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每個學生48頁!杭州班主任「狂寫」期末評語,內容太意外
還記得去年這個時候,小編跟大家分享過一張超可愛的化學元素周期表嗎?圖中48個元素的位置上,是各式各樣的笑臉。其中,47張笑臉屬於杭州公益中學初二(10)班全體學生,每人對應一種化學元素,老師就按這種化學元素的特徵來寫評語;另一張笑臉屬於他們的班主任陳鵬,也就是「化學元素評語」的原創者。
如今初二(10)班變成了初三(10)班,這位寫期末評語不把學生當「人」的陳老師,腦洞更大了,居然給每位學生預備了整整48頁的期末評語!
48頁的期末評語,具體寫了啥?陳老師咋有那麼多話跟學生說?
小編隨機拆了一份看,結果眼前出現了48張卡片,每張卡片上都有一種科學儀器的插圖,包括地球儀、顯微鏡、凸透鏡,還有玉兔二號、FAST射電望遠鏡等等,插圖底下還配有一段文字。像這樣:
任教科學的陳老師介紹說,這就是他本學期設計的「科學儀器版」評語,即每位同學對應一種儀器,他根據這種儀器的材料、結構、原理、功能、操作等方面的特點來寫評語。按陳老師原話講,就是找到這些科學儀器的特性與學生為人處世、學習習慣等方面的關聯。
像「核反應堆」對應的就是班裡一位有「洪荒之力」的孩子,平日裡精力特別旺盛(去年「元素周期表」版評語,他對應的元素是Hg(汞,俗稱「水銀」)):
為啥今年給他選的是「核反應堆」呢?「因為這樣東西能量巨大,看著似有風險,但控制得法,卻也能讓人類受益良多。就跟這位同學本學期的表現一樣,將能量都用到了服務班級同學中,進步不小。」陳老師解釋說。
又比如,「土電話」對應的是班裡的生活委員,看著普通,卻最踏實不過,是聯繫全班的紐帶;「斷路器」對應的是班裡的學生校長,因為這位同學很多時候在班裡起到了斷路器的功能,當同學們沉迷於遊戲活動無法自拔時,能切斷電路——提醒他們,而且還有一項「被動技能」——5米範圍內,所有同學學習效率提升100%,附近上課走神、發呆的同學每秒鐘扣除5%的生命值……
值得一提的是,陳老師這次寫期末評語用到的科學儀器,絕大多數都來自初中六冊科學書上的儀器。他向記者透露,採用科學儀器寫評語,一方面是為了讓學生更容易接受老師一學期的評價,另一個目的是讓馬上面臨中考的同學們通過看評語來鞏固知識。
「我專門標註了每一個儀器的出處,除了看評語順帶可以複習下初中三年的科學書,所以48份評語合起來就是一套科學中考複習資料,全班每人一套。」初二的「元素周期表評語」是讓學生預習,到了初三,期末評語就變成複習資料了,陳老師的良苦用心,記者也是服氣。
之所以想到預備這樣一套複習資料,陳老師的靈感是來自這次期末考試:「在考試難度普遍不大的情況下,中考已然成為了一場細節的較量,這次區考有道很簡單的選擇題——找出功率為10W的電器。答案是節能燈。其實,書本上就有11W節能燈的圖,但有4位同學因為不夠重視書本,導致選擇題痛失三分。因此,我把初中三年科學課本裡出現過的科學儀器都梳理了一遍,用來寫評語。」
科學儀器匯總
課本裡總共出現過52種科學儀器,陳老師事先發給全班同學自己選,當作一次「自我評價」,然後再進行適當調整,寫下老師的評語。也有個別靈光又調皮的孩子,沒在陳老師提供的範圍內選,而是挑了平時不多見的科學儀器,比如「馬克思發生器」。「估計本來就對這些課外知識感興趣,另外也想考考我。」陳老師猜測。當然,這位有心的老師沒有被考倒:
今天,學生都知道了自己對應的儀器,都覺得好玩又走心。和去年一樣,全班也給班主任陳老師選擇了對應的科學儀器——指南針:
看完學生們給陳老師的評語,記者不得不承認:有其師必有其徒。
說到這裡,你是不是覺得48頁的期末評語分量已經夠足了?那估計你是沒見過陳老師的同事,公益中學初一(3)班班主任王曉巍預備的「大衛集團年終文件包」。
王老師任教英語,英文名David(中文譯名「大衛」),所以他的班就叫「大衛集團」。
記者打聽了一下,「大衛集團年終文件包」中含神秘五物——
大衛集團年終文件包
一是古風信紙做底,用毛筆寫的文言文體評語,加蓋大衛集團印章一枚(話說記者也是頭一回見到毛筆字寫得這麼好的英語老師);
二是大衛集團董事會討論決定授予每位集團成員的稱號。例如,快樂傳播者、文靜乖乖女、古韻翩翩美男子等等;
三是集團核心大衛老師所任學科,大衛英語的榮譽證書,分別採用BLACK GOLD 黑金DIAMOND 鑽石PLATINUM 白金GOLD金 SILVER銀五個維度進行表彰;
四是大衛集團贈予每位成員的《我憑什麼上北大》一書,寓意每位集團成員皆天之驕子,希望在寒假的閱讀中受益;
五是大吉大利紅包。內有巨額貨幣100元(學校退還的本學期夥食費)。
但這還不是記者見過的分量最重的期末評語——
該校初二(8)班班主任俞樂給全班47位同學預備了兩份評語,其中一份寫在書上,而且每本書都是她根據學生特點自掏腰包選購的:她給班裡特別有領袖氣質的學生,選的是《不可替代》;給班裡的開心果選的是《讓幽默伴你一生》……
因為網店來不及配送,她只能自己跑去書店買。看到她一口氣買的47本書,收銀員都嚇了一跳:
俞老師的暱稱是小魚兒,所以她班上的學生都自稱魚子醬。
在公益中學,將期末評語整成學科相關複習資料的班主任,也不止陳鵬一個。初二(7)班班主任魯夢麒,任教社會,她的期末評語就是「地理姓氏版」。
魯老師的期末評語
有時候認識新朋友,發現對方姓氏和自己一樣,我們總會說一句「咱們五百年前是一家啊!」其實這句話雖然不科學,但是卻有依據。名字是最短的代碼,而名字之首的姓氏又隱藏著什麼基因秘密?你的姓氏本義是什麼?主要發源地是哪兒?如今是怎麼分布的?魯老師給每個同學的姓氏都做了解讀:
除此之外,魯老師還為每個孩子都找了一位同姓名人,希望能通過「五百年前是一家」的這位同姓人的故事,給同學們一點啟發,學習名人身上的一些優秀精神品質,以此來激勵自己前進。以後再被問三個哲學上的終極問題「你是誰?你從哪裡來?你要到哪裡去?」時就知道該怎麼回答了。
自稱「不會畫畫也不能寫一手好字」的該校初一(10)班班主任餘敏敏,選擇用鏡頭記錄全班學生在公益第一學期最可愛的樣子,並印在了明信片上。
餘老師的打算是,每一學期都做一張這樣的明信片,幫助學生們回首初中不同階段的生活。或是重要時刻的記錄,或是和好友的合照,或是歡樂時光的定格,或是才藝表演的展示,或是學習工作的片刻。
明信片的背面,則是留給學生寫的,可以是對當下的總結,也可以是對自己未來的期許,相當於自我評價。寫完後,交由余老師統一保管。她預備在全班學生畢業5年或10年後,再把初中三年攢下的6張期末評語明信片,全部寄還給他們。這是記者聽說過的用時最長的期末評語了。
餘老師想通過這份期末評語告訴學生:「親愛的孩子們,這都是你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我想幫你們都記錄下來。每一張照片上還『藏』著我想跟你們說的心裡話,也許你自己都不知道你是那麼優秀,而我用善於發現的眼睛看到了。」
不僅是評語內容創新,該校班主任發放評語方式也很潮。比如,朱玲潔老師在給每個孩子的相冊背後印了二維碼,她用AR語言定製祝福,掃一掃可以聽:黃銘老師的檯曆評語背後也有個二維碼,掃一掃能聽到她的語音留言:
爸媽們被這樣別出心裁的期末評語方式感動到了嗎?這學期,你家娃收到了怎樣的評語?歡迎在下方留言,說出你的評語故事。