的知識,新的觀點。在夷人入侵我中華之前,夷人的前輩利瑪竇,在明朝的時候就自己編了一套用羅馬字符拼注中文字的方法,這一方法在西方又幾經總結,成為來歐洲人學習中文的小工具,中國的地名也會根據當地人的發音拼寫出來,比如「HONGKONG」。在這之後就是鼎鼎大名洋務運動,但是洋務運動,不管是李鴻章,還是張之洞,亦或是左宗棠,這些「大學士」們其實從根本上還是瞧不上歐洲人的,所以洋務運動的宗旨是西為中用,師夷長技以制夷。

我個人認為,這個出發點不光在當時,其實在今天來看也是對的,自己幾千年來的文化積澱,而且在世界上領先了1,2千年,不要因為1,2百年的落後就急著全盤否認自己。洋務運動開展的前期,其實成效還是有的,所謂的同治中興也客觀的證明了這段時間的高速發展。可惜的是,1894年甲午戰爭,又一次把大清國的夢再敲碎一次,西為中用的洋務派輸給了全盤西化的明治維新。

我們現在認為,這是腐朽的國家體制問題,而在當時,噴子們可不管這麼多,成王敗寇,輸了那就是全盤否認!什麼原因都是原因!其中就有一條,教育失敗!工人數量和素質都跟不上,所以工業化進程如不日本!為什麼教育失敗?因為普及失敗!為什麼普及失敗?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認為:因為中文字不利於普及教育!「漢字不革命,則教育難普及,教育不普及,則民智難開發,民不智則國不強。」 老祖宗留下來的中文字開始被人們質疑。廢除漢字,改成注音文字得到了各界響應,紛紛起來創製簡單易學的「切音新字。」清末的切音字運動,也就是拼音的啟蒙運動就這樣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了。

《切音新字序》的作者盧戇章提出不要像以前那樣去切字,因為一個字可以有很多種切法,不規範。要用創新一種簡單的文字符號直接來表達發音,這樣通用性強,又容易學習。按照新創符號的思路,清末,有案可查的各類注音文字多達二十七種。但大多為一些方言改成的,都不能形成普遍接受的「標準」,因為這是民族語言的統一問題。後來王照的《官話合聲字母》採用「北京官話」為標準讀音,拼讀符號是中文字的偏旁,得到了普遍認可,遍及大半個中國,還成為了京師大學堂「官話」學科。由拼音啟蒙運動引發的國語發音統一運動,並且合二為一,最終從民間上升到政府,也得到了政府的認可。

可清朝還沒來得及推廣就被推翻了,逼清廷退位的是袁世凱,而掀起革命浪潮的是同盟會。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基本都是受傳統文化薰陶的保守派,他們對「洋人」的態度從後面他們的所作所為中就能看出,骨子裡還是瞧不上。但革命派就不一樣了,同盟會成立都成立在日本,在國內的革命運動資金基本都來自海外,清一色的留洋派組成,在他們眼裡,中國是愚昧的,是落後的,新的世界次序需要新的文化來推翻腐朽的舊文化。

所以,在民國初年北洋保守派掌權的時候,在文字語言統一的問題上,保守派並沒有什麼動作,前面編的偏旁字符挺好!繼續用!到1916年袁世凱死後,革命派開始唱主角的時候,用羅馬字符代替中文字符做拼音標註的事又開始折騰了,五四運動後,錢玄同在《新青年》發表《中國今後之文字問題》的文章,提出「廢孔學」、「廢漢字」的主張,甚至說:「欲使中國不亡,欲使中國民族為二十世紀文明之民族,必以廢孔學、滅道教為根本之解決;而廢記載孔門學說及道教妖言之漢文,尤為根本解決之根本解決」;他提出:「廢漢文之後,當採用文法簡賅,發音整齊,語根精良之人為的文字Esperanto(世界語)」。1923年,國語統一籌備會開會,錢玄同提出《請組織國語羅馬字委員會案》,黎錦熙、葉谷虛等也提案請求公議一種羅馬字拼音方案,與注音字母同時推行。就這樣,今天漢語拼音的前身,《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於1926年9月26日正式作為「國音字母第二式」,也就是第二種拼音模式,進入了中文字拼寫工具行列。

大家以為就這樣後面再升級成漢語拼音,事情就這樣完了麼?並不是!

中國的革命不是只有一家,還有另一家!20世紀20至30年代,蘇聯為了建設遠東後勤基地,給遠東地區進行產業升級,要教育遠東地區的10萬華人勞工,要讓他們識字,看得懂圖紙,搞得懂原理,好幹活。在海參崴,沒錯就是海參崴,於1931年9月26日召開了中國文字拉丁化第一次代表大會,通過了由瞿秋白、吳玉章、林伯渠、蕭三等人會同蘇聯專家(是蘇聯專家!)編寫的《中國漢字拉丁化的原則和規則》。蘇式的拉丁化新文字運動正式開始了!與國民政府的羅馬拼音並稱為「北拉派」和「國羅派」。在抗日戰爭時期,兩派分別在自己的區域進行了大量的文字掃盲工作,「北拉派」在甘陝地區成立「新文字工作委員會」,宣布新文字與中文字有同等的法律地位!

新中國成立後,文字工作者們的首要任務還是著手研製拼音方案,欲廢除漢字,直接改成拼音文字!還成立了民間團體「中國文字改革協會」!

好在碰到了一個誰都拍不了板的問題,拉丁字母那麼多,用哪個國家的文字作為改造中文字的字符?估計能拍板的怕是也不想拍這個板,畢竟廢中文字這個事,原來只是口頭上喊一下,主要用來針對舊的封建階級,多數落幾個痛處!現在自己來幹這個事怕是要負起歷史責任的!

可偏就有這麼幾個憤青,火急火燎的遞方案,不拍也不好下臺。

毛主席在蘇聯訪問期間,問史達林,中國的文字改革應當怎麼辦?史達林說,中國是一個大國,可以有自己的字母。毛主席回國後「北拉派」的推廣就停止了,批示等待新方案的產生。

就在這個研究期間,蘇聯也在文字改革,他們拋棄了拉丁化的路線,走起了斯拉夫化的路線。中國國內就有人提出來也走斯拉夫化的拼音文字方案,世界各同志之間要無間隙!當時蒙古立馬把自己的字改成了斯拉夫字符,拋棄了原來的回鶻字改的中文字拼音。在斯拉夫和拉丁兩派爭執不下時,1956年毛主席發表了贊成拉丁字母的講話,並強調了中國人用外國字不是什麼賣國的行為,中國字是世界上最好的字,但外國字簡單,就20幾個字符,容易學。好的東西我們就要拿來用,並加以消化,變成自己的東西。阿拉伯數字就是這麼用的,漢朝、唐朝也曾這麼做過。有好東西就要歡迎,只要態度和方法正確,對自己是大有好處的。

1958年2月11日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正式批准《漢語拼音方案》。1982年,成為國際標準ISO7098(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

我們都應該感謝毛主席,因為他的正確指導,中文字沒有像蒙古文字、越南喃字那樣變成歐洲文字的亞洲變種,拼音就定格在了僅僅是一個工具上。這樣我們今天去博物館看我們祖先留給我們的智慧時不用再去看說明。而且也沒有用斯拉夫字符,不然電腦在中國的普及肯定是比不上印度了。

這就是,讓我們無數一年級家長頭疼的「漢語拼音」的由來,它從一個幫助人確定讀音的工具,到後來又進化成學習認字的工具,再後來變成鬥爭的工具,再再後來差點取代了中文字,到最後,今天,其實它多少算得上是一種中文字的亞文字,畢竟在各種人、物、地的名字上形成了標準的可識別詞組。

我們前文說道的關於「yan」, 「 üan」等整體認讀音節或韻母缺失問題,翻開1958年的標準規範裡面是不存在的,那個時候,「yan」是整體認讀音節,「 üan」是韻母,甚至還有「uan」(彎),「iao」(腰),任何這樣的三拼音節都是可以直接發音的韻母。

那為什麼今天的課本裡面跟1958年公布的標準不一樣了呢?因為修正了,為了簡化拼音,降低拼音的學習難度,讓三拼音節取代多數韻母,就可以少學很多韻母。還有就是為了國際通用化,像「yan」(煙),美式發音為「耶恩」,比較相似,但英式發音為「伊恩」,而且它們「嗯」的音都特別明顯,這樣區別很大,所以這個就不設整體認讀了,以後老外考中文8級也會容易一些。還有「ü」,它不是英文字母裡的字符,如果小「ü」不脫帽子,那麼好多中國企業在外國都沒法註冊公司名,好多中國地名在別人國家的地圖上沒法按我們的標準來標名。所以「ü」必須要脫帽子,因為脫帽子的規則,所以「üe」,「üan」等這樣的韻母不能直接作為特殊韻母來拼讀字,必須加上「y」,形成整體認讀音節「yue」和「yuan」才行。

這樣修正是沒有問題的,問題在於,修正的時候我們會說為什麼這麼改,而我們修正後給小朋友們教學的時候,就完全不講為什麼了。只是一味的讓孩子讀,讓孩子寫,讓孩子背,讓孩子默!如果孩子提問為什麼不可以的時候,只會生硬的告訴他:「不要管那麼多,就這麼讀,就這麼拼,就這麼寫!」

古人有云:「知其然必知其所以然」,孔子有曰:「學而不思則罔」。是我們的孩子不去思考,不去思其所以然,還是我們不讓其思考,不讓他們思其所以然?亦或是他們不能思考?不能思其所以然!

今天學英語都在提倡母語教學,提倡不學音標。我們自己的母語卻還要先從「音標」學起,我們拿著戒尺,秉燭夜陪的逼著他們讀,寫,拼,默!有幾個自己心裡是知其所以然的?!有幾個會授人以漁而不是授人以魚?甚至說,你自己學好了麼?學懂了麼?

我知道,我們沒有選擇,我們沒有辦法,我們也都是被逼的,望子成龍,成的這條龍在大家心裡可能都一樣,而且這條龍的樣子還不是自己畫的!

是,這一切,我們沒有辦法,那我們至少做到放鬆壓力,善待孩子也善待自己,好好的讓自己思其所以然吧,不然有誰還想這麼去教孫子的麼?什麼時候你不能為怎麼教自己的孩子做決定了?

相關焦點

  • 拼音不難學,只要做好這些就能學好拼音
    1、為啥報班學拼音沒有必要?咱們先從拼音的本質來看:語言文字是閱讀與表達的一種工具,拼音本質上是方便識字的拐杖,它只是「工具的輔助工具」。  拼音出現可比文字晚得多,它的雛形是明清時代東西方文化交流多了,當時到中國的傳教士,嘗試著用自己的母語發音來標註學習漢語演化而成,額,初始目的是為了幫助老外學漢語哦。 現在通用的「拼音」,是建國後組織專家編撰出來的,識字並不依賴拼音,否則我們古人都沒法識字了。因為漢字的本質其實是圖畫系統,相比於抽象的拼音,是非常形象的。
  • 幼小銜接、一年級拼音怎麼學?教你五點輕鬆學拼音
    最近很多家長私信我孩子拼音學不好,不會學,怎麼才能學好拼音,針對這個問題我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教女兒的經驗以及拼音學習方法。認識學習拼音的重要性。學好拼音到底有多重要呢?對於低年級來講,學拼音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識字,有的家長認為字已經認識了,拼音可以忽視了。識字是閱讀的基礎,是語文學習的地基,可以這樣說,但是拼音學不好,語文成績肯定低!
  • 拼音很難學?掌握這幾點,拼音其實很簡單!
    拼音是學習語文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基礎知識,也是孩子學習文化知識最基本的工具。拼音是學習認字的基本,是讀書和寫作文的首要前提,更是學好語文這門學科不可或缺的重要知識。孩子在學習拼音的過程中,家長要遵循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切忌出現「急於求成」和「揠苗助長」的情況出現。
  • 拼音的重要,影響了語文的學習,我們應該怎麼做?
    現在在補習機構都會看到很多小朋友的漢語拼音學得不牢固,如果拼音沒學好,在以後的字詞學習是很困難的,語文隨著教育改革,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大,而拼音的學習更是基礎中的基礎,如果基礎都學不好,就很難搭建很穩固的文學地基。
  • 教幼兒識字,先學漢字還是拼音?
    提起教孩子識字,估計很多家長的第一個念頭就是要不要教娃學拼音。畢竟我們這一代人都是先學拼音,然後再用拼音去學認字。但其實教孩子認字的最簡單方法就是直接教,不用先學拼音。為了能讓大家明白這一點,我們需要先了解漢字和漢語拼音的一些基礎知識。
  • 一位媽媽教拼音的「血淚史」:孩子的拼音可以這樣學
    之前我經常聽到身邊的寶媽吐槽在家教孩子拼音,被氣得簡直要吐血。我心裡嘀咕著:「不就是認識幾個聲母、韻母,有這麼難嗎?」作為一個孩子正處於幼小銜接的媽媽,萬萬沒想到,學拼音真的太難了!拼音居然會成為孩子學習道路上的第一個「坑」,還坑得不輕。
  • 5分鐘學會一種比拼音還快的拼音輸入法,想不想試試?
    間接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我雖然已經使用五筆很久了,也足夠快,但是想要找回打字的快感還是必須要體驗新東西;另一方面,前不久,某日在下班在地鐵裡看到微信上的一篇文章,分析說我們的思維其實是象聲的,比如你寫作的時候,腦子裡浮現的一定是字音,而不是字形,拼音的方式更接近人的思維活動。當然,如果是抄寫,或者打字員那種性質的工作,肯定還是五筆好些。
  • 孩子學「拼音」,家長要「拼命」?用好這3招,讓孩子輕鬆學拼音
    小孩心理落差很大,因為小學要學的東西比幼兒園難太多了,而且旁邊的同學懂得比她多、學得比她快,小孩覺得自己笨,變得牴觸上小學,想繼續讀幼兒園。鄰居都快急成熱鍋上的螞蟻,不僅要安撫好小孩的情緒,還得想方設法找拼音補習班給孩子補課,課後還要自己帶著孩子認字讀拼音,鄰居真的忙得焦頭爛額。那段時間,鄰居肉眼可見地瘦了。鄰居苦笑著說:"現在孩子上學,全家受罪。
  • word天,爐石,自我打臉與自我否定,雙管齊下才是真的好
    不過呢,爐石的設計師又一次踐行了一個古老的哲學問題——自我打臉和自我否定了。話說回來,這七張卡片還是老毛病,頭疼醫腳,治標不治本,就問當初設計這些卡片,是為了什麼呢?雖然爐石的前途看起來越來越昏暗了,但我們還是有必要看看這些卡片是金玉其外呢,還是表裡如一?
  • 拼音怎麼學?拼音能否在家教?語文老師有話說
    可一旦切換到學拼音,就像洩了氣的皮球。為啥自認為高學歷高智商的爸媽,也教不好孩子拼音?ch-i 真的讀吃嗎?帶著這 2 個疑問,我找到教小學語文的老同學。在老同學的指點下,我終於明白了:拼音的基礎,就是記背一套漢語拼音規則。
  • 學拼音很苦惱?用這款學拼音軟體7天搞定拼音!
    拼音學習是小朋友語文入門的關鍵,打好拼音基礎,對小朋友日後的語文學習至關重要。各位家長朋友應該都深知這個道理,但是不是苦惱於不知道如何讓孩子有效地學拼音呢?我們曾經以為這年頭誰不會拼音啊?平時打字都用的拼音。可是面對孩子問我們上圖那些問題時,我們才發現自己並沒有能力解釋清楚…不禁感嘆,「我們會」和「我們能教明白」完全是兩回事!2、家長能自己教孩子學拼音嗎?
  • 總是自我否定該怎麼辦?
    自我否定否定自己是心理詞彙。含義是:否定自己只是否定了自己一些過於偏激過於片面的觀點或想法,但並不意味著你要否定自己的一切甚至連自己生命的意義一併否定掉。所以步入社會的我們,從自認為理所當然的小廢物變成了大廢物之後,才開始意識到自己真的哪哪都不行,否定自己簡直就是最輕的想法了。因為我們連誇人都是哇,真棒,厲害了……這樣通俗又易懂的詞彙(其實是自己能想起來的詞彙)而別人都是出口成詩,句句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誇了別人同時又提升了自己。內心不禁感嘆,何時我也能這樣,卻絞盡腦汁冥思苦想也折騰不出個一二。
  • 學英語與學拼音也須分先後?
    「我女兒明年9月1日就要上小學了,拼音在幼兒園學得差不多了,她自己好幾次要求學英語,但我擔心她學了英語會和拼音搞混,我想聽聽大家的意見。」  近日,記者接到一位媽媽的熱線電話。思思媽媽對記者說,看著人家的孩子都在學英語,女兒自己也想學,可同事卻說,不要讓孩子過早地學習英語,這樣會把英語和漢語拼音搞混了。真的會這樣嗎?
  • 「英文是剽竊中文的產物」?留學英國的我們聽完瑟瑟發抖
    不得不說,這個英文剽竊中文的離譜理論,真的是讓圈哥身邊留學的、學英語專業的小夥伴再也看不下去了...... 「英文是剽竊中文的產物」 我???
  • 你有自我否定的「心魔」嗎?
    今天的主題是關於追求完美和自我否定的心魔。 關於追求完美,我們從精神醫學的角度來看,在我的門診個案中,很多都是比較會追求完美的人。尤其是焦慮症、恐慌症的患者,他們的問題的本質都是追求完美。 我們捫心自問:「人要不要追求完美,要不要追求進步?」其實,所有人都有一種要進步、要追求完美的動力。
  • 孩子學拼音太難了?那是因為沒有找對學拼音的APP
    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漢語言文學系畢業,普通話水平二甲,卻還是教不好孩子的拼音,實在是懷疑人生……」不得不說,在輔導孩子拼音這件事上,全國的家長都一樣一樣的,微博上隨手一搜,也儘是各種心力交瘁:其實,孩子學不好拼音,還真不是孩子的錯。
  • 如何面對自我否定的危機?
    失敗本身不是失敗,因失敗而衍生的種種自我否定,因失敗又狠狠地踹自己一腳,才是真正的失敗。 從這個角度切入的話,我要為大家歡呼,因為大家都很勇敢地來到了人世間。依曼紐在《宇宙逍遙遊》中寫道:向所有的人類致敬,因為只有最勇敢的心靈才敢投生地球。
  • 漢語拼音難教又難學,可以不學嗎?
    都說老師家的孩子聰明,可是,在進入一年級後,剛剛接觸漢語拼音,同樣不知所措。所犯的錯誤,就是在把聲母和韻母拼到一起時,讀音「變形」。比如:m-a,孩子拼了以後,就會誤讀作ka。諸如此類,總之,狀況不斷,雞飛狗跳。那麼,漢語拼音既然老師難教,學生難學,可不可以取消呢?
  • 如何擺脫感情裡的自我否定?
    這也會導致她在感情裡非常單純,不了解人與人之間的差異,非常容易相信對方。如果不幸遇到渣男,就很容易被對方精神控制,從而陷入自我否定。3、情感危機的應激反應排除自身性格因素,最常見的自我否定是在情感危機發生過程中。有些女人可能性格開朗,平時也比較強勢,不會輕易去否定自己,反而是嫌棄對方的心態多一點。
  • 我們耗時3個月測評了7款學拼音、識字神器,看看哪款最得你心?
    看到這些答案,真的想笑又想哭!不過,孩子們容易在漢字問題上犯錯也是有一些原因的。漢字相比起很多國家的語言,確實很難學。今天森林就給大家測評了7款網上比較火的學漢字輔助工具。其中5款是100元以內桌遊,2款價格比較高的套裝。包括學漢字需要的學的拼音、字形、組詞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