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惡的距離》憑藉著什麼拿到了豆瓣9.5高分?

2020-12-19 文刀木之南

《我們與惡的距離》感人至深的真實呈現

《我們與惡的距離》以殺人犯、被害者家屬、加害者家屬、媒體和律師等多角度闡釋了一場無差別殺人事件背後的糾葛。劇中題材尖銳地揭露了犯罪者的心理、律師的使命、媒體的義務、法律的存在性與落實性等現實性問題,反映了沉重又真實的社會現狀、壓抑而麻木的人性百態。

被害者家屬和加害者家屬我們到底應該同情誰?他們每個人與"惡"的距離是近還是遠?這可能是這部電視劇的靈魂核心問題。

在劇中多個家庭的視角下,我們會發現被害者家屬因加害者的暴力行徑,受到了永久的無法填補的心靈創傷;加害者家屬作為加害者的至親,理應承擔相應的人性上的責任;被害者用其壓抑於內心的憤怒與悲痛,對加害者家屬進行持續施壓;而加害者家屬東躲西藏,幾乎沒有勇氣和臉面繼續生活。

究其本源,在現實生活中,被害者家屬和加害者家屬是兩個幾乎不可能相容的主體,因此影片第九集若作為結局是現實性極強的。但導演在第十集設定了"大團圓式"的結局,其用意則更像是表達了他內心的美好期許。

這部電視劇的豆瓣評分為9.5分。在我看來,它當之無愧!

在殺人犯的角度,剖析釀成悲劇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當殺人犯被逮捕後,究竟應該匆匆執行槍決以絕後患?還是平復情緒,在家屬親情紐帶的連通下究其原因?

幫助死刑犯辯護的律師王赦在人生的問卷中努力撰寫著"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的標準答案。在媒體只對事件的表面進行報導時,王赦律師撐起了探尋事件真相、解決問題根源的大梁。但這也註定是艱辛的、不被人理解的。

在發揚"善"中懲治"惡"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選擇。

王赦為罪犯做辯護這一行為看似不可理喻,實際上他是在完成他的教化性社會理想。在眾人的質疑與不解下,他執意走上了挑戰人性的路。的確,一個民主法治的國家,是不應該單單靠殺人來撫慰人心的。

對於思覺失調症患者應思聰來說,無意識的犯罪行為只是他的思維偏執。王赦律師也在陳昌的案件中,探索著為精神病患殺人犯的救贖。他將"懲惡揚善"上升到法律的層面,以理性的頭腦和理智的方式"懲惡",以人性的光芒與法律的權威"揚善"。

刑法規定,經法定程序鑑定,完全喪失辨認或不能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不負刑事責任。

對精神病人犯罪的法律規定看似無法被受害者家屬以及社會接受,但其體現了對精神病人人權的維護。換句話來說,精神病殺人犯雖然罪不可赦,但也是社會中不受關注的弱勢群體。如果將社會上的所有精神病患者都集中管理,也就代表著剝奪了精神病患者的回歸正常生活的機會。

精神病患殺人只佔社會殺人犯的很少一部分,我們需要做的,不是將可能有反社會的人群與大眾隔離,而是通過心理疏導等方式找到犯罪者犯罪的根本原因,從根源上,遏制犯罪。

聚焦被害者家屬,如何拼湊破碎心靈?

在一場暴力殺人事件背後,被害者家屬的心靈創傷是久久不能痊癒的。

作為被害人母親的宋喬安,日夜遭受著保護兒子不利所造成的噩夢纏身;作為媒體工作者的宋喬安,嘗試用繁忙高壓的工作淡化她內心的創傷;作為劉昭國妻子的宋喬安,因丈夫的精神出軌以及喪子之痛,面臨著嚴峻的婚姻危機。

這一系列的連鎖反應以孩子天彥被李曉明槍殺為導火線而爆發出來,失眠多夢、緊張焦慮、激惹性增高等創傷後應激反應,表現出了被害者的心理失平衡狀態。

編劇對於劇中宋喬安的塑造,象徵了現實中積極的一面。伴隨著丈夫不離不棄的陪伴以及妹妹、妹夫的理解幫助,宋喬安成功的走出了持續的低霾,在與丈夫女兒的關係緩和下印證了那句"希望就在雲後面"。

在當代社會中,對於受害人及家屬的安撫與保護,仍具有漏洞。要求受害人家屬證明自己的受害身份這種看似愚蠢的、雪上加霜的行為,在現實中確實存在。

深思,社會中的相應政策應如何既不揭露受害者傷疤,又能直接有效的給予他們幫助呢?社會體制和相關政策的完善永遠在路上......

加害者家屬是否需要負責?能否得到重生?

受害者家屬的賠償和責備、媒體的輿論壓力等是加害者遺留給家屬的最大難題。

在殺人者被抓獲或是槍決後,大多數的加害者家屬無法承受高額的賠償、受害者家屬的施壓以及媒體的輿論風暴,隱匿世間成為了他們的唯一選擇。而這樣的選擇,也就意味著他們失去了存在於社會的權利,無法得以重生。

在與世隔絕幾年之後,劇中的李曉文在母親的逼迫下更改了名字為李大芝,重新踏入社會。

但"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在李曉明槍決後不久,李大芝也意外暴露了李曉明妹妹的身份,接下來便面臨著接二連三、槍林彈雨般的受害者家屬指責與媒體輿論的壓力。李大芝對她哥哥的行為感到抱歉,但也認為殺人的哥哥與自己家人的生活無直接關係。

她痛斥著"媒體殺人",但卻對洶湧的輿論毫無辦法。正如李曉明母親所說:"沒有人想用二十年的時間培養一個殺人犯。"殺人犯在毀掉被害者家庭的同時,也摧殘著自己家人的生活。

在惡性殺人事件發生後,加害者家屬在現實社會中是很少受到關注的。當他們隱匿時,人們便忘記了他們的存在,但他們一旦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便會出現突如其來的狂轟亂炸的指責與報復。被害者與加害者家庭之間的矛盾,並不是簡單的協商溝通能夠解決的。

媒體輿論的真正意義,究竟是惡性競爭還是反映現實

對於某些新聞媒體來說,只要掌握了輿論的導向,獲取了獨家新聞,就離利益的目標很近。至於事件的前因後果,也會按照觀眾的口味喜好選擇性調查。這樣的行為,已經完全偏離了新聞媒體的意義。

劇中李大芝的學長,便是無良媒體的代表。為了獨家新聞,不惜假裝接近李大芝,並跟蹤偷拍,從而獲取商業價值利益。幼兒園事件中,多家媒體在沒有確認孩子安全的情況下,便開始直播盈利,毫無人性可言。

《白雪公主殺人事件》、《危機最前線》同樣是諷刺媒體輿論的影片。為了利益,媒體會千方百計的深挖爆點,會盡全力的去尋找熱點事件的有關線索,未辨真偽就盲目爭頭條,錯誤的引導了社會公眾心態,造成了嚴重的後果。

婚姻關係的漏洞,應如何正確認識?

《我們與惡的距離》在反映犯罪題材的尖銳社會問題時,也滲透進了夫妻、情侶的現實感情關係。

劇中最真實的戀愛關係應該就是即將結婚的應思悅與凱子了。凱子口中的「共同面對」只不過是對六年感情無風無浪的承諾。但面對應思聰生病、李大芝身世時,他暴露出來的畏懼與不參與,充分表現出了作為富家子弟的事不關己的歧視態度,也暴露出了人性的真實一面。

當王赦律師終日追求自己的偉大社會理想時,也忽視了自己妻女的生活。在兒子早產離世後,背離了自己的初心,選擇了做一位"能賺錢的律師"。但最終在妻子的理解與安慰下,獲得了勇氣,做回了自己。

夫妻、男女朋友之間的相互理解,是維持婚姻與感情關係穩定的定心丸。找到合適的人,合適的交心,那麼也會有合適的生活。

《我們與惡的距離》直面了現實題材,使觀眾在糾結中情感明朗,在壓抑中豁然開朗。通過幾個相關的家庭,串聯起了整個故事,巧妙把握事件發展的節奏。

我們與惡的距離,在人們不經意間漸漸靠近,而發自心底的正義與善良,在人們墮入深淵時,努力將其拽回。豆瓣9.5的高評分,它當之無愧!

圖|網絡

以上為作者個人觀點,如有不同意見請多多留言交流!

創作不易,請多多關注轉發點讚留言支持,你們的支持就是我的動力!

相關焦點

  • 豆瓣9.5分,《我們與惡的距離》到底好看在哪裡?
    今天小編兒就來推薦一部豆瓣高評分的社會寫實題材的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這部劇由臺灣公視和HBO共同推出,集結賈靜雯、溫升豪、吳康人、周採詩等幾位實力演員。這部劇通過劍走偏鋒的故事題材、演員入骨三分的演繹及不斷令人深省的臺詞在豆瓣拿下9.5的高分。建議大家追劇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好女神賈靜雯的神演技,每一場哭戲都能差別對待,然後隨著劇情發展不斷豐富人物性格,看起來絕對燃爆。
  • 豆瓣9.5高分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直面人性的惡!
    如果一個人隨意開槍射擊,造成9人死亡21人受傷,應該立即被處以死刑嗎?還應該享有人權嗎?他的家人是否應該「陪葬」?
  • 《我們與惡的距離》:一部直面人性的劇;豆瓣評分9.5
    最近一部臺劇,撕開了我們平靜生活中遮羞布,追問當今社會裡,被忽視的傷痕與罪惡——《我們與惡的距離》。
  • 【推劇】豆瓣9.5|我們與惡的距離
    凌晨1點我看完了《我們與惡的距離》。現在想把最真切的感受寫下來。這是我第一次那麼強烈想推薦一部電視劇。豆瓣9.5分當之無愧。少見的直面人性的好劇在此之前,已經有不止一個人向我推薦這部電視劇。特別是身為一個法學生,更值得一看。
  • 豆瓣9.5分|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歡迎來到現實世界
    該劇由臺灣真實社會事件改編。所謂我們與惡的距離,甚至根本不是一線之隔,而是眾生身處其中,共享著那些惡意卻不以為意。每集開篇都由網絡上的各個評論頁面組成,鍵盤俠、白蓮花、槓精們的言論一一列舉,眾多零散觀點拆解重組成了一句話——《我們與惡的距離》。
  • 善與惡的距離 | 豆瓣9.5分華語神劇《我們與惡的距離》
    往往這類駭人聽聞的社會案件發生後,引發的社會關注和激烈討論,通常到宣布判決結果後,便會戛然而止。一個人為理想可以走多遠戲裡的靈魂人物——王赦,是兇手李曉明的辯護律師。還是我們每個人都有醜惡的一面。「善與惡」似乎給了我們衡量別人的一把尺,然而人卻沒有辦法對善惡有完全正確的答案。正因如此,正因我們都是罪人,所以我們也沒有論斷他人的權利。每個人,都需要被救贖。導演林君陽接受採訪時說:我要講的不是「惡」,而是大寫的「我們」。「畢竟大部分的人目光容易被『惡』給吸引住,但其實我們要講的反而是『我們』──我們每個人都不是聖人,都有惡念。
  • 《我們與惡的距離》拿下豆瓣9.5分,是什麼讓這部劇收穫好評?
    近日,騰訊視頻上架了一部僅僅10集的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該劇在豆瓣的評分竟然高達9.5分,應該可以獲得2019年口碑最好的電視劇了。臺灣電視劇一直被冠以「偶像劇工廠」的名字,然而這部黑馬劇卻另闢蹊徑,並非偶像劇。
  • 賈靜雯《我們與惡的距離》,豆瓣9.5,每一集都在反思人性
    ▼「到底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有標準答案嗎?」 《我們與惡的距離》01▼年初電視劇《都挺好》刷爆朋友圈,拿下豆瓣7.8的高分。而年初另一部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更是讓人直呼神劇!開播便拿下豆瓣9.4的高分,並隨著劇情持續播出,評分不降反增,最終拿下豆瓣9.5。
  • 豆瓣9.5高分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是什麼,揭露人性的故事
    《我們與惡的距離》是由林君陽執導,賈靜雯、吳慷仁主演的電視劇,於2019年3月24日在臺灣公視首播。「2019非常新人」包括《我們與惡的距離》李大芝一角廣為人知的金鐘新人得主陳妤。2019年10月5日,《我們與惡的距離》在第54屆電視金鐘獎中奪得戲劇節目獎、導演獎、女主角獎(賈靜雯)、男配角(溫升豪)、女配角獎(曾沛慈)、編劇獎六大獎。該片講述的是一起精神病患隨機殺人事件之後,受害者家屬、加害者家屬、辯護律師及其家屬、一般的精神病患及其家屬、公共媒體以及精神病院如何面對傷痕、重建生活的故事。指社會問題,視角和層次非常豐富。
  • 豆瓣9.5,年度最佳,我們與惡的距離(更新至10集)
    而這次,更是直面上了人性之惡——我們與惡的距離The World Between Us本來,珍珠是衝著賈靜雯去看這部劇的。沒錯,暌違臺劇15年再復出,對不少人來說都是滿滿的回憶殺。而女神,不愧是女神。這部劇通過一起無差別殺人案件,完全把人性中的善與惡,痛苦與矛盾撕開。足夠真實,足夠殘忍。
  • 我們與惡的距離資源百度雲1080P分享豆瓣9.4
    觀眾打出的高分有據可依:「現實題材,嚴肅話題,法律道德的拉扯,人性的親密疏離,善惡的爭辯,新聞理想的偏離,只看一集引出這麼多話題
  • 豆瓣9.3!我們與惡的距離比《都挺好》更現實?賈靜雯再挑大梁,每個視角直戳痛處
    豆瓣9.4!賈靜雯新劇比《都挺好》更現實,我們與惡的距離有多遠?
  • 賈靜雯《我們與惡的距離》豆瓣9.5,人生不凝視深淵才能華麗逆襲
    《我們與惡的距離》帶來的深思老實說,看完這部只有10集的《我們與惡的距離》,我還是有點震驚。「到底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有標準答案嗎?」這是一部社會題材的電視劇,和那些動則50集70集的古裝電視劇相比,這部劇簡短、利落,直擊人心靈深處。如果你真的看進去了,你會看到劇中人的無奈。
  • 豆瓣9.4、IMDb 9.5,華語神劇《我們與惡的距離》榮耀收官
    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上周日晚播完了。其實早就想寫寫它,但還是耐住了,想播完再縱觀全貌。畢竟高開低走、崩盤爛尾的案例碰到過不少了。但它立住了!3月24日起開播,4月21日劇終,豆瓣評分仍堅挺在9.4分!IMDb上也只是從9.6分略降到9.5分。影視娛樂類的公眾號幾乎都寫過它,也曾經上過微博熱搜。
  • 豆瓣9.5,今年的華語第一《我們與惡的距離》,附百度雲資源
    而這次,更是直面上了人性之惡——我們與惡的距離The World Between Us本來,小編是衝著賈靜雯去看這部劇的。在豆瓣,一舉拿下了9.3的高分。正如劇名,我們與惡的距離,究竟有多遠?一個惡性事件的發生,清一色出現的是「槍斃」「死刑」「人渣該死」。大眾會根據自己所得到的信息,第一時間給出判斷。不問信息是否屬實,不管媒體是否有所圖謀。
  • 豆瓣9.5分的寶藏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
    虛假新聞《我們與惡的距離》第一集中,在面對其他新聞臺陸續報導「泰國普吉島爆炸」的新聞時,品味新聞臺進行了短時間的調查後,在尚未確定真實性之前,迫於領導的壓力和對收視率的追求,做出刊播的決定。而短短幾分鐘後便被證明爆炸是假消息。
  • 《我們與惡的距離》豆瓣9.4分,如何用現實的「惡」打動人心?
    這部由HBO與臺灣公視等聯合出品的《我們與惡的距離》(《The World Between Us》),首播便以9.5的高分,刷新了豆瓣有史以來華語電視劇的開畫最佳評分。截稿之前,豆瓣評分始終維持在9.4分。這部劇有如此的高評價,與它所探討的深刻社會議題存在必然聯繫。
  • 豆瓣9.5《我們與惡的距離》:我們究竟是天使還是惡魔?
    出於自然這個造物主手中的一切都是善的,到了人手中才變成了惡。——盧梭我們常說,好的電影可以改變社會,改變國家。曾經的《素媛》、《熔爐》、《媽媽別哭》...都銘記著當年曾經發生的傷害,為弱勢群體奔走呼號。最近小眸看了一部臺劇,一部撕開了我們平靜生活中遮羞布,追問當今社會裡,被忽視的傷痕與罪惡——《我們與惡的距離》。
  • 豆瓣9.5分熱劇《我們與惡的距離》
    最近,臺灣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火爆朋友圈。 它在豆瓣上拿下了今年華語電視劇最高的9.5分,遠遠超過《都挺好》的7.8分。劇裡展開了一場人性的博弈。人性的善與惡在糾纏,制度與情感在搏鬥。 兇手李曉明家裡被砸,他的妹妹李曉文每天出門被打,下跪道歉和賣房子賠償都被罵,一家人走投無路,「死」似乎是對9條人命最好的交代。 這時,李曉文被安排去新聞臺當助理,巧合的是,新聞臺的總監正是宋喬安。受害者與加害者家屬正面交鋒,善與惡開始糾纏。
  • 豆瓣9.5,限制級,今年的華語第一《我們與惡的距離》,附資源下載
    這一部劇就是—《我們與惡的距離》到底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有標準答案嗎?,我們會選擇如何面對?被潑糞,被罵人渣,被全網炮轟,律師王赦,到底犯了什麼錯?一切,只是因為,他幫殺人犯辯護。PS:回復口令:距離 獲取資源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