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真相:希特勒為何鎮壓猶太人?

2021-02-08 金角財經

點擊上方「金角海外」,關注並星標公眾號

觸及世界的每一顆金子

正如海德格爾所說,存在總是被遮蔽。


歷史則不但被遮蔽,還被極力塗改。


二戰前後的歷史被遮蔽塗改尤為厲害,而猶太人問題更是重災區。


所有教科書以及歷史著作,都沒有解釋為什麼希特勒要鎮壓猶太人,要麼就含糊其辭地說是因為納粹實行「優生學」、「種族主義」、「德國社會和文化就充斥著反猶主義」……其敘事手段不是把希特勒說成一個歇斯底裡的瘋子,就是把德意志說成是一個愚不可及、充滿仇恨、不可救藥的民族。


然而,獲得95%合格選民中的90%(3800萬餘人)支持、橫掃歐洲所向無敵的元首,真的是一個瘋子?一個產生了幾乎所有神聖羅馬帝國君主和巴赫、康德、黑格爾、華格納的民族真的死有餘辜?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我們就必須反過來,重新拷問真相了:究竟為什麼希特勒要對猶太人不利,而德國的民意居然支持他?


阿道夫·希特勒


猶太人與歐洲革命、俄國1917革命的關係


二十世紀初期,全世界的很多右翼人士相信猶太人發起、贊助了歐洲一系列的「革命」運動,其中包括了俄國「革命」和德國「革命」。


1917年底,俄國發生了叛變,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次年被殺。教科書和歷史著作告訴我們,末代沙皇是個「暴君」,暗示著他也「死有餘辜」。然而,在將近一個世紀之後的2000年,俄國東正教會將被殺害的沙皇全家追封為殉教聖徒,2008年俄國最高法院正式為尼古拉二世平反,宣布他們是受害者。


「 二月革命」後的總理克倫斯基,他是猶太人,也是俄國共濟會首腦。一些右翼人士認為,他躍居政治舞臺,其實是為烏裡揚諾夫開路。正是他同意了蘇維埃的要求,將沙皇全家關押起來。


一個公認的事實是:這場著名的「 二月革命」是由共濟會發動的。


根據中國政法大學博導、學者秦暉的夫人、俄羅斯和東歐問題專家金雁的研究,1907年起共濟會就在俄國致力於推翻沙皇政權、建立「民主」制度的目標,1916年共濟會吸收了很多自由主義和民主派政黨的上層人物、高級軍官,王室成員,並召開秘密會議討論發動軍事政變,攔截沙皇專列將其扣留,甚至有人提出處死沙皇。臨時政府總理克倫斯基就是共濟會領導機構最高會議的書記,其內閣裡90%成員都來自於共濟會的推薦名單。


1981年俄羅斯海外教會將尼古拉二世全家封聖,2000年俄國東正教會再次冊封尼古拉二世全家為殉教聖徒。


而從右翼理論家闡發共濟會陰謀理論之日起,便同時提出了猶太人陰謀理論。


法國天主教神父奧古斯丁·巴呂埃爾(Abbé Augustin Barruel)1797年出版的《回憶錄,示例說明雅各賓主義的歷史》一書,就以極其豐富的事例說服讀者接受共濟會是「法國大革命」背後的黑手。這是對歷史和政治進行右翼解釋的經典力作。


1806年,巴呂埃爾以信件形式再次發表新作(Lettres inédites de Barruel à son retour d』exil,《巴呂埃爾流亡歸來未發表的信件》),這次明確地將猶太人與共濟會、光明會結合起來,認為該三者是同一個陰謀團體。 這就是近現代「猶太人陰謀」理論化的源頭。


整個十九世紀「革命」此起彼落,因此保守的歐洲社會對猶太人的質疑亦從未中止。


1899年,英國出生的歷史哲學家休斯頓·斯圖瓦特·張伯倫出版了《十九世紀的基礎》,認為條頓民族是希臘和羅馬帝國的繼承者——當日耳曼部落進入羅馬帝國時,實際上是從僭奪了羅馬統治權的猶太人和其他非歐洲人手中挽救了西方文明。他認為雅利安人是高貴的,而猶太民族則站在雅利安的對立面,具有反智力和破壞性的傾向。他警告,歷史上的「所有戰爭」都與「猶太人的金融運作有著特殊的聯繫」,猶太人的目的是「把腳放在世界各國的脖子上,成為全世界的主人」。


斯圖瓦特·張伯倫,英國首相張伯倫的堂兄弟,作曲家華格納的女婿。名作《十九世紀的基礎》以反猶著稱,對希特勒影響很大。


1901年初,德國皇帝威廉二世「逐頁研究」了張伯倫的書,對其印象深刻。同年11月,威廉二世與張伯倫會面,並告訴這位作者:「我感謝你為德國所做的一切!」兩人成為好友,保持通信直到1927年張伯倫去世。


《十九世紀的基礎》在20世紀初深受歡迎,希特勒的「種族主義」思想亦受到該書的影響,甚至有些研究者認為,張伯倫是「希特勒的施洗約翰」。


張伯倫在拜羅伊特的家,1923年他在此與希特勒會面。


張伯倫1923年寫給希特勒的信件。世界未來基金網站


1923年,張伯倫致信希特勒,熱情讚美了他,稱希特勒將會比俾斯麥更偉大,是真正為祖國服務的人。


1903年,俄羅斯報刊Znamya出版了刪節的《錫安長老議定書》(或譯「錫安長老會紀要」)。1905年,俄羅斯神父謝爾蓋·尼魯斯(Sergei Aleksandrovich Nilus)在他的書中全文刊登了《錫安長老議定書》。該書聲稱,世界猶太人的領袖團體「錫安長老會」制定了一份計劃,通過在全世界推行經濟戰、投機等手段,以唯物主義消滅宗教,利用「自由、平等、博愛」的口號終結了各國的和平、 安寧和團結,摧毀非猶太國家的政權基礎,在各地挑起內亂引發戰爭,瓦解現行秩序,最終建立由猶太人統治的全球政府。


二月「革命」後,此書的所有俄文版本被克倫斯基的臨時政權下令銷毀。蘇聯將出版者謝爾蓋·尼魯斯判處監禁,並不準任何人擁有此書,違者可被判十年徒刑乃至槍決,因為他們膽敢「通過保留反蘇文學來進行反蘇宣傳」。


《錫安長老議定書》第一個版本,原名Програма завоевания мира евреями(猶太人統治世界之計劃)


南洋出版社最近的中譯本,淘寶上售價近三百元。


但在1917年流亡海外的白俄人士將《議定書》傳播到歐洲各地,由於該書準確的前瞻性,立刻風靡一時,成為猶太人支持俄國「革命」的歷史證據。


德皇威廉二世向布雪維克提供了便利和支持(如「密封火車」),但卻沒有給多少錢。烏裡揚諾夫與他的猶太同志登上從斯堪地那維亞到聖彼得堡的火車時,拿著價值一千萬美元的黃金,是由德國最富有的猶太銀行家馬克斯·華寶(其兄弟保羅·華寶是美聯儲的創始人)贊助的。而他的戰友託洛茨基於1917年3月27日率領300名曼哈頓下東區訓練有素的猶太革命黨登上了挪威輪船「Kristianiafjord」趕赴俄國之前,業已拿到了雅各布·希夫及其同盟的二千萬美金(這個數額由紐約時報文章和希夫的孫子親口證實)。


《泰晤士報》主編亨利·威克姆·斯蒂德指出:「布雪維克革命的主要推動者是雅各布·希夫,華寶和其他國際金融家,他們希望通過支持猶太布雪維克派,以確保猶太人對俄羅斯的剝削。」(Steed, Henry Wickham. Through thirty years, 1892-1922: a personal narrative, Volume 2. Doubleday, Page & Company, 1924. p. 302)


這張支持布雪維克革命的猶太資本家名單很長,除了雅各布·希夫(Jacob Schiff)和他的Kuhn,Loeb&Co.公司,馬克斯、Paul、Felix 等華寶家族成員,還有Max Breitung、奧託·卡恩(Otto H. Kahn)、所羅門·古根海姆(Solomon R. Guggenheim)、傑羅姆·哈諾爾(Jerome J. Hanauer)、Isaac Seligman……


據統計,在545名早期布雪維克領導人中,共有377名猶太人。(「我想說,該運動的領導人約有三分之二是俄羅斯猶太人。」William S. Huntington,1913年6月至1918年9月美國駐彼得格勒大使館的貿易專員)


眾所周知,託洛茨基是猶太人,烏裡揚諾夫本人是猶太人(母系),史達林也是猶太人(據研究,他的祖上是一名「轉化」的猶太人),指揮殺害沙皇全家的斯維爾德洛夫也是猶太人,親自執行「槍決」的行刑隊頭目雅科夫·尤羅夫斯基(Yakov M. Yurovksy)也是猶太人。


尼古拉二世及其妻子亞歷山德拉皇后。一些東正教徒甚至認為,對於這位沙皇,聖徒的封號不夠隆重,他應是「君王救贖者」,「俄羅斯人民和世界未來命運的救贖之王」。



猶太人與日俄戰爭、俄國1905革命的關係


實際上,猶太人集團對俄國的正式進攻從1904年就開始了。


日俄戰爭爆發後,猶太金融家雅各布·希夫(他的Kuhn,Loeb&Co.是西半球兩大銀行之一)聯合了一批猶太同行,阻撓俄國政府進入美國資本市場籌集戰爭資金,同時幫助日本在全球發行戰爭債券。


紐約的銀行家原本沒興趣投資日本的戰爭,連日本當時的盟友英國也不幫忙,但在雅各布·希夫強力推動美國各大銀行和保險公司入場後,搶購日本戰爭債券的人排了好幾條街。最終,日本在美國市場募資1.8億美元,在全球募資總額為4.1億美元。憑著強大的財力後盾,日本戰勝了俄國。 另外,雅各布·希夫還資助了一項策反計劃:向被日軍關押的俄國俘虜派發革命宣傳品。

 

紐約猶太社區登記冊:猶太巨商雅各布·希夫資助俄國「革命」,為他的民族牟取最大利益


1917~1918的紐約猶太社區登記冊對此記載道:「希夫先生總是為了人民的最大利益而利用他的財富和影響力。他資助了專制俄羅斯的敵人。…並利用他的金融影響力阻止俄羅斯進入美國的貨幣市場。」


而俄羅斯財政部長在1911年說,「我們的政府將永遠不會原諒和忘記猶太人,希夫,對我們所做的事情……他是我們在國外最危險的敵人之一。」


正因為俄國在日俄戰爭中失敗,所以「革命」就有條件發生了。俄國20世紀的第一次「革命」發生在1905年,主要領導人是猶太人、共濟會員Leon Deustch,烏裡揚諾夫,託洛茨基及其猶太導師以色列·赫爾普漢德(Israel Helphand,化名Alexander Parvus)。還有許許多多現在名不見經傳的猶太「革命家」,如克魯斯塔萊夫(他發動大罷工迫使沙皇「立憲」和成立杜馬)、馬克西姆(專門負責在波羅的海地區的「革命」行動)、Gregory Gerschunin(恐怖主義組織頭目,擅長刺殺和放炸彈)……


我可以列舉其他一百名革命領袖,他們都是猶太人。無論在哪裡發生暗殺或炸彈爆炸,你都會在報紙上看到兇徒是猶太人。……每一個這樣的行為都是猶太人做的,大屠殺震驚了全世界,而且發生的頻率如此之高,以至於人們發明了』pogrom』(反猶迫害)這個名詞,這是由憤怒的警察當局所組織策劃,以報復猶太人革命分子犯下的罪行。」(W. E. Curtis,《俄國革命》,國家地理雜誌,第18卷,1907年第5期,第302-316頁、313-314頁)

據聖彼得堡一份報紙《Novoye Vremya》1911年3月進行的統計,在1905~06年的「革命」行動中,全俄死傷者總數達5萬人。


這裡不得不提一下1905年和1917年俄國「革命」的總設計師以色列·赫爾普漢德。該人系俄羅斯猶太人,搞「革命」被流放西伯利亞後逃到德國,加入社民黨,化名亞歷山大·帕爾烏斯(Alexander Parvus),以善於做生意、搞金融、策劃陰謀活動著稱。


一戰爆發後,帕爾烏斯混入德國高層圈子,提出了一個詳盡的陰謀計劃,即德國要與俄國的社會主義運動結合起來,攜手推翻俄國「專制主義」當局,同時在烏克蘭、芬蘭、波蘭、喬治亞、亞美尼亞、高加索等地煽動民族主義情緒,使得俄國分崩離析。「與其投入步兵、炮兵進行慘烈的廝殺,不如投入金錢,投入智慧,讓堡壘從內部攻破,免去德國人的犧牲」(金雁語)。他制訂的計劃獲得德國情報部門的首肯,並提供經費贊助,還允許帕爾烏斯在全歐洲範圍進行活動,以推進俄國「革命」。


1905年和1917年俄國革命的總設計師帕爾烏斯,託洛茨基的導師,猶太名字叫以色列·赫爾普漢德


帕爾烏斯認為:「全世界的工人階級政黨應當為反對俄國沙皇制度而戰,無產階級支持本國政府取得戰爭勝利就等於自絕於歷史。世界社會主義的任務,就是給俄國以毀滅性的打擊,並在那裡率先爆發革命。如果俄羅斯的中央集權不解體,民主制度不確立,就會威脅到全世界革命者的利益。」(金雁,《帕爾烏斯與一戰及俄國革命》,經濟觀察報)


這位帕爾烏斯還是「青年土耳其」黨的政治顧問。「青年土耳其」,是馬志尼創立的一系列共濟會秘密分會之一(「青年義大利」、「青年希臘」、「青年歐洲」……),同時也是「加密」猶太人(偽裝成穆斯林的猶太人)組織,在土耳其軍隊內長期秘密結社,影響力很大。帕爾烏斯通過向土耳其軍隊出售武器和食品,獲得了數百萬美元的利潤。在他的策劃下,「青年土耳其」在1908年在奧斯曼帝國內發動了「革命」,同時禍水東引,引導土耳其軍隊針對亞美尼亞人和希臘人,進行了臭名昭著的1915年亞美尼亞大屠殺,150萬基督徒慘遭屠戮(Christopher Jon Bjerknes,《亞美尼亞基督徒的猶太種族滅絕》,2006)。


德皇威廉二世自作聰明支持了猶太人帕爾烏斯禍亂俄國的計劃,被玩弄於股掌之上。最後不但俄國藥丸,德國和他自己也自食其果。


烏裡揚諾夫稱1905年「革命」是一次「總演習」,說:「沒有1905年的』總演習』,就不可能有1917年10月革命的勝利」。託洛茨基於1939年補充道:「1905年革命,不僅是1917年革命的』總演習』,而且是一種實驗室……反映出俄國馬主義內部各種不同的傾向」,並由此產生出「不斷革命」的理論。


猶太報刊明確承認猶太人對1905年的「革命起義」負有主要責任。如《倫敦馬加比》1905年11月一篇題為「猶太人革命」的文章中寫道:「俄羅斯的革命是猶太人的革命,是猶太人歷史的轉折點。這是一場猶太革命,因為俄羅斯是世界上大約一半猶太人的家園,推翻其專制政府對居住在那裡的數百萬猶太人和最近移民到外國的數千猶太人的命運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俄羅斯的革命也是一場猶太革命,因為猶太人是沙皇帝國最活躍的革命者。」


1914年4月4日,《倫敦猶太人紀事報》聲稱:「布雪維克主義本身有很多事實,事實上如此多的猶太人是布雪維克主義者,事實上布雪維克主義的理想在許多方面都與猶太教最好的理想相一致。」 


1920年9月10日美國《希伯來雜誌》說:「俄國的布雪維克革命是猶太人頭腦的工作,源於猶太人的不滿,源於猶太人的謀劃,他們的目標是在世界上建立一個新秩序。由於猶太人的頭腦、猶太人的不滿、猶太人的計劃,在俄羅斯以如此出色的方式所做成的一切,也將通過同樣的猶太精神和力量,成為全世界的現實。」



猶太人與德國革命的關係


威廉二世的德意志帝國,通過與社民黨和布雪維克等左派勢力勾結,顛覆了尼古拉二世的沙皇俄國,贏得了對俄戰爭的勝利。


但此舉反過來刺激了德國社民黨和立憲主義者的大肆活動。右翼歷史學者相信,正是這些左派與猶太銀行家勾結,使德國在一戰中戰敗,隨即兵變迫使威廉二世退位,成立魏瑪政權,籤署了割地賠款、喪權辱國的凡爾賽和約。


從1918年德國「十一月革命」成功、威廉二世退位開始,魏瑪共和國剛成立就由社民黨的左翼政權操縱,直到1933年希特勒上臺為止。


1919年德國、奧地利流傳的「刀刺在背」明信片,指控猶太人背後捅刀子導致德國戰敗


德國社民黨是全世界第一個社民黨。眾所周知,它的首腦是猶太人,一些頭面人物也是猶太人。在一戰後期,社民黨發動了大規模的罷工和譁變,直接導致德國戰敗、德皇下臺,社民黨接掌了政權,是為「魏瑪共和國」。而魏瑪憲法的草案制定者胡果·普羅伊斯是猶太人,魏瑪內閣裡也有不少猶太人,因此魏瑪共和國也被稱為「猶太人共和國」。


著名的德國社民黨成員、猶太人李卜克內西


魏瑪共和國的成立伴隨著兩場政變「革命」,幾乎是俄國的翻版。1919年1月,羅莎·盧森堡和卡爾·李卜克內西聯手發動了「斯巴達克起義」,幾乎要奪取政權。羅莎·盧森堡和李卜克內西都是社民黨+猶太人,李卜克內西之父還是德國社民黨創始人之一。1919年4月,巴伐利亞蘇維埃共和國宣布成立,德共通過武裝政變奪取權力,以尤金·勒菲內為首腦。尤金·勒菲內(Eugen Leviné)是俄國猶太人,參加過1905年革命,被流放西伯利亞,後來逃到德國當兵。這兩場革命威脅極大,如果沒有軍方的強硬鎮壓,德國必然會成為另一個俄羅斯。



猶太人為什麼熱衷於革命


這個問題的答案非常簡單:猶太人的彌賽亞信仰。


彌賽亞(Mašíaḥ)直譯為受膏者。受膏是一種猶太教儀式,先知用聖膏油塗在候選者的頭上,確認此人是上帝選中的君主。《舊約》裡,先知撒母耳為大衛舉行受膏禮,宣告他將成為以色列的王,這就是猶太人的第一代「受膏者」。但彌賽亞絕非歷史上的受膏者,而是一個還沒到來的救世主。一旦這個救主降臨,將拯救猶太人於水火之中,帶領其重返以色列,重建耶路撒冷,建立一個永恆的以色列王朝,萬邦來朝,萬民歸順,成為世界中心,統治所有猶太人和外邦人。


作為閃米特民族的猶太人,很可能是從雅利安人那裡剽竊來的「彌賽亞」一詞。因為按照詞源,彌賽亞(Mašíaḥ)明顯來自密特拉(Mitra)神或密多羅(Mitra)神,是太陽神和戰神,屬於遠古雅利安萬神殿的強大主神之一。


猶太教歷史上出現過無數「彌賽亞」,而這些「彌賽亞」都以馬加比、大衛王為效仿對象:他們「起義」、佔領耶路撒冷、發動戰爭、屠殺外邦人……


猶太人的書裡永遠把自己說成是世界上最可憐的受害者,如《偽經·馬加比書》裡大談「無辜猶太人拒絕吃豬肉從容赴死」,卻從不談論猶大·馬加比和歷次「彌賽亞起義」屠殺了多少外邦人。


愛德華·吉本在名著《羅馬帝國衰亡史》裡對此有明確記載:「從尼祿到安東尼·皮烏斯王朝,猶太人對羅馬的統治表示出無法忍受的情結,引發多次近乎瘋狂的屠殺和叛亂。在埃及、賽普勒斯和昔蘭尼等地區,城市裡的猶太人一直不露聲色,假裝友好的跟毫無戒備心的當地人生活在一起,後來卻進行種種可怕的殘暴活動。」吉本自己加注道:「根據迪翁·卡修斯的記載,猶太人在昔蘭尼屠殺了二十二萬希臘人,在賽普勒斯殺了二十四萬人,在埃及殺得更多。有很多不幸的受害人按照大衛王獻祭犧牲的先例,被活活鋸成兩半。戰勝的猶太人吃人肉、喝人血,將肚子剖開來,把內臟像帶子一樣繞在屍體上。」吉本接著說:「任何目睹耳聞的人也不禁為之發指,當然情不自禁對羅馬軍團嚴厲的報復,要拍手稱快。因為當局懲罰這個瘋狂的民族,愚昧荒謬的迷信使他們不僅與羅馬政府為敵,還要成為全世界的仇人。猶太人的宗教狂熱,一方面是因為他們認為沒有理由向崇拜偶像的統治者繳納稅款;另方面是根據從古代流傳下來的神諭,一廂情願相信具有最高權力的救世主,很快就降臨人間,解開他們的枷鎖,為這些選民建立一個地上王國。」(吉本,《羅馬帝國衰亡史》,第一卷第十六章二節「猶太人的宗教主張和叛逆精神」,席代嶽譯本,P.410,吉林出版社)


右翼中廣為流傳的猶太人諷刺漫畫



猶太人憎恨基督教,反對整個西方世界


耶穌基督的「基督」一詞,實際上就是希臘語(Χριστός或Christos)「受膏者」、「彌賽亞」的意思。 但耶穌基督徹底革新、改造了猶太教的教義。新的宗教不再是猶太人自己的宗教,而是普世的、包容全人類的宗教;上主也不再是只保佑猶太人的雅威,而是一切人的父親;人子耶穌就是萬民期待的彌賽亞,降臨世間,赦免原罪,頒下救恩,在他之前、從他之後再無救世主。最重要的是,耶穌基督承認當時的羅馬是一個正義的政權(所以他說「愷撒的歸愷撒,上帝的歸上帝」),基督教承認羅馬的治權和主權,不像猶太人那樣天天想著武裝造反。


無論是教理抑或實踐,基督教都與猶太教徹底切割。耶穌要革的是猶太人精神的命(從他屢次指責法利賽人可知),而不是像馬加比那樣去革羅馬人和無辜外邦人的命。猶太人因此對耶穌基督及其門徒恨之入骨,非要弄死他們不可。


《新約·福音書》真實地記錄下來當時的情景:「眾祭司長和民間的長老 ,大 家商議,要治死耶穌。就把他捆綁解去交給巡撫彼拉多。……祭司長和長老,挑唆眾人,求釋 放巴拉巴,除滅耶穌。……彼拉多說,這樣,那稱為基督的耶穌,我怎麼辦他呢?他們都說,把他 釘十字架。巡撫說,為什麼呢?他作了什麼惡事呢?他們便極力地喊著說,把他釘十字架。彼拉多見說也無濟於事,反要生亂,就拿水在眾人面前洗手,說,流這義人的血,罪不在我,你們承當吧。」(《馬太福音》27章)這裡明明白白寫著,本丟·彼拉多擔心不釘死耶穌的話,猶太人會造反作亂,又是一場生靈塗炭。


使徒司提反在耶路撒冷聖殿向猶太人指出:「基督取消了舊約」。畢爾麥爾,《古代教會史》,p.24


法利賽人與撒都該人聯手將耶穌釘上十字架後,猶太人繼續針對十二使徒。在耶路撒冷的聖殿上,大祭司召開公議會,鞭打了眾位傳道的使徒,繼後又將司提反召到公議會進行審判。根據畢爾麥爾的《古代教會史》說,司提反當眾指出「基督取消了舊約」,引起猶太人大譁,被拖出城外亂石砸死,成為第一個殉道的使徒。在呂考尼雅,猶太人還挑唆群眾,幾乎亂石砸死保羅。掀起第一次迫害基督徒狂潮的,正是猶太人。很多基督徒不得不逃到朱迪亞-撒馬利亞區的邊緣地帶。


從基督教誕生開始,基督教與猶太教就產生了根本衝突。雖然基督教願意包容猶太人,但從來不曾包容過猶太教。而猶太教更是將基督教視為死敵,欲滅之而後快。因此,基督徒歷來也將信奉猶太教的猶太人視為陌生的、無法同化的、「敵對的民族」,他們的宗教被稱為「錯誤的、褻瀆神的教導"。確實,基督教從一誕生就強調,而猶太教由始至終都強調,懟天懟地懟一切外邦人。兩者自然是無法兼容的。


畢爾麥爾的《中世紀教會史》指出,自從君士坦丁大帝以來,歷代基督徒皇帝都通過法律限制猶太人的權利,比如禁止他們與基督徒婦女結婚,禁止他們當兵 , 禁止他們獲得任何公共職位。尤斯提尼安皇帝肯定和強化了前幾任皇帝的反猶太人法律,而他的法典在整個中世紀和後來都被視為標準。整個西方文明世界允許猶太人皈依基督信仰,也容忍猶太教的存在,但不肯皈依的猶太人不能享受充分的法律權利,在法院中不能反對基督徒作證,只能居住在猶太人區,等等。「他們是一個 『應該永遠當僕人』的民族——這是很多主教會議和教宗文獻的說法」(《中世紀教會史》,P.373 )。


猶太-共濟會主導的「啟蒙運動」稱中世紀是黑暗蒙昧的時代。但現在我們知道,沒有「黑暗中世紀」這回事。中世紀的人們創辦了大學,發展了科學和各種藝術,文化繁榮,安居樂業。如果說中世紀確實有「黑暗」,那也是對猶太人而言的。根據教宗依諾增爵三世1215年召開的第12屆大公會議(第四次拉特蘭會議),猶太人被排除出主流社會,還規定他們必須配戴黃色六角星標記。


認為猶太人是「殺害基督的人」,並非中世紀歐洲民眾集體排斥、歧視猶太人的最主要原因。主要的原因是,猶太人與伊斯蘭一樣「有教無國」,不但不忠於自己居住的國家,而且不忠於整個基督教世界。他們以具體行動對基督教世界進行破壞,並從中漁利。


在說到猶太人對西方的破壞之前,我們必須先明白一點:在整個古典時代到中世紀,教會都禁止信徒和聖職人員放利貸。——不是禁止放高利貸,而是任何貸款都不得收取利息。根據Elvira的主教會議 (306 年),放利貸是利用別人的困境,要被開除出教會。在教會倫理中,所有現世的儲存財富的行為,不是為了享樂和貪慾,而是為了行善施捨。「我們和一切人分享我們的財富,並為每一個有需要的人施捨」,「愛主」與「愛人」是不可分開的兩大原則。根據德爾圖良的說法,整個基督宗教世界都是一個」好客的聯盟」,教會執事和女執事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救濟窮人,寡婦和孤兒,病人和弱者,奴隸和囚犯,陌生人和旅途中的人,並為他們提供工作機會(引自畢爾麥爾《中世紀教會史》、《古代教會史》)。


而猶太人由於不信仰基督,並不受此限制。大規模的商業活動往往需要大筆貸款,被允許放高利貸的猶太人可謂如魚得水,完全壟斷了銀行家這個行業,同時也是大商人(裨益於猶太人之間互相貸款的便利),通過放高利貸和跨國商業活動獲得大量財富和影響力。看過莎士比亞名劇《威尼斯商人》的讀者,應該很清楚猶太人是怎樣用放高利貸手段控制外邦人的——乘人之危,打擊報復,對得罪過他們、妨礙他們壟斷銀行業的新興基督徒商人,寧可放棄本利也要用契約手段殺之而後快。基督徒自然對這種高利貸吸血鬼痛恨不已。


「猶太人」和「商人」在當時是幾乎可以互換的名詞。猶太理論家馬克思的名言道:「資本有了百分之五十的利潤就會鋌而走險,有了百分之百的利潤就敢踐踏一切法律,有了百分之三百的利潤就敢冒絞首的危險」,猶太商人們就是這麼幹的。中世紀猶太人的第一樁牟取暴利的破壞性商業活動,就是奴隸貿易。猶太商人販賣人口的最早記錄始於492年(西羅馬帝國剛滅亡不久),他們向義大利地區帶來了一批非基督徒奴隸。由於伊斯蘭世界對奴隸的需求量極大,猶太人便在各地虜獲人口賣給穆斯林,其猖獗程度引致教宗聖額我略一世(公元540~604年)下通諭禁止猶太人擁有基督徒奴隸。但可自由穿梭基督教與穆斯林兩界的猶太人,顯然從不遵守這道禁令。到了6世紀初到7世紀,猶太人已經成為義大利的主要奴隸販子,並且活躍在蓋爾語地區。公元九世紀,Agobard Lyons主教就明確記錄猶太人綁架基督教法蘭克兒童並將他們賣給西班牙穆斯林的案例。十世紀,布拉格成為奴隸貿易中心,聖阿德爾伯特(Adalbert,St)於989年引咎辭去布拉格主教一職,因為無力將猶太商人手中的基督徒奴隸全部買下來予以釋放。


猶太人奴隸販子被介紹給波希米亞的波列斯拉夫城


猶太人的魔掌主要肆虐於東斯拉夫(今天的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鼓勵中亞的突厥人、韃靼人連年捕捉俄羅斯和波斯人,在易北河買下來,用大篷車送入萊茵河谷,再運到伊斯蘭控制下的西班牙,轉賣到其他伊斯蘭地區。白人女性被賣作性奴,男性多半成為閹奴。奴隸市場上的男子通常被閹割後出售。由於伊斯蘭教法禁止閹割,這工作被交給猶太人。猶太醫生日常的所謂「醫務」就是幫穆斯林閹割奴隸。而埃及的伊斯蘭王朝也需要源源不斷的男奴隸補充它從九世紀延續到十九世紀的馬木留克大軍(拿破崙遠徵埃及時碰到的馬木留克奴隸軍仍然是高加索白人基督徒後裔),以對抗和戰勝基督教軍隊。


1468年至1694年間,克裡米亞韃靼人奴役並販賣了約175萬烏克蘭人、波蘭人和俄羅斯人。按照俄亥俄州立大學歷史教授羅伯特·戴維斯估計,從16世紀初到18世紀中葉,僅突尼西亞、阿爾及爾、的黎波裡的奴隸販子就奴役著100萬至125萬白人基督徒歐洲人。16世紀和17世紀的海關統計數據表明,從1450年到1700年,伊斯坦堡從黑海進口的奴隸總數約為250萬。最保守的統計表明,至少有700萬東歐白人被穆斯林奴役,多數都經猶太人之手。由於在歐亞積累了豐富的奴隸販賣經驗,猶太人後來更主導了跨大西洋黑奴貿易。據現有的研究,他們控制了荷屬加勒比殖民地17%的黑奴貿易,全部壟斷了葡屬巴西的黑奴販運——從16世紀到19世紀,960萬非洲人被運到「新世界」,其中不到5%(427,000)賣到美國,而將近400萬人被賣到巴西——在那裡,由於猶太人莊園的殘酷壓榨,黑奴的平均壽命只有幾年。


白人奴隸被賣給伊斯蘭教徒


猶太人不但將白人基督徒販賣給穆斯林當奴隸,還直接在戰爭中與穆斯林合作。譬如在西班牙,當地的西哥特人基督徒政府對猶太人採取壓制措施,猶太人遂向摩爾人(阿拉伯人與黑人的雜種)求助,請其侵略伊比利亞,然後又在各大城市當臥底為摩爾軍隊打開城門。根據Lucas de Tuy主教的編年史記載,「基督徒在復活節前的星期天離開託萊多,到神聖的老底嘉教堂去聽布道。然後他們(猶太人)在天主教徒面前關上城門,向摩爾人敞開。」在格拉納達、馬拉加、塞維亞等城市,猶太人也是這麼幹的,這些基督徒的城市陷落後,防務馬上由摩爾人與猶太武裝聯合接管。猶太人可謂「簞食壺漿」以迎摩爾解放軍了。當摩爾人佔領了大半個西班牙,猶太人隨即協助摩爾人進行統治,壓迫當地白人基督徒,成為當之無愧的「二鬼子」。正是由於猶太人不但一手出賣了西班牙,還與摩爾穆斯林一起壓迫了當地人長達八百年之久,再加上屢行血祭邪祀,所以西班牙基督徒光復成功後,立刻將他們從整個伊比利亞半島上全部驅逐。



猶太法典塔木德宣揚的敵基督教義


談到猶太人的破壞性信仰,就不能不提到他們的血祭——殺人祭神。而血祭的合理性根源,則來自於猶太人的塔木德經典和卡巴拉信仰。


很多人(尤其是美國新教徒和中國基督徒)誤以為,猶太人遵循《聖經·舊約》,他們與基督教是「兄弟關係」,甚至是基督教的祖宗,基督徒必須與「上帝的選民」猶太人親善。這是對歷史和神學徹頭徹尾的誤解。


猶太人信奉的是「妥拉」,舊約摩西五經僅僅是妥拉裡的極小部分;而指導猶太人日常行為的是妥拉裡的主要部分——塔木德。猶太人認為,傻子、女人和孩子才會去讀舊約,男人必須學習塔木德。塔木德的創作者、編撰者,統稱為「法利賽人」。沒錯,就是當年被耶穌罵得狗血淋頭,認為他們是毒蛇、兇手、魔鬼兒子、假冒為善、教人「作地獄之子」、「世上所流義人的血都歸到你們身上」的那幫法利賽人。


塔木德又稱猶太教法典,一般認為系公元前五六百年猶太人被流放於巴比倫時期,受當地邪神崇拜影響而形成的新規儀,迥異於傳統的摩西律法。第二聖殿時期,信奉塔木德的法利賽人與信奉原來摩西五經的撒都該人(祭司家族)相抗衡。法利賽人鼓吹神的盟約有顯傳和密傳之分,聖經律法不過是書面律法,是顯傳,塔木德是摩西口傳、密傳,才是真正高級的律法,掌握塔木德的法利賽人擁有對整部聖經和摩西律法的解釋權。前70年,第二聖殿因為猶太戰爭被夷平,撒都該人煙消雲散,法利賽人一躍而成為猶太人的精神統治階級。從此,猶太人不再遵奉摩西律法,而是按照塔木德的指令信仰和生活。大概在公元二百年左右,法利賽人將塔木德編撰為成文的經典,又由一些拉比不斷增加釋文和附註,成為了猶太人全族的「普通法」。


那麼,塔木德究竟是一部什麼樣的經典呢?


很簡單,它通過一連串的法利賽式解釋,完全反轉顛覆了十誡。根據塔木德,猶太人謀殺、盜竊、雞姦、亂倫、強姦、說謊都是被允許的。


塔木德的核心教義就是區分猶太人與goy(外邦人·異教徒)。繼之,法利賽人明確教導說:世界上只有猶太人是人,goy都不配做人——他們是野獸、是肉牛、是可供猶太人役使的驢子(外邦人是「像驢一樣的奴隸,被認為是主人的財產。」 Kethuboth 111a。)。


塔木德聲稱,猶太人可以殺死他們的外邦人鄰居


所以,非猶太人不享有生命權和財產權。塔木德(Baba Bathra,Folio 54b)引用四世紀的著名拉比Ashi的話,聲稱猶太人可以隨意佔有goy的財產:「猶大拉比以撒母耳的名義說:異教徒的財產與荒地的地位相同,無論誰先佔領它,都會獲得所有權。」還聲稱猶太人可以隨意殺害異教徒:「無論是古實人殺了古實人,是古實人殺了以色列人,都要受 死刑。但以色列人殺了古實人,卻沒有死刑。」("For murder, whether of a Cuthean by a Cuthean or of an Israelite by a Cuthean, punishment is incurred: but of a Cuthean by an Israelite, there is no death penalty.」「公會」Sanhedrin 57)為了逃避中世紀基督教世界的「審核」和「監控」,塔木德的編撰者極其狡猾地玩弄了關鍵詞遊戲(比今天的公號作者早了一千多年),用「古實人」替換了「外邦人」一詞。


如果一個猶太人「打算殺害……一個異教徒並(不慎)殺死一個以色列人……他不負責任」 (「公會」78b-79a,這段為「聖戰」時誤殺自己人不需負責提供了理論依據)。而異教徒即使只打了猶太人一下,就是「如果一個異教徒打了一個猶太人,他是該死的。」(Gemara ,Sanhedrin 58b)「拉比哈尼納還說: 『擊打以色列人下巴的,就好像擊打了神的面。』」根據塔木德Sanhedrin Folio 77a,猶太人可以用捆綁的方式隨心所欲殺害自己的鄰居——將其綁起來餓死、冷死、被獅子咬死,還可以將其關進「雪花石膏」密室裡悶死。


此外,塔木德教導猶太人過著一種極其淫穢下流的生活。男人「意外插入」自己嫂子是被允許的( Yebamoth 54a 及其腳註),男人可以與鄰居的妻子雞姦(Sanhedrin,Exhibit 59),女人與狗和其他動物獸交是被允許的(Yebamoth,Folios 59a-59b),亂倫是允許的(sanhedrin 69及其腳註),奸屍是允許的(Yebamoth 55b),男人可以娶18、24或48個老婆(公會20b-21a),男孩在滿九歲零一天、女孩在滿三歲零一天之前可供猥褻,「三歲零一天的少女,可以通過交媾結婚」("A maiden aged three years and one day may be acquired in marriage by coition ...")(參見Sanhedrin 55b, Sanhedrin 69a-69b,Yebamoth 57b,Yebamoth 60b;Niddah 44b)。


除了這些,塔木德最令人詬病之處,在於其極盡詆毀、侮辱耶穌基督之能事


塔木德明目張胆地說,聖母瑪利亞「是個妓女,與木匠們行淫」,「與羅馬士兵通姦」,耶穌是「通姦的私生子」(sanhedrin Folio 106a),耶穌「一隻腳跛了」,「一隻眼瞎了」,試圖勾引女人被拉比逐出教會,然後崇拜一塊磚頭,成了以色列人的誘惑者,並練習魔法(Sanhedrin l07b)。耶穌「和他的驢行獸交」,「他用屁股犯下了獸交,」(Sanhedrin l05a-105b),他是一個「連他的獸心都不知道」的蠢貨,「腐化了人民」,「進入了地獄」(Sanhedrin 105a)。


「耶穌被浸到糞便裡勒死」。巴比倫塔木德,宋西諾出版社(Soncino Press),1936年。


塔木德的作者用匪夷所思的想像力編排耶穌生前死後所遭受的「懲罰」——耶穌作為「褻瀆者」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猶大在空中戰鬥時」玷汙「了耶穌;耶穌進了地獄,受到的懲罰是「用滾燙的精液」、「沸騰的糞便」煮(Gittin 56b-57a)。他「被放進糞堆裡,一直到腋窩,然後用一塊硬布裹在一塊軟布裡,纏在脖子上,朝相反的方向拉,迫使他張開嘴。於是點了一根燈芯,丟進他嘴裡,燈芯就進入他的身體,燒了他的腸子……他的嘴被鉗子強行張開,違背了他的意願」,而「『燃燒』的死刑是通過將熔化的鉛從犯人的嘴裡倒入他的身體,燃燒他的內臟來執行的」(Yebamoth 6b,猶太百科全書「巴蘭」詞條。根據逃避「審核」原則,塔木德在某些段落稱耶穌為「巴蘭」Balaam)。


正是由於塔木德猶太法典慫恿、鼓勵全體猶太人仇恨基督教、敵視非猶太人(外邦人·異教徒,goy),遭到基督教世界的集體抵制。1244年,法國國王路易九世在巴黎公開焚毀塔木德;教宗英諾森四世下令在羅馬焚毀塔木德;1248年,紅衣主教Cardinal Legate Odo在在巴黎焚毀塔木德;1299年、1309年,腓力四世兩次下令焚毀塔木德;1322年,教宗約翰二十二世下令在羅馬焚毀塔木德;1533年,教宗朱利葉斯三世在羅馬焚燒塔木德,同時在巴塞隆納、威尼斯、羅馬涅、烏爾比諾和佩薩爾也發生了同樣的焚燒事件——「皇室官員公開譴責塔木德對基督教的侮辱」;1554年,在安科納、費拉拉、曼圖亞、帕多瓦、坎迪亞、拉文納等地,數十萬基督徒公開焚燒塔木德……


教宗英諾森三世在震怒中發布了一項長期法令:「儘管虔誠的基督徒容忍了猶太人……他們自己的過錯使他們成為永久的奴隸……並且允許他們繼續與我們在一起(即使摩爾人不會容忍他們),但他們決不能不領情,以無禮和蔑視的方式來回報我們的親善。他們只有通過我們的仁慈才能被我們所寬容;但他們對我們來說是危險的,就像蘋果裡的害蟲、懷裡的蛇一樣。它們已經開始像老鼠一樣啃咬,像蛇一樣臭氣燻天,讓我們感到羞恥的是,我們胸中被它們吞噬……他們是神墮落的奴僕,在祂死的時候作了惡毒的謀劃……願他們承認他們自己是基督之死所釋放之人的奴僕。」(Migne,Patrologia,CCXV,1291)在英諾森三世的指導下,1215年大公會議第四屆拉特蘭會議通過了第67-70號教規,規定了所有猶太人都應該通過著裝的顏色和獨特的徽章來區分,禁止猶太人僱基督徒當護士、教師和傭人,禁止基督徒與猶太人結婚,禁止接受猶太人在法庭上對基督徒作證,教會和世俗政府必須持續監察,以免悔改受洗的猶太人繼續實行他們以前的信仰和儀式。



猶太教卡巴拉鼓吹「人定勝天」精神,以及血祭黑巫術


如果說塔木德用「密傳」文字規定了猶太人必須仇視基督教和外邦人,那麼卡巴拉就用「密傳」規定了猶太人必須棄絕上帝。


據說卡巴拉(Kabbalah、Cabala)源自公元前10世紀的列王時期,是猶太人發展出來的一種神秘主義體系,將迦南、埃及、中東、印度等地所有異教信仰一鍋亂燉,變成了猶太人自己的「獨門秘籍」。裡面有印度的冥想修煉法(卡巴拉的生命之樹),有希臘的字母和數字神秘學(666,「神的名字不可言說」,「神有五十四個名字」,可能與符籙有關係),有靈魂輪迴,有佔星術、死靈法術、鍊金術,當然還有巴力、摩洛、莉莉絲等惡魔崇拜。


在這鍋大雜燴中,亞當不是第一個男人,而是第一個人(原人),叫Adam Kadmon,世間每個猶太人死後靈魂將回歸於它身上;上帝也不是耶和華,而是Ein Sof,一個不可名狀的、不可知的、無限的心靈和物質之海,Ein Sof本身不創造任何存在物,而只是通過「質點」(sefirot)的散發、湧現、折射創造出世界和人類。


這個「無限的上帝」既沒有意志,也沒有欲望、想法、衡量,也沒有行動,他無道德屬性,更無正義邪惡之分,不能被接觸和描繪,因此他在某種意義上並不存在,「他不是宇宙的直接創造者,因為他不能創造」。聖經和基督教中全知全能的上帝,在猶太教卡巴拉裡被這套詭辯修辭法弱化至完全虛無。這套古怪的「神創論」後來成為諾斯替主義和摩尼教基石,再逐步東漸,衍生出明教、白蓮教兩大邪教。


「理論卡巴拉」卡巴拉通過強調神的無限而無限地弱化神的存在和正義,實際上是為人的行為提供理論依據。因為在這套理論框架中,人可以掌握知識、進行一些技巧性操作,反過來折射、刺激Ein Sof,使上帝為人類提供服務。譬如背誦咒語、念出天使或神的名字、黑魔法、血祭等等手段,都可以讓「上帝」和一切超自然存在服從人類的指令。這些巫術被稱為「實用卡巴拉」。


「我們知道字母表在創造世界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塞弗·拉齊爾說,亞當把從aleph(猶太語裡代表數字1的字母)到Tav(猶太語裡代表數字400的字母)這些字母刻在墮落天使的身體上。每個天使一說出名字就必須出現……在曠野建造帳幕的比撒列,知道怎樣把創造天地的文字組合起來。」(Talmud, Berechoth 55a;環球猶太百科全書,「字母」詞條)


「 『實用的卡巴拉』,或利用隱藏世界的知識以達到一個目的的藝術,建立在「Sefer Yezirah」 (創作之書)發展的神秘主義之上 。根據這項工作,上帝通過字母表中的字母,以各種方式組合起來創造了世界 ,尤其是他的(希伯來)名字。如果一個人學習了這些組合和排列,並在正確的時間和地點應用它們,那麼就可以很容易地使自己造物的主人,因為上帝自己不僅允許而且希望如此。」(《猶太百科全書》卷一,Pages 548-50「護身符」)


於是,人的「靈魂將統治宇宙:它進行指揮,並且上帝服從。」


在取締了全知全能的聖經上帝之後,卡巴拉最重要的著作《光明篇》(Zohar),將路西法-撒旦-梅塔特隆-莉莉絲-蛇提升到比上帝更重要的位置。首先,《光明篇》用一種半引誘半勸誡的方式,為親近魔鬼的行為提供合情合理的藉口:「惡魔的力量應該被給定一部分,讓其使用並安撫他們,這樣他們就不會干擾以色列與神的親密關係」(Zohar,普利茲克版,史丹福大學出版社, 2007,vol. 4, p. 140)。同一段經文中提到了猶太人向魔鬼犧牲一隻山羊,「這山羊原是要迷惑撒但,使以色列人與上帝獨處」(Zohar 2:33a)。《光明篇》還暗示,以色列人必須向撒但獻上goyim(外邦人·異教徒goy的複數)祭品。假如沒有獻祭,撒但會殺死拉比以作犧牲。《光明篇》的作者說,這是在公元二世紀十名拉比被殺時想到的。根據德國東方學權威Erich Bischoff博士在老版本的Thikunne Zohar(《光明篇》的附錄)中發現儀式殺戮條文如下:「此外,還有關於殺害像動物一樣的陌生人的命令。這種殺戮必須在 『合法的做法』下進行。那些不歸咎於猶太教法的異邦人必須作為犧牲給予上帝。」(Berdiwetsch,88b)

 

在卡巴拉《光明篇》看來,「上帝在創世時發出的亮光,輝煌充滿了世界,但最終卻被收回和隱藏」,光明被黑暗遮蓋,這是「上帝的意旨」,光明與黑暗是相對的,光明本就出自黑暗,兩者是渾然一體的,是「對立統一」的,正是「白晝和夜晚、光明和黑暗共同組成了 『一天』(宇宙)」。「光明和黑暗對你來說都是相似的,祂從黑暗中發現了深刻的東西」(Zohar ,31a-32a 「由RABBI SIMEON的學生組成的卡巴拉研討會」)。


通過無處不在的詭辯伎倆,法利賽拉比們成功地混淆了黑暗與光明、邪惡與正義、魔鬼與上帝。而從一神論到「神的存在約等於不存在」,再到「神為人類服務」、「人可以操縱神」,這條思路最終到達了斯賓諾莎無神論、辯證唯物主義(詭辯法)的終點——「人定勝天」的「理性」主義。


布拉格魔性傀儡的複製品


Bahir、Sefer Yetzirah等書籍也被定義為卡巴拉經典,屬於「實用卡巴拉」,據說是亞伯拉罕寫的,密傳至今。Bahir鼓吹輪迴轉世的概念,為「惡人得好報」奠定了理論基礎。Sefer Yetzirah(創作之書)則是猶太黑魔法的泉源。從十一世紀開始,猶太人一直秘密聲稱自己製作出了活的傀儡,據說所羅門·伊本·加比羅爾當時製造了一個會做家務的女僕傀儡,波蘭拉比Elijah Ba'al Shem(一個有著聖經邪神巴力稱號的猶太拉比)也通過「神的名字」和泥土製造了會說話的人形傀儡。最著名的傀儡當數16世紀晚期布拉格的拉比馬哈拉爾,用伏爾塔瓦河河岸的泥土所捏造之物,並通過儀式和希伯來咒語「賦予其生命」。它強而有力,捍衛了布拉格猶太區免遭「反猶攻擊和大屠殺」,據說至今仍保存在猶太閤樓裡,幾百年後還「打死了一個納粹的特工」。猶太人把這些傀儡稱為「goylem」,在「人定勝天」的概念之餘,還順便詆毀了外邦人——goy。


拉比Loew和魔性傀儡  出自MikolášAleš,1899年


由於上述種種原因,西方人把「陰謀」直接稱為Cabal,該詞源出cabbala(卡巴拉的另一種拼法)、Kabbalah。換言之,對於基督教世界而言,搞卡巴拉的猶太人全是陰謀集團。



猶太人的血祭黑歷史


卡巴拉與塔木德一起打開了中世紀猶太人血祭的黑暗之門(塔木德經文準許猶太人將孩子「經火」獻祭給摩洛)。


猶太人的血祭、人祭(儀式謀殺)與猶太人本身一樣古老,最著名的案例當數亞伯拉罕自稱受了神的「召喚」,要把自己獨子以撒燔祭給「神」——先用刀刺穿其心臟,再在柴堆上燒。這種燔祭其實是迦南、迦太基等地獻祭摩洛邪神的方式。幸虧上帝喝止了他的邪行,用一隻羊換掉了活人祭品。在公開的祭儀上,猶太人將人牲換成羊牲(替罪羊),在第二聖殿期結束後又換成雞。把雞割喉放血,繞自己腦袋灑三圈,這是猶太贖罪日的犧牲儀式。至於為什麼選用雞,那是因為「雞」在希伯來語裡叫gèber,而「人」也可以叫gèber。


但猶太人從未真正放棄人祭人牲。在猶太人全盛的大衛王時代,他們甚至將敵人全城居民都當作人祭人牲(「將城裡的人拉出來,放在鋸下,或鐵耙下,或鐵斧下。大衛待亞捫各城的居民都是如此。其後,大衛和眾軍都回耶路撒冷去了。」《歷代志 上》20:3)。一千年後,猶太人在「彌賽亞」率領下造反,大肆屠殺了接近一百萬希臘人、賽普勒斯和埃及人,迪翁·卡修斯和愛德華·吉本都認為,「很多不幸的受害人按照大衛王獻祭犧牲的先例,被活活鋸成兩半。戰勝的猶太人吃人肉、喝人血,將肚子剖開來,把內臟像帶子一樣繞在屍體上」。 《以斯帖記》則記載猶太人利用王妃吹枕頭風,蒙蔽了波斯的亞哈隨魯(薛西斯?)王,殺死了宰相哈曼並將其吊了起來,還允許猶太人集體屠殺了75000個反猶人士。猶太人還「設筵歡樂」(祭祀的代名詞),並將屠殺的兩日稱作「普珥節」,世代慶祝。


舊版本聖經裡大衛王殺人獻祭的經文


猶太人自己的著名史學家約瑟夫斯,在《猶太古史》裡交代了為什麼猶太人喜歡殺活人以血祭神:「根據猶太人的原始觀點,血液是靈魂的所在。」約瑟夫斯與亞歷山大城的希臘語法學家Apion發生了一場辯論,後者指責每年在聖殿裡殺死一個希臘人,將其肉身作為犧牲,吃他的內臟,並宣誓反對所有希臘人。Apion在他的著作《Gegen die Juden》裡記載,公元前169年猶太人叛亂,塞琉古國王安條克四世親率大軍平叛,進入耶路撒冷聖殿,發現了一個密室,裡面關著一個希臘人。安條克四世的手下告訴他,這是猶太人的秘密祭儀,他們每年都要在聖殿裡殺死一個外邦人,將其肉身作為犧牲,吃掉其內臟,剩餘部分扔進坑裡。Apion的書雖已失傳,卻在猶太人約瑟夫斯的反駁中被引用(《約瑟夫斯反對阿皮翁》卷二Josephus contra Apionem,II,8)。而公元十世紀的希臘詞典編纂者蘇達斯在詞條裡指出:「猶太人每七年抓到一個陌生人,提供作為犧牲。」


五世紀Hist. Eccles Socrates撰寫的《教會歷史》第十三章,記錄了發生於公元418年的慘案:在哈爾基斯和安提阿之間一個叫Imnestar城裡的猶太人,在普珥節將基督徒釘在十字架上,並鞭打致死(《猶太百科全書》「血祭指控」blood accusation詞條)。


614年,猶太人從徵服耶路撒冷的波斯薩珊國王庫思老二世手中購買了90,000名俘虜,然後以最殘酷的方式將其全部犧牲殺祭(Johannes Clüver,《世界歷史簡編》)。


在中世紀,猶太人血祭的案例可謂罄竹難書。茲列舉英國的案例如下。


1144年的復活節期間,在英格蘭諾裡奇,猶太人逮住了一個十二歲的男孩威廉,將他釘在十架上,在心臟附近刺穿一個傷口並收集流出的血液。為了減慢血液流出,兇手們不停用熱水澆可憐孩子的頭部。(Bollandist檔案,märz III,588/91)一位名叫Theobald of Cambridge的皈依猶太人承認,猶太人每年都從基督徒的孩子身上取血,因為他們相信只有這樣才能獲得自由並回到巴勒斯坦。他們的習慣是抽籤決定每年獲取血液的地區,Theobald說去年是法國的納博訥,今年是諾維奇。受害男孩後來冊封為聖威廉。諾維奇主教威廉·圖貝裁定該罪行是猶太儀式謀殺案。至今,英國聖公會諾裡奇教區的主教座堂仍保存著小男孩威廉受酷刑的畫像。


小男孩聖威廉的酷刑和殉難,英國諾裡奇教區三一主教座堂


1160年,英國格洛斯特,男孩哈羅德被發現浮屍河中,身上有被釘過十架的傷口。


1181年,英國薩福克郡伯裡聖埃德蒙茲,在猶太人的逾越節期間,一個名叫羅伯特的孩子被犧牲了。


1192年,溫切斯特,一名男孩被釘在十架上。


1232年,溫切斯特,另一名男孩被釘在十架上。


1235年,諾維奇,猶太人偷了一個孩子,並將他釘在十字架上。 犯罪的兇手僅被罰款兩萬馬克(當時是一筆超級巨款)。


1255年,林肯,一個名叫休的8歲男孩被猶太人綁架,被囚禁並鞭打了二十六天之後,劊子手們組成了一個「法庭」,一個猶太人扮演彼拉多的角色,將可憐的孩子釘在十字架上,甚至撕下了他的腸子製作成各種卡巴拉護身符。這個男孩的母親在一個猶太人的房屋裡發現了屍體。最終有91名猶太人被捕,元兇拉比被馬拽死,18名同謀被絞死。兇手科匹努斯(Copinus)招認:「為了這個孩子的死,英格蘭幾乎所有的猶太人都聚集在一起,每個城鎮都派了代表來協助祭祀。」發現屍體後五周,國王亨利三世親自下令對此案進行司法調查,並拒絕向被處決的猶太兇手表示憐憫。 


1257年, 倫敦,一個孩子被犧牲。


1276年,倫敦,一名男孩被釘在十字架上。


1279年, 北安普頓,一個孩子在猶太贖罪節時被釘在十字架上。《海頓日期辭典》(Haydn’s Dictionary of Dates)對此案記錄說:「他們(猶太人)在北安普頓將一個孩子釘在十字架上,50名兇手在馬尾上被拖死。」


1290年6月21日,牛津的法庭文卷記錄了一名猶太人Isaac de Pulet的還押令,他被控謀殺一名基督徒男孩。


百餘年來猶太人肆無忌憚的血祭,終於使英國王室忍無可忍。英格蘭所有猶太人都被逮捕並投入監獄。1291年,愛德華一世召開倫敦議會,籤署法令,將猶太人全體驅逐出英國。從那時直到1657年,將近四百年間,英格蘭沒有一個猶太人。


至於在歐洲,猶太血祭的案例就更多了。


1192年4月15日,法國布萊斯內(Braisne)的猶太人用荊棘加冕了一個基督徒,牽著他穿過街道,雙手綁在背後,鞭打並釘在十字架上。「人們的憤怒是普遍存在的。國王腓力二世親自前往布萊斯內,有80名猶太兇手被焚燒。」


在十三世紀,薩拉戈薩的猶太人自己實行規定:任何人提供一名被囚禁的外邦兒童,將豁免所有債務。這使得1252~1284年之間西班牙大地上湧現了無數儀式謀殺的罪行。卡斯蒂利亞國王阿方索十世在刑法典中親自附上條文:「已經證實了猶太人每年在復活節前殺害基督徒兒童以嘲弄和羞辱基督教(如此做法也是為了獻血祭之目的),我下令,每一個被定罪的猶太人必須判處死刑!「在他的命令下,復活節期間猶太人不準離開家門,也不得與基督教婦女發生性行為,違者處死。


1220年,維桑堡(阿爾薩斯),一名男孩海因裡希被猶太人殺害。


1235年1月1日至3日,由於猶太人在當地謀殺了一名男孩,在德國Lauda和鄰近的Tauberbischofsheim發生了民眾暴動,大批基督徒摧毀了猶太人的房屋,八名猶太人被燒死。同年12月初,沃爾夫斯海姆(斯特拉斯堡)一名公民被猶太人殺害之後,18名猶太人被報復性殺死。


1235年聖誕節 ,黑森州富爾達,兩名猶太人在一個磨坊裡襲擊了五個男孩,將血液收集在一個準備好的小袋中,最後放火毀屍滅跡。皇帝腓特烈二世收受了一筆巨額賄賂後決定饒恕猶太兇手,但當地人不幹,在那裡的十字軍的配合之下,他們殺死了城市裡的32名猶太人。


1250年,阿拉貢,一名受害者被釘在牆上; 同年,猶太拉比在卡斯蒂利亞的奧索納家中犧牲了一個基督徒孩子。


1267年 7月1日,巴登-符騰堡州普福爾茨海姆的猶太人將7歲女孩瑪格麗莎放血殺死,兇手被定罪,受車輪之刑,然後被絞死。


1283年4月,美因茨,一名兒童被他的護士賣給猶太人並被殺害。


1285年,慕尼黑,一個小男孩全身被刺傷並流血致死。被激怒的民眾將180名猶太人鎖在木建的猶太教堂內,放火焚燒。


1287年4月,上韋瑟爾,耶穌受難日前,14歲的僱工維爾納被猶太僱主關進地窖折磨放血致死。


1288年,瑞士伯爾尼,猶太人綁架了男孩魯道夫,在復活節前將他在地窖裡割頸殺死。兇手被定罪,處以車輪刑,其同謀被驅逐。受害者後來被教會冊封,墳墓是幾個世紀中的朝聖之地。


1292年,科爾馬一年輕人被猶太人殺害; 同年,康斯坦斯有一宗儀式謀殺案;1294年;伯爾尼,1302年,Renchen(巴登).「有無盡的謀殺」(Desp.第70頁,Annales Colmariensis)


1303年,復活節,圖林根州魏森湖的猶太人殺害了男孩康拉德,割開他的血管裡放血,屍體掛在葡萄園裡褻瀆。世俗統治者Landgraf Albert的兒子弗裡德裡希親率軍隊逮住了猶太人,並迅速將其處死。


同一年,布拉格猶太人殺害了一名基督徒男子。


兩年後,1305年,布拉格猶太人再次在復活節期間儀式謀殺了一個年輕人。他赤身裸體釘在十字架上,被鞭打致死。這次,當地人沒有理會國王 ,而是衝入猶太區並「採取了激進的補救措施,殺死了全布拉格的猶太人」(GvÓnody,第81頁,以及Tentzel, Monatl.Unterr,1693,p.556)。



於是,在1306年,法蘭西國王腓力四世忍無可忍,宣布將猶太人全體逐出法國,「直到永遠」。1394年7月15日,在法王查理六世的法令中,明確指出猶太人是由於長期實施儀式謀殺而被驅逐。


「林恩的安德烈亞斯」受酷刑畫像


1462年7月12日,奧地利林恩,年僅三歲的安德烈亞斯·奧克斯納被殺害,死前被強迫割禮,血從靜脈裡放出,盛在一個銅碗裡。


1752年,教宗本篤十四世發布通諭《祝福安德烈亞斯》(Beatus Andreas)。他在上面被殺害那塊石頭被稱為朝聖教堂的「猶太人之石」,由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克西米利安一世下令豎起,後放在教堂中供信眾朝聖。Jos.Deckert博士記錄說:布利克森教區的教堂有一塊禱告碑,上面寫著「有福的安德烈亞斯以最殘酷的方式被不忠誠的猶太人殺害」。


歷史上猶太人血祭最著名的案例,應屬「特倫特的西蒙」。該案轟動了整個西方世界。


1475年3月21日,義大利特倫特市,一個年僅兩歲多的男孩小西蒙,被發現陳屍於一個叫撒母耳的猶太人家地窖裡。鎮法官以儀式謀殺罪名逮捕了18名猶太男子和5名猶太婦女。其中8人於6月下旬被處決,另一個在監獄裡自殺。由於牽涉極廣,整個當地社區的猶太人幾乎全部被捕。


據當地主教抱怨,由於猶太人收買了許多諸侯和地方主教,影響了政府和教廷的決斷。奧地利公爵西吉斯蒙德、教宗西克斯圖斯四世兩次中斷了審訊,後者還委派了全權代表接管了司法審訊過程。義大利和南德的猶太人社群組建了最豪華的律師團進行辯護。教宗代理人一度否認孩子西蒙屬於殉難。整個審判過程歷時三年。


最後,教宗西克斯圖斯四世在1478年7月20日發布通諭,認定法庭程序完美無缺,並對法官的盡職盡責給予了最高的讚揚 。為時三年的審判留下了浩瀚的司法卷宗,二十世紀初仍藏於維也納法院圖書館。教宗本篤十四世將該卷宗認定為真品。


根據法庭文檔,當地猶太人領袖撒母耳為獲得犧牲品提供了100金杜卡特獎勵,猶太人託比亞斯在街上拐來了28個月大的小西蒙。猶太人中最年長的80歲老摩西率先動手,用鉗子從孩子的右臉扯掉一塊肉,開始了屠殺; 其他猶太人也紛紛效尤。流下的血液被放入錫盤中。小西蒙的右腿以同樣的方式被肢解,身體的其餘部分用長而粗的針刺破,以獲得最後的血液。 在審判期間,猶太人供認了四宗之前未被揭發的兒童謀殺案。


1588年,教宗西斯都五世正式批准了小西蒙封聖,他被列為殉教聖徒。


Niklaus Weckmann,「聖西蒙的殉教」


特倫特教堂上聖西蒙殉教的浮雕


另外,1468年復活節期間,西班牙的塞普爾維達,猶太人在他們的拉比薩洛蒙·佩喬的命令下,將一個年輕女孩釘在十字架上並將她身體刺穿取血而死。根據Juan Arias de Avila主教的命令 ,將被指控的猶太人帶到塞戈維亞執行司法程序,主謀被判處死刑,其餘參與酷刑的猶太人,其中一人受車輪刑後上絞架,另一人被絞死,其餘人被驅逐。這個案例在歷史上也非常重要,因為它導致了西班牙在1478年建立異端宗教裁判所,1492年女王伊莎貝拉一世剛剛全境光復西班牙,便宣布將猶太人和穆斯林全體驅逐出境


1480年(「特倫特的西蒙」案後僅五年),威尼斯共和國的 Portobuffole地區,幾名猶太人殺害了七歲男孩Sebastian Novello。冗長的的聽證會上證明他們的罪行無可置疑,在威尼斯聖馬克廣場,總督府前,犯罪分子被當眾燒死。


同年,威尼斯的Motta地區,一個小孩被儀式謀殺。同年的第三起案件發生在特雷維索。五年後,猶太人在維琴察殺害了孩子Lorenzo。1486年,在義大利的雷根斯堡, 六名兒童在地下室中被猶太人謀殺。1490年在瓜託萊多附近,一個小孩被猶太人釘在十字架上,死前被刺傷鞭打。受害者被封聖。


1494年,匈牙利蒂爾瑙,猶太人切開了一名孩子的血管,小心地收集血液「直至最後一滴」。受害者的軀體被肢解。兇手被判處火刑(Bonfinius:Fasti Ungarici,III,5和 Acta sanct。,April II,p.505)。


1529年,耶穌升天節,今天斯洛伐克的Bösing集鎮,租戶農民Gregor Maißlinger的9歲兒子失蹤。第二天早上,一位農婦在村外荊棘叢中的水坑裡發現了孩子被肢解的屍體。猶太人大衛·賽義馬招認,很多猶太人參與了對孩子的折磨 ,通過羽毛筆和一個小管將血液從身體中吸出,收集在瓶子中,然後拿去猶太教堂。1529年五旬節之後的星期五,數千人觀看了判決——Bösing的三十個猶太人,被帶到一個遠離集鎮之外的地方「燒成粉末」。 猶太人的子女分別在基督教家庭中受洗和撫養。


1547年,波蘭拉瓦,猶太人偷拐了一個裁縫的兒子,釘在十字架上。兇手被定罪和焚燒,猶太人被驅逐。1569年,波蘭Witow,一個寡婦的兩歲兒子被猶太人慢慢折磨致死。


1574年,棕枝主日,立陶宛普尼亞,猶太人約阿希姆殺害一個女孩。當地教堂的銘文和圖像記錄了,受害孩子的血液被混進復活節麵包。


整個中世紀,此類案件遍及歐洲每個角落,數之不盡。僅《猶太百科全書》裡列舉的案例就達一百多個。如果包括那些未被查明的失蹤人口,數目當乘以幾十倍以上。其犯罪時間,多選在基督教的節日,通常會將受害者當作耶穌基督一樣加以侮辱和殺害。據不止一個兇手交代,他們相信每年必須採集到一定量的基督徒鮮血用於祭祀儀式,否則猶太民族將永遠不能回到耶路撒冷。因此,幾乎每樁儀式謀殺和血祭,當地整個猶太社區都會被動員起來。而在一些案例裡,多個國家的猶太人都參加了儀式。


即使到了「光明紀元」的「啟蒙時代」,此類案件仍然高發:


1791年2月21日,特蘭西瓦尼亞的小村莊,十三歲的安德烈亞斯·塔拉斯(AndreasTakáls)被屠宰殘殺,緩慢流血致死。猶太人亞伯拉罕被捕,他的兒子是見證人,並在法庭上親口講述他的父親和拉比以及其他外國猶太人進行屠殺的過程安德烈亞斯:「晚上父親和其他猶太人一起回家……他們用粘土塞住了受害者的嘴,雅各布把他的雙腳綁在一起,把他倒掛起來橫梁上的繩子,然後切開了他脖子右側的血管,而父親則拿著一個鉛盆來接住血液。「後來,血液被拉比Károlyer帶走了。


奧地利蒂羅爾州,Eppan的舊教區聖保羅教堂牆上掛著一塊紀念牌,上面寫著:「在1744年8月5日,尊敬的Joseph Locherer和AnnaAberhämin失去了他們的兒子,年齡為8歲7個月零25天,大家仔細地搜索了3天,帶著極大的悲傷在第四天,一個星期六,遺體被他的父親發現——受害者的心臟,被一隻非基督徒的猶太之手殺死,他的脖子被刺穿了,身體和腸子與他的吊襪帶綁在一起,整個身體被摧殘得如此嚴重,以至於遺體本身似乎只是一個完整的傷口。「


1747年3月29日,俄羅斯扎斯拉夫市附近;1753年,基輔附近;1791年在摩拉維亞Holleschau和盧布林區的Woplawicz,相繼發生猶太血祭謀殺案。1791年在希臘的佩拉,蘇丹塞利姆三世將60名猶太人定罪,大部分被吊死。他們被控儀式謀殺了一個年輕的希臘人。


即使到了19世紀,仍然有超過50個被證實的血祭罪行,大多數謀殺案件發生於猶太人普珥節和逾越節期間。茲摘錄小部分如下:


1805,俄國韋利日,12歲的Trofim Nikitin被殺害,屍體戳刺到了不可識別的地步。三個猶太人被指控。


1810年,阿勒頗,一位基督徒女子失蹤了。當地公眾輿論指責猶太房地產經紀人Rafful Ancona殺死了這名婦女以便為猶太節日獲取外邦血液,但由於她不受任何領事館的保護,因此從未有任何審判。


1812年10月,科孚島,三名猶太人因殺害一名兒童被判處死刑。


1817年 ,俄國韋利日發生三起儀式謀殺案,受害者是兩名男孩和一位波蘭貴族的妻子。1819年,兩名小乞丐女孩被誘騙進入猶太杜松子酒店並被謀殺。


1823年4月 23 日,俄國維捷布斯克,Yemelian Ivanov的三歲半兒子被猶太人綁架折磨致死,全身血液被抽空。


1826年,華沙,發現了一名被謀殺的五歲男孩,他的屍體有100多處傷口,血液被抽空。全華沙一時陷入了騷亂之中。


1827年,阿勒頗,一名7歲的猶太女孩從屋頂上看到她親戚家正在謀殺兩個男孩。這位女孩後來皈依了基督教。


1829年,敘利亞的哈馬,一名年輕的土耳其婦女被猶太人殘害。當地猶太人通過巨額賄賂沒被行刑,但被全體驅逐出境。


1831年,聖彼得堡,猶太人被控殺死了衛隊軍官的女兒。五名法官中的四名承認這是一樁儀式謀殺案,但第五位法官覺得還有可疑。於是兇手沒被處死,只是被驅逐了。


………………


1913年11月18日,梵蒂岡在猶太人的儀式謀殺問題上明確提出其意見:「在復活節時間謀殺基督徒兒童,被證明是一種古老的猶太習俗。 」不過,自拿破崙時代起,猶太資本在西方多國已逐漸呼風喚雨,他們斥巨資成立不少「反誹謗」組織,臺前幕後運作,將一千多年來的血祭案例通通稱為「誹謗」。到了十九世紀後期,在英國和美國談論血祭,是要被告上法庭吃官司的。到了二十世紀,猶太人(以錫安主義者為首)改變策略,在輿論和學術界鼓吹子虛烏有的「猶太-基督教傳統」,於是批評猶太教便等於批評基督教。


綜上,經過對史實的詳盡考察,我們可以確認:兩千年來,猶太教與基督教之間存在非常激烈的鬥爭。此一鬥爭始於耶穌基督激烈抨擊由法利賽人主導的猶太教,而猶太人的反應是將這位偉大的批評者釘死在十字架上,併到處追殺使徒。


猶太教與基督教的核心教義之爭在於:猶太教絕不承認耶穌基督是彌賽亞。猶太人一直在期盼他們的彌賽亞用暴力和超自然能力拯救他們於「水深火熱」之中,正是這種期盼使得他們與伊斯蘭教一樣「有教無國」,分分鐘就會跟隨如巴爾·柯克巴之流的一茬茬假彌賽亞作亂造反,美其名曰「革命」、「起義」,以至於生靈塗炭、血流漂杵。


隨著基督教興起壯大,猶太人的反撲亦愈加激烈而隱蔽。諾斯替主義非常可能是猶太拉比們炮製出來瓦解基督教的。諾斯替教義與卡巴拉猶太教幾乎完全一致。黑格爾說「類似於卡巴拉主義者的基本概念構成了諾斯替神學的精要」,改革宗神學家Louis Berkhof說「諾斯替主義的原始形式植根於猶太教。」基督教會早期最重要的異端幾乎全來自諾斯替派,影響長達三百年,連聖奧古斯丁也曾深陷其中。


基督教成為羅馬國教之後,猶太人對基督教的敵意被迫隱匿起來。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就真的心甘情願雌伏於基督教世界的「壓迫」之下。在保守右翼看來,猶太人始終操弄著各種手段對基督教世界內外夾擊。對外,勾結伊斯蘭教侵略埃及、波斯,進逼歐洲,甚至直接協助哈裡發軍隊吞併西班牙。對內,則販奴、利貸無惡不作,暗中使用黑魔法,頻繁血祭,還企圖將卡巴拉變身為「形上學」和「人文科學」,以瓦解基督教神學的根基。


由於猶太教明顯的邪教性質,在整個中世紀,猶太人遭到基督教世界壓制。他們只能生活在貧民區或猶太區裡,必須穿特定衣服並佩戴徽記,以免他們傳播卡巴拉邪教,汙染基督徒思想。他們沒有政治權利,不得參與公職。猶太人認為自己受到壓迫、欺凌、奴役,一直渴望改變現狀,重建他們的「新耶路撒冷」。因此,他們通過腐蝕世俗權力、結交貴族、在教會內部找代理人、收買筆桿子、挑唆國與國的爭戰等手段逐步實現其目標。有一種右翼史觀認為,新教的「宗教改革」正是出於猶太人的幕後謀劃,結果導致了歐洲宗教戰爭爆發,連年戰禍,生靈塗炭。德意志一地,人口減半;英國在克倫威爾率領清教徒造反期間,人口亦減少了十分一。有確鑿的資料證實,猶太人投入巨資幫助了克倫威爾的叛亂,並寫信要求其殺害查理一世。猶太人成功了。克倫威爾將被驅逐了三百多年的猶太人請回了英國。


還有資料證實,「宗教改革」的頭目約翰·加爾文實際上是一名加密猶太人(為了逃避「迫害」而自稱皈依基督教,但暗地裡仍保持猶太教信仰。加爾文原名COHEN,然後改作CAUIN,最後是CALVIN),他聲稱聖經並不禁止高利貸,自然法允許高利貸,放債是幫別人的忙,應該得到報酬,「不要讓錢閒著,讓它生利」,徹底摧毀了基督教反對任何利貸的法理基礎。1936年2月《天主教公報》報導稱:「在1936年在法國巴黎舉行的 『聖約之子會』的慶祝活動中,科恩、高溫或加爾文,無論他的名字是什麼,都被熱烈讚揚為猶太血統。」(原文:「At B』nai B』rith celebrations held in Paris, France, in 1936 Cohen, Cauvin, or Calvin, whatever his name may have been, was enthusiastically acclaimed to have been of Jewish descent.」)所謂「聖約之子會」,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猶太人服務組織,1843年10月13日成立於紐約市。


但更有影響力的馬丁·路德強烈反對猶太人。他寫道,猶太人「是一種低賤、淫蕩的人,也就是,不是神的子民」,並提出七條建議——「燒掉他們的猶太會堂或學校……這樣做是為了尊重我們的主和基督教,這樣上帝能看到我們是真正的基督徒……」 「第二,我建議夷平和摧毀他們的房子……第三,我建議奪走他們所有的禱告書和塔木德著作,這些作品教導的是偶像崇拜、謊言、詛咒和褻瀆神靈。……第四,我建議他們的拉比從今以後禁止教學,違者則處死或被懲罰……第五,我建議猶太人禁止在馬路上通行,因為國內沒有他們的事情……第六,我建議禁止讓他們放高利貸,這樣所有現金以及銀子、金子等財富都要從他們那裡拿走……第七,我建議給年輕、強壯的猶太人一個枷,一把斧子,一把鋤頭,一把鐵鍬,一根繩子或一根紡錘,讓他們汗流浹背地謀生……但是,如果我們擔心他們可能傷害我們或我們的妻子,孩子,僕人,牛等……那麼,讓我們效仿其他國家,如法國,西班牙,波希米亞等的一般做法,將他們永遠趕出國土……」 「如果他們被轉化了,捨棄了他們的高利貸,接受了基督,那麼,我們就願意將他們當作我們的弟兄,否則,我們不會原諒他們,因為他們太過分。」(馬丁·路德《論猶太人及其謊言》、《警告猶太人》)


因此,在北歐的加爾文宗「自治領」地區,猶太人日子好過了,但在歐洲大部分地區,無論是天主教還是新教路德宗國家,猶太人還是繼續受到「迫害」。這種情況要到法國「大革命」之後才得到根本改變。


法國大革命是啟蒙主義的產物。而啟蒙主義紮根於人本主義、理性主義、泛神論、無神論,鼓吹「人定勝天」,從本質上反對基督教神學。西方「人定勝天」的理論緣由,上面也說過了,出自猶太教卡巴拉體系,他們認為人類可以用巧妙手段使得上帝為自己服務。


啟蒙主義者們口中反覆出現的宣傳語是:光明,解放,革命。「啟蒙運動」這個詞是國內亂譯的,原文是「光明時代」、「光明紀元」之意。所對應的就是所謂「黑暗的中世紀」。過去我們以為中世紀是黑暗的、野蠻的、愚昧的、特權階層的、宗教迫害的、百姓被壓榨剝削如同牛馬的……現在我們知道,實情絕非如此。中世紀是文明的,光明的,是一切現代工業技術的萌芽時代,教會斥資興建大學、鼓勵科學探索,世俗統治者盡力保護自己的附庸,「人身依附」的佃農無飢餓之虞,教會投入巨額金錢慈善賑濟幫助窮人,教宗還自掏腰包組織十字軍對抗伊斯蘭侵略,被竭力汙名化的西班牙宗教裁判所,三百年間審訊了十五萬人,但定罪移送世俗政府的僅為三千人,最後處死的僅為一千二百人。而啟蒙主義者、進步主義者們極力推崇的「宗教改革」,不但兵連禍結血流漂杵,還首次發生基督教軍隊大量殘害基督教平民的慘況——信奉新教的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二世率領的軍隊,在德意志一上岸就開始屠村,殘殺平民的酷刑發明層出不窮。


1791年法國「革命政府」宣布解放猶太人的法律 


法國大革命爆發、「光明紀元」開始了,但這恰恰是基督教和西方人民的黑暗紀元。「革命家」們一邊砍掉國王的頭,一邊迫害教士。所有教士必須改信無神論,否則一律處死、監禁、沒收財產、驅逐。原教士一律不得參與公職和教職,這叫「政教分離」。「革命政府」用斷頭臺和集體槍決、絞刑、溺死等方式直接殺害了數十上百萬法國人,把法國和大半個歐洲變成恐怖的地獄。這是解放奴役、解除迫害麼?對於法國老百姓當然是個諷刺。但對於猶太人來說,大革命確是貨真價實的解放——1791年9月27日,制憲議會通過決議,宣布賦予所有法國猶太人以公民身份進行宣誓的權利,這意味著耶穌復活以來法國猶太人在歷史上第一次獲得平等的法律地位。此後,拿破崙大軍打到哪兒,哪兒的猶太人就被解放,反而獲得超然的政治權利。1807年拿破崙召開猶太公議會,邀請全歐洲所有猶太社群派代表參加。這是自從公元70年第二聖殿被毀後,一千七百多年來猶太人第一次重建公議會,意義極其重大。


這幅1806年的法國版畫形容拿破崙解放猶太人


我們上面說過,基督教理論家巴呂艾爾早在1797年出版的《回憶錄,示例說明雅各賓主義的歷史》一書,就告訴讀者「法國大革命」的幕後黑手是共濟會。1806年,巴呂艾爾再次揭櫫共濟會的幕後黑手是「光明會」,而光明會的幕後黑手是猶太陰謀集團。啟蒙運動的「光明紀元」,可以對照著名邪教光明會,而光明會的教義則可以對應猶太卡巴拉秘籍《光明篇》。光明會的創辦人魏斯豪普特獲得了猶太財閥的資助,而猶太財閥羅斯柴爾德同樣大力資助了拿破崙的上臺及其軍事行動。當時歐洲不少猶太人歡呼拿破崙是他們的「彌賽亞」,專為解放猶太民族而降生。


拿破崙失敗被囚後,法國波旁王室復闢,歐洲基本恢復原狀,猶太人又被打回原形。當然,被解放過的猶太民族不會甘心繼續「受壓迫」。於是,有1848年革命的爆發。這場革命是猶太-共濟會和正義者聯盟攜手策動的,不少猶太人參加了前線作戰。1848年革命被俄國和普魯士軍隊鎮壓後,被通緝的叛亂分子紛紛跑到美國去鬧革命,製造了南北戰爭的亂局。留在歐洲的,一部分化身「燒炭黨」(共濟會支部)在義大利鬧革命,趁著普法戰爭大國無暇顧及的間隙,將教宗從羅馬城趕進0.44平方公裡的梵蒂岡,迅速消滅了在地球上存在了一千多年的教宗國,從此羅馬正教一蹶不振。另一部分則主力煽動東歐民族情緒,禍亂俄國,製造民族分離,搞恐怖活動,刺殺沙皇。他們用盡縱橫捭闔之術,終於在1917年、1918年連續扳倒了歐洲最強大的兩個保守主義國家——東正教的俄國,新教和天主教的德意志。


本文開頭已經提過,猶太財閥雅各布·希夫、華寶等人投入巨資支持俄國「革命」。這裡還要著重提到一點:在二十世紀初期和今天的俄羅斯,很多人相信沙皇尼古拉二世全家被殺,是一次猶太血祭,儀式謀殺



1914年起,波蘭猶太人社區的商店出售一種賀卡(這種賀卡最早在1905年美國的猶太社區開始出現),上面畫著一個猶太Tzadik(義人),左手持塔木德,右手持一隻被用作犧牲的白公雞,這隻白公雞的頭部竟然是沙皇尼古拉二世戴冠冕的形象!下方有希伯來文字:「這是犧牲的動物,我的潔淨也是如此;這將是我的替代受害者。」還記得第二聖殿毀滅後,猶太人在公開場合用雞來代替人牲獻祭麼?只是這回他們決定要把人牲換回雞牲了,還要用沙皇來作犧牲。


1918年7月17日,葉卡捷琳堡的伊帕切夫別墅(Ipatiev House)地下室裡,發生了歐洲歷史上第三起革命弒君的慘劇。第一次是英國的查理一世被害,第二次是法國的路易十六,第三次就是俄國的凱撒、羅曼諾夫家族的最後一位國王尼古拉二世。大屠殺的前一天,葉卡捷琳堡來了一輛特別列車,其中有一個身著猶太拉比黑色服裝、戴面具的人。拉比受到了當地契卡負責人、領導人斯維爾德洛夫全權代表戈洛謝金的歡迎。拉比進入了伊帕切夫地下室,在牆上寫上「沙皇獻祭,王國毀滅!」


屠殺發生後,劊子手又在牆上寫了如下字句:


Belsatzar ward in selbiger Nacht 

Von seinen Knechten umgebracht


翻成中文就是:「當夜,伯沙撒王被他的僕人所殺」。這是猶太詩人海涅的一行德語詩句,用了聖經舊約但以理書「伯沙撒王筵席」的典故。但以理書第五章說,迦勒底王伯沙撒召開千人大宴,顯擺從耶路撒冷殿中所掠的金銀器皿,得罪了猶太人的神。於是,忽然有一根指頭在粉牆上寫字,卻沒人能讀懂那文字。請來了被擄的猶太人但以理辨認,讀出是「你的國的年日到此完畢,國土將分裂歸與瑪代人和波斯人。」當夜,迦勒底王伯沙撒被殺。


很明顯,兇手引用海涅的詩句,意思就是尼古拉二世與伯沙撒王一樣,都獲罪於猶太人和猶太人的神,必須要死,死得其所。


殺害尼古拉二世全家的兇手用鉛筆在壁紙上寫下的海涅詩句「伯沙撒王被僕人所殺」,現存於莫斯科。


這並非誰編造出來的謠言故事。尼古拉二世全家被殺後不久,白軍就收復了葉卡捷琳堡,對伊帕切夫地下室裡的慘案進行深入調查。白軍撤退時,尼古拉二世謀殺案的調查主持者N.A. Sokolov將大部分物質證據和調查材料帶走,其中就包括寫有海涅詩句的壁紙。這些材料曾出現在哈爾濱,然後由法國軍事代表團團長帶到了巴黎。1990年4月,Sokolov的大部分檔案由他的後裔交給蘇富比拍賣,價值30萬英鎊。


尼古拉二世在西伯利亞被軟禁時,與三個女兒的合照。被其父手扶的那位便是傳奇的阿納斯塔西婭女大公,亦即安娜公主(英格麗·褒曼在電影《真假公主》裡飾演的女主角),一直有不少人認為她並沒有死於葉卡捷琳堡的謀殺,而是逃到了西方。


尼古拉二世全家被害的現場還原


謀殺沙皇全家的其中6名猶太兇手:斯維爾德洛夫、Filipp Goloshchyokin、彼得·沃伊科夫、別洛博羅多夫、Konstantin Myachin、薩法羅夫。


此外,對屠殺事件負有主要責任的差不多全是猶太人。如亞科夫·斯維爾德洛夫(他的猶太名字叫Yankel Solomon),如指揮執行的Filipp Goloshchyokin(猶太名字叫Shaya-Isay Fram Goloshchekin),如彼得·沃伊科夫(Pyotr Voykov,猶太名字叫Pinhus Wainer),據說他堅持必須殺死沙皇全家,親自用刺刀戮殺了公主並偷走了一隻紅寶石戒指,如亞歷山大·格奧爾基耶維奇·別洛博羅多夫(猶太名字Vaisbart Yankel Isidorovich),如格奧爾基·薩法羅夫(Georgy Safarov,猶太名字Voldin),如臭名昭著、親自對沙皇開槍的兇手雅科夫·尤羅夫斯基(Yakov Yurovsky),他從小熟讀塔木德,父親是個拉比。


凡此種種無不令人質疑,在葉卡捷琳堡犯下的驚天罪行與猶太血祭有關。


尼古拉二世全家被殺之地,葉卡捷琳堡伊帕切夫別墅舊貌。由於眾多俄國人經常秘密前來憑弔,1977年葉爾欽乾脆將別墅夷為平地。


1919年,白俄Sokolov調查組為了搞清楚彈孔和血跡等情況,不得已砸穿了伊帕切夫別墅地下室的部分牆壁。


今天,在伊帕切夫別墅原址上建起了「血之教堂」


2018年7月正值尼古拉二世被弒百周年紀念,俄國正在啟動一項調查,試圖澄清葉卡捷琳堡弒君案是否確係血祭儀式。調查委員會為此組建一個由俄羅斯科學院、莫斯科和聖彼得堡大學以及俄羅斯東正教會代表組成的專家小組。俄羅斯猶太人社區聯合會首席發言人拉比博羅霍林對此「感到震驚」,他說:儘管委員會和東正教會的代表沒有將慘案與猶太人聯繫起來,然而任何受過教育、了解這些歷史的人都會明白,他們實際上正在指稱羅曼諾夫家族的殺戮是布黨猶太成員組織的卡巴拉儀式


梵蒂岡授權公布,科隆紅衣主教代德國皇帝傳達共濟會陰謀的三頁親筆信:「大東方(共濟會分會)剛剛決定首先廢除所有君主,然後摧毀天主教會,……在前資產階級社會的廢墟上,……建立一個世界共和國。……據說法國和美國受到大東方的全面影響。據說,布雪維克主義是建立所需條件的外在工具。面對如此巨大的危險,這種危險不僅威脅著君主制,也威脅著天主教會。


俄國崩潰後一年,德國也步其後塵。1918年11月8日,科隆紅衣主教費利克斯·馮·哈特曼手寫信件給羅馬教廷駐德大使尤金·派契利(後來的教宗庇護十二世),稱德國皇帝威廉二世得到可靠情報,共濟會(猶太)將發動陰謀行動,剷除歐洲君主制,摧毀天主教會。次日,威廉二世被取消封號,再次日,被迫流亡荷蘭。魏瑪政權成立。 德國社民黨(希特勒在《我的奮鬥》中說,社民黨的領導泰半是猶太人)主導的魏瑪共和國成立後不久,巴伐利亞蘇維埃共和國即宣布成立,兩位著名猶太人羅莎·盧森堡、李卜克內西又在柏林發動了武裝政變。


當時德國政府與軍隊分離,軍隊是完全獨立的,傾向於保守勢力的。社民黨擔心德軍會出動幹涉政局,全盤推翻左翼內閣,只能默許保守派軍隊把政變鎮壓下去,槍決了羅莎·盧森堡和李卜克內西。


之後魏瑪共和國繼續由左翼操縱,而右翼民意也繼續洶湧澎湃。年輕的右翼理論家埃德加·尤裡烏斯·容提出了「右翼革命」,範登布魯克聲稱「自由主義導致民族死亡」,「整個時代已經誤入歧途」。


正是在此危機時刻、左右對決的背景之下,希特勒和納粹運動引發右翼政治家和廣大德意志民眾的強烈關注。


希特勒在著作和講話中,多次強調國際猶太人對德國和歐洲的破壞作用。


亞馬遜上售賣的《布雪維克主義從摩西到烏裡揚諾夫:阿道夫·希特勒與我的對話》


除了近年在德國已經開禁的《我的奮鬥》,還有一本比較有名的小冊子《布雪維克主義從摩西到烏裡揚諾夫:阿道夫·希特勒與我的對話》(Bolshevism from Moses to Lenin: A Dialogue Between Adolf Hitler and Me)。作者是迪特裡希·埃卡特(Deitrich Eckart),他是納粹黨的理論家,對希特勒有重要影響,並參與了1923年的「啤酒館政變」,遭監禁後不久便因心臟病去世。他去世後兩年,納粹黨出版了其遺著作《從摩西到烏裡揚諾夫:希特勒與我的對話》,該書記錄了他與希特勒的一系列對話。亞馬遜上售價為13.75美元,評分四星。


在書中,希特勒與埃卡特都同意,擁有「殘忍血腥傳統」的「猶太人製造的種族滅絕」可以追溯到摩西和約書亞,貫穿了整個舊約,而在圖拉真皇帝時期,猶太人製造的殺戮佔據羅馬帝國的一多半。他們指出,1919年慕尼黑被蘇維埃佔據時,與1871年巴黎公社一樣,「受害者沒有一個是猶太人」,「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公司和私宅完好無損」,不但沒受破壞還被專人保護起來。


他倆認為,猶太人已經深度影響了英國和法國,而近來「猶太人的活動中心似乎已經轉移到了美國」,美國的威爾遜總統悍然向德國宣戰,是受到了猶太財團的操縱。實際上,在1903年巴塞爾舉行的第六屆猶太復國主義大會上,就已經開始秘密策劃一戰,目的是搞亂世界政局,以便於以色列復國。



「告訴我,」我打斷了他; 「嚴格地說,你認為猶太人應該定義為國民還是國際?」


「兩者都不是」,希特勒答道。「一個真正感受到國際化的人,就像他為自己的國家一樣關心世界其它地方。……國際主義基本上需要良好的意圖。但猶太人從根本上完全缺乏這些。……耶和華吩咐他不與外國結盟,相反, 而是一個接一個吞噬。」



在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上半葉,歐洲右翼對於猶太人是有共識的,他們認為猶太人是一切革命背後的黑手。這種認知絕不只存在於飽受詬病的德意志,在其敵人法國的社會中亦普遍存在。


1886年,法國的愛德華·阿道夫·德律蒙創辦《自由言論》雜誌,專門揭發國際猶太金融勢力對法國的掠奪和對政客的收買腐蝕。他還寫了《法國猶太人》一書,指出法國的經濟蕭條和社會貧困,以及中產階級、小商販和平民百姓受到的侵害都是猶太人造成的。法國的政客、貴族、主教都只能靠舔猶太人菊花度日。猶太人只佔法國人口0.25﹪,卻掌握著法國一半以上的財富,應該對猶太人「顯然用非法手段牟取的財產」予以徵收。該書在出版的一年內就售出了十萬冊。


1819年法蘭克福發生的「Hep-Hep」騷亂中,全民痛打猶太人。左邊兩名農民婦女用乾草叉和掃帚劈頭蓋臉狠揍猶太人;右邊一個穿禮服的男人,「也許是一個藥劑師或一個教師」,掐住猶太人的喉嚨,並準備棍子打他。德意志民眾喊的反猶口號「Hep-Hep」,據說是向十字軍的求助信號。漫畫作者Johann Michael Voltz。


十九世紀末發生的德雷福斯案是法國左右翼開撕的節點。德雷福斯上尉是猶太人,他被指控當間諜,向德國出賣軍事情報。由於證據確鑿,德雷福斯被褫奪軍銜,判處無期徒刑。但左派上臺後,卻執意重審此案。案中的關鍵證人休伯特-約瑟夫‧亨利上校被指誣告,關了起來。監禁中,亨利上校突然用刀「自殺」身亡,案發現場卻始終找不到這把刀子。左派聲稱亨利上校「畏罪自殺」,反正死無對證,於1906年改判德雷福斯無罪。


法國右翼被激怒了。「法蘭西行動黨」的青年人在大學裡鼓吹反猶,襲擊自由派和猶太教授,引發了大規模鬥毆。1910年右翼成立了「保王報紙經銷商」組織,僅巴黎就有六百個分部,成員們手執棍棒和長劍,在街頭追打猶太人。「反猶太人,反共濟會!」成為法國右翼的口號。


溫斯頓·邱吉爾《錫安主義與布雪維克主義》,維基文庫


英國的溫斯頓·邱吉爾被認為是親猶政客,但他在歐洲和大不列顛的反猶浪潮面前也不得不表態。


1920年2月8日,他在倫敦的星期日先驅報上刊登文章《猶太復國主義與布雪維克主義》(Zionism Versus Bolshevism),將猶太人分為「國民猶太人」和「國際猶太人」(正是上面埃卡特與希特勒對話所提到的)。邱吉爾認為,忠於國家的「國民猶太人」是好的,而「國際猶太人」是壞的,是布雪維克的推手。


他在文章中說,國際猶太人的傳統不是新的,而是從斯巴達克斯、亞當·魏斯豪普(光明會創始人)到卡·馬,再到俄國的託洛茨基、匈牙利的庫恩·貝洛、德國的羅莎·盧森堡和美國的艾瑪·戈德曼……他們在全世界範圍內搞陰謀,顛覆文明和社會,並企圖在廢墟上重建。它一直是十九世紀每次顛覆運動的主要推動力,法國大革命屬於其中一部分。現在,「來自歐洲和美國大城市的這一群猶太黑幫,終於抓住了俄羅斯人民的腦袋,成了這個龐大帝國的主人。」


針對「國際猶太人陰謀」這個問題,親猶太人的政治家溫斯頓·邱吉爾與反對猶太人的政治家阿道夫·希特勒,他們的認識是完全一致的。


最後,我們可以用墨西哥總統埃米利奧·波特斯·基爾(1928~1930在任)的一句話結尾。


1917年,墨西哥議會通過反天主教憲法(比俄國布雪維克還早)。1924年,共濟會成員埃利亞斯·卡列斯當上了總統,開始了剿滅國內天主教會的行動。神父被槍斃、監禁,修女被強姦。信眾敢進入教堂祈禱禮拜,男的毒打女的強姦。這種反人類的行為激起墨西哥人民的憤怒,紛紛拿起槍來對抗政府,自稱「基督戰士」,戰鬥口號是「基督君王萬歲」(Viva Cristo Rey!)。這場墨西哥人民對共濟會政府暴政的反抗,史稱「基督戰爭」。


這場仗一打就幾年。1928年卡列斯在國際壓力下被迫下野,卻將總統大位直接轉移給自己的親信埃米利奧·基爾,而這位基爾總統也是一位共濟會員。


這個傀儡總統向來自蘇格蘭的共濟會同志們宣布:「反對天主教會的戰爭不是現在才開始的,這場鬥爭是永恆的。這場鬥爭在20個世紀之前就開始了。」


如前所述,猶太-共濟會一體化,是在法國大革命後被諸多右翼理論家證實的事實。20個世紀之前,也就是兩千年之前,共濟會連毛都沒有。那個時候就開始的戰爭,指的只能是:猶太人與基督教的戰爭



為避免失聯,請添加金角助手微信。若要進群交流,請在添加好友時備註。



您的轉發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也請順手點一下「好看」,感謝。

相關焦點

  • 歷史真相:希特勒為何鎮壓猶太人?【攜企網】
    歷史則不但被遮蔽,還被極力塗改。二戰前後的歷史被遮蔽塗改尤為厲害,而猶太人問題更是重災區。所有教科書以及歷史著作,都沒有解釋為什麼希特勒要鎮壓猶太人,要麼就含糊其辭地說是因為納粹實行「優生學」、「種族主義」、「德國社會和文化就充斥著反猶主義」……其敘事手段不是把希特勒說成一個歇斯底裡的瘋子,就是把德意志說成是一個愚不可及、充滿仇恨、不可救藥的民族。
  • 希特勒的祖父約翰·希特勒是個猶太人,為何希特勒如此激烈反猶
    關注「笑先生談歷史」每天更新有趣的歷史故事,民間野史,古史雜談等等內容探究歷史的真相
  • 希特勒為何如此「仇視」猶太人?
    為何在二戰期間納粹德國會如此仇視猶太人他們究竟做錯了什麼會慘遭「抹殺」呢? 用專家的話來講猶太人的歷史就是一部被驅逐和迫害的歷史,儘管他們有著聰明的頭腦和銳利的眼光,甚至可以左右世界局勢,但也正是因為這種能力讓許多人對其非常忌憚。而德國人在此期間對猶太人的反感表現尤為突出,在一戰結束後相當一部分的德國人認為是猶太人在它們背後「捅了一刀」最終導致德國在戰爭中落敗。
  • 希特勒為何屠殺猶太人
    很多揭露納粹屠殺猶太人的紀實作品改編成電影,比如《辛特勒名單》、《鋼琴師》、《安妮日記》,給未曾經歷過二戰的人們帶來強烈震撼。        希特勒為什麼如此仇視並且屠殺猶太人?圍繞這個問題,有不少學者從歷史、經濟等多種角度進行了分析。歐文.路茨爾的《希特勒的十字架》則從屬靈的角度,透視希特勒屠殺猶太人更深層次的原因。
  • 猶太人幹了什麼事?希特勒為何屠殺猶太人?猶太人為什麼受歧視?
    猶太人目前的概況 全球猶太人總數約在1400萬人左右,其中630萬人定居在以色列,570萬人居住在美國,其餘則散居在世界各地。以色列是世界上唯一一個以猶太人為主體民族的國家。
  • 希特勒為何要屠殺600萬猶太人?看看猶太人做了什麼,就明白了
    中國有56個民族,而且每個民族都有著自己不同的發展歷史,他們欣欣向榮,朝著更好的方向前進。但在這個世界上也有一些民族逐漸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還有一些民族也差點被滅絕,比如猶太人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猶太人是一個強大的民族,他們的歷史中記載了很多天災人禍,在第二次世界世界大戰中差點被希特勒滅族。二戰爆發之後,德國軍隊對猶太人進行了瘋狂的大屠殺,死亡人數多達600萬,那麼希特勒為什麼要屠殺600萬猶太人呢?他們到底做了些什麼呢?
  • 以理性著稱的德國人,為何支持希特勒屠殺猶太人?
    把這場慘無人道的屠殺歸結為希特勒個人的喪心病狂,其實是對歷史的某種刻意逃避。德國的歷史文化、反猶傳統、希特勒的世界觀、納粹的有煽動性的意識形態、民眾的沉默順從妥協合作、極權制度的迫害……這些都是我們回顧歷史時候不能視而不見的因素。
  • 為什麼猶太人不受歡迎?歷史上猶太人為富不仁、排除異己、唯利是圖
    尤其是二戰時期,以希特勒為首的法西斯政權對猶太人的迫害更是慘無人道的,其對這個人種的排斥差點讓這個民族滅亡其實這也不是單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結果,我們可以從宗教信仰、歷史慣性、致富手段和政治地位的缺乏這幾個方面去理解。
  • 希特勒為何要屠殺猶太人?臭名昭著萬湖會議如何把猶太人推向死亡
    萬湖會議是一場讓你毛骨悚然的會議,這場會議討論的話題只有一個,就是如何處理猶太人。這是一場聚集德國納粹14個部門高層的絕密會議,會議機密等級高到所有參會的信息全部要銷毀,這就是歷史上臭名昭著的萬湖會議,一段真正的黑歷史。德國為何要屠殺猶太人?會議又是如何討論的?讓我們一起揭秘這段恐怖的歷史。
  • 解密 | 希特勒與猶太人真的是血海深仇?
    溯古追風世界歷史網 www.xhistory.net投稿、合作、版權爭議,歡迎勾搭微客服:976204208歷史上的排猶、反猶活動以希特勒令人髮指的暴行為最,而達登峰造極的程度。希特勒滅絕猶太人的政策導致六百萬左右猶太人被屠殺。
  • 為什麼希特勒上臺後就殺猶太人,猶太人做錯了什麼?無外乎這兩點
    在他們千年的歷史裡多次流亡、內鬥、被迫害,即便是在現在相對和平的時期,也依然被很多人排斥,算是世界上最悲催的民族了。但要說哪一次的排斥和迫害最為我們所熟知,恐怕就要提到二戰時期,希特勒的屠殺了。
  • 希特勒為啥要迫害猶太人?
    猶太民族也有著十分悠久的發展歷史,人種以阿拉伯裔為主,也有一部分人屬於東亞人,相關資料顯示,猶太民族總人口已經突破了1400萬大關,以色列是當今世界猶太人的最大聚集地。,在這場戰爭中,猶太民族首當其衝,在希特勒當局的引導和授意下,超過600猶太平民死於德軍之手,極其慘烈。
  • 希特勒為什麼要滅絕猶太人?原來雙方的想法都邪惡的令人髮指!
    在二戰期間,希特勒大肆煽動人民的反猶情緒,通過納粹組織對猶太人進行了殘酷的大清洗,這也是二戰最慘無人道的行徑之一。據戰後統計,波蘭原有350萬猶太人,戰後僅剩7萬;羅馬尼亞原有65萬猶太人,戰後僅剩25萬;捷克有36萬猶太人,戰後僅剩下1.4萬;德國和奧地利原有33萬猶太人,戰後僅剩4萬。
  • 猶太人到底是什麼樣一個民族,為什麼希特勒要滅族猶太人?
    據悉,現在猶太人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其中一半左右生活愛在猶太人之家——以色列,另外一半則是生活在二戰後接收了大量猶太人的美國,還有一小部分的猶太人遍布世界。猶太民族自13世紀起就一直遭受苦難,就按照歷史來看,猶太民族在以色列成立之前一直處於流浪的狀態,是世界上著名的流浪民族。不過由於他們的民族特性,無論走到哪裡都無法融入其中。
  • 希特勒為何要屠殺猶太人?原因很簡單,不是私人恩怨
    ,故而希特勒是邪惡的一方,而他之所以被稱之為「魔鬼」,主要原因是屠殺了600多萬猶太人,這些人的死亡,全部都跟希特勒有關。,然而這樣的希特勒,卻提出了屠殺猶太人的計劃,這讓熟悉他的人也是吃驚不已。為此猶太人的悲劇,並不是只有一個原因,這不過是個希特勒為了獲得人民支持的藉口而已。
  • 「對猶太人大屠殺毫不知情」,希特勒的最後一個秘書如是說
    她跟在希特勒身邊,度過了一系列最黑暗的日子,見證了從史達林格勒戰役失敗、暗殺希特勒行動到柏林陷落、希特勒自殺等歷史事件。在B站流行的元首惡搞視頻中,右邊的這位秘書就是瓊格瓊格一直跟在納粹領導人身邊,同一時間,集中營裡數百萬的猶太人正在遭受大屠殺。但瓊格表示她對此並不知情。
  • 史料:希特勒妻子艾娃•布朗恩或有猶太人血統
    該欄目主要介紹了一些著名歷史人物的事跡,並揭開他們不為人知的身世之謎。不過這檔節目並不是以紀錄片的形式呈現,因為它其中包含了很多經過最新考證的歷史事實。比如,該節目的主持人在希特勒介紹專題中提到了一個鮮為人知的事實。眾所周知,臭名昭著的大獨裁者——阿道夫•希特勒把一生中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在了獵殺猶太人上。
  • 希特勒為什麼要滅絕猶太人?這個原因很少被提及
    超越歷史故事表面,從宏觀的社會視野來討論事件發生的深層原因更多文章盡在「啟蒙時代的餘孽」,喜歡就點個讚、加個關注吧!在20世紀30年代,由於經濟危機的產生,德國人的不滿情緒越來越強,於是他們就將憤怒全部拋到了猶太人身上。因此沒有什麼科學依據的反猶主義思想,也在德國廣為流傳。而納粹黨領袖希特勒就是其中的推手之一,他在《我的奮鬥》裡不斷強調猶太人的劣等性。
  • 二戰時希特勒為什麼要屠殺猶太人?南京大學教授:有四個重要原因
    1942年1月30日,希特勒就說過這樣一段話,「在我們心裡,有樁事情是一清二楚的——那就是這場戰爭的結局:要麼雅利安人被消滅掉,要麼猶太人從歐洲完全消失,兩者必居其一。」話中希特勒把對猶太人的憎恨,徹底展現出來。可大家想過一個問題沒有,希特勒為何瘋狂屠殺猶太人?從德國的歷史上來看,這個國家一直存在著反猶的情緒。
  • 【漲姿勢】希特勒和猶太人到底什麼仇什麼怨?
    這群人就是猶太人,猶太人起源於中東地區,連續被埃及、巴比倫、羅馬帝國奴役驅逐,淪落世界各地,其中的多數流落到了歐洲,由此開始了猶太人與歐洲人長期格格不入、別彆扭扭的共同歷史。猶太人世代相傳下來的猶太教,使猶太人沒有被其他民族同化。幾百年來猶太人一直想復國,賺到的錢都保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