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木蘭》全球開畫590萬美元,北美各數據能打,成績也要爆?
在這種情況下,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了《花木蘭》的身上。有劉亦菲、李連杰、鞏俐等明星加盟,再加上動畫版的基礎,該片在北美流媒體一經播出就受到了不少好評。從目前在已經上映的9個海外市場來看,該片首周末以590萬美元票房開畫!
-
2億美元成本,《花木蘭》全球首周票房出爐,迪士尼影業虧大發了
億美元,目前,全球大部分國家和地區已經開畫,票房收入讓華納影業欲哭無淚。同樣,開畫3周的《信條》全球總票房出爐,累計轟下2.07億美元,將超過8000萬美元確定打了水漂,成了諾蘭從影以來首部虧損大片,您一定認為,這是2020年虧損級別最高的影片了,但在《花木蘭》面前,這都是小兒科了。
-
美國觀眾開車4小時去影院看《信條》北美首周末2000萬美元 全球累計1.46億
萬美元。北美之外的市場,《信條》在這個周末再拿下5810萬美元(中國內地3000萬美元),讓影片全球累計票房達到1.46億。《信條》投資2億美元,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單靠影院回本相當艱難。外媒預計全球影院票房至少要到4.5億美元,加上影碟、數字租賃、電視版權等才確保盈虧平衡。
-
驚奇隊長力挺劉亦菲《花木蘭》,北美首周票房預計8500萬美元
劉亦菲迪士尼新真人版電影《花木蘭》受疫情影響,北美上映時間及票房預估數據一直都備受爭議,5日,據迪士尼一名發言人透露,《花木蘭》3月27日北美上映時間不會推遲,消息令觀眾都很興奮表示「我們影院見,期待《花木蘭》」。此前有網友爆料《花木蘭》在北美預售成績全面撲街,預售首周票房僅185萬美元。
-
《花木蘭》全球票房達3760萬美元,中國內地貢獻最多
新京報訊(記者 周慧曉婉)9月14日,據外媒報導,截至上周日,《花木蘭》於全球17個市場共取得3760萬美元票房成績。其中在中國內地市場取得2320萬美元,輕鬆成為該片最大票倉。其他地區成績零星,中東地區公映兩周累計400萬美元,泰國公映兩周累計230萬美元;中國臺灣地區公映兩周累計190萬美元;俄羅斯收穫180萬美元;新加坡公映兩周累計150萬美元。
-
《花木蘭》全球票房達3760萬美元,中國內地貢獻最多
新京報訊(記者 周慧曉婉)9月14日,據外媒報導,截至上周日,《花木蘭》於全球17個市場共取得3760萬美元票房成績。其中在中國內地市場取得2320萬美元,輕鬆成為該片最大票倉。其他地區成績零星,中東地區公映兩周累計400萬美元,泰國公映兩周累計230萬美元;中國臺灣地區公映兩周累計190萬美元;俄羅斯收穫180萬美元;新加坡公映兩周累計150萬美元。
-
《花木蘭》是1998年動畫電影《花木蘭》的真人版翻拍
《花木蘭》是1998年動畫電影《花木蘭》的真人版翻拍。據報導,這是因為該電影公司已經為該片投入了大量廣告,初步估計,廣告宣傳可能會幫助該片在國內首周末票房達到8500萬美元。《花木蘭》是華特迪士尼影業出品的真人劇情片,由妮基·卡羅執導,劉亦菲和甄子丹主演,尤其是鞏俐和李連杰。
-
#全球票房#《信條》蟬聯周末冠軍,《花木蘭》憑內地市場居亞
早前被視作疫情衝擊下的全球院線「救市大作」的《信條》和《花木蘭》上周末在少數市場正式交鋒,然而因為大部分地區的疫情未完全受控,兩部影片的票房表現都不如預期。諾蘭導演的新作《信條》周末在全球市場再砍3700餘萬美元,蟬聯全球周末冠軍寶座。迪士尼真人公主電影《花木蘭》擴至中國內地上映,周末進帳2900餘萬美元票房,仍不敵《信條》屈居周末亞軍。
-
《銀河護衛隊》9400萬美元登頂 打破八月份北美開畫記錄
《超體》與《大力神:色雷斯之戰》受衝擊,攜手大跌。 北美影市的票房在持續萎靡數周后終於有了一絲起色,漫威影業出品的「太空風」超級英雄電影《銀河護衛隊》首映周末爆發收得9400萬美元,將保持七年之久的八月份開畫紀錄大幅提升35.6%,前紀錄保持者是2007年暑期檔的《諜影重重3》(6930萬開局)。
-
劉亦菲髮長文感謝《花木蘭》,影片國內尚未上映,卻遭過萬差評
劉亦菲髮長文感謝《花木蘭》,影片國內尚未上映,卻遭過萬差評!文/聽歌打娛近日,由迪士尼製作的《花木蘭》正式上映,該片首周斬獲590萬美元的票房。1.7億美元、全球3.4億美元(國內首周末3億人民幣)對於這個成績,很多人說: 「不知道花木蘭這個算沒算線上,沒算的話將來加上能好看些……」因為受疫情影響,《花木蘭》這部片子比較特別,部分地區是影院上映,歐美地區則是在流媒體上播出,線上線下一起播放,單獨算票房實在是不公允,將來統計好國內和流媒體的數據,才能下定論。
-
《花木蘭》預售開啟,3小時票房還不到十萬,海外收入更慘烈
北美不上院線上流媒體,回本全靠點播收入,具體金額還沒出,第三方數據顯示,相關流媒體收入增長了1200萬美元,可要知道這上面又不止《花木蘭》一部電影,也就是說《花木蘭》流媒體上線僅一周,收入不到1200萬美元。
-
《花木蘭》給Disney+打廣告,值不值?
消費日報網財經訊 《花木蘭》劉亦菲版上映了。耗資2億美元拍成的巨作豆瓣評分只有4.8分,可見它實在不符合國人的審美。但從製片方來說,《花木蘭》已經完成了它的使命——在上周末,電影在Disney+的下載量上升了68%,達到89萬次。消費者在這款應用上的支出也比一周前增長了193%,達到1200萬美元。
-
《花木蘭》流媒體收入或超2.6億美元,900萬用戶付費觀看
《花木蘭》據雅虎財經報導,美國數據研究公司7Park Data的報告稱:截止9月12日,上線9天的《花木蘭》吸引29%的美國Disney+用戶付費觀看。Disney+在美國共有3000萬用戶,換算下來900萬用戶購買《花木蘭》,為迪士尼帶來了2.61億美元收入。這些數據並非迪士尼官方發布,但即使打個8折也有2億美元收入,而且還未計算日本、歐洲等國家地區Disney+用戶的購買數據。全部統計進來,刨除一些水分,收入也是相當可觀的。
-
《花木蘭》全球撤檔!劉亦菲太難了!
這幾日,在疫情籠罩全球的陰影下,娛樂圈最熱鬧的事莫過於《花木蘭》的洛杉磯首映。首映後,各大平臺對《花木蘭》北美票房的預測呈現樂觀趨勢,Dead line及THR均給出了8500萬美元的北美開畫成績。「高開低走」確實是劉亦菲2019年以前的真實狀態,直到她接下《花木蘭》這個頂級資源。在緊急接到《花木蘭》面試時,劉亦菲立即坐 14 個小時的飛機去見導演。飛機落地,沒有休息直接去見了製片方,開始 2 小時的漫長試鏡。
-
《信條》《花木蘭》要成難兄難弟了
而作為全球市場的頂梁柱,《信條》的表現卻難以令人滿意。而伴隨著《花木蘭》的定檔9月11日,這個「相愛相殺」組合又要在內地市場展開新一輪的廝殺了。其實自《信條》、《花木蘭》的首次定檔,再到如今要同臺競技,先後已經過招了多次,彼此的鬥智鬥勇甚至比電影本身要精彩。
-
點播價29.99美元,《花木蘭》北美取消院線上映
南都訊 記者丁慧峰迪士尼8月5日宣布《花木蘭》在北美和全球其他一些市場將繞過院線上映,於9月4日上線流媒體Disney+,價格為高端點播價29.99美元(約209元)。據報導,《花木蘭》進行流媒首映的除了北美之外,還有紐西蘭、澳大利亞和一些西歐國家,其他的市場該片將院線上映。
-
《八佰》票房逆襲《花木蘭》再登頂;《花木蘭》流媒體收入和目前的全球票房相當|一周票房&電影
受到疫情影響,《花木蘭》在全球範圍內曾四度撤檔,3月中旬,《花木蘭》在完成了其首場大型首映禮之後,正式宣布原定的3月27日上映時間全球撤檔,隨後,該片再次兩度定檔兩度撤檔,檔期從5月22日更改至7月24日,再更改至8月21日,後面對當時的國際形勢,《花木蘭》不得不再次宣布延期。
-
《花木蘭》真人版全球首映,世界如何看待新版花木蘭?
《花木蘭》在首映之後放出了第一批觀影口碑,幾乎都是一片溢美之詞,算是首戰告捷。《Hollywood Reporter》也引用權威票房預測機構的分析,認為《花木蘭》上映首周就能突破8500萬美金,破億更是小菜一碟。
-
《花木蘭》全球撤檔,只是好萊塢被推倒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
作為2.5億美元製作成本、丹尼爾·克雷格出演的最後一部007系列電影,米高梅對該片寄予了厚望,調整檔期使得該片的前期宣發工作和成績打了水漂,米高梅將面臨3000萬至5000萬美元的直接損失。製片人曾表示:「疫情將影響整個世界市場,我們只是必須在這個環境中工作的人之一。」
-
大銀幕接小螢屏,國內「群嘲」的《花木蘭》能讓迪士尼如願以償嗎
改編自迪士尼1998年同名經典動畫的真人電影《花木蘭》,在被群嘲定檔海報「土掉渣」,豆瓣評分掉到4.7分,口碑直逼「爛片」後。129萬的零點場票房似乎預示著其票房大概率也要撲了,預示著迪士尼「大銀幕、小螢屏一手抓」的願望在中國票倉將成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