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家對健康的意識提升,都有定期體檢的習慣,且單位或公司每年也會組織員工進行體檢。
而在眾多體檢項目中,血常規就是最常見且最為基礎的檢查,無論成年人或兒童,在醫院檢查身體時,基本都需要做血常規檢查。
我們肉眼看到的血液就是一片紅色,但其實血液是由液體和有形細胞兩大部分組成的,而血常規檢查就是血液細胞部分篩查,包括了紅細胞、白細胞以及血小板等。通過觀察其數量和形態分布,判斷體內是否存在了疾病,這也是診斷病情最常用到的輔助檢查手段。
一般情況下,通過血常規檢查,就能發現身體是否存在了以下四個問題:
1、血液疾病
血常規是篩查血液疾病的重要手段,當紅細胞增多明顯時,可見於紅細胞增多症。
當血小板數量超標時,則是血小板增多症的信號,若血小板減少,通常與再障、白血病、肝臟疾病等情況有關,當然也並不是所有的血小板減少都是白血病信號。
因為白血病在臨床上分為多個種類,如果血常規明顯異常,比如白細胞數量過低或過高、血小板過低或過高等,都可能是白血病發出的信號,需要慎重起見,再進行下一步的篩查。
2、貧血
在眾多貧血患者中以女性朋友最為常見,而血常規恰恰就是篩查貧血的一大方式。
在進行血常規檢查時,血紅蛋白和紅細胞數量過少,說明貧血已經找上了自己。
臨床上將貧血分為三個程度,hb大於90g/l屬於輕度貧血行列,而hb大約06g/l則是中度貧血,當低於60g/l時開率為重度貧血。
誘發貧血的原因有關多,包括了常見的缺鐵性貧血、溶血性貧血以及白血病性貧血等等,需要進行下一步明確檢查。
3、感染性疾病
當出現急性感染後,特別是化膿性球菌感染,就會導致患者血液中白細胞數目升高,而細菌性感染患者體內中性粒細胞也會有明顯升高,病毒性感染則會伴隨淋巴細胞升高、白細胞升高等多個表現。
這也是臨床最常見的炎症反應,比如扁桃體炎、肺炎、支氣管炎等常見的呼吸道疾病,在檢查血常規時都會有明顯的異常反應。
4、寄生蟲感染、過敏
在出現寄生蟲感染或過敏性疾病後,進行血常規檢查時,患者體內可出現明顯的嗜酸性粒細胞升高。
這兩類疾病都容易出現在青少年、兒童身上,如果近期兒童經常有咬手指、咬衣角等奇怪行為,家長就應考慮是否孩子的體內已經出現了寄生蟲,一旦在血常規檢查後發現嗜酸性粒細胞有異常,就需按照醫生建議進行治療。
血常規在臨床上是最為基本的檢查項目,其各項指標的意義都和體內是否存在疾病有關。所以在血常規出現異常之後,應及時諮詢醫生進行下一步檢查找到血常規異常的根本原因,然後再進行科學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