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本周《樂隊的夏天》第二季的真的失望,徹頭徹尾。
第一季真誠,心無雜念,恰到好處的剪輯,觀影舒適,每一期都有不造作的感人時刻。
第二季的前幾集讓人隱隱不安,但因為還是樂隊展示環節,不到拉胯的程度,只是擔心說參賽樂隊裡有一些微妙的元素,後來發現有鵝廠的地方就有黑箱和劇本的陰謀論。
我並不覺得樂夏應該全是搖滾,但「適合這個舞臺」的對象其實應該更好地控制。有幾組不一定不好,但是他們一開始表演我就覺得自己換臺了,不是進了中國好聲音就是進了b站宅舞區。固然應該鼓勵多樣化,鼓勵風格獨特的展示,但是你們只是一個建立在情懷和燥的訴求上的綜藝,不是世界大舞臺也不是春晚現場,能不能清醒一點看清楚自己的定位?
最新這期野孩子變相退賽簡直就是一場尷尬的鬧劇。煽情也坳不回來。
野孩子變相退賽,不管是歌單真的low還是找了「矯情的老藝術家」來,都是節目組的問題。人老藝術家沒當場回家已經是給了面子,大家心裡都明白這就是搞砸了。中二核的仨人也知道自己躺贏得被群嘲,想退卻又被架在高處尷尷尬尬。後期整幾個別的組硬凹成感人的比賽醍醐味,是想騙誰呢?
大家喜歡的樂隊新歌沒個影卻開始接起了廣告,不是誰都可以像新褲子有膨脹的資本。參賽組裡有幾個明顯是打情懷牌的、帶著功利心來的,最後都是沒落到好,尷尬的離開。
第一季的時候,觀眾們看到痛仰和刺蝟開頭的簡介視頻就能深刻感受到他們樂隊的靈魂。看著樂隊的夏天總給人一種特別激動的感覺,就好像那也曾是我們的青春。而且臺上也沒有大肆渲染煽情,有一種不卑不亢,四兩撥千斤的感覺。
第二季,也有喜歡的,五條人、白皮書、康姆士第一場的那首歌大部分人依然很喜歡。但是當每個樂隊在臺上說半天樂隊的故事,都沒有進到心裡。
如果說第一季是意外的讓觀眾找回遺忘的美好,那第二季就是一場拙劣的狗尾續貂。
現在純靠個位數樂隊留下的好感讓我習慣性繼續追,如果再這樣下去,同樣的時間還不如拿去看五條人的live錄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